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往事


 

 





还是先说说梅里雪山的故事吧。

 

        梅里雪山(Meri Snow Mountain)又称雪山太子,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东北约 10公里的横断山脉中段怒江澜沧江之间,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有13座山峰,称为“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高达6740米,是云南的第一高峰。

梅里雪山(Meri Snow Mountain)又称雪山太子,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东北约 10公里的横断山脉中段怒江澜沧江之间,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有13座山峰,称为“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高达6740米,是云南的第一高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高山探险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强人”的“爱好”。越来越多的有钱人加入了登山的行列:他们雇佣大批的雇佣军后援部队,花费几十几百万的票子(哪怕在捐助灾民时只主张“十元”),只为站在这些本来默默无语毫不相干的大山山顶满足一下内心的虚荣。

  当然,更早的时候还有这样一种登山者,自认为人类的翘楚,喜欢代表人类征服自然,以显示人类的力量(还是国力?民族力?还是自己的力量?)。在他们眼中,只要那座山还高昂着头颅,那就是一种莫大的挑战。记得有这样一位多次深入梅里雪山考察的、所谓中国“第一代登山家”周X所言:“我深信,再难、再险的卡瓦格博,总有一天会被勇敢的高山探险家踩在脚下。”

  尽管,大山一向以其沉稳淡定不与人间这些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不过,也有例外的----当某些私欲、某些嚣张实在太过分的时候,有些事情的发生,于是不可避免----只不过是在提醒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征服战胜,更不可以用来侵犯亵渎的。

  于是,围绕着卡格博峰、登山者,便有了一段经典的“往事”。

    攀登征服卡瓦格博的战争很早就开始了。1902年,英国一支探险队首次向梅里雪山发起挑战,受挫后,大不列颠的绅士们再也没有敢来涉足这座神山。   

  抗日战争期间,一架美国飞机误闯神山禁地,试图飞越卡瓦格博峰顶,结果坠入冰川,机毁人亡。40多年后,遇难飞行员的儿子率领一支美国登山队来此登山,寻找父亲的遗骸,无功而返。

  1989年10月,中日联合登山队沿着西北山脊首次攀登卡瓦格博峰,到达主峰北侧海拔5300米处,路遇无法逾越的冰河、断层,败下阵来。

    1990年,中日联合登山队总结了经验教训,决定改由主峰南侧的雨崩线登顶,并把时间推迟到11月底,因为此时天气更为寒冷,冰雪相对结实,崩塌几率减少。

  12月1日登山队进驻登山大本营, 12月25日,登山队跨越了一堵近90度的大冰壁,打开了通向登顶的最大障碍。12月26日,登山队登上主峰右肩,建立了海拔6300米的4号营地。卡瓦格博峰近在咫尺,队员们欢呼雀跃,兴奋不已!12月28日,中日5名队员组成第一梯队,准备从4号营地突击顶峰,但因天气原因未能成行。翌日清晨,中日7名队员组成的第二梯队,配合第一梯队向主峰发起最后的冲击。

  这一天,附近的藏民获悉即将登顶的消息,聚集在飞来寺一带的滇藏公路上,向神山祈祷,他们不愿让登山者践踏神山!神山有灵,暴风骤起,卡瓦格博霎时乌云笼罩。此时突出队员已经登上海拔6470米,距峰顶仅差270米,终因风狂雪猛,被迫撤回3号营地。

  1991年1月2日,梅里雪山开始降大雪。1月3日晚10时,3号营地向大本营报告,积雪埋压帐篷,要每小时出帐扫雪一次。4日早晨8时大本营与三号营地进行通讯联络,17名登山队员的报话机全部没有回音。雪山一片可怕的死寂。三号营地连同17名中日队员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神山无语,守着它的神秘。人们猜测,可能是发生了雪崩。

  1月23日,在17名登山队员失踪20天后,梅里雪山仍然飘着鹅毛大雪,中日双方不得不沉痛地宣布停止搜寻救援工作。17名中日登山队员全部罹难,成为世界登山史上的第二大山难。

  然而,卡瓦格博这座海拔只有6740米的山峰,依然是无人登顶的处女峰,更为世人瞩目。

    这是人类登山史上最大的山难之一,日本队一下失去了11名优秀的登山运动员。因此,日本队也获得了此后5年梅里雪山的攀登权。但这次事故让他们元气大伤,一直无法组织起有实力的队伍来进行攀登,直到1996年10月攀登权很快到期,他们才重新组织并训练好队伍来攀登这座让他们又痛又爱的山。当他们来到梅里附近的澜沧江大桥时,当地所有的藏族老百姓连看家门的人都不留,全体聚集静坐在桥上,阻止登山队进山。登山队经过几天的艰难谈判毫无进展,不得不假装答应不登顶、登到一定高度就下山并郑重承诺后,才被允许通行而得以进山。

    此次登山的保障工作更加充分细致,攀登开始进展十分顺利,攀登进度非常快速,当登山队很快接近1991年的攀登高度,天气也是意外地晴好,持续的风和日丽,让登顶前景一片光明!眼看胜利在望时,却突然接到日本东京、北京和云南昆明三地气象台同时发来的天气预报,说未来两天内有一个低气压潮会压过来,届时将发生大规模降雪。

  为避免1991年的悲剧重演,登山队抛弃所有物资装备,本来需要三天的下撤路程,一天时间就连滚带爬狂奔下来,当他们到达大本营庆幸平安撤回时,却又同时接到三地气象预报说云团被突如其来的风刮到印度洋去了,预报中的大雪却并未降临,天气依然晴好如初。那一刻,所有的登山队员望着这座让他们魂牵梦绕的山痛哭不已,日本队的队员更是在纪念碑前失声痛哭,因为他们出发前曾发誓要登顶祭奠和告慰他们牺牲的亲人,可山就这样给他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让他们彻底失去了攀登这座雪山的机会!

  1997年2月6日的《迪庆日报》在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登载了这样一个采访:《读卖新闻》记者告诉中方队员:“日本京都大学登山队将永远放弃梅里雪山。”

    后来,有关方面只能选在遥看梅里的飞来寺外,建了一座没有任何遗物的纪念碑来祭奠逝去的17名登山队员!所有失踪队员家属来到梅里参加揭幕,对于遇难者家属来说,能亲眼看一看卡瓦格博的真面目----这座亲人永远留在这里的山峰上,心理也能好接受一些,这也是他们此行的最大心愿,尤其是那些几千里以外赶来的日本队员家属。可连续几天,整个梅里雪山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除了白茫茫一片云海什么也看不见。当家属们最后一天清晨即将离开梅里时,他们再也忍不住,对着梅里雪山失声痛哭,撕心裂肺般哭喊着自己亲人的名字。

  就在那一刻,这座从未让失踪队员家属窥见一星半点容颜的梅里雪山,仿佛听懂他们悲痛的哭喊,那铺天盖地的云雾,顷刻间象舞台上的幕布那样徐徐拉开,一时间太阳的照射下,金光灿灿。让所有家属目睹那是一座怎样的山,那是一种怎样的雄伟与威严,让他们看到他们的亲人就这样长眠在这座美丽雪山的某个未知角落,大家全都激动得哭起来。但是,就那么十来分钟,云雾一下子又盖了起来,接着又是倾盆大雨。。。。。

    这就是伟大的梅里雪山。卡瓦格博昂着他那高贵的的头颅,神圣不可侵犯。他带着神秘的微笑,续写着不可战胜的神话。这就是伟大的梅里雪山。卡瓦格博昂着他那高贵的的头颅,神圣不可侵犯。他带着神秘的微笑,续写着不可战胜的神话。

    公元2000年的时候,在德钦县由德钦县政府出面,邀请了中国相当多的专家一起开了一个会,这是我们国家第一次就一座山、就如何保护一座山的文化传统开的一次大会。在这次会上所有人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争论很激烈,但是在结尾的时候所有人一致通过了,而且签署了一个宣言,这个宣言就是说“我们要保护这座山”。其中提到永远不让人再来攀登卡瓦格博。这是我们国家第一次由政府出面并且参与,而且公开地向社会宣布,不允许再攀登一座因为文化而被尊敬的山。

  从此,(但愿),美丽的卡瓦格博成为了一个永久的净地!

 

 

再下来说说我的故事吧。

这已经是四年前的故事了,当时只想去云南丽江,想走到北边去,有一种感觉是我的目光定格在德钦,虽然我不知道梅里雪山。后来找资料的时候才开始对梅里雪山有了认识,然后就有了我的梅里往事。后来有一首小诗总结了这个行程:

    梅里一梦

飞来一眸金山面,

雨崩品味世外园。

尼农走出英雄魄,

梅里印在痴梦中。

 

飞来指的是飞来寺。

雨崩指的是梅里雪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

尼农是走出梅里雪山的一个小村子。

 

从香格里拉赶到德勤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天有些晚,没有能拍到落日中的卡瓦格博,这让我们对她又增添了一份敬意。

 

德钦的迎宾塔



 




 

 

飞来寺看到的日照金山

 











 

飞来寺看到的梅里雪山及主峰卡瓦格博

 

 



 

 

 

西当温泉开始徒步


到达西当温泉后,我们就开始整理行囊,走向雨崩,走进梅里雪山的怀抱,走近卡瓦格博。



一路的冰雪,不过天气还不错,在这个休息的地方我们还滑雪了,就是坐上木板向下滑,很刺激。


 

 

向导尼玛和司机扎布

 



 

到达海拔4000米的垭口



我们的司机-摩梭族人扎布


 

海拔4000米的垭口遇到的小孩子



上山的途中




走向雨崩


 

后面就是雨崩村


 

尼玛和队友




冬天的雨崩










 

卡瓦格博大本营













 

 

雨崩尼玛家篝火休憩(以下的图片是摄像机拍摄的视频剪切的,所以不清楚)

 









 

尼玛和他弟弟为我们唱歌













 

暴走尼农

从雨崩返回的时候,我们不想走回头路,就选择绕行尼弄村,可是这样的话,路程就比较长,当时我们有4个队友想原路返回,我们临时决定分成两路返回。可是到了返回的早晨,要原路返回的队友中有2人又想跟着我们走尼弄,这样只剩下2人原路返回,而他们2人还不知道就剩他们两人要原路返回。当时我就叫醒这2个队友,让他们跟着我们一起走尼弄。虽然我不知道后面会遇到什么危险,但是就是觉得不能丢下他们2人走原路返回。后来证明我的决定是对的,因为暴走尼弄,使我们都安全的走出来了。












































 

胜利走去尼农到温泉(徒步35KM左右)

 

回来后经过2个月的反复修改,做成了几个不错的PZ,呵呵,只是这里分享不了!

 

梅里还是要再去的地方!
 

佛陀的菩提珠发表于2011-11-04 10:33  
分享到 
赞过
(5109次阅读/31个评论/8人赞过)
    玫子
    人人
    玫子
    古国
    传奇人生
    梅里往事 拜读
    阿喜

     

     爽阿! 本来都打算寒假去的,结果...唉...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真羡慕你们!

    丹丹猫
    向往梅里十三峰!~
    冉笛

    刚刚回来,还在回味,雪中的雨崩很不一样... 飞来寺有家叫梅里往事的咖啡馆没机会进去,本来想用电脑来的.  这是我们四个的游记片子 分享下

    第四集《梦圆圣境》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_8f4TsjrKFU/

      呵呵呵,欣赏了
    心语

    美!

      O(∩_∩)O谢谢了
    漫步云端

    好美!

      色彩还是没有出来!当时自己还不懂得摄影!

      请问,您空间里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啊?昨晚在你空间里听了很多遍

      走进卡瓦格博

      网上没有MP3等格式的下载的,您要是需要的话,可以发给您

      我的QQ是1445282262,可以加上我发给您

    佛陀的菩提珠
    O(∩_∩)O谢谢,色彩还是没有出来!当时自己还不懂得摄影!
    佛陀的菩提珠
    这段路是有些危险,不过还可以吧!
    佛陀的菩提珠
    过奖了,这只是记录了一下!
    奇妙
    神山~让我想起第一次走318过了二郎山隧道,回头一望阳光铺满磅礴无际的山峦~突然的眼睛就潮了~现在想起亦如初见,心里眼泪哗哗滴~额滴神山
      恩,在西藏这种感觉很强烈!
    红豆绿豆
    我们要对自然保持着敬畏
      是的,我们只是走近自然,而不要去打扰他们!
    翔云
    不错!顶一个!
    鱼漂
    太危险了
    pica

    怀念~~

    一直在想,如果再来一次,还能不能走的下来,去神瀑,冰湖和泥农的路!

      肯定能的,只要坚信自己能行!

      哈哈,到了那个情形,不行也得行了,不过现在想想就觉得腿软,值得再去的地方,从泥农出来后才看了纪录片卡瓦格博,真的很震撼~

      也庆幸是回去德钦后才看,哈哈~

      当时颇有点无知无畏了~

       

    jiaqiying

    没去呀,那个羡慕嫉妒恨啊!我在家看门了!委屈下次一定要去!

    Annie Wang

    很怀念那时的日子!美丽、淡定!

    gnos
    小黑猪 很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