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的乡村--宏村
来到宏村时,已经是下午,有点风,吹在身上还是挺惬意的。一路走来,路旁尽是一片片油菜花地,满眼的金黄,于是,提前对婺源有期待了。在我看来,眼前的景色便已很不错,那婺源岂不是更加美不胜收。暂且收住遐想,因为今天的目的也是个号称画里乡村的地方,需放慢心情,好好享受才是。
宏村的大门没有太多特色,看不出是什么风格。门口有个木牌,上曰:“菜花飘香舞彩蝶,层林尽染饰白墙。古木逢春汇清流,田园毓秀出深山”。青瓦,白璧,马头墙;彩蝶,清流,油菜花。一片徽派村庄就这样嵌入了山水之中。
据说明永乐年间,宏村祖先聘请一个风水大师进行查审,大师认为宏村的地理风水形势乃一卧牛,应该按照牛形进行布局开发。从大门进来便是一大湖,位于村落之南,因此叫做“南湖”。又由于其正好在牛的肚子位置,也叫“牛肚”,据说是仿照西湖“平湖秋月”而建,整个湖面呈大“弓”形,“弓背”为两层湖堤;贯穿湖心的长堤如箭在弦上,一座拱桥如同羽族。有诗赞曰“无边细雨湿春泥,隔雾时闻小鸟啼;杨柳含颦桃带笑,一边吟过画桥西”。正逢佳季,岸边的桃花开得正旺,微风中也夹带一丝香气,但是无论如果也没有到醉人的地步。比起西湖来,南湖整个就是个超级袖珍版,画桥和西湖边的比起来也就算个玩具。于是,觉得写诗的人肯定是个古代的“文艺青年”,如此矫情,要是其看到西湖岂不是会眩晕过去。湖边很多写生的人们,每人都端着一个大大的配色板认真的画着,完全没有理会岸边如梭的游人,沉浸在自己的臆想世界里。于是很羡慕他们,想象着如果自己也能在山水中过过这样写诗,画画的日子该多好,可惜本人遣词造句能力实在有限,画画更是不通,遗憾,遗憾。
从南湖书院出来,往村子腹地走。村子里的路是一条条的小巷,很多都只能供1,2人并肩走。路旁紧挨着各家房根的是小溪流,起初原以为这是给大家排污水的水道,经导游介绍才知,里面的水引自山泉,先前都是村民的生活用水。每天10点前各家从里面打取饮用水,10点后,便可以在里面洗衣服洗菜了。这一条条水道弯曲绵长,也叫“牛肠”。很多人家或经营竹雕,或卖本地特色小吃,或开个茶馆供游客歇脚。也不知道转了几道弯,来到了村子的中央,这里有另一个湖,准确的说应该是个池塘,半月形,唤作“月沼”,由于其在“牛形”的胃部,因此也叫“牛胃”。池面水平如镜,鹅舞红掌,鸭戏清波;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的分列四旁;空中炊烟氤氲,徽风柔波;蓝天白云跌落水中,融入这一片柔和。眼前犹如一幅天成的皖南风俗画,安逸宁静,让你忘却烦恼,只想和路边的老人闲聊,尝尝他们晒制的火腿。
走过月沼便又钻进了一条条小巷中,相同的是各家屋檐下的水系,不同的是各家屋里的木雕,还有巷子里的故事。跟着导游一边走一边看,走过迷宫一样的路,来到了敬德堂。据说“敬德堂”的“敬”与积累的“积”读音相近,反映主人希望自己的后人能积德行善。屋子是典型的清初徽派风格,厅堂背向排列,前后厅均有天井,采光性能好,两侧为厢房,南侧为前院,北侧为厨房,厨房里还有一个小天井,东侧还有一座面西朝东的小偏厅和大花园。比较有特色的是门楼,上面的雕刻很有讲究,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都不相同。楼角处有鳌鱼,龙头鱼尾,表示希望自己的子孙能独占鳌头。鳌鱼的下方是梅兰竹菊四喜图,梅兰竹菊四君子代表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高洁的品质,四只喜鹊则为喜庆吉祥。接下来是喜鹊登梅图,取喜上眉梢之意。东边有鹿,鹿是福寿禄“禄”的谐音,希望后人能够丰衣足食,生活充裕。西边有马,则反映能在事业上飞黄腾达之意。门楼最下层左右两下角的吉祥水兽图,形为滚滚的波涛之中,两只鲫鱼在艰难的跃出水面,鲫鱼跳龙门,即希望能在官场上有一席之地。屋内正厅东西两侧各有六扇莲花门,中间拦板上雕刻有蝙蝠,而且都是五只,取“无福临门”之意。东西厢房是主人休息的卧房,厢房窗子上楼空雕刻铜钱图案,窗下栏板上雕刻的万字图案,意为多财多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门楼上各有几个突出的柱形装饰,称为“门当”,就是“门当户对”的门当。这个也是有讲究的,据说,有的人家只能有“门当”或者“户对”,而只有地位显赫的贵人才能“门口”、“户对”齐全。
逛了一圈,印象最深的自然是徽雕,而这当中导游绘声绘色的解说起了很大的作用。不过,凭我的凡夫俗眼真没看出太多门道,感觉和山西、山东的雕刻区别甚少,连寓意和故事都差不太多,可见中华文明承自一脉,上下5000年,炎黄子孙早已融化在一起。
在到村口,两侧各有一颗大树。一棵叫红杨树;一棵叫白果树。这是村里的“红白双树”,古时各种红白喜事都在这两颗树下举行仪式。同时,这两棵树恰好构成了“牛角”,于是,“牛型”村落的拼图终于完成了。
回走时,还路过南湖,夕阳余晖落在湖面,波光闪烁着金黄的颜色。游人已散去不少,远望去,对岸的白墙,黑瓦,马头墙显得更加的宁静。不时的几缕炊烟,让这画面显得更加静止,在青山的映衬下,如同用水墨泼在纸上的村庄。村庄依旧是那个村庄,只是人都变了。我们可以看到“桃花源”的影子,但在商业开发中,已寻不着那朴实的人情温暖。人说旅游就是从一个你呆腻的地方去到一个别人呆腻的地方。我觉得,如果能腻在山青水秀之中也不失是种幸福,忙碌的人们太需要一片净土,放放世俗的心。“桃花源”已经离我们很远很远,它就在这里,却也在天边。回去睡个好觉吧, 明天还要登黄山,或许晚上能去到梦想的地方。
多谢捧场
感觉最好在里面住一晚,那里的夜晚和清晨应该是很有味道的。
好文
呵呵,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