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个皇帝的陵墓所在地,距今已五百多年,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县境内的燕山山麓。据京城约五十公里,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先后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辉煌的帝王陵墓(长、献、景、裕、茂、泰、康、永、昭、定、庆、德、思)、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

 

陵区南部的蟒山、虎峪一左一右,虎踞龙盘,把守门户。伫立平原北望,群山巍峨,层峦叠嶂;登高南眺,河水潆洄,川原开阔。

 

 


 

 

十三陵地面建筑以长陵的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其裬恩殿,重檐面阔九间,计66.75,用木料之精,超过故宫太和殿,殿内60根金丝楠木大柱,最大四柱直径达1.17米(也有说1.12米),高约23,长陵共耗费白银800多万两,相当于当时两年全国田赋的收入。不说水运花费,仅从通州张家湾出水到神木厂,运木一根,需银七八十两。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流氓无赖,为了保住胜利果实,打着“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夺权。

(朱元璋封王以“藩屏帝室”,先后封24子为亲王,二子为秦王,三子晋王,四子燕王,十三子代王朱桂镇大同,十四子素王镇甘州,十七子宁王镇大宁(今内蒙昭乌达盟),其中宁王、燕王兵权最重。)

 

经过四年的“二次革命”,在1420年夺权成功,残忍报复阻挡他篡位的反对派。在南京,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大理寺丞相、监察御史等一万四千多冤魂让朱棣恐惧,所以他1421年迁都北平,美名其曰“天子守边”。

曾组织编纂《永乐大典》。长陵内可能有《永乐大典》。他设特务组织--东厂,掌管锦衣卫,并重用宦官,即始于永乐。

 

 

朱棣为了抓捕白莲教首唐赛儿,抓捕数万尼姑及女道士,野史记载有一万多年轻女子因此被杀害。

 

上图为本司胡同,因明朝在此设有“教坊司”而得名,教坊司就是明朝官办妓院。朱棣将建文遗臣的女眷发往教坊司进行折磨。乾隆写诗说朱棣“瓜蔓连抄何惨毒”。

鲁迅对朱元璋、朱棣父子的野蛮残暴深恶痛绝,尽管朱棣使用了“永乐”这个充满喜庆的年号。但由于靖难战争破坏,百姓吃树皮草根,苟延生存,但仍然“徭役不休,征敛不息”,广大人民生活困顿。中原由于靖难战争破坏,人口稀少,永乐年间再次从山西向河南、河北移民,“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这块长陵圣德神功碑碑文花了大片篇幅来论证朱棣获得皇位的正统性,估计他是无颜面见朱元璋了。

十三陵中,只有长陵的碑上刻有文字,其余各陵皆为无字碑。像英宗被俘这种糗事,也不好张扬,明朝的皇帝也就没脸面在碑上刻字了。

朱棣特别在意他的胡子,为了保护他的胡子,睡觉时戴上个胡子套。

朱棣和朱元璋一样,都是暴君,对建文旧臣极其残暴,杀方孝孺十族873人,有一太医没治好贵妃的疾病,朱棣就杀太医及其家人200余人,但是对鞑靼却采取了完全相反的怀柔政策。

 

作为一个“守成”皇帝,他完全继承了朱元璋的哲学“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他多次出征漠北,带头冲锋,和北元战斗,最终以一个军人的姿态,死在第五次亲征得胜返回的路上(榆木--今内蒙多伦县西北)。

 

上图是榆木川。

他得的是痢疾,看中榆木川风景不错,就在那里养病,最后不治而亡,死后30余名宫人被迫殉葬。他建立了以火炮火枪为主要装备的神机营,创立了炮骑结合战术。300年后,拿破仑也采取了相似的战术,横扫欧洲大陆。朱棣的谥号竟然是“纯仁至孝文皇帝”。“经天纬地”曰文,“克定祸乱”曰武,朱棣应该是制造国内祸乱的角色。有人批评"当日文皇之暴,甚于赢秦"。

  

 

  

献陵是继长陵之后修建的第二座陵寝,它有一个特点,就是祾恩殿和方城明楼在院落上彼此不相连属,二院之间,隔一座小土山,解决了献陵明堂地域面积小,建不下宝城和前面两进院落的问题。献陵陵制不追求奢华,前人在述及明陵时有献陵最朴,景陵最小之说.

 

仁宗朱高炽,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

 

 

他被册立为燕王世子不久,朱元璋命他与秦、晋、周三世子,分阅武士。其他三位世子很快检阅完毕,只有他回来最晚。太祖问他晚归的原因。他说:早晨冷得很,士兵们还没有吃完饭,我让他们吃饱饭才检阅,所以回来晚了。史书评论他:“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朱高炽与他爹不一样,整天想着还都南京,在位十个月,没迁成。

 

   

 

景陵制如献陵,宣宗朱瞻基,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一定程度上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

乾隆五十一至五十二年(1785-1787),清廷曾对明陵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修缮。包工头偷工减料,景陵的祾恩门、祾恩殿均被缩小间量重建,两庑配殿及神功圣德碑亭因残坏而拆除。

  
      

宣宗皇帝是一“画家皇帝”,能书善画、对宫廷画派有影响。下图是其30岁时画作,绘诸葛亮敞胸露怀,头枕书匣,举止疏狂。

 

 

他精骑射。宣德三年(1428年),蒙古贵族兀良哈部骚扰会州。宣宗亲率3000精兵出喜峰口,在宽河与敌交锋。宣宗引弓搭箭,接连射倒敌人的三个前锋,两翼明军奋出追击,打得敌人溃不成军,望见宣宗的旗号,就投降。 这对正统土木之役是个误导。

 

《聊斋志异》讲述宣德年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宣德“尤爱促织,亦豢驯鸽”。投入大量资金,进口暹罗红铜,用金银铜锡宝石30余种贵金属经12道火烧制而成宣德炉,价值连城,但现在真正的宣德炉已难以看见。

 

御史上谏劝宣宗多工作少娱乐,宣宗让其一家人都在大狱里团聚。宣宗一即位,就廷杖打死兵部侍郎戴纶。
 

 

裕陵陵园从营建到完成,仅用了近四个月的时间。

英宗朱祁镇,“梅开二度”的皇帝,有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

     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英宗亲征,王振弄权,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从上面的作战图可以看出,明军指挥混乱,被动挨打,毫无战术战略可言。钱皇后日夜号哭,睡梦中跌倒在地,以致股骨折断伤残,又哭瞎了一只眼睛。将自己的所有私财都献了出来,只希望也先能看在财宝的份上放回丈夫。1450年,因为没有利用价值,被放回,趁景泰帝在天坛斋宫,经“夺门之变”,才又即位。是历史上少见的复辟皇帝。复辟后杀死景帝及其妃嫔,并杀于谦,抄其家,“无余资,萧然仅书籍耳”,

 

于谦人称“救时宰相”,有人写诗纪念“鹭鸶冰上走,何处寻鱼嗛(于谦)”。

糊涂的英宗还挺想念王振,荒唐得立祠纪念王振,就是现在的智化寺。英宗先是宠信王振,后是冤杀于谦,糊涂皇帝一个。明英宗为保护钱皇后,“罢宫妃殉葬”,释放了建庶人(朱文圭,2岁时被朱棣幽闭,关了55年),算做唯一一件好事,这就是“善念从困厄中生”。中原皇帝成为俘虏,有西晋的怀、愍二帝以及北宋的徽钦二宗,但当时是明朝全盛之期,皇帝竟成了俘虏,这和明军战斗力下降、宦官弄权不无关系。

  

 

茂陵的建筑在清初时保存尚好,而且祾恩殿内的陈设也保存较多。清乾隆年间修缮茂陵,祾恩门连同台基一同缩建。至清朝末年,祾恩门因年久失修已经倒塌,民国年间祾恩殿本已残坏,又被拆毁。

 

宪宗朱见深,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时年17岁,在位24年。设西厂。好方术,溺于女色,重用宦官汪直,致使宦官“奸欺国政”。他宠信万贵妃。性格较宽容大度,遇事缺乏刚毅果断。万贵妃,小名贞儿,她密切注意妃嫔动静,一旦哪个妃嫔作呕,她都会立刻盯上,不是饮药打坠,就是在分娩后找机会将皇子毒死。1475年,成化29岁时,太监张敏才告知皇帝有六岁的皇子朱佑樘。随后不久,纪氏暴毙,张敏知自己不能免祸,吞金自杀。万贵妃劝动成化帝易储,因泰山七次地震,成化帝认为天意不敢违,万贵妃才没得逞。1487年1月,万贵妃死后,成化帝精神恍惚,也于当年8月薨,葬于茂陵。

 

斗彩是成化时期创新的杰作,“斗彩鸡缸杯” 名噪一时,万历年间《神宗实录》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杯上公鸡引吭而立,母鸡率雏觅食嬉戏间的山石、兰草、牡丹,既鲜明秀丽,又柔和自然。当时比较名贵的器物有鸡缸杯、小盏、小碟、小罐等。后世多有仿制。成化对瓷器要求极高,如果要四件贡品,景德镇御窑厂就要烧造一百件一摸一样的,挑出四件好的,其余砸掉掩埋

宪宗恢复了景泰帝朱祁玉帝号,为于谦平反,倒是好事。

 

 

 

泰陵营建只有10来个月的时间。清乾隆年间修缮,除三座门由琉璃花门改建成砖砌冰盘檐式门楼外,余同茂陵。其现状较茂陵残坏最为严重。

 

孝宗朱佑樘(1470-1505)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六岁识父,在位19年,明于用人,“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有的大臣因地滑,行走失仪,孝宗从不问罪;奏本中有错字也不纠问,经筵讲官失仪,他还宽慰数词,不使其慌恐。弘治年间军事上,立足防守,积极防御,对居庸关进行了整修加固。

弘治年间没有文字狱,朱元璋一上台,对知识分子的思想言论严加控制,并以文字上的禁忌为借口进行屠杀;而朱棣严查与建文帝有关的文字。弘治从不因文字降罪,君臣关系很融洽,这在明朝鲜见。弘治庙号独为“孝”,并不过分。他幼年粗茶淡饭,乔装女孩,提心吊胆,偷偷摸摸,与母亲相依为命,使其养成“寡言笑,慎举止”的内向性格。

宪宗善诗画,弘治亦善,父子之间的感情很深。

弘治只有一后,张皇后,尽管她貌不出众,也说不上聪明、贤淑,却像民间夫妻一样,共度一生。

泰陵位于笔架山东南麓,梁份在《帝陵图说》中曾这样评论泰陵的风水:“山颠巨石,土山戴之。而灵域之脉实生其下,盖天寿山外之山。淆然杂乱,地气不正,穴结无情,非可为弓剑之所也。况乎黑岭南障,一无所见于前。贤庄,灰岭之水出其左,锥石之水出发其右,二水虽合,环绕南流,流而散也。……则皇堂之地不可言,概可知矣!”谈迁在《国榷》中也说:“泰陵临溪水,直流若干里,制又卑隘,识者知其地之不吉矣。”

 

 

                 

 

  康陵明楼,明末被起义军焚毁,清代重建,但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后,康陵的陵园建筑损毁十分严重,抢修工程于2003415启动,主体标志性建筑明楼已抢修完毕。 

武宗朱厚照(1491-1521) 年号“正德”1505年(15岁)即位,武宗,孝宗长子。好微服私访,调戏妇女,宫内开买卖,贱买贵卖,喜欢玩打仗,是有名的荒唐皇帝,荒淫无度。东宫有八个太监号称八虎,他们以刘瑾为首一起做坏事。刘瑾在电视剧里常见反面角色。武宗光兴建豹房,就历时五年,费银24万两。元宵节放焰火,不慎乾清宫着火,他在豹房观看,谈笑风声,说“好一棚大烟火啊”。他还曾经下令禁止全国养猪,违者发配边疆充军,流放3000里之外。

 

有的说”豹房”原先只是明朝皇帝的皇家动物院而已,明武宗喜欢养豹和其他动物,明武宗经常在此给豹喂食和避暑,也有人认为“豹房”的功能其实和KTV一样,娱乐通宵达旦。豹房俨然成为第二个朝廷。

 

上图为豹房守卫铜牌。武宗31岁在豹房驾崩。

 

 

武宗因为经常出游,不愿意在用餐上耽误时间,于是侍从们“想领导所想,急领导所急”,便特地为他准备了“快餐”--薄饼,卷上葱、酱、肉、菜,既好吃又方便。武宗沿运河来到淮安府的清江浦,看到这里景色怡人,垂钓之兴大发,侍从又特备薄饼。淮安乃是明朝漕运和盐业的重地,官员富商云集,淮扬菜的精美更非北方菜肴可比,卷饼用的肉菜改为淮扬风味的精品后,武宗吃了,大加赞赏,从此,正德春饼便流传了下来,并且被带回宫中,逐渐成了北京的一道风俗饮食。

康陵春饼宴都是农家家常菜一般。味道可口,满十人送条侉炖鱼,味道不错。康陵的春饼薄若蝉翼、纯白无暇,它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用来卷菜吃,菜包括熟菜和炒菜。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盒子铺就是酱肉铺,店家派人送菜到家。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一起卷进春饼里吃。康陵的酱肉、豆芽等配菜色香味俱全,继承了当年正德皇帝御厨的风格,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西门庆的原型就是明武宗。

 

 

永陵曾因嘉靖帝打算按照长陵规制建造,仅比长陵规模略小,但占地面积达25万平方米,大于长陵,费银800万两。与前七陵相较,有一道前七陵都没有的外罗城。明楼全部为石材建造,垛口使用了大型花斑石,触摸如“滑液如脂”。

世宗朱厚璁(1507-1566) ,杰出的“道士皇帝”,一个没有教养的皇帝,对大臣很不尊重,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宪宗孙,父兴献王。因为“大礼仪”之争,处分、廷杖、流放了220位当朝大臣。世宗15岁当皇帝,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淫无度,二十年不上朝,也不办事,偶尔上班都不戴皇帝的金冠,而改戴道士的香叶冠,光炼丹燃料就花费20万两白银。嘉靖对待三任皇后寡情薄意,踢死陈皇后,鞭打张皇后,烧死方皇后。

伟大的海瑞同志骂他“嘉靖,家家净也”,但是道士皇帝也拿他没辙。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发生了宫婢案,史上称“壬寅宫变”。大臣为讨好皇帝,进献五彩神龟(用颜料染的),杨金英负责饲养,但是龟因颜料中毒死了,因杨以前也受嘉靖责打,就联合十余名宫女,都不满明世宗暴行,而趁其睡觉时,用绳子套在皇帝的颈部欲将其勒死,但因打绳结时,在匆忙中打了个死结未能将皇帝当场勒死,被及时赶来的皇后将皇帝救活。自此,这“朱道士”就不回宫,在西苑一心修道,后来水银中毒“成仙”了。

 

上图为严嵩,嘉靖朝,严嵩把持朝政二十余年,弄权吴国,"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顽于铁石"。

 

百姓将严嵩、秦桧、李林甫列为三大奸相。据说宋体字就是秦桧创立,人们恨卖国贼,就不把这种字体命名为秦体,而称为宋体,因为元明大量刻印小说,宋体作为印刷体,就成型于明代正德、嘉靖年间。

 

 

 

 

严嵩书法很好。据说“六必居”是他写的。

 

上图为戚继光,比较有名,平灭倭寇之乱,他设计了鸳鸯阵,据说其非常怕老婆,经常被打得到处跑。戚继光是一个善于搞关系、迎合领导、请客送礼、拉帮结党、能谋善断、所向无敌、既收礼又行贿的人,他的所有收入都用于了交际,而他自己是清白的---大好人呀。他监修长城,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他镇守边界16年,推广烽火台,发展火器,蒙古骑兵一来,就“霹雳啪啦”乱枪扫射,长此以往,蒙古人没人敢来。

嘉靖后期到顺治初年,是几千年封建社会中科技活动最活跃的时期,李时珍、宋应星、徐霞客、徐光启最为知名。

 

上图为李时珍,李时珍从嘉靖三十一年起,历经26年,亲自尝药好几次药物中毒,著作《本草纲目》----伟大的李时珍永垂不朽。

 

《西游记》描写车迟国皇帝推崇道教,还有虎力大仙什么,最后被孙猴收拾了。影射嘉靖因此当时被列为禁书。 

 

 

昭陵原址本是嘉靖帝为其生父兴献王修建的陵寝,后因大臣阻挠作罢,被改造成明穆宗的陵寝,仅仅一年时间,昭陵的工程就全部结束。其总用度至少在200万两以上,几乎相当于隆庆时一年的财政总收入(隆庆年间岁入约230余万两)

 

穆宗朱载垕(1537-1572) 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6年。隆庆皇帝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有限制的民间私人远洋贸易,史称“隆庆开关”,出现一个比较开放的局面,与世界有一个短暂的接轨,譬如做家具的贵重木材就是这时进入中国的。隆庆五年,明蒙边界市场正式开放,“封贡互市”,此后百年,双方未爆发大规模战争。穆宗平稳坐了6年皇位,几乎没有紧急召见过任何大臣。他很信任戚继光谭论,支持他们整修长城防御系统。

19874月开始昭陵的复原修缮工程,主要工程有:明楼木架结构和瓦饰的更换,裬恩殿、裬恩门、两庑配殿、神功圣德碑亭、宰牲亭、神厨、神库的复原修建等,目前成为明十三陵中地面建筑最完整的陵寝。  

 

 

定陵为十三陵中仅次于长陵及永陵(嘉靖)的第三位,工程精细程度在十三陵中堪称第一。历时6年方完成,耗银八百万两,相当于万历初年两年的全国田赋收入。陵墓修成后,万历皇帝还曾在这个地宫里大宴群臣,饮酒作乐。万历是紫禁城里的“异数”皇帝,30年不出宫。

 

 

 

定陵开挖于1956年,1959年定陵博物馆开放。

 

上图为夏鼐。吴晗早就盯上了十三陵,1935年夏,夏鼐问吴晗:“如果由你来选择,你最想开挖的是哪一处古迹?”以研究明史崭露头角从而成为胡适爱徒的吴晗,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挖明十三陵。”。为了满足自己考古的愿望,吴晗对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进行了无情的破坏。

 

沈从文(文学家,后来从事研究古代服饰)发现装裱的丝织成品显露的是织品反面,一位工作人员急中生智说:“研究织品的结构不是要看反面吗?”一句话激怒了沈从文,他说:“研究织品结构,要看反面,更要看正面。如果为显示反面结构,留下一两厘米,最多五厘米也足够了,整匹反面,我看是装裱的错误。”

 

 

这是在首博展出的“红纱罗地平金彩绣百子金龙花卉女夹衣”复制品(2005年组织绣工复制),真是美伦美奂。

 

 

 

上图为定陵出土的孝敬皇太后凤冠,她是朱常洛生母。

1959930,几十名警卫战士在定陵博物馆办公室主任指挥下将三具帝后的棺椁丢弃进山沟。

 

 

 

上图左为吴晗,右为梁思成,吴晗还力主拆除北京的牌楼。梁思成为了给旧都多保留一些有价值的牌坊、琉璃宫门等古建筑,和自称“改革派”的吴晗争得面红耳赤,吴晗说:“您是老保守,将来北京城到处建起高楼大厦,您这些牌坊、宫门在高楼包围下岂不都成了鸡笼、鸟舍,有什么文物鉴赏价值可言!”气得先生当场痛哭失声。

1953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在这个城市蔓延。梁思成因提倡以传统形式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目睹明清古城被野蛮拆毁,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抚砖痛哭,惋惜不已。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当时负责解释拆除工作。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因政治因素毁于一旦,梁思成与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不久,在文化部举办的文物界知名人士欧美同学聚餐会上,林徽因也与吴晗发生了一次面对面的冲突。她指着吴晗的鼻子大声谴责:“你们真把古董给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回忆说:“她(指林徽因)指着吴晗的鼻子,大声谴责。虽然那时她肺病已重,喉音失声,然而在她的神情与气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

 

 

 

上图为定陵明楼,周恩来陪同外宾参观定陵,定陵博物馆一位负责人提议:“总理,您看是不是在这明楼上挂一幅红军长征的图画?”  总理“嗯”了一声,惊奇地看了一眼面前的人,面带愠怒对陪同人员说:“我参加过长征,我不会画,你们谁会画?”献策者红着脸躲到众人身后,不再吭气了。

 

神宗朱翊钧(1563-1620)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穆宗第三子,。即位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神宗这人真""呀,深居宫中,就干一件事--坐炕上“数钱”,在后宫挖一大坑,埋了300万两白银,每天看看,就怕给丢了。神宗时,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内库的7000万两银子都氧化了,也不愿意拿出内府的银子来做辽东战事的军饷。万历三大征,西征宁夏勃拜,东征入朝灭日,南征四川播州杨应龙,历时十年余,费银千万两,搞得库藏空虚。

 

未成年时朱翊钧非常尊敬张居正,言必称先生,从不直呼其名;成年掌权后,进行残酷的反攻倒算,剥夺了张居正所封官职、谥号,查抄家产,发配家人。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发生萨尔浒大战,努尔哈赤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战略,明军战败,从此明朝在东北的统治全面崩溃。

 

朱翊钧特点就八个字“怠于临朝,勇于敛财”。后人评论,“明之亡,不亡于崇祯之失德,而亡于神宗之怠惰”。他就出过宫一回,去昌平看看定陵,就这一次,再没出过宫。概括起来,就是“五不”“三好”“一坚持”,不祭天地祖宗,不见群臣,不上朝堂,不批奏折,不补缺官,好财,好色,好酒;坚持中央集权不下放。

    

 

 

  

 庆陵历时四个月,耗帑银150万两,号召各衙门自愿捐钱修陵。排水系统独具特色,其他各陵都是用明沟排水的方式从陵前绕道排出。而庆陵则是在明楼前修建了一个平面为T形的地下排水涵洞。 

 

光宗朱常洛(1582-1620),“好色皇帝”,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神宗长子。贪财好色,上任的第一道诏书就是“找美女”,由于淫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了,后因服用丹砂过度而亡,即“红丸案”。朱常洛当皇帝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他忽然肚子疼拉稀,而且头痛。连忙叫太医进宫,过了一会儿一个叫李可灼的官员手捧红丸进献皇帝,称这是祖传秘方所制,百病皆除。朱常洛吃下这颗红丸后,果然精神倍增,红光满面,他十分高兴,不仅大大称赞了李可灼的忠心而且让他再献一颗。当朱光洛吃完第二颗红丸以后,却疼痛难忍,一命呜呼了。

  

  

   

 

    德陵是明代营建的最后一座皇城陵,国库匮乏,预计200万两的修建费用只能拨出50万两,其余只得由在朝大臣捐献,20033月,德陵抢修工程正式启动,历时一年半,耗资3800万元, 

 熹宗朱由校(1605-1627)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8年,熹宗,光宗长子。经“移宫案”的风波,掌权后任用宦官魏忠贤(九千岁),政治腐败。

上图为努尔哈赤,嘉靖朝,努尔哈赤出生于建州左卫。万历朝,被李成梁抓获,后因长得帅,被李成梁妻子放走。天启年间,打败熊廷弼,乘机攻占沈阳。这和明朝军事部署失误、朝廷内部党争激烈、任人唯亲、政治混乱有关。

上图为魏忠贤,他排除异己,人们“只知有忠贤,不知有皇上”,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宦官专权时期。

明熹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木匠”皇帝、“文盲”皇帝,(之所以是文盲,因为万历不让皇长孙朱由校出阁读书,他自己只知贪财,不把朱光洛、朱由校的读书当一回事情),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态,熹宗还派内监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价购买,熹宗更加高兴,往往干到半夜也不休息,常令身边太监做他的助手。熹宗的漆工活也很在行,从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动手,并喜欢创造新花样,让身旁太监们欣赏评论。

天启五年(1625年)到天启七年(1627年)间,明朝对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进行了规模巨大的重造工程,整个工程中熹宗都亲自监工,包工头不敢偷工减料。他制作一屏风,让太监拿到前门去买,标价一万两,不讲价,一小时后太监就拿着银子回来了。他坐的椅子、睡的床都是自己打造的。

 

    思陵,清代修建。

营建思陵,清廷给1500两,贰臣太监曹化淳等官员捐750两,再劝捐645两,于是开工。建享殿时,吴三桂又捐银一千两。

在思陵旁建“烈宦”王承恩墓,王承恩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兼勇卫军提督,据考思陵旁是襄城伯李国祯墓,不是王承恩墓,其墓在河北迁安县。王承恩祖籍河北大城。

 

 

           思宗,光宗第五子,“多疑”皇帝。从“木匠哥哥”那里接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17年不观歌舞、不宠嫔妃,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

        

        明代的国库叫“太仓库”,皇帝从太仓库支银子,转到内库,把太仓库都搞空了。崇祯宫里有大量库藏存银,出于私心,不愿意拿出来,做军饷之用。高级官员和大太监也不愿出钱,那些从现存的体系中捞足了钱的腐败分子是不会维护社会稳定的,只会维护自己一己私利,最先背叛明王朝。京营兵有十一万人,闯贼一来,望风先逃。李自成军队架云梯攻城,守城太监不抵抗,“以手拉之城上”。清军入关,闯贼烧毁紫禁城后,西逃时掠走了三千七百万两白银。

     

 

           为了筹措庞大军费,加重赋税,导致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李自成造反,打着“均田地不交租”诱人的幌子,招兵买马,攻城掠地;张献忠也造反,屠川,成都被张献忠杀得只剩下25户,华南虎在街内自由行走;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内忧外患之际,偏偏崇祯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光首辅就换了51个。有两位首辅,因为得罪了宦官,被崇祯处死。性情多疑的朱由检错用、错杀袁崇焕,尽管袁崇焕除了给崇祯皇帝除了失望外还是失望。皇帝不信任大臣,动辄杀害大臣;只信任宦官,宦官掌控着国家的军事力量。

                  

                 在1644年,宣府监军太监开城迎降闯贼,居庸关的太监监军开城迎贼,京师危急,这时刚愎自用的崇祯不是动员老百姓上城墙守城,而是部署了3000太监守城池,于是历史开了个莫大的玩笑,深受朱由检信任的守城大太监曹化淳打开城门,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一槐树自缢身亡,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勇卫军提督大太监王承恩也跟随了断(勇卫军是京师最精锐的卫戍部队)。清朝给那棵“罪槐”上一锁链,原槐树枯死,后人又补种。崇祯第四子朱慈,避难于遵义,改姓为邹。 

 

明朝历经276年,其中121年皇帝不上朝。 明代历朝营建不断,费用浩繁,官吏横征,军民两困。

      (明初皇帝非常勤政,莫不每日视朝,不敢怠慢。明太祖朱元璋鸡鸣即起,天将亮未亮时上朝,日高才退朝,午间复出,至晚才回。明成祖朱棣也是天未明即起,早朝后,并不回宫,阅看四方奏折,有闲暇即看史书。但每日探朝制度,明后期的皇帝便不能坚持。万历初年,因为神宗年幼,每月仅三六九日上朝,此端一开,相沿为例,直至明末不改。其中武宗一月九朝也做不到。,甚至每月只有一两日。)

为将砖瓦运到北京,规定凡船只都要顺带砖瓦,天顺年间规定粮船每只带城砖40块,嘉靖年规定96块。为运大石料,造16轮大车,需用骡马1800头拽运。营建费用由宦官初估,为了从工程中获得最大利益,往往漫天要价。即使“献陵最朴”,洪熙元年末,营建献陵的官军多达11万人,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一有警急,率难调集”。

 

  上图为明洪武十年烧造的城砖,可见烧砖人姓名,户籍,监造官员姓名。砖瓦烧造是不计成本的,有烧砖窑户不堪其劳累而自杀者。

十三陵中,定陵城砖质量要求更为严格,砖要做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

从深山采集大木,更为艰难,“入山一千,出山五百”。万历一朝,重修三大殿,仅从房山运一块修御路用的石块,重180吨,民工两万余人,耗时28天,才运到紫禁城。

裕、永、昭、定陵营建用的白石料,均来自房山大石窝。石窝每次工程聚集·一两万人,多时达数万人。

朱明一代,虽给北京留下了重要的文化遗产,但这些建筑,都是耗费巨额财力建成的,给当时国计民生造成很大损害。大量贫民受到压榨,失去土地到处流浪的时候,高贵的大人们却正琢磨明天去哪里游玩,该做一首什么样的诗。这世界上还有许多人不喜欢诗词书画,他们想要的只是一碗米饭,一幅画是王羲之还是怀素的,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张纸够不够厚,方便不方便消化。


 

明朝皇帝多沉于炼丹,其内含有金、银、玉、汞、铅、铜、锡多种金属。明仁宗(在位10个月)、明世宗(60岁)、明光宗(在位一个月)、明熹宗(23岁)直接或间接因服丹身亡。其中嘉靖更是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修道中。

宣德时,一只蛐蛐可换一匹马,出现如此怪现象,只因为“自私”两字,他们认为做皇帝就是享福的,至于国计民生,他们才不管。朱棣修紫禁城历时三年半(1416-1419),壮劳力被招来修建皇宫,百姓生活大受影响。刚建好没多久,他以谋逆罪杀死宫人3000余人,而且亲自操刀,天怒人怨,1421年,雷火烧毁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到明英宗7岁即位,宣布重新修建三大殿,待三大殿修完后,英宗已经20岁了。明朝皇帝,有“双重性格”皇帝、“高级画家”皇帝、“高级木匠”皇帝、“玩乐”皇帝、“荒唐”皇帝、“好色”皇帝、“一月”皇帝“道士”皇帝、“敛财”皇帝、“多疑”皇帝,他们的所做所为,形形色色,给中国历史留下浓厚一笔。“外戚”、“悍夷”、“强番”、“阉竖”、“女宠”、“朋党”,这几项弊病皆存在,再加上大部分明朝皇帝本身素质不高,明朝政治难免昏庸。

加菲小白发表于2010-08-30 20:28  
分享到 
赞过
(7658次阅读/16个评论/1人赞过)
    一直走
    http://www.517huwai.com/activity/1955本次活动链接
      2010年8月的事情。
    一直走
    “他多次出征漠北,带头冲锋,和北元战斗,最终以一个军人的姿态,死在第五次亲征得胜返回的路上(榆木--今内蒙多伦县西北)。”
      曾经去过榆木川,芳草萋萋,绿意无边。
    马达的世界
    好贴
    一直走
    顶贴。
    一直走
    谢谢加菲,收藏。
    ambar
    用了这么多的史料,很全面,很棒,我去了十三陵没了解到这么多!
    北国
    很全面的详细的十三陵游记,不少第一次知道。谢谢了。
    芒果
    那天你在呀?哎呀,哪个是你呀?
      呵呵,这次大家相互认识的节目放在了活动开始阶段芒果错过了,以后再认识吧。我先描述一下:个子很高、带眼镜一介书生模样,年龄30出头,晋人。
      以后有机会,再跟着一直走,大家去吃正德春饼
    芒果
    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