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小河口,神秘野长城
最近几年经常听户外驴友提起野长城,每次听到去过的人娓娓道来那些景致还有山下的烤全羊,不免一种羡慕之情油然而生,跟随户外已经好几年了,但是野长城却始终失之交臂,也许因为路途太远,也许是以前出行的时间刚好和自己的时间矛盾吧,总之对小河口一直是这么遗憾的过了好几年。打开电脑发现“开心”群10月16号组织去小河口,第一个念头就是:这次一定去,这应该是这几年做的最快的决定吧。头天晚上收拾好出行的东西就上床躺下了,随手打开电视,手里握着遥控器,电视频道在不停地跳动,当转到中央四套的时候,正在播“走遍中国”,而内容居然正是我们要去的小河口,甚至在怀疑这次活动到底是谁安排的呀?难道群主和中央电视台有什么关系?由于没看到节目的开头,只是零星的了解一些,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还和戚继光抗倭有关,修建长城的是南方的义乌兵,当时还允许一些家眷跟随,女性的出现使这座长城不再是冰冷的战场,生活的气息也揉进了长城,在其门窗拱框上刻满了狮子绣球、木马兰花、祥云彩带等图案。更为称奇的是,有一种图案盘旋屈曲,线条复杂,好似缠绕在一起的两枝莲花,当地村民叫它“缠枝莲”,是夫妻恩爱的象征。因此小河口长城又叫“女性长城”。
早上4:40分吃过早饭就赶去集合地点,大街上的人零星的没有几个,路口的黄色信号灯还有规律的闪动着,5点准时出发了,大约3个半小时就到了本次穿越长城的起点“小河口”村,9点开始登长城,开始就是很陡的一段路。
在这个连走路都举步维艰的山坳里,这些长城是怎么修建的呢?
这就是小河口村,据说这里的居民都是修长城官兵的后裔,小河口长城也是因为这个村子而得名。
这就是门框处刻有各种图案的敌楼,体现了长城阴柔的一面
这个角度看长城又显得气势磅礴,好似云中腾飞的蛟龙,忽隐忽现,一幅神秘飘逸的画卷迎面展开。
秋天的山里被各种颜色的植被所点缀,层层叠叠又错落有致。
孤立的城楼,宛若一位戍边的将军手握佩剑在硝烟中注目着远方落落大漠。
深秋的大山,别致的景色。
长城整体形状基本保持完好,但大部分石块已经松动,有的已滑落到山坡上。
潮起潮落,岁岁年年。如果时间倒流600多年,让历史的潮水回卷。戍边的战士阵阵的喊杀声一定会充盈我们的耳骨,无数将士的身躯将会重新站立在我们的面前,那将是怎样的场面?
这是个硕大的蜂巢,好在大家的到来没有惊动它,否则后果真是无法想像。
举目望去,群峰踊跃,敌楼耸立,很是壮观
走进内部,就像进入了迷宫,由一个个拱形“门”分隔成若干的小屋,整个建筑面积约有100多平方米,分上下两层,总体上还算完整。
野长城由于发现比较晚,没有被很好的保护。人为的破坏,加上岁月的侵蚀,长城大多都已经破烂不堪了,甚至不少地方只剩下了长城的基础,也许这就是野长城“野”的地方吧
阵阵草香扑面而来,偶尔几声鸟鸣,山更幽,城更古了
新婚未出三日的孟姜女夫君是不是就是在这修长城的?一路风餐露宿来到小河口寻夫。
比较原始的长城到此就结束了,下午要去保存比较完好,经过修缮的野长城的另外一段,中午在董家口下山午餐,这是美女“开心”带的菜,手艺不错!!!被大家风卷残云了。
这里是景区的长城,要比前一段的完整一些,我们是逃票进来的,据说省了15块钱
据说台湾学者李敖对小河口这样评价:“中国太大了,谁都不能与它叫板,那么多国家级的长城景观,人们一直以为穷尽了中国长城的所有精彩,没想到,现在又冒出个叫做‘小河口’的长城来,据说还魅力无限”。
秋染河口长城,山间古道老树飞鸟,山下小桥流水人家,抬头望,血色残阳,抚长城,莽莽苍苍。
回望横亘在崇山峻峭中的小河口长城,在感受大自然、穿越历史时空的同时,却体验出一番心酸的滋味。
3:40分返程
(完)
5点准时出发了,大约3个半小时就到了本次穿越长城的起点“小河口”村
哪里出发的?不是北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