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国道情结(一) 走出都市 去寻找那片刻的宁静-------109国道之旅
很早就一直惦记跑趟爨底下,但是就是苦于没有时间,因此一直惦记着去看看。在一个自认为可控制的时间里,本人和一位朋友一起享受了一趟清净之旅
爨底下的“爨”字,共有三十笔,发CUAN音,为了方便记忆可拆开说: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烧,大火烧林,越烧越兴,岂不很热,而爨底下人全姓韩,取谐音(寒)则为冷意,冷与热在五行之中可以互补,宇宙万物有天就有地,有日就有月,有男必然有女,有冷就得有热,故而爨底下村在历史上曾辉煌过。
“爨”字从字意解释为:家,永不分爨,即永不分家。为:灶,烧火煮饭。为:姓,陕西省歧山县有爨家庄,全村千口余人皆姓爨。此字难写难认,会写则成爨,不会写则成一片,故而用谐音“川”字代之,但仍发爨音。最早是在1942年为方便抗日干部特别是外地抗日干部通讯联系,将“爨”改成“川”,爨与川并用至五十年代末,基本就不用爨字了,1995年搞旅游开发后,爨字又大放熠彩。
爨底下民俗村,位于北京西部,即门头沟区斋堂镇,据北京城90千米,该村始建于中国明朝永乐年间,是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民居群,据今已有500年的历史。
古村依山而建,在以龙头沟为中心的南北中轴线控制下,将76套精巧玲珑的四合院民居,随山势高低变化,呈扇形向下延展,以放射形态,灵活布局在有限的地基上。村落整体布置严谨和谐,变化有序,俯瞰全貌形似“元宝”。当地居民生活多为半农半牧,生活饮食中保留传统因素较多,肉食的使用量明显高于城市居民,现多牧养山羊为主,这些与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
估计爨底下有不少朋友去过,但估计很少有朋友在寒冬腊月去过。其实我感觉在这个季节去也有很多收获。
第一是人少 不管什么地方都少了很多的喧嚣
第二是车少 一路上基本很少有车经过。所以可以随时停下来拍摄沿途的景色
因为作为爨底下是重头戏也是此行的终点,所以我打破时间顺序,按旅途的地段来发图。
109国道沿途如此漂亮的景色,我估计春天及秋天的时候会更加精彩
路边的小溪 清澈见底的 有些潺潺流水的味道
景色有黄龙的味道吗
一路畅通 抵达目的地
爨底下的“爨”字,共有三十笔,发CUAN音,为了方便记忆可拆开说: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烧,大火烧林,越烧越兴。
又见炊烟 难道一见的景色 虽然有些不够环保吧 但是这个景色只有荒野农村才有的、
收获了 就等着春节的到来了 因为已经进入小年了
斑驳的墙壁见证了建筑的历史
我看到了福 只可惜大门紧闭,啥时候幸福之门可以开启
名人的牌匾,不知是否可以摘走?因为门一直是紧锁着的 。
月的痕迹
图腾的威严
安逸的生活
安逸
坐等最好走的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