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之不去的微笑--八月柬埔寨吴哥文化之旅

吴哥,最初给我的印象是一个英雄者的名字,随着对吴哥的深入了解,才知道是一处具有神秘历史文化、曾一度繁荣富强的王国。
“吴哥”一词源于梵语,意为“都市”,是九至十五世纪真腊(今高棉)王国都城,占地约208公顷,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物之一,人们习惯于把它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和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迹,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公元1431年遭暹罗军队的入侵,吴哥被攻陷,并遭到了严重破坏,王朝被迫迁都金边,此后,吴哥被遗弃。公元1850年,法国传教士布耶沃斯在柬埔寨稠密的丛林中艰难行走,偶然发现了这座古城遗址。
更为确切的说法是:柬埔寨曾称“高棉国”,古时又称“真腊国”,时值中国的元代,当时著名学者兼旅行家周达观,奉命随元朝使者前往真腊,在真腊国居住一年。这一年中,周达观几乎走遍了真腊,主要是考察真腊的风土民情。归国后撰写了《真腊风土记》一书。 四百年后的1861年,法国博物学者亨利•穆奥正是根据周达观的提示,从中国出发经南海、湄公河、洞里萨湖到达真腊。他的目地就是寻找“消失的吴哥城”。他雇用了4位当地居民作自己的助手,他们手持砍刀,砍断荆棘,探索前进,不时有毒蛇阻路,藤葛缠身。终于砍刀碰到了坚硬的巨石,亨利拂去巨石表面的苔藓,发现巨石上刻有文字。继续前进,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东倒西歪的石柱,断裂倒塌的石梁,精美的雕刻,雄伟壮丽的群塔……就这样,隐没了四百年的吴哥文明被发现了。
吴哥的历史在柬埔寨是没有文字记载的,不像中国早有甲骨文、竹简、石刻等历史记录,为后人研究国家历史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中国使节周达观贡献不小,《真腊风土记》算是当今发现的记录柬埔寨当时历史最全面的史书了。
这些神秘的历史以及探险精神,让我日益想去造访这个王国,目睹他曾经的繁华,感受他曾经的沧桑.....
预定国庆节从越南前往柬埔寨的吴哥窟,但由于工作关系突然提前到了8月,8月的柬埔寨王国烈日当空,不是最佳旅游季节,它的最佳旅游季节是11月--次年的3月份的旱季,但有机会去,即使炎热和多雨也是值得,何况每一个季节都应有每一个季节的特点,想到此也就心态超好了。
关于柬埔寨吴哥的介绍网上多如牛毛,这里就不在多说,只介绍一下我的线路及个人所见所感。
景区地图:
行程规划:
第一天:北京至胡志明转机到暹粒机场,下午游览崩密列(虎兄虎弟拍摄地),晚上暹粒老市场、酒吧街。
第二天:游览大吴哥(巴戎寺)等,下午游览小吴哥寺,晚上酒吧街。
第三天:上午女皇宫,下午塔布伦寺(古墓丽影拍摄地),傍晚巴肯山观日落。晚上酒吧街。
第四天:洞里萨湖看水上人家,下午返程。
办理门票
关于门票:门票共分三种,一天20美元,三天40美元,七天60美元,与吴哥窟通用,可游览吴哥城和吴哥窟内所有吴哥古迹,门票上有个人照片,在售票处免费制作,我们办的是四十美金三天的,在三天内可以无限次的参观大吴哥、小吴哥、女皇宫、塔布伦寺、巴肯山等大大小小无数个遗迹景点。不包括崩密咧景点。这比起我们国家的门票价格,已相当便宜了!
门票在暹粒市去往大、小吴哥的路上顺便就可以办理,售票处有很多窗口,排队照相一分钟之内带有你照片的门票就新鲜出炉了,以后三天都要靠这张卡片了,要好好保存,最好买一个塑料夹挂在脖子上,现场都有卖的!
办理完门票,还要往前行驶10几分钟经过小吴哥才能到大吴哥的大门,所以必须乘三轮、摩托、或汽车,否则走起来很累人,天气也很热,会受不了的!
交通工具:
两轮摩托10美金一天,三轮摩托要15美金以上一天。你可以从城里谈好价格让摩托载你游览,你游览完后在载你回酒店,随时约好接你的时间、地点。中午最好让摩托带你回酒店休息,否则受不了,会中暑的!
当地住宿:
暹粒市大小酒店很多,沿着市里唯一一条最好、最宽的公路(中国捐建的)两侧全是酒店,住宿不是问题,丰简由人,价格公道,建议可以先在网上了解一下,然后再去比较后入住。
关于签证
柬埔寨可以落地签,但若从第三国转机且没有第三国的签证的情况下需要提前签好。飞机上会发申请表,入关工作人员会索要小费,不给会拖延办理时间,办完后核实是否盖章并保留一切凭证;出关也会索要,但是不予理会即可,出关时工作人员用不标准的中文说:“一块钱”,我装糊涂,他顺手就给我盖章放行了。
注意:
柬埔寨太阳还是很厉害的,注意防晒,否则脱皮是必然的,注意防蚊虫叮咬,否则必将受瘙痒折磨。购物及交通还是要砍价的,当然你有钱的话可以不在乎。
美丽的暹粒大地
第一天下午:丛林中的崩密列
崩密列是一片废墟,是一片曾经辉煌过的废墟,是一片刚刚被发现不久的废墟,是一片承载厚重历史与神秘宗教的废墟,是一片至今仍散发幽灵与帝王气息的废墟,崩密列就是一片真正的废墟。这座寺庙古城距离吴哥古迹群以东40公里,是一座印度教寺庙。崩密列建于12世纪的苏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man Ⅱ)朝代,它是吴哥遗迹群中最值得去同时也是最难前往的遗迹,很多旅社不会安排这个景点。
进入崩密列路口见到几个这样的印度教色彩的石雕,上面是蛇神,分5头、7头、9头神。
沿着七头蛇标志的石雕进入,踩着弥漫着灰沙的土路。哪怕是在最炎热的季节,崩密列深处那数百棵盘根错节的参天大树,如盖的绿叶将阳光的暴烈立时消减。
我们游走在千年的历史和自然的较量中——你仿佛可以看到瞬间倒塌的回廊的回音;你站在屋顶,颤栗中俯视残垣断壁曾经的辉煌;你走在幽深的长廊中,静谧中仿佛聆听到千年的繁华与落败的呻吟;你在崩密列感受到一切的一切,都在灵魂深处留下刻痕。
没有去过崩密列等于没到过吴哥,崩密列是吴哥第一座宫殿,是为建之后的吴哥窟试验的。我们戏称它是“样板房”。
从盛极一时的辉煌巅峰轰然倒塌,散落成一地断垣残壁,如今只能依稀从某块砖雕的极美构图里触摸昔日堂皇宫殿的华容
为什么吴哥建筑群落里只有它被“毁”得如此彻底?真相无人得知。
这些门为什么这么矮小呢?以后几天看在所有寺庙里的门都是如此矮小,原因是你从门中走过时必须低头才过,表达了对神的充分尊敬。
这个小伙子长期活跃在废墟里,为游人指路导游,带你在废墟里攀爬,给你介绍大致的寺庙结构及常识,不过最终他会向你索要小费的,他兄弟俩不再像以前那么憨厚了,带你一圈下来也就不到20来分钟,张口索要你5刀,最后我每人给他们了10元人民币,他们还不大高兴。
参观崩密列,感受到的是一种淡淡的无奈与悲凉。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我的想象已经穿越了几千年,那些曾经的辉煌年代,代代君王的崛起与衰亡,所有的金戈铁马、旌旗猎猎,都只剩下眼前崩密列的一堆乱石。
在崩密列,你可以看到吴哥窟未被发现前在丛林中沉睡的模样,崩密列更接近当年外国探险家发现吴哥时的样子。
你能听到那轰然倒塌的声音吗?
窗户带有佛教建筑风格
参观半个小时就可以了,如果想看的仔细点,希望拍点好的照片,需要一个小时。景区由于树木茂密,阳光被遮挡,显得幽暗潮湿,所以我拍照的时候尽量维持这种现状,照片也就显得暗了些。
注:崩密列门票5刀,需包车前往。景区有小孩主动给你做导游,但会索取小费。
参观完崩密咧,迎着落日的余晖行走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那种自然、纯净的美只有你亲身体会才知道。
第二天上午:高棉国都----大吴哥通王城(巴戎寺)
如果说崩密咧算是吴哥郊区,大吴哥王城就是围绕吴哥窟的二环上的位置了,其实去大吴哥(巴戎寺)要经过小吴哥(吴哥寺)不远就到。
大吴哥,也就是吴哥通王城(Angkor Thom),是高棉帝国的最后一座都城。吴哥王城里最著名的就是巴戎寺。大吴哥城是真腊王国吴哥王朝的国都,于12世纪后期由高棉王国国王Jayavarman扩建而成。这位国王笃信佛教,他所留下的吴哥都城遗址紧临小吴哥。在整个大吴哥城的范围内,除了巴戎寺还有(Baphoun)、巴方寺、空中宫殿(Phimeanakas)、癞王坛(TerraceoftheLeperKing)、斗象台(Terrace of Elephants)等著名建筑。
整个吴哥王城仍然是按照印度教的宇宙观而设计建造的:都城为方形,中心为一寺庙(巴戎寺),代表宇宙的中心须弥山,是众神居住之所。周围的建筑则代表世界的实体,四座城门代表宇宙的四个基本方向。因此,最伟大印度教建筑,不在印度而在柬埔寨。
参观大吴哥不用单独买门票,持通票即可。
从吴哥王城南门进入,进去大门还有两小站地的距离才看见巴戎寺。
吴哥城中部壮观的巴戎寺南面外观
整个吴哥城呈正方形,由长达12公里的城池所包围、保护,城墙高8米,整个城市有5道城门,除了东西南北四个正方向处各开有城门外,在东门的北面还开了一座胜利之门,城门都是塔形结构,每个塔身上都有面向四方的四面佛像,以慈悲的眼神检阅进入城内的每一个人;城墙外就是护城河,城门外各有架有一座桥,连接城里城外,每座桥采用印度教的神话故事,两边各有27尊2.5米高的跪坐石雕半身像排成一列,一边象征神灵,一边象征恶魔,双方进行激烈的角力。
巴戎寺四面佛的四个面分别代表慈、悲、喜、舍,悲喜皆不形于色。
环绕中央尖塔的是49座四面都雕有巨大佛脸的佛面塔,这些谜样的佛脸微笑,表情各异,安详中带有几分神秘。
巴戎寺里的残垣断壁
巴戎寺里的回廊
巴戎寺里的广场
巴戎寺内部的门洞,门都很矮小,是表达了对佛的尊重,让你低头才过。
巴戎寺里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不远万里前来感受这世界四大奇迹之一。
巴戎寺北面外观
巴方寺(Baphuon)是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所建,高24米,呈金字塔形,寺中供奉着湿婆神。因年代久远,原有的木塔结构已荡然无存,正全面整修中,很多坍塌的地方已经无法拼凑出原来的模样了。。除前面的入口步道外,不对外开放。
踏入残破的东塔门入口
步入界桥步道
这座界桥通向巴方寺的入口台阶,桥下已没有水,桥墩上有精美的浮雕。
巴方寺顶部建筑
不同角度看巴方寺
巴方寺很美,可惜目前还没修完,周围绿树葱阴,纯净无比,宏伟厚重的建筑、散落凋零的石块、茂密古老的丛林、纯洁无暇的青草浑为一体,历史与今天、自然与艺术和谐相生,演绎人类生生不息,代代传承!
依依不舍离开巴方寺,顺着优美的小径继续向东北走就来到了空中宫殿。
空中宫殿(Phimeanakas),原名金角山,是当时王城中的最高建筑,据说当年覆以金顶,被周达观称为“金塔”。
空中宫殿虽然名为宫殿,实际上并非王宫(王宫在空中宫殿东北约二百米处,因为是木建筑,故已不存)。 最初,它是真腊国王罗因陀罗跋摩二世(Rājendravarman II )在位时( 941年-968年)在兴建王宫的同时,建造的湿婆庙,后为苏利耶跋摩一世改建成为须弥山式印度教寺庙。 空中宫殿由三层方形台基重叠成金字塔形,象征须弥山,各层台基的四角,原本装饰著狮子或大象。台基由红土砖块垒成,第一层长约35米宽约28米高4.6米,第二层长约30米宽约23米高4.4米,第三层长约25米宽约19米高3.2,总高度16米。须弥山四条边的正中,各有陡峭的台阶连通上层。最高层的台基周边有一道现已不完整的长廊。空中宫殿顶层台基的中央,原有金宝塔一座(现不存)。 空中宫殿虽然不如吴哥窟保存完整和出名,但在仍然是高棉建筑艺术的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吴哥寺的前身,包含著吴哥建筑艺术中几项原素,须弥山,中心宝塔,画廊,庙门阁。
路上我请她喝椰子,一人一个,两个椰子不到2美元。 看看她像不像吴哥浮雕壁画里宫女的面容,尤其是嘴唇。
椰子喝完,里面的肉还可以吃,她操刀把皮砍下来扑克大小一块做成吃椰肉的工具,能把椰子肉刮的干干静静。 吃完椰子,继续找酒店,她对酒店的地址并不是很熟,问了几个人才把我送到我住的酒店,这时候已经下午1点多了,我付了10美金给她,并约好3点在大堂见,她把我送回小吴哥。 回房间躺下几分钟,发现房间里不对劲,东西没有了,背包、衣服全不见了。难道是酒店给我洗去了,不对呀,背包不会洗呀,想来想去干脆还是问一下吧,于是就拿起电话拨前台,讲了半天我也听不懂她的,她也听不懂我的,只好下楼问,这时前台拿出一个纸条,上面有个电话和一句英文名字,才知道一起的团队换酒店了,把我的行李带走了,让我到时候去那个酒店去找。唉,拿了纸条回去继续睡会吧. 也没睡着,也没吃东西,离开团队的日子真不好过呀。眼看三点了,下楼吧,在楼下等了一会不见摩托女孩来,又等了一会仍不见来,3点半了都。想打个电话给换的酒店,找个大堂的一个中国女孩帮忙在前台打,打不通。 我只好去门口找tutu车,谈好价格,敲定10美金把我送到小吴哥,游完小吴哥再去巴肯山看日落,然后傍晚再把我接回新换的酒店,我此时心情很不爽,难道柬埔寨人这么不讲信誉吗? TUTU带我行驶在路上,摆好心态继续前行吧,这时突然有人在身后叫,我扭头一看,是摩托女孩,她面带微笑连说对不起,好像说是来晚了,因为没有没搞对时间,这时候才发现她确实没有手表啥的。既然来了,我还是很高兴的,没有埋怨她,给我tutu车一美元打发他走,翻身上了摩托女孩的车象小吴哥飞去----
- 持通票直接进入吴哥寺。吴哥寺有个原始的名字“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古籍称为“桑香佛舍”。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1992年,联合国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吴哥寺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与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千佛塔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观。
吴哥寺西门,顺着护城河上的天界桥进入。这个护城河象征着环绕须弥山的大海,在古代里面放满了生猛的鳄鱼,周达观在《真腊风土记》中记载,是用来防敌人入侵的。
经验:吴哥寺坐东向西,西门是正门,如果上午来参观的话,正好逆光,不方便拍照,但因早上看完日出后,绝大部分游客都会离开吴哥寺,所以此时游人最少,适合慢慢看细细体验。下午散客和旅行团都很集中,但可以安排在下午晚些时候(四五点)进入,这时候旅行团都在陆续撤离,可以拍一下好光线,如果天气好,还可看小吴哥日落。
藏经楼
古寺夕照
吴哥寺的回廊浮雕鼎鼎大名,浮雕长卷就在第一回廊里,四个面共长800米,雕刻的都是印度教(即婆罗门教)的神话传说。喜欢的建议行前做好印度教的功课再去看。
黑亮的战神,长期被游客摩挲出来的效果。
吴哥寺东门
走出东门是护城河,由于约定5点半在西门见摩托车女孩,所以绕一圈返回西门,返回过程中遇到我们那帮人中一个正在寻人,人没有寻到,把我寻到了,跟着他出门,此时已经6点多了。西门的大树下没有看见摩托车女孩,但我估计她肯定在附近等我,不出所料,她一会就冒出来了,我给她说明找到朋友了,我们有车回去,不用她载我了,她好心的用车带我朋友去找到了停在不远处的大巴车,给她了些小费,她不太想要,惹得当地人起哄,她害羞的微笑,那微笑正如吴哥里目睹的微笑,一直挥之不去的微笑,多好的摩托车女孩呀,无奈,就此分手吧!
第三天:女皇宫
女王宫距离大吴哥21公里,距暹粒35公里,是当时吴哥唯一非国王所建的主要庙宇。它的建造者是罗真陀罗跋摩国王的一位大臣Yajnavaraha。根据奠基石的记载,Yajnyavaraha既是一位学者也是一名慈善家,救助人民于病痛、冤屈或贫苦。庙宇的周围,原来是一个名叫Isvarapura的市镇。
女王宫规模不大,但周围同样开挖护城河。现存的主体建筑群由三道院落围成,三座中央塔和藏书室在最内层的院落内,所有外墙全部布满精美的雕刻。女王宫是第一座采用“原物归位”修复法成功的建筑,后来这一方法广泛应用到吴哥窟其他古迹的修复工作中。
女王宫名“Banteay Srei”的高棉含义是“女人的城堡”(Banteay在高棉语为「宫殿」、「城堡」的意思),但考古学家认为,可能是发音上的错误导致的,它的本来拼写应该是“Banteay Sri”,“吉祥城堡”的意思。 根据最新发现的奠基石碑文,它的梵文名字应该是“Iscarapur”,即“湿婆的城堡”意思。就是说,这其实就是一个湿婆教派的印度教神庙,中间神殿中供奉的湿婆林珈也佐证了这一点。除了神庙,它很可能还具有为朝圣者和贫苦教众提供庇护和救助的功能。虽然它真正的名字已经被考古学家证明,并得到普遍的承认,但建筑小巧精致,装饰美奂美轮,并且整个寺庙中都散发着阴柔的气息,所以人们还是坚持叫它“女王宫”。
走完长长的甬道,进入一处破破的中殿和第一层围墙。
精美的三角门楣,这正是女王宫特色之一,并且这处被认为最精美的雕刻已经印在了柬埔寨50瑞尔的纸币上。
女王宫使用的这种特别的雕刻材料,有着温暖的红色,是红砂岩土所制。如果不是这种特殊的材质,那精美的细节,不可能流传至今仍如新刻一般! 注意这卷草纹端部,复杂的带漏雕的刀工,而且还很流畅,可以跟巴绒寺、吴哥寺对照下。
女王宫的精美,得益于荔枝山和洞里萨湖滨平原一种粘性极强的红土。在潮湿状态下,红土却是松软的,古高棉人把红土放入特制的大模具里,夯实成型,经过晾晒风干,这些粉红泥块就会象岩石般坚硬,表明的针密凹点,就是泥块在收缩水分时留下的气泡。
工匠趁泥块在半干、表面粘性好、而柔软之时,可随心所欲地雕刻出精美的画案;当土块完全风干后,即变得异常坚硬,而精美的雕刻细节,也就被永久而坚稳地固定下来,至今不变!
从这些链子假窗可以看出,那些窗棂条可都是在整块石砖上一条条雕刻出来的,而不是标准件刻好之后安装上去的!
为了尽“雕刻遍布”的能事,女王宫的建筑都尽量采取多面多转角,以增加雕刻面积;多拐角,人为地造成多空间的“角”和“面”,也造成了光影的阴暗变幻
中心三塔是一字排开的布置,在这个方向来看就会是一条线的。
游览女皇宫从东门进,西门出后左转,可以看女皇宫的南面的外墙,顺着外墙,穿过一片茂密的丛林土路就回到了停车场,路过一片工艺品商店。
女皇宫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雕刻艺术之精美达到无与伦比的地步,这个精巧、袖珍、刚柔并进的神庙蕴藏着人类卓越的智慧与高深的文化,是一座无价之城。
第三天:古墓丽影的拍摄地--塔布伦寺
塔布笼寺是为了纪念神(阇耶跋摩七世)的母亲而建。这里有2702米长的红色围墙,其中建造了566座石头殿堂和286座砖砌屋舍,有39个神塔,里面雕刻了260尊神像。 有12640人住在神庙内部,其中有18名“大住持”,2740名“方丈”,2232名“高僧”,还有615名舞女。为了维持神庙的运转,有3140个村子的79365名农民供养,神庙中至少拥有5吨黄金,512床丝绸和523顶华盖。这里也有众多的节日、以及皇家医院,塔布笼寺的奢华与为了纪念神之父的圣剑寺差不多。
塔布茏寺,也是吴哥众多奇观中最引人入胜的一个,《古墓丽影》(TombRaider)和《虎兄虎弟》(TwoBrothers)也都以塔布茏寺作为外景。
这座12世纪大乘佛教的寺庙是吴哥时代最大的建筑之一,它基本上保持了一个世纪前第一批法国探险家看到它时的原样。尽管吴哥的其他重要古迹都被纳入浩大的保护计划,四周吞噬一切的丛林都被清理掉,但这座佛寺却仍旧任由大自然肆意处置,许多地方已经破败不堪。整个塔布笼在丛林的包围中从外面看什么都看不到,如同睡美人的城堡,完全被丛林吞没,盘根错节的巨树缠绕着佛塔,占领了长廊,撕裂围墙,掀开石阶,探进门窗,举起房顶……
也许是审美疲劳,塔布伦寺除了这个大古树外其它并没有给我意外的激情,也许如果把这个地方当成第一个游览景点的话同样给我震撼,但它显然不是我第一个游览的地方,依然是残垣断壁和寺庙,那就给大树下留个影吧,算是纪念吧。
已经过中午了,热的喘不过气,要回去吃饭休息,等到5点半后出发去巴肯山看日落。
提示:塔布笼寺的游人大多为团队客,想拍到无人的场景,建议多转转那些奇妙的角落,会有不同的收获。若不是专业喜好,大致浏览足够了。
傍晚:巴肯山看日落
巴肯山(Phnom Bakheng)是吴哥遗迹群内的一座小山丘,距离吴哥寺400米处,高67米,是平坦的洞里萨湖平原一带难得的制高点。山的西边是开阔的西池(West Baray),东南方丛林中是吴哥窟,从这里向北可以望见泰柬边界。
山丘顶的巴肯寺遗迹,是耶输跋摩一世(Yasovarman I)开始以大吴哥城附近地区为首都後的第一座国庙。巴肯寺为陡峭的五级台基,正方形,高13米,底层长76米,逐层缩小到顶层长47米;陡峭的庙山象徵须弥山。庙山顶部的五座宝塔,象徵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台基四边中央,各有陡峭的五层石阶,每层十级,直通寺顶平台,每层石阶左右,守护着一对坐狮,有些石狮已破损。
提示:一般游客都会在到达暹粒的当天下午,前往吴哥景区购买次日开始的三日票或七日票,购票后傍晚,你可以不用付费地进入吴哥景区的近处,选择看巴肯山日落,或者吴哥寺的日落。这样节约你的时间,当然对于一般浏览者来说,三天的游览时间还算充裕,就不用刻意占着个便宜了。
巴肯山就是一个小土丘,从山下顺着小土路到达山顶的巴肯庙,半个小时都不用。到了巴肯庙要等上很陡的台阶攀登到庙顶。台阶为什么那么陡,前面说过了。
等待日落的游客,要想占据有利地位,你需要提前一些时间。
安静的等待
长时间的等待只为那短短的几分钟,人们挥汗如雨,却心甘情愿,这是人们对美的向往,对美的追求!
第四天:洞里萨湖探访水上人家
如果你是乘飞机前往吴哥,那么飞机上就能看到这个号称亚洲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在上空鸟瞰洞里萨湖,如一片宝石镶嵌在柬埔寨的大地上,尤其在阳光的照射下,线条及其优美。
洞里萨湖距离吴哥近1小时的路程,路况不好,泥泞不堪。个人可以包车或租摩托车前往,一个人最好找当地旅行社安排,因为乘船、坐车什么的一个人都不划算。
游船
临走的时候,会有一群孩子跑上来要求你买带有你相片的瓷盘子,都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偷拍的,这个女的是幕后老板,孩子们都听她使唤,盘子做的很粗燥,况且要的不便宜,没有人买。我在想,她们之所以要的贵,是因为每天都要浪费掉很多盘子,因为每天都有人不会买的。
洞里萨湖的风光并不算美丽,但是水上人家的生活场景却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还有孩子们那渴望的眼神,他们一代代的生活在这里,不知道有没有一天想着试图离开养育他们却很贫穷的地方。还有那独坐船头的小女孩,还有那独坐盆中划行的小男孩,他们的人生会不会得到改变?
匆匆的吴哥之旅就要画上句号,曾经辉煌的高棉王朝养育了智慧、勤奋而又朴实的人民,然而历史沧桑变迁,岁月蹉跎成河,潮落总有潮起。一个王朝的昌盛与没落,一个家族的发达与衰败,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落本来就是世间轮换的结果,说不定哪一天,柬埔寨再造世间辉煌!
祝愿你们!
-
-
2013-03-01 15:47玫子好的回复
-
-
2013-03-01 15:01玫子美丽回复
-
-
2011-11-14 09:07三口品天下大家好,好久不来,我的这篇游记怎么不显示图片了?回复
-
-
2011-11-02 22:37老 A保存的真好,而且方圆几十里都是原始森林。回复
-
-
2011-11-02 15:00杜丘写的好,读起来如身临其境。这个昔日辉煌是个奇迹!当地水上人家的生活状况让人感慨。回复
-
-
2011-11-02 11:00十三山要了我的命啊,太美了。神望……回复2011-11-02 22:51杨无良的回复我去 我能写更长的游记回复2011-11-03 16:27十三山对杨无良的回复然后呢,可是结果呢。路是才刚开始,一路看了那么多花花草草男男女女,回头还记得谁是谁?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