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
60岁在北京香山 来自五星红旗
漂泊 2011·11·15
一生漂泊,倒有点喜欢上了这漂泊二字。
1948年,母亲路过南京时生下了我。出生不久,就随母亲经贵州去了云南。等我再去南京时已是半个世纪之后,那时才第一次“瞻仰”了自己的出生地,嘿嘿。1949年底,父亲参加了云南起义,至1952年春转业全家返回华北,其间和父母在云南生活了三年。
1952年春天,随母亲回到了母亲的出生地北京。父亲一年后在河北去世。母亲回京一个月后即重操旧业做了护士,我也在今天和平里医院那块地方度过了十几年光阴。这十几年,我走完了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路。1968年夏天,高中毕业去了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农区插队。1970年,母亲带着外婆随医院下放到距北京2000公里的甘肃临夏,当年夏天我也转插到那里,不久进了工厂。
在甘肃的20多年,我从20出头的青年走入40出头的中年。这些年,住过海拔2300米的母亲下放地农村,在海拔2000米的山沟小厂当过10年钳工,也在高原小城临夏当过10年的国营商业统计。这些年,经历着不如意的婚姻,有着陪伴女儿成长的快乐和艰难;这些年,因为出差、学习等原因欣赏过敦煌、嘉峪关、张掖、天水、泰山的美丽;这些年,也有过游泳横渡刘家峡水库的壮举。因为记住了人始终要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也记住了留得青山才有柴烧,所以这些年读完了大专、干到了中级职称、是省商业厅级的先进工作者,同时也保住了身体和精神的健康。
1990年代,国家调整了知青政策,我带着女儿回到了北京。刚回北京时发现此生竟有26年生活在外省,遂决心把这个记录扳平。2000年冬我满52岁时,这项记录终于扳平了-北京、外省各26年,此后在北京的岁月都是净赚。不过,此时也在经历着另一段漂泊——换过多种工作,换过多处住房。和女儿说:我们不能成为名人,否则名人的故居太多,别人会不知该在那里纪念我们。
2007年春天,终于和女儿住进了自己的房子,此时和她妈妈已经分手多年,母亲也已于头年秋天以89岁的高龄辞世。母亲去世去还在怀念云南,可惜生前未能重返那边。算来在这个体制下干了一生我连一套房子都没有混上,从前辈那里也没有继承房屋。目前这套只有40平米的房子是和女儿一起付了首付的,至今她还在还房贷。好在房子虽小,安身足矣,加上2009年初我熬到了退休,生活算是安定下来。
据说人每年都应当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行。我倒是想——此生已经如此,何不以后干脆去每一个没去过的省各住它一年?
来日无多,悲从中来。
附录:
《六十感怀》 08·12
幼失父慈思父哀,
母育成人谢母爱。
曾将此身许天下,
岂知造化弄人来。
白山黑水观金界,
黄土彤云看汉塞。
如烟往事成追忆,
不改读书旧情怀。
白黄二句是说在东北和西北二十多年的生活。
金界,指金界壕即金长城。金人入主中原后为防备北方其他游牧民族修建了这道长城,插队的嫩江边就有,如今知道金长城的人已不多。
汉塞,指汉长城,我生活过的甘肃就有,如河西走廊上的敦煌和玉门关一带。
《再登小五台》09.7再登小五台山步陆游诗韵作
半世飘零不自哀,
耳顺再登小五台。
扎营空祈天不雨,
冷霖敲帐入梦来。
支持先生,网站如果不解决问题大家都不会答应的。
希望还能继续参加先生的活动。
无理由中评非常影响公益性领队的热情,一天下来遇到这样一个,就像吃了一只苍蝇。
期待先生的十三陵。。。
钦佩你!祝福越走越顺坦,越走越宽敞
有机会,欢迎先生再重返我们美丽的云南
谢谢菡萏关注
我跟您一样,小时候颠沛流离的,,,是您的战友!
把悲伤娓娓道来,想起了齐邦媛的《巨流河》...寄情山水,愿您一直幸福,期待着你的活动、您的文字。
这句话差点看出我的金豆豆来。
先生幽默乐观,虽然生活中经历了很多不如意和艰辛,但是先生有开朗的性格和广阔的心胸,还有健康的体魄,先生一定能够领略更多的风土,欣赏更多的风景,也能带我们走上更多的户外之旅。
好文!
“和女儿说:我们不能成为名人,否则名人的故居太多,别人会不知该在那里纪念我们。”
——呵呵,老师现在是517的名人啊。
谢谢怀山
也谢谢朋友们
我本布衣,不求闻达于诸侯,惟愿安度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