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访雪----20110122黑枪队北灵山实记
京城户外众驴心目中的灵山具体会分解为三个地方----东灵山、西灵山和北灵山。其中,东灵山主峰是北京最高峰(海拔2303米),因为它的景区修建得相对较好,有索道和台阶路可以直接抵达峰顶,我们常提及的灵山说的就是它;西灵山是三个灵山中海拔最高的(最高点超过2400米),不过西灵山位于河北境内,与小五相比逊色了许多;而北灵山略低,海拔不到2000米,攀爬之前要经过近半个上午的曲折徒步,方可抵达主峰无名一和无名二的下面。
从两年前涉足户外开始,灵山每年我都会去几次。尽管很多强驴都不屑一去那儿,他们比较热衷于一日内的三灵连续穿越,那是个大强度的体力活,我曾试图走过次东西灵连穿和东北灵连穿,感觉还不赖。印象中西灵的景色是最美的,一进山就是满目的苍绿,其先是郁郁葱葱的阔叶林,到达娅口时自然地变幻为挺拔的针叶林;赶上好的时节,峰顶的高山草甸也会发育得异常茁壮;每一次在西灵山的树林间歇息都让人心旷神怡,唯一的缺陷是往往遭遇入口处山民们的“无赖”收费。东灵山虽然也有大片的植被,不过分布没有西灵山那样广,从半山腰的五指山开始就逐渐演变为高山草甸,仅主峰下部背阴处仍有少许白桦树在顽强地生长着。北灵山比较特别的地方是主峰上遍地生长的野韭菜,野韭菜从无名一的峰脚逐渐浮现出她娇嫩的倩影,尤以无名二的阴坡上面居多,春夏季节从这里走过时,会不时嗅到脚下被踩到的韭菜发出的淡香味;去年五月,我跟随消磁专程去采摘了回头茬春韭,收获颇丰,味道相当不错,那可是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食品哟,呵呵。
今年的冬天很是让人郁闷,入冬以来就没几天是阴天,更甭说下雪了。因为自幼生长在雨水丰沛、四季如春的大西南地区,见惯了绿意盎然的水土风光,我对北方四季的气候变化非常敏感,至今无法完全适应京城的酷暑和寒冬,这个冬季应该是我北上多年来最古怪的一年,气温骤降得很低,不过就是不下雪,山野间基本都是一色的干枯和荒芜。记得几周前有驴友发过北灵山的照片,貌似那里还能见到雪的踪迹,看到这周黑枪发的北灵山活动贴子时,于是就赶紧报名参加了,以期去看看久违的雪景,虽然只敢期待是残雪。
周六的天气还好,晴朗,无风,一层淡淡的云。在苹果园集合点,我们遇见了高山去北灵山的队伍,很多都是些曾经一起活动过的驴友,大家相互友好地打着招呼,他们这次走的正好是我们的反穿路线(北灵山----柏峪),强度比我们的行程小了许多。有趣的是他们出发时,忘了清点人数,临时去小摊买早点没赶回的小天MM只好搭我们的车与他们在半途相遇,几个熟人亲切地和她开着玩笑,气氛很是活跃。
一路畅通,没有遭遇前一次与枪队活动时突然出现的堵车。那次我们原计划是去攀爬刘家峪的断崖,半路有小面在拐弯处逆向超车,不幸撞上迎面疾速而来929公交,小面司机当场死亡,事故还导致109国道严重堵车好几个小时,我们只好临时改道、勉强走了趟九龙山的风口庵,好多人都觉得不过瘾。这次非常顺利,柏峪附近新修的路段上基本没有车辆往来出现,我们很快就到达了入口处。
冬日清晨的空气有些冷,整理好行头,大伙就开始了今日的攀爬。九金和跟头以绝对的优势走在前面开路,之后是渺儿、2084、小亮、忧郁蓝色、膘膘和我,思龙和yulong一对在户外结缘的恋人相互陪伴着走在后队,军旗大哥也在后面照顾同行的伙伴,黑枪依旧负责收队。为了防备北灵山多变的高山气候,我穿得特别厚,以致于没走多久就感到迈步有些艰难,只好自己随时调整状态,不敢贸然追赶前队。黄草梁下面的山路经过柏峪景区管理方反复的休整,现在已经拓宽了很多,上山和下山分别有了不同的路径,沿途还建立了18个高大的太阳能指路导航标杆,虽然行走起来比以前方便了许多,但很多地方也失去了以前的纯朴和自然,比如象鼻山就不再像以前那般优雅了,腊子口也没有以前那般险峻了。
走过腊子口后,阴冷的山谷里开始出现雪的影子。起初是在路边的空地上,偶尔有少量的积雪出现,面积不大,很薄,上面覆盖着一层浅浅的灰尘,我特地用手里的杖轻轻地戳了戳,以证实它是否是真的雪。顺着山谷缓缓地向上走时,左边的山沟里相继出现大片大片的积雪,在山谷里林木的衬托下,不远处的积雪隐隐地泛着白光,让人心里略感欣慰。越往上走,地面的积雪厚度也在轻微地增加着,小鸟在雪地跑过的印迹依稀可见。快到黄草梁时,我们有幸走过了小段积雪覆盖的路面,第一次听到了簌簌的声音。在没有雪的地方,不时有堆积很厚的枯叶,踩在上面,那是另外一种松软的美好感觉。
我们前后一行18人在黄草梁的娅口作简单的休息,只有大眼睛因为起步走得急了些提前下撤了。这一次我花费的时间比以往要长些,其实每次登山最艰难的也都是启步后一到两小时的那段路,因为我们要让自己平时不运动的惰性身体尽快适应全天候活动的节奏。清晨的黄草梁很是安静,阳光从云层里透出浅浅的光辉,连续的山梁上枯草的黄色和林木枝干的深灰色相映得彰,透着一股浓厚的沧桑气息。微微地可以感到有风从对面吹来,拍打着脸庞,有点冷,不过也很舒服。不少人的眉宇和发尖有薄薄的冰雾凝集起来。离开娅口前,我让天天向上帮我把背包里的打劫帽拿出来,严严实实地裹在头上,这时保暖是最重要的,形象就顾不得了,嘻嘻。
从黄草梁到回音壁之间是一片相对平缓的山坡,地面的积雪基本全部融化干净。女强驴渺儿远远地走在前面。拐过前面的草坪,就看见三个灵山的英姿了,它们在远处的群山中特别显著;而近处的七座楼也在陡峭的崖壁上闪烁着它们的亘古。七座楼是长城上的七个烽火台遗址,其中实心楼是我们必须途经的一个烽燧,它们所在的山峰与周边连续的山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质褶皱,经过久远的地质变迁,这些山峰现在几乎都演化成了独立的峭壁和断崖,特别是实心楼周围和四岔沿路的石块,呈现着明显的赭红色,与周边其他山坡的石头颜色迥然。我一时看不出在这一带修建长城的用意,不过它们在历史上肯定发挥过其作用的,先不管它,呵呵。
中午时分,我们抵达了实心楼。按照枪队的安排,大伙在实心楼作了简单的午餐补给,这时渺儿和九金则早已到达了前面的四岔。年轻的恋人坐在一边,学习着相互照顾和彼此关心,画面很温馨。午餐后,我们继续朝北灵山迈进。北灵山的优点就是在攀爬无名一和无名二那两个销魂大坡前,要经过柏峪到无名一脚下那段路程的反复爬升,身体可以得到很好的适应性热身运动,这样我们在后面的攀爬时就容易了许多,不像东灵和西灵没走多久就得面临漫漫的累人爬升。四岔是一个可以从东南西北不同方向均有路可达的山凹口,我们在这里遇见了高山队的开路先锋兼熟人老大海,海叔是著名的户外强人,虽然年逾60,但我们之中没有几个人能超过他的速度和耐力。看着时间还早,在海叔的劝说下,我们停下脚步,又小憩了片刻。海叔善意地告诉我们北灵还有雪,并提醒我们攀爬无名二时可能会滑一些、需要注意安全。
从四岔向无名一前进时,风渐渐有些寒冷起来,风中偶尔夹带着微小的雪晶颗粒,落在脸上即刻便和我们的肌肤融为一体,落在衣帽上的则开始逐渐堆积。沿途我们不时与高山队的驴友们擦肩而过。缓坡结束后,我看见灵山周围的天空云量在慢慢地集结,而天空中的雪星儿开始慢慢密集起来,风变得嗖嗖地,夹着雪星打在身上。不一会地面就陆续出现一层浅浅的乳白色,就像一袋袋面粉飘洒在地上,这时日光还没有完全被云层掩去。啊,开始下雪了,一场难得的太阳雪!纯天然非人工的。
再往前走,地面的积雪开始慢慢厚起来,并沿着周围的山坡蔓延开去,眼前也逐渐演变成一片苍茫的白色世界。都是这个冬天的降雪,看来灵山的小气候尚属正常。人类对环境过渡破坏导致的严重后果还需要经历相当漫长的过程才会彻底回归。路过一个下降的小山坡时,前面的驴友突然滑倒在地上,大家笑着相互打趣,我也开始有意识地放慢脚步,降低身躯,小心地用登山杖试探着雪地,缓缓前行。在无名一的岔路口,九金和2084建议从左侧树林间的缓坡爬升,那里要省力些;渺儿坚持从右边的老路爬升,我则紧跟在她后面。渺儿的体力不错,也是个很坚强的人,记得前年大五朝台雨雾中费劲寻找中台时,就是她这个10岁孩子的幸福妈妈鼓励着我坚持到最后,成功抵达了中台。无名一向阳的地方雪融化了不少,阴坡上的大部分地方依旧是白色的积雪,一丛丛枯草从雪地下倔强地露出脑袋,这样一样,整个阴坡就形成了积雪层叠着野草的壮观景象。通往无名二的小径上,左右前后则完全是厚厚的积雪,让人不免欢欣鼓舞,而脚下颇具节奏感的簌簌声霎那间也显得异常动听,有种童话世界的错觉,真有一种倒下去在雪地里打滚的冲动。我们特地停下来等待枪队的相机,一边也享受着这片茫茫雪国的美景。驻足在这小片纯洁的冰天雪地间,我们暂时忘却了自己是谁、将要走到哪里去,不用去考虑现实中无奈的伪善和尔虞我诈,也不用去琢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和最大的财富究竟在何处等待着自己。
登上无名二顶,全队又作了次短暂的休息,可喜的是这队人马大部分体能相近、体力也都不错,前后拉开的距离不远。只见眼前的山峰都掩映在霭霭云雾之中,太阳的踪影已经完全看不见了,天地间一片苍茫,寒风跟随着山脉的曲线从对面吹来,有点冻,有点渴,也有点饿,更多的是登顶后的痛快和舒畅,正所谓的“累并快乐着”。随着雪星无声的降落,很多人身上都凝集起了不少雪粒,最典型的是忧郁蓝色MM露在帽沿外的长发,上面挂满了一条条粗壮的冰凌,惹得小亮直乐。大伙围在一起,话语不多,可以清楚地看到身边驴友鼻孔呼出的雾气,而偶尔队友间一个友好的眼神也在温暖着彼此。这次灵山之行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外,老天很给力,原本是要祭雪的,不想又看到了久违的雪世界,还有幸遇到2011年的一场新雪,悲观的祭雪变成了喜出望外的访雪,一路在“饥寒交迫”中奔波的辛劳很是值得,哈哈。
枪队担心滞留太久对体力消耗不利,匆匆合影后就让我们先行下撤,他自己则继续等待后队的几个驴友。每次他都这样负责地在典型的路口等候后队,很是让人放心,让人佩服和称赞,是个称职的好领队。路过夏子的玛尼堆时,我照例从远处搬回一块石头,并和其他同伴一起围着玛尼堆绕行了几圈,以示对她的纪念。很多时候,一件普通的小事,只要你认真地对待起来,就会变得有意义、闪耀出它不凡的光芒。夏子是个不曾谋面的驴友,2007年3月初,她们一行11人来登北灵山,遭遇突如其来的罕见大雪(降雪厚达40-50公分),大雪彻底地掩盖了山路,致使她们迷了路。在多种非正常因素的影响下,年仅23岁的湖南妹子夏子因体力不支、严重失温,最终不幸遇难于灵山下面这片巨大的缓坡上,同行的另外一个队友脚趾也冻坏了。后来的驴友为了纪念她,就在她遇难的地方自发地垒建了这个玛尼堆。在众驴前赴后继的努力下,这个玛尼堆越来越大,越来越似乎有了生机。在威严的大自然面前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渺小,凡事都要量力而行,事先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只希望我们每个驴友都从中取得有益的“安全第一”教训,也祝福夏子在众驴虔诚的缅怀中幸福地继续她的天国户外。
雪还在随风飘落。到达最后一个下撤的娅口时,我看到道路两边的树枝上凝集了不少冰凌,就像雪花从树枝上生长出来一般,毛茸茸的,霎是好看。这时地面的积雪已经达到4-5公分厚,蓬松的雪花随着我们的脚步向四周迅速飞散开去。下午三点半,我到达了灵山下。由于受降雪影响,孙师傅的车无法攀爬蜿蜒的山道,只好停在3公里开外的椴木沟路口,于是我们又沿着公路,步行到了椴木沟。等我们狂喜着飞奔上车、脱下积雪点点的冲锋衣时,发现穿在内面的衣服上竟然凝结出了一些冰片,背包里的矿泉水也早已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小冰块。渺儿给我倒了点热红糖水,喝在嘴里暖在心里。蜷缩在车里等待后队的桃仙老顽童时,又有两辆接人的客车驶过我们身边,听到孙师傅善意的劝说并进行实地测试后,他们也一起和我们停留在椴木沟的路口等待尚未下山的驴友,其中一辆金杯是天津的,另一辆大客的司机介绍说他们来了45人次的庞大队伍,路线都是跟我们一致的。末了,告别灵山、结束一天的徒步、返回到山脚的109国道时,地面又重新恢复了干燥,空气依旧干冷无比,这时你不得不感叹高山地带自己的小气候循环。
我的2011年的第一场雪,来得很及时、很恰当,圆满了我对它久违的思念,虽然它至今与这个城市无缘。五月去采头茬春韭,应该不成问题,哈!
喜欢北灵的韭菜,东灵的草甸,还有西灵山的白桦林,踩上去软软的,虽然去年8月西灵未成行,今年还惦记着。
还记得前年春来的极早,4月跟着小山羊的队去灵山,韭菜已满山,回来炒了韭菜炒鸡蛋,还包了韭菜鸡蛋香菇的饺子;去年的春却是晚了不少,5月去时韭菜还寥寥无几;不知道今年的春何时来?
东灵的那场雾,淅淅沥沥的小雨~ 东北灵的穿越~
前年西灵山垭口晒着太阳,躺在牛粪堆里却美的不行。。。。
要学好~哈哈
嗯,三个灵山各有特色,值得去体味一番,呵呵。
去摘韭菜时记得提醒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