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绿水邂逅青山----20110423至28徽赣游

上集  古道漫漫从头越

 

        424日。安徽绩溪。

      绩溪是一个普通的皖南小县,毗邻黄山,是国家主席涛哥的故乡,近年来因为徽杭古道的开发才逐渐浮出水面。为了避开节假日拥挤的人流,今年我提前过了次五一小长假,加盟阿三的11人小队到皖南走了一趟。

      经过一天半的颠簸,火车在江苏先后绕了两次弯后(山东济宁-江苏徐州-安徽蚌埠和巢湖-江苏南京-安徽绩溪),我们再次进入安徽地界,接着是穿过无数绿莹莹的丘陵山坡,便到了绩溪。一出火车站,就看到两个卖早点的小摊,主要卖面条、稀饭和煎饼、油条之类的。这里的煎饼不是北方摊的那种煎饼,而是煎烤的大馅饼,它是把笋干、韭菜和肉丝等料包在面饼里,直接在大平铁锅上油煎;它的个头也比常见的馅饼大,足有光碟那般大小,煎得色泽金黄。后来知道这是绩溪有名的挞馃,满大街随处可见。挞馃的历史渊源很长,徽州人大都从中原迁徒而来,北方喜面、南方喜米,挞馃是两种文化的结晶。另外也是适应徽人山区劳作的特点,上山打柴、采茶、伐木,不能回家吃中饭,不得不带干粮,挞馃正好担当重任;此外,徽商出外做生意,翻山越岭数天才能走出大山,节俭一点的商人,挞馃是最好的主食,里面是干菜或腌菜馅的,几天也不会变质。饿了一宿的我买了两个挞馃尝了尝,味道还可以,也很脆,就是油稍多了些。

      虽然绩溪近年来被开析出了徽州的范畴,但徽州的风物人情一点都没减少。绩溪城只有一条主要的城市干道,临街的楼房几乎全部采用了马头墙的装饰,就连税务局和派出所都不例外。马头墙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特色造型,通常是修筑在楼房左右两侧山墙上的直墙,一般要高于楼顶,轮廓作阶梯状,脊檐长短随着房屋的进深而变化,常见的三阶式和四阶式,砖墙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白墙青瓦,明朗而雅素;墙顶则覆以和屋顶一色的小青瓦,顶端安装的垛头外形类似马头,故名马头墙说起来马头墙的作用很简单,起初主要是为了防火,日久年常就派生出了一些富有寓意的作用,比如旧时徽州男子多背井离乡外出经商,马头墙便成了家人盼望亲人远归的象征。

      早晨七点半,我们坐上了开往鱼川的中巴车,鱼川是徽杭古道的入口。中巴车驶离绩溪城,眼前慢慢地出现峡谷的雏形,两边都是青黛的山峰,一片山色空朦,清澈的登源河陪伴着我们前行,沿途不时有低矮的杜鹃花从树丛下探出娇弱的身躯。这里的山给人一种土肥地装的感觉,山坡上都长满了茂密的树木,对于看烦了北方冬季枯萎荒野的我来说,很是兴奋。我发现丘陵地带的人们很懂得见缝插针,在丘陵各个平缓的角落开发了很多田地,有些是小型的梯田,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北方没有的水田。路边的田地里种得最多的是油菜,花期刚过去,油菜籽开始进入茁壮的灌浆期;有的田地里生常着刚发新芽的桑树,还有成片的竹林。我们一路辨认着身边的蚕豆、豌豆和莴笋等熟悉的作物和菜蔬。

 



 

       

 

    鱼川是伏岭镇的一个小村,安静、优雅,房屋有种古香古色的气息,村里的道路很窄,但很清洁。我们进村时,一个老大哥驱赶着头小黄牛在村口的地里犁田。村头有座简易的石桥,桥下是哗哗的流水。我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雨打!望着石桥,佛教这句经典语录又浮上心头。这可是我梦中的那座石桥?那个我等待多年从桥上经过的人呢?几天前第三次看了央视的剑雨,还是忍不住为其中熟男熟女的爱情所感动,可生活中要遇到那么完美的人只能是奢求。从村子里穿过时,几个村民端着海碗吃着饭,他们操着我们听不懂的徽州话,我偷偷地看了看,一个大姐吃的菜是干笋,她家院门口蹲着的一只小花猫被我们急迫的脚步声吓得跑回院去。

 

     

 

    徽杭古道是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与后两者不同的是,徽杭古道没有国际化的功能,它仅仅是徽商外出通往浙江的一条省际通道,据说红顶大商人胡雪岩年少时就曾在这条古道上留下奋斗的汗水和足迹。古道最精华的部分是开始的那一段,这一段古道由石阶铺成,沿着山势上升、下降,古道的右下方就是水声潺潺的峡谷。在古道两边的山峰上,各类绿色植物自由生长着,不时可见到盛开的杜鹃,红的滴血、粉的映雪。试想几百年前,一队马帮托着货物从这里走过,那是如何一段充满希望的行程。大楚一路寻找着草药,后来才知道他是个草药通,一路采挖里不少宝贝。

      沿着古道走了一程后,我们就来到了江南第一关,外表看起来很普通的一道石门,在石门后歇息时我们普遍觉得它的名称噱头太大。后来才知道其貌不凡的江南第一关实际上是徽杭古道上的一个重要关隘,也是通往清凉峰的主要通道。它山势险峻,怪石嵯峨,其中以磨盘石、天冠石、将军石最奇,自岩脚至关口经1400余级台阶,关口刻有径通江浙的魏体大字,关门由四根大厂条横架天然岩石构成,门楣西刻江南第一关,东刻楷字徽杭锁钥 同治二年里人建造 邵道棠题,据说太平天国时的待王李世贤1861年曾率部驻守于此而得名。从江南第一关往后的古道开始趋于平缓,路面也逐渐变为较宽的土路,沿途开始有熙熙攘攘的游客出现,应该是前一晚进山的。

        一路上,浅浅的山泉哗哗地流着,水底的石块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稍微低洼地地方自然形成水潭。看着清澈的泉水,真想纵身跳下去凉快一番。九点刚过,我们到了黄茅培,一个徽杭古道沿途的小山村,村里的房屋基本都是用石块垒切而成,古道经过的地方建有乘凉歇脚的凉亭和茶棚。一个村姑在路边剥着新鲜的竹笋,她告诉我们那是当地产的小圆笋。离开黄茅培后不久,一个山区水库呈现在眼前,水库里蓄积起来的山泉水透着碧绿的色彩,和四周满是树木的青山相映成趣,这才是我喜欢的山和水的样子。

        上午十点钟,我们到了下雪堂,这里是一个岔路口。我们首先沿着左边的小径上行,穿过长满竹笋的竹林,再沿着溪流经过不到半小时的横切,就到了著名的蓝天凹。蓝天凹是古道上另外一个重要的地标,海拔约1000米左右,它是一片地势开阔的草甸地带,左右两座山峰,就象一个天然的字。这里建有几处木屋的农家旅馆,不少游人在草甸上歇息。古道从蓝天凹继续向东延伸,阿三指着前方说,再往东就进入了浙江地界。我们登上了蓝天凹左边的小山峰,站在山顶,古道在山峰间蜿蜒的情形一目了然,右前方可以看到远处的清凉峰,绩溪的最高山峰。

        返回下雪堂、我们随便吃了点东西后,继续沿右边的山路向障山大峡谷前进。不过到达障山大峡谷之前要经过十多公里的山路。下雪堂背后饭店所在的山坡上同样长满了圆竹,竹林里到处是刚发芽的竹笋,有的竹笋甚至直接从山路中间的地面冒出来。我们费劲地爬上有些偏陡的山坡,从娅口往下撤时,一片北面山坡上生长的油菜花还有少许没有凋零的黄花在闪现,更有意思的是溪水同时从这座山峰的南北两侧渗出,从北方流去的溪水后来一直陪伴着我们前行。

    再往前走时,路边开始出现了粗壮的毛竹,很是挺拔,大楚一路挖了好多粗大的嫩竹笋,只可惜后来都便宜了县城旅馆旁的小饭馆。中间路过一个叫蛇墓坑的小山村。蛇墓坑坐落在僻静的山沟里,这里的农舍很分散,有的独立高耸在半山腰,有的零散的分布在山谷底,窗户上基本没有安装玻璃,屋里的陈设都很简陋。山沟里有山民利用架起的竹片将溪水引导到自家门口。村口还有一片晚开的油菜花,金黄色的花海在竹林前面泛着迷人的光芒。巧合步入一家山民家里看了看,后来他告诉我,这里的山民确实很辛苦,只能依靠竹笋、茶叶和其他一些山货来维持生计。我们后来沿途遇到几个采茶的山民,他们的脸色都很严肃,一看就是被山区生活常年历月磨练的结果。

    午后的路程大伙走得非常休闲,后面路过的小村落居民开始多起来,从一些村民的住所看起来也已经开始走上致富的道路了,而且修有水泥路通外山外。阿三他们还特地跑到路边一家山民家里观看新鲜绿茶的手工炒制过程,绩溪绿茶的价格还不便宜,每斤150元,在城里的茶庄这个价格要更贵些。我和巧合一路数着标有明显记号的电线杆。

    下午三点,我们到了障山大峡谷的入口,入口处就是著名的百丈岩。百丈岩为一单体巨石,高460米,垂直85°,岩面光滑如镜,如巨钟覆地,高入云天,堪称一绝。因为感觉到近三公里的大峡谷景区花钱不值当,想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后面的行程,而且今天的时间也绰绰有余,我们便没有步入,继续沿山路朝前走。下午四点,有些疲惫的我们在半路搭乘小面回到了水村公交站,巧合最后看了看GPS告诉我们说,今天又走了35公里,呵呵。晚上在绩溪大排档一条街腐败时,我们特地点了当地的特色小吃毛豆腐和臭鲑鱼,毛豆腐其实就是我在《忘不去的米线记忆》中的臭豆腐,虽称为臭豆腐,味道却非常香,是我从小就熟悉的味道;只有臭鲑鱼我仍无法习惯。

        徽杭古道的一天,是在青山绿水中走过的一天。当绿水邂逅青山,一切都变得那么和谐!

 

 

 

下集  明月清风邀三清

 

        427日至28日。江西玉山,三清山。

        这次去三清山的驴子有十人,老飘没有去。在屯溪时老飘接到友人的来电,紧急邀他前往杭州一聚,时间紧迫、机会难得,所以他就提前去了杭州,我们猜想那应该是很VIP的朋友。老飘这次出来随身携带了一个智障的残疾人证书,我们一遇到搞笑的环节就拿他来开玩笑,笑称他是有证的人,谁招他谁倒霉,他也乐呵呵地应着,一路上增添了不少乐趣。我对他的好印象缘于元旦的金山岭之行,当时看着他们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的场面,亲眼目睹了他对老父亲的精心照顾,很是感动。

        27日早上八点半,我们坐上了开往婺源的大巴,因为没有直达三清山的列车或汽车,我们要在婺源县城作一次转乘。汽车驶入江西地界后,映入眼帘的江西山水比皖南更迷人,无论是青山的绿意还是碧水的幽深,都比徽州有过之而无不及。婺源位于皖赣交界地带,东南部的平地要比皖南多,这里仍是徽派建筑的延续,扑面而来的依旧是前一日还陪伴着我们的马头墙,白色的墙壁高耸着,飞檐翘壁相互簇拥着,婺源县城也是如此;曾经一个月前还盛极一时的油菜花海早已凋谢完毕,一片片肥硕的油菜籽田提前诉说着丰收的喜悦;这里的水已经没有了皖南山泉的那种喧哗,碧绿的水面幽静,看样子很深,一眼望不见低,周围的青山和附近的楼舍相继倒映在明镜的水面上,就像洗去铅华的人儿一样,它们的倒影也很清晰诱人。穿行在这样诗情画意的江南美景中,我只希望今天的历程不要过早结束。

        上午十一点左右,我们到了婺源县城,因为换乘去三清山的汽车要等两个小时后才出发,大伙便在车站外的凉亭里摆开家伙,忙活起午餐来,惹得几个婺源老俵舍不得离开、坐着围观。中午一点,我们离开婺源,开始向三清山进发。随着汽车的不断前行,马头墙的影子逐渐减少,路边越来越多地江西特色民居开始出现,传统的江西民居多是一层或两层的小房子,青砖灰瓦,它们和近年来涌现的现代化西式洋楼交错在一起。当汽车驶入三清山外围的山区时,看着窗外绿油油的山峦,坐在我旁边的心无静大哥说:你看那山上的树林多密啊,不知道有没有路上去?我说应该有。看着满眼的苍翠碧绿我想到树林里是否会有野兽出没,心无静大哥说蛇肯定是有的。回来一百度,才知道那些密密的丛林里确实也有各种飞禽走兽,如画眉鸟、猫头鹰、相思鸟、五音鸟、百舌、山羊、野猪、黑鹿、狗熊、穿山甲和金钱豹等,据说去年还有游人看到老虎,一度引起过舆论的关注。

        金沙是三清山的东大门,一个在旅游业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山岭小镇,我们到达这里时是下午三点钟的光景。这里比屯溪要好一点的是,没有人死缠乱打地追着你推销商品,街面上的游人也不多,就是超市和土菜馆相对少了一些。从北京出发前,一个号称当地人的绿野驴友主动跟贴说可以给我们义务带路进入景区,并大大方方地留了手机号,不过我们后来跟他反复联系时,这哥们从头到尾都没有开机。对此我们并不责怪他,因为本来我们的计划中就没想过要去麻烦他,再说估计他也确实可能有重要的事要处理,只是有一点让我感受颇深,那就是----承诺绝不可以随便做的,一旦承诺了就该负责,如果有事发生变化提前打个招呼说明就可以了,切莫遮遮掩掩、支支吾吾的,以免耽误了别人。经过阿三和巧合综合石头轨迹后的事前踩点,我们决定次日凌晨两点轻装夜袭三清山。

        28日凌晨两点,我们十人准时向三清山方向出发。走夜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不敢随便开启头灯的情况下,在黑暗中蹑手蹑脚地摸索了一阵后,我们才找到上山的蹬道,一条已经废弃的步行石阶路。然后是惊险地翻越过两道高大的铁栅栏,我们才进入平常游人不让通行的一段景区。北羽这次做足了功课,他认真地研读了其他驴子的攻略,一路指引着大伙前进,每处都没有遇到什么障碍。我们前后驴子间拉开的距离都不远,只记得四周黑黝黝的,绕过了不少的弯,反复上上下下的台阶,不时从脚下传来的轰隆隆流水声,以及若干的独木桥。这里的独木桥不是单独的树木,而是几根树木简单地捆绑在一起,铺架在溪流的两端,仅够单人通过。地面上的枯叶说明身边有繁茂的林木,有驴友轻声说要是白天行走在其间肯定也是身处美景之中。行至半程,天空嘀嗒嘀嗒地飘起无声的小雨来,不过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行进速度;偶尔抬起头,便看到天际隐现的一勾残月,昏黄昏黄的。这样的路程我们断断续读地走了约三个小时,海拔从几百米跃升到一千多米。黎明时分,当不用头灯照明也看得清脚下的石阶路时,当有鸟儿醒来开始欢唱起动听的歌曲来时,我们终于看到了娅口高耸的巨蟒出山,三清山的代表景点之一。

        三清山地处赣东的怀玉山脉腹地,主要有玉京峰、玉虚峰和玉华峰三座主峰组成,风景优美,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它兼具泰山之雄伟、黄山之奇秀、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青城之清幽,被国际风景名家誉之为世界精品、人类瑰宝、精神玉境 三清山的景色和黄山有几分相像,都是怪石、奇松、云海。实际上三清山远比黄山小,各个景点之间的距离不远,只是景区管理处为了方便游人游览、尽量不走重复路线,将景区有序地分割成了几个环形区域,并在各区域衔接的岔路口竖立了明显的指示牌和景区地图,这样随便一走起来也得花好几个钟头,让你无形中觉得景区很大。还有一点值得推荐的是,在每一个具体的景点面前,管理处都设立了一个介绍景点的标牌,标牌上除了用不同文字介绍景点的名称和特点外,还附有非常形象的景点照片,让我们循声找起景点来十分容易、快捷。

        巨蟒出山是南清园的典型景点,我们从这里分成了两个小队,巧合、北羽、阿三、韩韩和我沿石径左拐去了巨蟒的位置,其余五人右拐去了相反的环路。行至巨蟒脚下,只见一条神态逼真的巨大石蟒高昂着细长的头颅,从山岭里爬出半截身躯,欲要腾空而去,很难想象一百多米高的它已经在地质变迁中高耸了亿万多年,你可以联想出任何有关的传说活着神话,三清山把这个联想的权利留给了游客自己,这个值得表扬一下。在巨蟒的右侧不远处,便是三清山的另外一个代表景点东方女神,女神宛如一位秀发披肩的少女倚坐在在山顶,脸部轮廓惟妙惟肖,她恬静地注视着东方,似乎在期待着什么;如果你把她和身下的石块整体地结合起来,她又更像一位身穿宽大晚礼服的淑女。从女神宾馆右侧的石径上行不远,就到了杜鹃林,这里有很多品种的杜鹃,只是没有杜鹃花盛开,我也不知道是没到花期呢还是已经错过了花期;左边杜鹃山庄的小园内有六顶帐篷,貌似有驴在这宿营。天慢慢地大亮起来,再往上走,一对夜宿女神宾馆的恋人在玉台等待着日出,不过今天东方天空的云雾稍微多了些,只能看到从高空透射出的金光。我追上在前面石径上停留的四位驴友,阿三说那些帐篷应该是景区出租的。然后,我们先后走过南清园的玉女开怀、一线天和神龙戏松等几个景点。

        路过三清山大酒店时,开始有游人来来往往地行走起来。我们也放松了脚步,选择从日上山庄的岔路口进入了玉京峰景区。沿途的玉兔奔月更像一只望月的灰兔子;葛洪献丹比较神似一位老道跪坐在石头顶,手捧装有仙丹的葫芦,虔诚地望着天空;老道拜月要仔细观察和找对角度,才能想象出哪个是老道的头和道冠,哪个是老道的上身和下身,以及哪个是他作揖的双臂;老道拜月的左侧就是巨大的犀牛角,一只巨大的犀牛头和尖锐的犄角栩栩如生;福寿门要简单得多,两道石壁被中间的石柱自然分割成一来一往的福门和寿门;玉皇顶实际上是巨蟒出山背后一处较高的所在。三清山是汉代葛洪炼丹修行的地方,山里还有许多他仙风道骨的景观。沿途有一种山花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繁杂的花蕊聚集在中间,周边是白色的花瓣,有趣的是它的花瓣又另由五瓣白色的花瓣组成,单独看起来也是一朵花;偶尔可以看见几多朵白色的天女花,据说是三清山的奇花异草之一;还经过一株高大的玉兰花,花朵很大,已经开始凋谢。

        玉京峰景区北部的阳光海岸和山峰西侧的西海岸是一条环形的人工高空栈道,栈道倚山而建,左边是嶙峋蜿蜒的山坡,右侧的简易护栏外就是不同高度的峭壁。时间正好是清晨,东方升腾的朝阳正缓缓地驱散着天边的薄雾,走在阳光海岸上十分惬意,这一带的景点相对较少。这时手台里传来白药的声音,他说已经走过西海岸,准备去南部的万寿园了。好小子,跑得真快!我们一致笑赞着。为了提高刺激,景区管理处在阳光海岸一个凸出的位置铺设了两层钢化玻璃以供游人体验,站在玻璃上观看远处的山峰需要一点点的勇气,如果你敢低头还可以一清二楚俯视脚下的险峻。我们说笑着往前走时,阿三突然示意我们放轻脚步,走近一看,好几只鸟儿在右侧的树木间嬉戏呢,鸟的背部和尾巴上都长着十分好看的羽毛。

        上午九点,我们走到了玉京峰主峰的入口,巧合问了句上不上,我们都说为何不上呢,于是我们不顾路边设置的安全提示牌,朝山顶奔去。对于我们来说,每次不登顶就等于没达到自虐的目的,黄山之前已经有些遗憾了,这个地方不能再有。其实这里都是现成的石板路,没有断崖或不能通过的地方,一点也不危险或困难,普通游客只要体力尚好也可顺利上去,估计景区确实是出于生态保护的考虑。道路两旁的松林里长满了低矮的竹子,还有某种随处可见的无名野花。很快我们就到了山顶,山顶又是两个小山包,左边山包的巨石上方镌刻着玉京峰三个大字,我们三下五除二地爬上了峰顶,阿三看了看GPS说,海拔1817米,正好是玉京峰的高度;右边的小山包背后建有一个微型的山神庙,全部用石头雕凿而成,山神前的香火貌似很旺。站在峰顶,有微风轻轻吹过,四周有薄薄的云雾缭绕,再次瞥见苍山如海的盛景,想起黎明前在天边闪现的那弯残月,怎么说今天也算有明月清风相伴,在三清山仙境里畅游了一番,呵呵。

        和阳光海岸相比,长达三公里的西海岸非常阴凉,栈道在这里基本都修筑成了平缓的通道,景点也要比阳光海岸那边多一些。因为已经到了赏景的黄金时间,各旅游团都已进入景区,栈道上游人如织,以致于狭窄的栈道上时常发生堵车的现象。游人们在这里自娱自乐,有的驻足摄影,有的集体约好向远山欢呼,有的坐在栈道内侧的亭子里歇息。这边的送子观音、飞仙谷和猴王献宝等景点比较形象一些;还有就是那些从岩石缝隙里顽强生长出来的松树,每一棵都有黄山松的精神和风采,每一棵都是一株迎客松;如果对植物感兴趣的还可以按照树干上的指示标牌,去认真辨认各种阔叶、针叶类林木的名姓。

        我们约定两队人马中午十一点在三清宫汇合。走完漫长的西海岸,我们继续朝三清宫方向走去。三清宫景区是我们计划中的最后一个景区,起初要通过涵星池、清华池和净衣池三个小小的池塘。涵星池里养育着几尾红鲤鱼,只是好久未更换的池水略有一股腥臭味;另外的两个水池里没看见鱼的影子,只看见池子的浅水区域有苍翠的水草植物正在努力生长。坐落在山坳里的三清宫建造相对简单,这点出乎我的意料,原以为作为著名道教圣地和天下第一仙山的三清山,无论如何三清宫的规模都应该相对富丽堂皇一些,上次在云台山参观过的玄武观都那么辉煌壮观,而眼前现存的三清宫只是一处简单的大殿,没有围墙,山门破损不堪,大殿的外观是古朴的青灰色,大殿中部供奉着道教的三位尊师,墙壁上绘画着八仙过海的情景。也许,质朴也是一种美吧,我这样来安慰自己。两位道姑在一边低头忙活着,表情有些冷漠;还有两位年轻的道士和一位年长的道长,他们都在自己的世界里按照他们的方式生活着。

        虽然还未到雨季,初夏的江南天气已经有些明显的闷热起来,我们在三清宫对面的松树下坐下,简单地吃了点东西。在我们的提醒下,白药也去了趟玉京峰顶。草药通大楚则一刻也没有歇息,他聚精会神地猫着腰在旁边的竹林里挖着草药。心无静通过手台报告了他和小顽童已经乘索道下山了。说话间晴朗的天空突然飘落了几滴太阳雨,一个管理处领导模样的男子在我们身边的小摊前坐下,他笑着说他们称这个为太阳撒尿,我们也一笑了之,这个男子莫名的热情有些让我一度警惕他有啥阴谋,以致于一直谨慎地盯着他。

        中午十二点左右,那个男子带着几个工作人员跑去吃午饭了,我们在三清宫汇合的八人趁机相互招呼着向山下撤退。这回我们走的是后山的台阶路,一般不走索道的游人才从这里上山。而真正步行上山的人并不多,沿途只遇到少数几个年轻人,他们一路走走停停,不时打听距离三清宫的远近。通过最后一个检票口五天门时,我们都小心翼翼地飞奔而过,只留下景区检票的哥们站在那里呆望着。在路边的巨石下,不时可看到香客们向神灵们敬奉的香火,整齐地排成一列。与景区东部丰富的山泉水相比,后山一带基本没有任何溪流,尽管有泸景井等景点,水量却甚少。唯一的安慰是一路上都有林木遮荫,有效缓解了午后的炎热。风门是一个废弃的检票口,原检票的小屋顶瓦片开始破损和脱落,看着为时尚早,我们在风门的木亭子里歇息了好大一会才离开。一个两广口音的学生妹背着帐篷从山下缓步走上来,对她这种独自扎营的勇气我们表示赞赏,都鼓励她加油,之后基本没有遇到什么人上山。下午两点多,我们步出了景区大门----山腰处的玉灵观,硬是顶着骄阳徒步了五公里的盘山公路,在下午的炎热中提前回到了金沙小镇。

 

 

后记  挥之不去的黄山

 

        425日至26日。安徽屯溪。(日期顺序与前面的章节没有错误,特此说明。)

        位于皖南的黄山地区也是典型的丘陵地带,屯溪是黄山市的一个闹市区。上次去黄山是六年前的五月,从慈光阁搭乘缆车,夜宿迎客松旁的玉屏宾馆,次日观东海日出、登莲花峰,一路从光明顶走过飞来石、排云亭、始信峰,从云谷寺缆车下,最后去了后山的翡翠谷。黄山也是绿水和青山的绝配,凡山皆是绿色的海洋,就连黄山景区的花岗岩上也随处有株株油松迎风招展,它们总是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出其不意地出现;一股股清澈的、不同大小的泉水从各个山沟里缓缓溢出,涓涓细流直至汇集成溪,景区北边有开阔的太平湖,东边是幽静的翡翠谷,南边有汩汩的新安江;尤其是翡翠谷的潭水,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简直可以和九寨的水媲美。

        按照行程这两天本来是要去黄山的,因为走错路耽误了,只在景区外边的山沟了转悠了一回,于是次日晚饭后我就和阿三、韩韩、白药三人勉强在屯溪老街逛了逛。屯溪老街位于黄山市的屯溪区中心,西起明建横江石拱大桥--镇海桥,东止牌坊碑记,全长1273米,宽4.8--7米,旧以店铺鳞次栉比的徽州古民居建筑风格闻名。经过重新修复的老街现在全是马头墙、小青瓦、白粉墙的天下;砖木结构的铺面,精巧玲珑的楼阁、镂刻精美的花纹图案,加上小门、大堂、天井、屋与屋之间的深窄小巷,错落别致,从这个角度来说老街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徽派建筑格局的古朴典雅。夜晚的老街一片灯火阑珊,可惜它和丽江城一样,都被开发成了现代化的商铺店面,很多都是重复的商品,店家招揽客人的过分热情和狡黠神情让人生怯,我们基本不敢停留,更别说踏入或者选购了。

        看着灯火通红的老街,我有些迷惘,更多的是失望和悲哀,直感到它是另外一个被毁坏的丽江古城。说实话,我想像中的丽江应该是一条条娴静的古朴街道,灿烂的阳光照在街道上,清澈的河水哗哗地流淌着,纯朴的纳西人民在恬静的生活和忙碌,巷道深处固然可以有茶摊和小吃摊等,但应该是那种很简朴的场景,而绝不是现在满眼那种夸张的现代化商业店面,那不是真正的丽江古城旧貌。即便你都是商业画面,店面应该也是物有所值、公开明码标价的上等诚信货物,而不是满眼的假冒伪劣次品和虚假繁荣;再者,如果当地要发展商业,可以在城市的闹市区域隆重推出,大可不必对古城开刀。这种在全国日益盛行的伪善开发实际上已经糟塌了无数个丽江古城、束河古镇和屯溪老街等美丽的地方,所以我窃希望这种肤浅的风气能够尽早刹车,以还每个古城、古镇和古街一个原来的风貌,以确保景区的可持续稳定发展。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在参观这些文化气息浓厚的楼宇群落时,我想我们更想看到的是音乐的优美,更想去解读的是那段凝重的历史。印象中值得一去的是山西榆次的常家庄园,没有商业化的庄园保持了必要的古朴和严肃,值得其他地方参考和学习。

        从屯溪老街南口出来,就到了新安江畔。夜晚的新安江一片黑暗,沿江没有路灯,除了远处星星点点的灯火,什么也看不见,隐约地可以嗅到江水淡淡的腥味。新安江发源于黄山市的休宁县,东北分支是浙江钱塘江的正源,也是富春江的上游,江水正好从黄山市区流过。记得上次来黄山我特地在清晨跑步来到江边,那时的江水水位很高,水还比较清澈,几个妇人在江堤边洗着衣服,还有少许船只停靠在码头,新安江在这里分叉向两个不同方向流去的景象很壮观,当时的导游小姐很自豪地这样来评价新安江说:作为钱塘江和富春江的上游,我们徽州女子的洗脚水滋润和养育了一批批的浙江美女。

    三清山下山后,我原来是准备一人再度返回屯溪,独自去黄山看望久违的迎客松和飞来石。黄山是那种你永远去不够的地方,无奈内心始终有一股怪怪的东西在纠结着。都说人生最美丽的风景莫过于与自己心爱的人一起走过,即便不是爱人,有可以坦诚相待的驴友结伴也好。我个性属于那种不太喜欢独自出游的人,我生怕与其他地方来的陌生驴子挤在半山寺扎营时会有那种众人皆醉惟我独醒的落寞,更生怕自己站在莲花绝顶的一霎那时会忍不住心痛,所以徘徊到最后还是放弃了,闷闷地抢上回京的直达列车。黄山近在咫尺却未踏入就成了这次徽赣之行的一个结,它在我心头一直挥之不去,尽管同行的驴友劝我说:给下一次留点遗憾也是一种美,尽管我知道自己要再来黄山并非难事,但这一次多少有些遗憾,也只能等下次来弥补了……

(文中照片均为通行驴友沿途佳作,为尊重版权,未加任何裁剪或修饰,特此说明。)

滇东一杰发表于2011-05-06 00:55  
分享到 
(1980次阅读/8个评论/0人赞过)
    小兵

    这路线,美呀~~

      嗯,啥时咱社也组织一回,呵呵。调皮

    zibao

    古时皖南赣北本一家

     

    文字不错,图片不错

     

    三清山让人向往,有机会一定去一哈。

    强

      嗯,沿途长了不少知识,有机会应该去看看,呵呵。抱拳呲牙

    小鱼儿

    旅途看上去很不错玫瑰

      总体上不错,好驴友,好路线。微笑
    北羽(hzj980)
    强长知识挞馃”,细节描写很出色,景点知识很丰富.我回家后补了黄山功课.希望下次有好运气.
      嗯,下次争取成功,呵呵。抱拳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