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The Dazu Rock Carvings)——与佛结善缘

  这次去重庆,心中一直向往着一个地方,就是去看大足石刻。不为附庸风雅,只想欣赏那杰出的摩崖石刻艺术,与佛结善缘。早前去过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杭州灵隐寺。每每忆及,都会被那绝妙经纶的造像之美所震撼,更为那些在清苦年代孜孜不倦开山不止的坚韧所折服。来到这里,即便只是观望,即便只是驻足,仿佛也可以受到感染和熏陶。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在此地可赏到代表中国唐、宋时期的石刻造像艺术。石刻群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大足石刻因地处中国内地山区,过去交通不便,幸免了历代战争的浩劫和人为破坏,至今依然保持着原有造像的艺术风采。 

   宝顶山摩崖(石窟)石刻创始人为宋蜀中名僧赵智凤,建于南宋淳熙六年至淳佑九年(1179~1249年),历时70多年,石刻共13处,造像数以万计,以大佛湾和小佛湾规模最大。宝顶山是佛教圣地之一,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置身宝顶山举目四望,数以千计的石刻无一不是人们理想中善与美的化身,漫游其中令人目不暇接。不仅雕刻精细,且每尊佛像都个性鲜明神形兼备。释迦佛的庄严,文殊菩萨的博学,如意珠观音的圣洁,日月观音的慈祥,数珠观音的绝尘,金刚力士的威严无不惟妙惟肖,显示出佛典赋予他们的特征。

  宝顶山的大佛湾景区,为幽深的马蹄形山湾,雕刻分布在东、南、北三面,先以小佛湾为蓝图,后在此雕造。由19组佛经故事组成的大型群雕,各种雕像达15O00多躯,设计之精巧,竟无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说。这里巨型雕有30多幅,著名的有: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像、释迦涅盘圣迹图、九龙浴太子、孔崔明石经变、毗卢道场、父母恩重经变像、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像、六耗图、地狱变像等,以佛经故事为主要题材,造像旁还刻有经文、颂词等文字说明,宛如一幅幅图文并茂的连环图画,是不同于中国其他石窟的显著特点。 

 


宝顶圆觉洞,为整石开凿,宽敞如室。洞正壁刻佛像三尊,主佛前有跪菩萨一尊,俯首合十,恭敬虔诚,左右壁为十二圆觉菩萨,跌坐莲台,妙丽庄严,姿态不一,衣服、肌肉质感真实,似薄纱突身,衣裙流畅自如。壁间刻楼台亭阁,人物鸟兽,花草树木,幽泉怪石,近似写实作品,是大佛湾雕刻的精华。


十二菩萨自由趺坐,端庄洒脱,表情各异,体态丰盈,璎珞蔽胸,头冠镂刻晶莹,天衣柔和,如娟似绸。洞壁粗犷豪放地镂刻有亭台楼阁,花鸟鱼龙,山水奇石,烟云缭绕。洞口上方凿一天窗,光线射入,使洞内显得明暗相辉映,把菩萨像烘托出更加妙丽端严,人们到此好似进入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


“牧牛图”全长约30米,是我国罕见的长卷式佛教思想教育、传播的组雕。整个石刻造像一共刻有十个牧人和十头牛,牧人代表修行者,牛代表修行者的心,驯牛的过程即是修行者调服心意,悟禅入门的过程。


牧牛的过程,训牛的过程,就是牧心的过程,训心的过程,调适心理的过程,建立世界观的过程。




六道轮回图位于宝顶山第3龛,宋代作品。此摩崖造像,顶部为平顶,顶高7.80米,像宽4.80米。龛中刻有一个直径为2.7米的圆形巨轮,名“六趣轮”。轮回之“轮”,是指车的轮盘,“回”指车的转动,“轮回”是譬喻众生的生死流转永无终期,犹如车轮旋转不停一般。按照佛教的说法,此轮是载人于三界六道中生死运转的车轮。轮外刻“转轮圣王”,头顶“三世佛”,面目丑怪,蓬头獠牙,脚踏鳌头,口衔轮沿,双臂环抱巨轮,以此表示人生之“业力”不可逆转。





华严三圣像,雕造手法简炼,气势磅然。他们头顶崖檐,脚踏莲台,皆重额广眉,悲悯豁达,给人以熟悉、亲切之感。中间一尊像是佛教密宗所供奉的主尊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意译为“光明普照”即“大日如来”。他头上的“金刚顶仪”,为佛教密宗金刚界造像的一个重要特征。毗卢遮那佛的两侧分别是普贤和文殊菩萨。按造像仪轨,这龛造像应是文殊在左,普贤在右,但此地却把他们的位置作了调换,从而来体现密教造像特有的仪轨,——“理智摄入”,即:理性与智慧高度融和。华严三圣像背壁刻了八十一尊圆龛小佛,它们既丰富了整龛造像的构图层次,又把三尊主像衬托得高大、完善,使整龛造像的气氛显得庄严、热烈。





佛手前的一缕新芽,好似观音菩萨手持净瓶中的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



文殊菩萨手捧1.85米高的七级宝塔,手臂悬空,菩萨褒衣博带、宽袍大袖,庄严凝重。





“释迦涅盘圣迹图”俗称“卧佛”,刻于宝顶大佛湾东岩正壁,全龛宽32米、高6.8米。表现的是释迦“涅盘”时的情景。“涅盘”是佛教全部修行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意思是大彻大悟,坚定永恒,能使人从“生死的此岸”渡到“不生不灭的彼岸。释迦“涅盘”像中,他“头枕北方,足指南方,面向西方,后背东方”,“右胁而卧”,表情安详,慧眼微闭,似睡非睡,怡然自若,毫无苦处,显得慈悲宽怀,气度非凡。佛头长6.5米、眼阔1米、口宽1.5米;耳心可供二、三人当床睡觉;左臂平伸,长约20米。释迦腹前,有两根雕花立柱撑持龛顶。



这尊“涅般”像侧身横卧于石崖上,双脚隐入岩际,右肩陷入地下,实为半身。以有限的空间,表现出了宏大的艺术形象,给人以遐想的意境,做到画外有画。这里也就是大足石刻最经典的石刻造像了。



在“卧佛”身前,躬身肃立着声闻、菩萨、帝释和护法等群像十四尊,他们即是闻佛涅盘先后来到佛身旁的弟子。这些弟子面部表情略带悲哀,流露出依依难舍之情。







孔雀明王,一头四臂驾孔雀,头戴花冠,冠带下垂贴胸,胸饰璎珞,内著僧祇支,外著短袖袈裟,手臂赤祼,手腕戴镯,身饰飘带,四手稳掌法器,或拂子,或经卷,或荷苞,或宝珠,他以能驱除诸般毒术,禳灾去祸为特征。龛中的孔雀两翅张展,明王乘其背上,面容慈祥。

 


方便佛报恩经变相:佛教《心地观经》曰: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千百劫,于多生之中互为父母,以互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子即是慈母。佛教逐步把儒家的观念纳入佛教之中,编撰出一些佛的行孝故事来宣扬孝道。这龛造像就表现了佛主释迦牟尼前世和今生行孝的故事。


 




观无量寿佛经变相,又叫西方净土变相,主像为阿弥陀佛,面朝西方,结枷跌坐在莲花台上,其间和两侧雕刻有数百罗汉和菩萨像 ,或坐或立 ,合掌置于胸前,静听佛主讲经说法。同时,在下层台阶的两端还砌筑稍向前凸出的平台建筑,在三像的上部,雕刻有仿木结构的殿 、堂、楼、阁、桥、廊 、亭等建筑,再加上完顶所刻的笛、笙、箫、拔、琵琶、鼓、拍板等乐器的配置,构成了一幅歌舞升平,充满欢乐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图景。



唐宋时代的佛造像,面相丰满,螺发上的髻珠雕刻精美、细腻,更加明显,菩萨的神情庄重而又不失慈祥。造像的身材体态丰腴饱满,袒露的胸肌有起伏变化,写实性较强,而且体态自然舒展,具有很强的动感。


 
无量菩萨端坐在莲花台上,两眼似闭未闭,鼻挺唇薄。左右两侧的菩萨上身袒露,项挂璎珞,帔帛绕肘。下身着裙,线条流畅,衣饰飘洒自然。


正如仓央嘉措所言,“你见与不见,他就在那里,你来与不来,他就在那里。”一千多年来大足石刻静静地驻守在那里,无法想象其间经历过如何的落寞,无法想象他给世人送来了怎样的教化,可以想见的是,他用穿越寂寞的坚韧,为后世留下了无可替代的瑰宝。可以想见的是,它必将一代代传承下去,弥久不衰,与山河同在。这种鞠一生之躬留万世之芳的胸怀,感天动地启迪众生。



 



 

 



  观大足石刻,给人一种非常直观的感受,它突破了宗教的约束,使佛像更具人性味。这里的佛像就像一部通俗立体的教科书,把佛教中晦涩难懂的的经文进行了通俗的读解,让没有多少文化的平民百姓,翻阅这本书后,有一种向善的念头。大足石刻以其浓厚的世俗信仰,纯朴的生活气息,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把石窟艺术生活化推到了空前的境地。宝顶山摩崖造像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情景之广泛,几乎应有尽有,颇似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中叶间(宋代)的一座民间风俗画廊。无论王公大臣、官绅士庶、渔樵耕读,各类人物皆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其人物形象文静温和,衣饰华丽;形体上力求美而不妖,丽而不娇。







 

柳本尊行化道场:柳本尊是唐末五代时在四川弘传瑜珈密教的一代祖师,相传他生于柳瘿,是从柳树疙瘩里生出的,因为“数至神异,人不敢称其名”,故号柳本尊。本尊就是佛教的祖师。这部龛造像共高15米,岩檐外挑达9米,壁面倾斜约45度,造像分三层,自下而上,逐级外挑,这样既丰富了景观的层次又使观众看上去一目了然,而且不会产生透视变形。





  地狱到底是怎样的呢?大足宝顶山第20窟的地狱变相图,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具体形象的地狱世界。地狱变相全图共分三层:上层刻十方诸佛,中层刻地藏王菩萨(地狱主宰)和阎罗等十大天王,下层是地狱变相图的主体部分,分别刻出刀山、寒冰、剑树、油锅、截膝、刀船、黑暗等十八重地狱和各种令人心惊胆颤的十八般刑具。那些狰狞恐怖的牛头马面,那些堕入地狱者种种受刑惨状,使人不寒而栗。








地狱变相浮雕“劝善惩恶”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巡游于这层层地狱之间,不能不使人心魂震撼,令人望而生畏的地狱或许真能使人弃恶从善,积善成德,那么死后灵魂就可升入天堂,那是一个莲花盛开、瑞草迷离、阳鸟清唱、歌舞升平的极乐世界。

  大足石刻,“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在艺术上“神的人化与人的神化”达到高度统一。大足石刻纵贯千余载,横融佛道儒,造像精美,完好率高。同时伴随造像出现的各种经文、傍题、颂词、记事等石刻铭文有15万余字,而且多为金石史中的佳品,是一座难得的文化艺术宝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是天才的艺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

 

 

旅游提示

1.交通;从重庆城区前往大足,可在陈家坪汽车站乘坐大巴,行程约2.5小时。到达大足县城后,为节约时间,可以打车去宝顶山景区。返回时,在景区大门口的停车场有中巴回市区,票价3元。

2.景点:宝顶山和北山相隔比较远,本次只观赏宝顶山石刻。宝顶山石刻造像以大佛湾为中心,东有小佛湾、倒塔、龙头山、殊始山、黄桷坡,南有高观音,西有广大山、松林坡、佛祖岩,北有岩湾、龙潭、对面佛等,共13处景观。其中以大佛湾石刻造像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保存最完好。大佛湾是一马蹄形山湾。在长约500米、高约15—30米的崖壁上,雕刻大小造像万余躯。另有记载宝顶山造像由来和佛教密宗史实的碑刻7通,宋太常少卿魏了翁等题记17则,舍利宝塔2座。 

摄影器材

相机:canon 5D canon eos88

镜头:16-35mmF2.8 50mmF1.4 70-200mmF4

胶片:FUJICOLOR 200,AGFA PHOTO 200/400

游侠发表于2011-05-31 09:42  
分享到 
赞过
(6232次阅读/4个评论/3人赞过)
    玻璃猫
    大足是我一直很想去的地方,想一个人静静的走一走。看完介绍就更想去了,计划......
    北国
    谢谢介绍,这么详尽。
    穿越
    这我去过,山间的一些没有修复隐含的时刻也很经典

      朝圣过程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