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时空转换间
随着一直走先生的队伍,看着有心蒙泰恩拿来的百年前的老照片,走在太行与燕山交界间的关沟里,忽然间感觉似是脱离了现代的步伐,跳出界外,亲自目睹了这条沟里的故事。想当年旌旗飞扬,战鼓声声,马蹄清脆,城锁关闭,森严壁垒,真有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关沟内的各处关隘真有处于关在平安,关失告紧的重要位置。
话说明英宗继承先人朱棣的遗志,征战戍边,不料杀敌不成,自己成了阶下之囚,这是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变”,这一举动的直接影响是自己的皇位不保,被囚于草原多年,其间接影响到了明朝统治戍边政策的改变,由积极主动的出击抗敌,到以静制动的加强防御体系,并造就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在太行与燕山之间的关沟里,形成了由西起岔道城关隘,东止南口绵延六十里的防御格局,其中的上关、水关、下关、居庸内外关都构成了一道道阻敌的屏障,使得防御更加稳固,京都更加安稳。不得不提的是那即能领兵打仗又能光荣戍边的戚继光,成就了大明的平安稳固。
再说1644年前后间接导致满清入关的农民领袖李自成,久攻不下八达岭,由另一农民带领,沿长城向南偷袭长城守军,从另一条沟,横切到八达岭背后,使得守军腹背受敌,不得不投降,李农民一路向东,攻下紫禁城,逼得崇祯吊死煤山。当然他仅当上皇帝不到一年,就被皇太极赶出了北京。八达岭见证了一个明朝的兴亡。
再说200年后的清朝慈禧太后,昏庸无道,不御外敌,大敌当前,自己带人仓皇出逃到西安,任凭八国联军攻到城下,火烧园林,掠宝无数。成为中华民族上千年来外敌入侵的开篇。
更说受了刺激的慈禧,利用“庚子赔款”派出了两批学生赴美留学,学习先进的知识和西方文明,此中的一人詹天佑,利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修建了“之”字形铁路,成功解决了铁路机车在坡度上升千分之三十三的坡道上运行的问题。
再推100年后1943年,日本倭寇在这条沟里修筑工事,挖沟阻击,奴役当地人,造成瘟疫流行,死亡几千人,就在岔道城附近,他们挖下大坑,连火烧带活埋了上万中华同胞。
这条沟就是这样见证着历史的行程,八达岭博物馆、水关、詹天佑故居、五桂头山洞、穆桂英点将台、弥勒听音、杨五郎岩画、唐代的榕树、天梯上的关帝庙,我们一队人也行走在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之间。
非常有幸地再次跟着一直走先生走户外,听历史,享受风景,他的博学使得我又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和哲学课。他不仅带领我们行走在关沟,而是在多层面与我们交流、分享,并推动着我们的思维,在地理、人文、历史与现代文明的冲击中,更多地思考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应有的作为。听一直走先生讲到的“二律背反”,它引导我们在时间与空间、物质领域、自然法则、必然和偶然的进程中,了解掌握并很好的运用它,也更加奠定我们已经固有形成的唯物主义为上的意识形态,它不仅是辩证法的基础,也是引导人们走向追求至真至善的最高境界。这十八世纪的康德已经比释珈穆尼晚了几千年,佛经里早已经讲过了-----这是后话。
三而一的游记不止三合一,赞!
北国老师的照片也是多项合一,精劲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