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



 

第二次到太行山还是没去成林虑山巅的金灯寺,有些遗憾,可在峡谷山下半天,和初来的印象又有不同。


《诗经》中描述泰山的"泰山岩岩,鲁邦所瞻"的句子,我觉得也可以移用在太行山,这里真是是一层层的石垒成山的,有堆叠。很直观。后来看到清光绪年间在太行山边的和顺做过知县的鲁燮光早写过“太行岩岩,去天而近”的诗句,确觉得他太夸张其高。如今的人熟悉珠穆朗玛峰这些七八千米的高峰,在全球比较系统里,太行说不上高吧,可对靠牛马走的古人来说,太行、泰山,真是大山。 


晚唐五代时的画家荆浩曾隐居太行之洪谷,自号洪谷子,可如今保存在博物馆中的几幅名下作品是否是真迹有大疑问,我对此没研究,感兴趣的只是宋代画家米芾说的一句话,“荆浩善为云中山顶,四面峻厚” ,峻厚与岩岩相若,正是太行山给我的感觉。再说,每当雨前雨后,晨夕之间,云雾围拢山顶,确是太行的特色。


北方山水在清明前后或许还有些江南的润泽气息,之后就有些干燥了,到底气候不同,但也有自己苍然独立的气势在,气色各有擅长。

拉里发表于2010-10-08 20:11  
分享到 
(984次阅读/2个评论/0人赞过)
    蜗牛牛
    照片是真的吗?
      不是我拍的,网上的金灯寺照片,是在悬崖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