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4.3-5] 驴行嵩山少林,畅游天地之中
前言
凡是山,我都感兴趣。
多年前,茕茕孑立,形单影只的日子,唯有周末和大家一起登山,有说有笑,才不会感到孤单,那时候的签名档是“我的眼里只有山”。
2007年的一天,阿杜闯进了我的生活,从此两情相悦,形影不离。他陪我云游四海,走遍大江南北,陪我登上山巅,笑看云卷云舒,淡赏花开花落。很多人羡慕的说:“你俩真是一对户外伉俪。”
很多玩户外的人,一般两三年就消隐了。他陪我玩了四年,我仍然乐此不疲。
他说,看看子笛,学学人家。
我知道,我的户外生活该划上一个句号了。
收好心,开始迎接百杜的到来!
(百杜,来自山里红口误,2010年中秋随蚂蚁兵团扬鞭辉腾锡勒,在岱海扎营时,山里红叫“百合”的同时又想叫“阿杜”,一不小心叫成“百杜”。)
我不知道,何时会结束?我只知道,我会更加珍惜每一次户外的机会,珍惜每次和你们相聚的日子。
嵩山风光:
2011年4月3日 少室山穿越:将军庙-莲花沟-崖口-三皇寨-少林寺
坐了一夜的大巴,到达登封市的一家三星级酒店,这是我参加蚂蚁兵团活动以来最奢侈的一次。以往不是扎营就是住农家凑合一晚,最艰辛的一次,回程时坐了一夜的车,到家后洗个澡换身干净衣服直接去公司上班。
对于这次活动,一开始我有些轻视。47人的大队,强度不会太大;两个晚上都住酒店,可以洗热水澡,看电视,简直就是一次休闲游。
接到当地的三位驴友,其中一人叫何飞,去年国庆太白顶上邂逅琨玉河,经琨玉河盛邀,作为我们本次活动的路线指导。他的背包外面挂着5斤重的绳索,他说,今天有一处断崖,必须有绳索才能通过。
这三位驴友住在开封,离登封
相比之下,北京的驴友就没那么幸运了。北京周边的山单程一般2-3个小时,再加上从家赶到集合地点,我们经常一天坐8个小时的车,再爬8个小时的山。
天下驴友是一家。无论是北京的驴友,还是河南的驴友,只要经常爬山,体力都差不多。
我们真的小看嵩山了!
出发前一晚,嵩山下了一场小雪。薄雪轻轻的、柔柔的散落在树叉上,映衬着怒放的桃花。枝头有些凝固的冰珠,正在悄悄溶化。
走了没一会儿,我们就发现,嵩山的驴行线路和以往我们爬过的山太不一样了。
到处都是巨大的石头横在穿越的路上,只能在从石头缝隙中挤过去,身材异于常人比如说尖兵,只能爬上巨石,在巨石上跳跃行走。
懒猫肯定恐高。她走在我后面,我能听见她急促的呼吸声,好几处险要的位置,她停下来,趴在岩壁上闭眼稳定一下情绪,再微微颤颤的迈出一小步。阿杜不得不一路摁着她的背包给她打气。
沿着峡谷行走,十点半,我们来到一处断崖,大家纷纷叫何飞把绳索拿出来。
何飞说,这还不是用绳索的地儿,用手攀爬就可以了。
我当时在前队,已经有几个人上去了。我想,我也能上去。
我一向对自己的攀爬能力比较自信,七次带队箭扣,从北京结穿越到慕田峪,全程行走在城墙上,从来不用绳索。每每遇到陡峭的断崖总是身先士卒,给大家示范,四肢如何交替,手和脚附在何处,才能安全通过。
我跟着阿杜往上攀爬,发现难度比我想像中的大,岩石不像城墙的砖头有棱有角。攀爬长城时,虽然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手脚都能踏实的附在城砖上,哪怕只是一丁点儿,但也很牢固。但这岩石,经多年的雨水冲洗,早已圆滑无比,手没地方抓,只能摸着潮湿的岩壁。有一处地方,阿杜通过时花了不少时间,我催促他加快速度,因为站的时间长了,脚尖一直踮着,有点儿打颤,摸着岩石的手,已经冰凉。
他耽误了一些时间,总算上去了。我到了那处地方,发现的确不太好通过,石壁上仅有几处容下脚尖的小坑。
我试探着寻找落脚点,耽误了一些时间。听见下面一男生说:“山百合肯定没问题”。
能落脚的岩石湿漉漉的,由于昨天的小雪,鞋底都粘了些泥巴,上去的几个人把岩石踩的像光滑的小泥鳅,没有摩擦力;稍微干一点儿的岩石我又跨不了那么长一步。悬挂的时间太长了,勉强踩着一块倾斜的岩石,想侥幸通过,结果滑坠下去了。
滑坠的速度很快,等我反应过来时,已被队员按住贴在岩石上。没有受伤,只是十指因为过度摩擦像烈火炙烤过一样滚烫,手心和手背却是冰的。我使劲哈着气摩擦双手,准备另谋出路。
在哪儿跌倒,就在哪儿站起,我没有做到。尖兵却两次尝试,两次滑坠,多亏下面队友相助,才没大碍,但他手上却伤痕累累。有一次他滑坠时,还一脚重重的踩在山里红软软的肚子上。
阿杜在上面探出一头,说有一男生钻洞上来的。我看了一眼那瘦猴似的男生,估计自己也行。
钻洞也挺困难,岩壁滑溜溜的,能落脚的地儿不多,我脚够不着,佛爷托着我的腿,拼命往上推。洞的好处就是能卡着人,不担心滑坠,但就是太窄了,好几块突出的石头不是顶着肩就是戳着腰。
钻出洞来,别有一番天地。
佛爷紧随着我钻洞,被卡住了,使不上劲儿,被懒猫拔萝卜给拔出来了。
被断崖隔断堵在下面的人,开始兵分三路:体形小的钻洞,个子高身体灵巧攀爬能力强的攀岩,也有借助绳索拽上去的。
全队上来时,已过12点了。
何飞说,原计划11点前到达垭口。我们速度慢,到达垭口已经下午一点了,这就是何飞说要使用绳索的地方。
这是一段超过
为安全起见,每次只下一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绳降是第一次,大家都小心翼翼的,速度很慢,女生花的时间更长。谁也不敢大意,如果一失足,就直接摔下几十米的悬崖。
太阳出来了,树枝上的雪开始融化,大滴大滴的落下,像是一场中雨,不少人穿上雨衣,还可以保暖。
我和阿杜排在前面,轮到我们绳降时,听见下面的人嚷“别下了”。
我们纳闷他们为什么扎堆在平台上,但那会儿我和阿杜已下了一半,要重新回到上面已经不可能了。
见缝插针似的落到平台,这才明白下面还有一处断崖,由于绳索不够长,只能下到这处平台上,算是缓冲。
听到有人大喊“别下了,别下了”,一抬头,一根绳子上居然同时挂着想玩儿、山里红、白桦林三人,想必他们在上面等的时间太长,急不可耐了。
平台拥挤不堪,和北京上下班高峰期挤城铁情形一样,抬手摸了一下帽檐,手就再也没放下,只能高高举起。比我和阿杜先下到平台的几人,正在摸索着下断崖。
听到几声女生惊险的“啊,啊”声,以及男生鼓励打气声,平台少了几人后,总算可以转身了。
下了这处断崖,就算是进了嵩山景区了。很多路过的游客驻足仰头看着我们这群非法闯入者。
我和阿杜先去三皇庙,返回后又等了大半个小时,人才全部下来。听说,有一女生下了一半,身体打横,受了惊吓,在空中停了十分钟,手上没劲了,真是危险之极。总之,这场惊心动魄的绳索过程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最后下来的几个人已经冻得瑟瑟发抖。
这张照片是我从三皇庙回来后拍的,从远处看去,人就像小蚂蚁一样,攀附在嵩山的岩壁上,稍有不慎,就坠入几十米的悬崖。我想:懒猫怎么下来的呢?
只有先下来的人有幸去看了三皇庙:
等何飞收了绳索下来后,集队出发。
春天尚未来临,山体只有黑与白两种颜色,行走在蜿蜒的悬空栈道上,山势越发显得雄伟大气,就像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每转过一道道山坳,一幅幅大自然的作品呈现在眼前,给我不断的惊喜。尤其25-23亿年前“中岳运动”形成的成条形耸立的山岩,壁立千仞,陡峭如刀削,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下到太室山山脚,参观了塔林,队伍在少林寺门前汇集。在等待队员期间,不少人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试着大摇大摆进入少林寺,都被工作人员撵出来了。我们的穿戴与众不同,一看就不是普通游客,肯定是逃门票100元翻山越岭进来的。
塔林给我印像最深的是素喜塔,石雕上除了有汽车、火车、飞机交通工具,还有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有浓郁的现代气息。阿杜给我拍了不少照片,回家看照片时吓唬我:“你背后站着个死去的老和尚”。
全队在少林寺合影:
2011年4月4日 太室山穿越:永泰寺-望都峰-老山小道-俊极峰-嵩阳书院
早七点,从永泰寺出发,大家的胳膊有一定程度的酸痛,这是昨天攀爬,以及绳降造成的。
有几名体力不支或受惊吓的队员放弃了今天的行程,包括那名身体打横,在半空中悬空十分钟的女队员。
上升两个小时到了一个亭子,这里便是望都峰,“都”指的是洛阳,早年天气好的时候可以远眺洛阳,现在的空气质量能看到登封就不错了。大家休息了一会儿,接下来的路就是沿着山脊行走了。上午的土路很硬,土里的水冻上了,称为冻土。等到下午,冰化了,就变得泥泞不堪,行走起来会打滑。在很多难以逾越的路段,都会有人主动蹲守,帮助后面的队员通过。尤其是下的时候,一鞋底的泥,特别滑,不少人摔倒。
以为今天的路线会好走一些,没想到还要继续攀岩。多年前,我刚加入绿野时,有人告诉我,北京周边的山都是馒头山,没有任何技术难度。我现在深深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了,以前我们在北京仅仅是“登山”,现在我们在河南是“攀登”。“登”,下肢有劲儿即可;“攀”,借助上肢抓住东西向上爬。这个“攀”,实在是具有太深的含义。很多路段,我们不得不收起登山杖,腾出双手。有时,我们借助自己手臂的力量,或者借助同伴的拉拽攀上一处处岩石,有时因为岩石太高,我们不得不爬上附近的一棵树,再蹦回岩石上。
我录了一段尖兵攀爬的录像。这个可怜的小男孩,屡次滑下,白桦林想帮忙但够不着他的手,着急,却无能为力。他手掌好几处伤口,血和泥混在一起。
尖兵试了几次,迫不得已放弃了,和我们一起开发新的路线。阿杜眼尖,发现了一处稍微好一点儿的地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拉我上去。刚到的琨玉河也从这里上,边上边嚷嚷“不要拉我,我自己能行”。
上来后大家都集中在这里午餐,领队做出了放弃卢崖瀑布的决定。我们马上就要上到太室山的最高峰俊极峰了,俊极峰至卢崖瀑布约
午餐后又手脚并用攀爬了一段,这是最后一个山头,两点上到俊极峰,大家兴致都很高。尽管每人的裤腿上、屁股上全是泥,还湿漉漉的,就像刚刚种完水稻,但每个人精神抖擞,容光焕发,以致于我们进入景区后,不少游客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们,好像我们是一群天外来客。
我们拍了一张大合影,一群游客围观,甚至跑过来蹭影留念。
下到一处开阔的平台,有两个小女生在给一个小男生拍照,看上去像是十八九岁的学生娃娃。那男娃娃看上去恐高,离栏杆还有
这张照片很快成了电脑桌面。阿杜每次倒完照片,就会选一张百合的照片替换以前的桌面。
下山很痛苦,台阶又高又硬,脚底很痛,就像美人鱼上岸后,每行走一步,都行走在针尖上。
下了两个小时还没下到底,有些无法忍受了,最后是走十分钟休息两分钟,速度越来越慢。手台里听到前队路过面包车,没有坐,走了四十分钟还没到目的地,于是下定决心等会儿看到面包车了,一定要上。
曾经,我们取笑过那些坐车的驴友,认为他们不堪一击。现在,面子不重要了,一看到面包车就迫不及待的冲上去。除了走在前面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大多数人都是不约而同坐面包车下来的。我一定要提一下蝴蝶钰,第一次见到她是去年中秋草原扎营,那会儿她还是个新人,没有参加过真正意义的户外登山,而这次,她全凭自己双腿走下山的,真的很让人钦佩。
脚底疼痛难忍,有人建议我向对家学习,据说他往鞋里放了一片洁白的,长着一双翅膀的小天使,踩上去软软的,而且还可以吸汗。女人专用的东西,有时候男人也可以用。
吃过晚饭后,和阿杜、想玩儿、山里红、迷茫的萌萌散步到迎仙广场。几百个石阶的尽头有一阁楼。我想上去看看,无人响应。经过这两天,大家都厌烦了台阶。山里红总结性的说:“登封盛产台阶”。
2011年4月5日 嵩阳书院-中岳庙
在嵩阳书院遇到琨玉河、尖兵、戴戴,我们是第一批入园的游客。没有游客的书院少了节假日的熙熙攘攘,只剩下清晨的静谧和安宁。
在这里,戴戴抓拍了一张两人的合影,这张照片很快成了百合的头像。阿杜经常笑话百合的快乐很简单,就两样:爬山、做头像。
快乐,本来就是一件简单的事,源于内心的真实感受。
出了嵩阳书院,直奔中岳庙。中岳庙始建于秦,现存的中岳庙为清朝乾隆皇帝仿照北京故宫所建,整个庙宇的布局制式与故宫相似。中岳为五岳之首,配有四岳殿,即东岳殿(泰山)、南岳殿(衡山)、西岳殿(华山)、北岳殿(恒山)。在南岳殿站立良久,因为五岳中唯独南岳衡山没有去过。留点儿遗憾也好,人生总是充满希望。
回北京的车上,看到很多队员手上都有这次活动留下的纪念,我也不例外,手背上有几处刮伤,如今三个月过去了,伤痕还隐约可见,我依稀又看到绳降的画面。
后记
我常常在想,如果计划不变,第一天穿越太室山,大家状态好,直接冲到卢崖瀑布,第二天四肢酸疼,身疲力尽,绳降难免会有危险。这次活动虽然很多人都有皮肉之伤,总算有惊无险,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登馒头山的北京驴友和技术性攀登的河南驴友的差异,也感受到了嵩山作为五岳之首的博大精深。
感谢本次活动的发起者琨玉河,以及领队组成员:懒猫、飘风、对家、白桦林、京城二爷、玲玲,尤其河南的驴友——何飞,正因为何飞对路线的熟悉,以及对每个危险路段的细心指导,我们才得以安全归来,并第一次感受到绳降的刺激,领阅了非凡的嵩山景色。
本游记采用琨玉河、对家、戴戴、尖兵、白桦林等人的照片,特此鸣谢。
哎,羡慕啊,
回味无穷。。。
我去,你们这是走到嵩山的那段儿啊,感觉跟攀岩似的。
嵩山外传,呵呵
。。。。
免费(门票)经历才可尝试到,呵呵
看着我都紧张,真羡慕你们
图文并赏的好文章 谢谢百合姐
没受伤的飘过。。。。
看得我又是一身汗,恐高的人伤不起啊……
那个,看你游记真甜蜜哈,嘎嘎,还没机会见过你的阿杜呢,赶紧找机会出来爬山吧。
又重温了嵩山之旅
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