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涧凤凰岭大风口车耳营穿越记

    11月12日,参加陶冶“在路上”组织的白虎涧-凤凰岭-大风口-车耳营穿越。

    早五点四十起床,吃点东西,立即乘19路到动物园,换乘332路到颐和园,再换346到凤凰岭的前一站铁道桥。此时,一些队友已经先我一步到达。九点,队伍到齐,准时出发。

     这条线路,关注了很久,几次都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机会。之所以特别希望参与这次穿越,有两个原因,一是阳台山一带各线,我基本都已经走过了,唯独凤凰岭至妙峰山这条路没走过,参与这次行动,是希望弥补上这个缺憾。二是金章宗的八大水院,我已经去过了香水院(即妙高峰法云寺,俗称七王坟),金水院(即金仙庵,又名金山寺),清水院(大觉寺),潭水院即香山公园香山寺),双水院(即香盘寺,即今石景山区五里坨乡双泉村北,又称双泉寺)。唯剩下圣水院(凤凰岭黄普寺)、泉水院(玉泉山)和灵水院(仰山栖隐寺)未曾涉足。这次参与穿越,也是想把这剩下的三院再消灭掉一个。遗憾的是由于自己的粗心,把上方寺误认为黄普寺,而与黄普寺擦肩而过却失之交臂。

 

下图是这次穿越地区的10米等高线图


穿越地区三维图

局部

    九时整,我们的队伍从铁道桥出发,沿向佛山陵园的公路向北,东侧即丰沙铁路。

    路尽头,有路标指示去佛山陵园的路线

队伍折向西北

岔路处又有路标指示

这里有个卫生间,西山公墓和佛山陵园是不同的方向

陵园大门


进门不久,岔向一条右侧小路

这条小路是穿过田野,切向陵园的外墙,现在这个季节可以走,春夏恐怕就不行了。只能走大路绕过去。
 
 
绕过陵园东北角,这里的小路隐藏在这个房子的右侧

然后,沿陵园围墙前进。



离开围墙,插向北京后花园



行进的前方有一个水库的大坝





路上可以看到这个不伦不类的中央大礼堂

从水泥路岔上石板路


 
再岔上土路
 

这里已经是景区,但没有多少人能到这儿来





我们走的这条路,总的前进目标是十八潭,从那里就可以翻越遇佛顶再进入凤凰岭景区了

大家在十八潭源头合影




    再向前行,路的难度开始加大,这里,大约七八十度的光溜溜的巨石上凿出了一排脚窝,旁边有绳索可以借力,胆小的女孩子们边走在这里边大声惊呼。不知这是不是网上所说的天梯。



尔后,是一段相当长的急剧上升,路非常陡,虽然有石阶,但对体力要求还是很高的。









    翻上这段险路,即到过遇佛顶。我第一次走这条路,原以为是从北京后花园直接攀上驻跸山山脊再行穿越,其实,所有的白八拉都是从这个遇佛顶再下降到凤凰岭景区,然后才沿景区的路再次登上山脊。下降到凤凰岭景区的小路就在这个山头的右侧,非常之险。



    景区用铁栅栏封住了遇佛顶下来的路,但户外的人,又把它撕开了一个口子。这个地方叫做“宫保石寨”,是过去山寨的一个险要去处。

从“宫保石寨”东望

两侧的山石




 

    从宫保石寨沿景区道路上行,不久即来到了黄普寺的所在地,这个地方,户外多称其为飞来石,但正确的名字应该是金刚石。网上资料介绍,黄普寺,又名黄普院,位于今海淀区聂各庄乡车耳营村西北五里,驻跸山南麓,从龙泉寺向南,穿过杏园折西,过塔坡沟南山梁凹口处便是。院内有明遗存的明照洞、瑞云庵遗址一座。位于凤凰岭风景区南侧,在海淀区聂各庄西北面,车耳营村以西的山里。该寺最早由金章宗完颜景创建,名曰:黄普院。明正统二年(1437年)赐额妙觉禅寺;弘治十四年又改称明照洞瑞云庵,俗称“皇姑院”。从残留的碑文证实,妙觉禅寺是因“坍塌旧基”从明照洞瑞云庵前迁移出来的,而非洞寺两庙。1941年秋,庙舍被日寇焚毁。寺址及银杏树、古碑尚存。瑞云庵坐北朝南,背依高山,傍临深谷。山门用大块花岗石砌筑,山门的匾额书“明照洞瑞云庵”。山门右侧兀出一块天然巨石,名曰金刚石。石高约 15,向旁 倾斜,悬出深谷之上,壁陡峭不可攀。石上建有一座高约2的六角七层密檐式砖塔,金刚石塔堪称此处奇观。庵后有明照洞,是借助天然石洞开凿而成。(一九二四年秋,传说国民党文人李石曾、段其光怀疑金刚石塔下压有“镇物”,派人搭架爬上去拆毁,但未见任何宝物,又怕后人耻笑,照原样重新仿建一座。现今看到这塔,便是一九二五年春建成的。)

    遗憾的是,由于我的粗心,经过了这个地方,却没有认真地寻找废寺的遗迹。


    本来,队伍计划在金刚石附近午餐,但因山风凛冽,不宜进餐。遂决定再向前行到上方寺午餐。

    从金刚石向南下降,有路标指向上方寺。路上,这个密舍利塔是一个明显的标志。

上方寺遗址

    资料介绍:上方寺遗址位于海淀区聂各庄乡凤凰岭山麓。东距抬头村约5公里。遗址座落于山颠凹地中,面积约5000平方米。是辽金时期的古刹,曾以妙峰为名。寺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原有殿3重,大殿后建有覆钵式花岗岩石塔一座。寺后崖下,有2口石井,水与井相齐,称为满井,是当地名泉之一。遗址中尚存明代石碑两座,字难以辨认,明刻圆觉经石褐一块,清代修寺碑一座。遗址前的山谷中有明代石塔一座,为覆钵式和尚灵塔,塔坐西朝东,背依高崖,前瞰深涧,全部由花岗岩砌筑而成。塔高6.1米,塔基平面呈亚字形。遗址北侧,有元代砖塔,俗称玲珑塔,为金末元初当地某禅师灵塔,约建于元中统年间(1260—1264)。塔坐西朝东,为五檐六角密榴式砖塔,塔高约9米。塔身各角上分别装饰有一座五檐六角密檐式砖雕小塔。



遍寻周边,找不到应该就在附近的玲珑塔,经人指示,才发现它隐藏在北侧山坡的树木中。

爬上山坡,拍下它的姿容

    队伍在此午餐,此时已经下午一点。与我经常参加的户外活动不同,这群年轻人带来了炉灶煤气,分成三个组,吃得不亦乐乎。我虽然也为年轻人的热情快乐所感染,但更为剩下的时间不多而前面的路还很长而暗暗着急。将近两点,三个组终于收拾起炉具,我以为会按原计划继续前进,孰料领队突然宣布因为有的队员体力不支,决定不再前进,而是折回头从凤凰岭景区下撤。这个决定大出我的意料,我参加这个活动,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走通到大风口的这条路,为我阳台山周边的穿越划上个圆满的句号。如今即将大功告成,岂能就此半途而废?于是我请求脱离大队单独完成这次穿越,但“在路上”担心我的安全,坚决不同意我一人行动。在此左右为难之标,“罗十”、“半人马”两位山友挺身而出,愿陪我按计划完成穿越。这使我分外感动。为防意外“在路上”给我们配备了手台、头灯,并一再叮嘱要注意安全,保持联系。

    三人小分队告别了大队,开始了剩余的大半程的穿越。“罗十”刚刚博士生毕业,年纪约在三十岁以下,“半人马”刚刚大学毕业,二十四岁,他们都是年轻力壮,爬山自然不在话下,他二人一前一后保护着我这个老汉,防备我出现意外。由于时间紧迫,我们走得非常快,尽管我的体力赶不上他们二位,但还是尽最大的努力,尽量赶上他们的速度。

    罗十走过这条路,按他的估计,我们到小风口应该用时一个小时左右,但实际上,我们仅用了四十多分钟即冲到了小风口。


    小风口,是一片草甸,在这儿,我们拍照留念











    下边的路就是奔向大风口了。这一路,一个山头连着一个山头,由于前一段的强行军,我的腿前所未有地抽起筋来。本来已经追上了前边的一个队伍,此时为了缓缓劲儿,不得不稍停一会儿,结果又被那个队伍甩掉了。感谢“罗十”让我坐下来,给我进行了按摩和按压,大大缓解了我肌肉的痉挛。站起身来,继续前进。

 

这是到达大风口之前的最后一个山头,山头下立着一个救援标杆。


    翻上这个山头,前面的大草甸蓦然闯入我们的眼帘。老北道的石板路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了。甩掉我们的那个队伍也再次被我们追上了。

多漂亮的大草甸!



再次合影留念







    从草甸下来就是车耳营到妙峰山的老北道,古道保留的非常好。此时,是下午四点。比预计提前了半个多小时。

    先我们一步,有一支队伍已经在这里休息,我们也在这里补充一点能量,小憩一下。可惜,只顾休息了,没有留下一张照片。

    离开大风口,我们以冲刺的速度下降,一路上,超过了几拨山友。到磨镰石河那个水柜,“罗十”说这就是凉水背,此时我才有点恍然大悟:“在路上”的发帖中标明的这条路线是从凤凰岭到大风口再到妙峰山再到凉水背,可能就是指的这个地方,但我知道这儿不是凉水背,这只是磨镰石河下游的一个水柜,它的功能是拦截从凉水背泉眼流下的泉水,以供山下作为自来水。真正的凉水背在它的上游还不算近的地方。(请看本博:七王坟-平台-凉水背-车耳营-凤凰岭穿越记

    冲出磨镰石河,我们终于踏上了水泥防火道。按照“罗十”原先走过的经验,他想沿防火道绕到车耳营,我告诉他,这里有条近道,穿过金宏源山庄,可以少走很长一段路。于是,我们按我走过的路线,从防火道转弯的地方切向金宏源山庄。

    当我们赶到凤凰岭车站时,时间是五点二十分,比预计又提前了十到四十分钟。

 

队友照片




























小萌,十二岁,自称来自火星。这是我参加户外以来的最小的山友。






信步瀛洲发表于2011-11-13 21:49  
分享到 
赞过
(6851次阅读/4个评论/3人赞过)
    开心大哥
    先生的游记写的真好,详尽!
    感谢!
    鬼娃
    写的非常好 如楼上所言 非常有价值 赞,。。。
    杜丘
    强
    低飞的燕子
    非常有参考价值,收藏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