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书店
对于喜爱读书的人来说,书店自然而然成为城市游历中必然的去处。
赶周五最早航班飞往南京,在他人忙碌的工作日,而我能够在冬日暖阳中独享那平静自由之气息,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如同,舒国治的散文《理想的下午》中所描述的那样:理想的下午当消失在理想的地方,通常这个地方是在城市。再怎么壁垒雄奇的古城,也需有扶疏掩映的街树,以柔缓人的眼界,以渐次遮藏它枝叶后的另一股轩昂气宇,予人那份 “不尽”之感。就在这样一个下午,当我颇费周折地寻到那城市之中的理想之地时,我词穷了,无法描述出当我看到它那一瞬间的感受,于是,只有拿起手中的相机记录它的外貌。
THINKER就是在书丛中诞生的。在下面的一堆书中,我发现了苏缨的新书,居然是品析仓央嘉措的诗歌,书名是《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看着架子上的这些,你难免会被蒙蔽,以为这些都是书,其实它们是富有特色的笔记本。用于书写你的感受。试想想,当你拥有这样一个极特别的笔记本时,一定会有种写作,或者绘画的欲望,于是,读书是完善你欲望的最佳途径,而书店又是可以提供给你抒发情感的宁静之地,远离喧嚣,书香伴你入佳境。
通道左侧
通道右侧
从高处向下,那个高高悬挂的十字架似乎在告诉人们:阅读,是对心灵的操练。
与艺术相结合,书店里还有各种风格的徽章、版画出售。书店的LOGO就是让人们有一种文化体验。
这里还有充足的座位使得读者可以塌实地选书或者阅读。我所看到的那个下午,这里的人们:青年到老年;学生到打工仔;情侣到朋友;黄皮肤到白皮肤到黑皮肤。有的坐在那里翻书;有的在画画;有的已将这里当成自习室;有的看累了甚至打起盹。不管怎样,没有人去打扰你,去催促你,于是,原本游离之外的我,也迅速溶入进去,挑了一本周一良先生写的《魏晋南北朝》坐在那里读起来。事实证明,俺是清高不成滴,读着那过于一本正经的文字,俺很快就有种昏昏欲睡之感,无奈,强打精神从目录里挑了我自以为比较熟悉的梁武帝读了起来,可是,先生那客观的分析使我没有一点八卦的空间,突然觉得俺俗且肤浅滴不可救药。在奋斗抗衡了近2小时之后,我终于将书放回原架。在离开书店之前,拍下了下面这些有特色的本本:
还是中英文对照滴。父辈的年代。
本本上的口号,在当时该是一种潮流吧。(心中情不自禁地想起阎连科先生的《我与父辈》一书。)
这种口号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唯一熟悉的是接班人这几个字,出现在少年先锋队队歌中。
先锋书店的创始人钱先生,在这里不赘述,在BAIDU中可以查到非常具体的信息。南京的先锋,让我想起曾经的三联,都是独立书店的典范。有种感觉,无论今后科技先进到何种程度,电子书也好、电纸书也罢,实体书店都有它存在的价值,那是一种情结,是一种社会公认的约定俗成。
你那个心情真够让人纠结滴。圣诞夜,又要过得好;又要免费。想想只有在家里了。或者看你约会谁了。
记得你曾说过,在哪里无所谓;花不花钱无所谓;关键是要看跟谁了?是吧?! ANYWAY,BE HAPPY!MERRY X'MAS!
谢谢,姐姐。一定是和他在一起啦,只不过希望可以去有些节日气氛的地方而已。我不缺这些经历,但他没有过噢。
姐姐也要圣诞快乐噢!
走马观花,旅行通常是这样。只有出发前,有侧重点,才不会走马观花。而这种侧重点因目的地、因心情、因人而异。
二上南京,才知道多么浪费时间~ 以后只去想去的地方~
第一眼就落在了张爱玲的照片 上 以为是她的 插画版的 那
读了 文字才知道 是 笔记本
够强悍
我也喜欢 泡书店
看累了 就直接睡一觉
北京的 三联 太乱的 感觉 就是嘈杂 对于 中国北京 的 书店 我的 大体感觉 就是 菜市场 很有 中国特色
比较 喜欢 国图 最下边一层 的 四库全书 那几面墙 看过 一点点 很有感觉 哈
有机会 发帖子 去 逛书店哈
南京?地点那?偶有空也去看看
恩,先锋书店那,和三联,曾经的风入松很异曲同工
张扬书商的个性
可是
如三联二层要改成雕刻时光
风入松要浅埋地下
究竟
独立书店的,生存空间还有多大?
不得而知
只是如本文所言
看到电子刊物,电子媒介的横行
究竟
还有多少人
如我们
愿意购买那清新淡雅的书本
愿意在以纸为媒介的文字中纵横
愿意给每本书一个安静整洁的场所存放?
泡在书店的感觉真好。。。
嘻嘻,姐姐,咱们等一下鲤鱼同学滴专业评论。
偶是每周比泡书店滴,先锋的空间似乎很大
排放很时髦的说
真有你滴!QD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