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墙___透过民居看民生

   各位看官,一定被这个题目弄得云山雾罩了吧?
   您可别瞎猜,俺这个可不是互联网中的翻墙招式,也不是故事中那个会法术的崂山道士,更不是游戏中那些神奇的星际战士,起这么个题目,可是用掉了俺一百万个脑细胞(据说我等凡人有140亿个脑细胞,20岁后每天光荣20万个)!何也?听俺慢慢道来哈。
   眼下又到了旅游旺季,游客们游走八方看个啥?无非两大看点:一为自然风光,二为人文风俗-----特别是民居建筑,对了,俺这里要说的,便是后者,要穿的,便是民居建筑这堵墙!
   穿这堵墙做甚?
   穿过这堵墙,是为了,透过旅途中看到的民居,看到民居里面的百姓,看到漂亮景色后面,世世代代生活期间的普通百姓的那些温馨、平淡、寂寞、无奈和辛酸。基于这样的初衷,俺最初是想了些诗样的题目:“透视民居”“墙那头儿”、“看见的美、看不见的辛酸”,最终,俺还是以“透视民居”之意,起名为“穿墙”。
   好了,戏说一段,是为序。


    ------------------------------------------------------------------------------

    提起民居,我们自然会想到徽居、晋宅、黄土高原的窑洞、内蒙草原上的蒙古包、林海雪原里的小木屋、西南少数民族的吊脚楼、木楼、竹楼………
    这么多样式、结构、材料各异的民居,依托在山山水水之间,最初总会给人以别样的新鲜和美感,看看我们旅途的照片,除了自然的山水,就是这些民居,再有,便是我们自己在这些背景前的“到此一照”了。
    那么,当您游的多了,见的多了,会不会有一天,坐下来静静地想一想,究竟见识了些什么?
    有那么一天,我就那么机灵了一下,想了一想,究竟见识了些什么!
    从哪儿想起呢?火!----人类进化、最终脱离猿类的标志的火,人类最伟大之发明的火,带给我们光明、温暖、美味的火,也是带给我们痛苦、灾难、毁灭的火,这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火!!
    傻了吧??我们游山玩水逛民居,哪里看到了火?
    确实,我们很少看到、主动察觉到!但自打我心窍一开,我就豁然发觉,看民居,需关注火!更准确点儿,看烟囱!!
    烟囱?------烟囱!回想一下,徽居的烟囱在哪儿?窑洞的烟囱在哪儿?蒙古包的烟囱在哪儿?小木屋的烟囱在哪儿?竹楼的烟囱在哪儿?。。。。。
    如果您发现了,恭喜!如果您没发现,那就想想看,那些您没发现烟囱的民居,有木有烟囱?取不取暖、做不做饭?如何薪火相传?
    我注意到烟囱,是在山西的王家大院,在二层的过道,看见一根根的砖柱子,侧面有孔,顶上有漂亮的雕刻装饰,跟个小亭子似的,烧香的?放灯的?定睛观瞧,里面是空的------烟囱!
天底下最讲究的烟囱!  
    我没看到烟囱,是在徽居,宏村、西递、婺源,那些老旧的明清古宅,居然没有烟囱!
    另外那些个类型的民居呢?
    当我一一回想开去、查考下去,我欣喜、我惊异、我悲戚!
    于是,我穿墙了,穿过那一堵堵墙,以前在我眼中、在我镜中的美景有了别样的内容!我不再简单赞美、不再浓墨描画、不再高声讴歌!

    徽派的民居,从外面看白墙黛瓦高高的马头墙,关住了各家各户的那一片天地,与晋宅对比,徽地少地,于是难以象北方平原、谷地那样在平面方向奢侈地扩展,于是,只能往高窜,于是间距密,于是采光通风受限,于是,发明了“天井”!天井这个词,本来是指徽居里地上积水的池子,是“地井”,而对应其上方的围起来的那块儿天空该叫“天窗”,后来下面的井变形、弱化或转移,“天井”这个词就指上了天。和北方四合院比,天井实在是太小了,但就是这几巴掌大点儿的空儿,竟担负起了整栋建筑的大部分采光、通风与换气!也让天上的肥水流到了自家井里(演绎出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同样,兼职起取暖、做饭之火的天然烟囱!------本来,“囱”本是“窗”的本字,“窗”就是从“囱”变出来的(窗=穴+囱!),天井天窗就是天然的烟囱!于是,问题来了,艳阳高照风清气爽时,徽居里倒也惬意,而“霉”雨季节、阴天雾天时,那火那气那烟就被“套牢”在自家的厨房、院子里,于是,您会听到整屋人的咳嗽、看到妇女眼中的哭泣!不信?再访徽居,看完那精美的木雕砖雕,您一定要去下厨房、环顾下它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那乌黑模糊的墙板梁柱,岂不是那百十年百姓烟火的痕迹?!



    陕北、晋中、豫西、陇东的窑洞,可是绘画、摄影的绝佳题材,我去过、住过N次,总是怀有一种深深的怜意!可当我寻觅它的火、它的烟囱之后,我也哑然了。那最原始的窑洞,往往挖得很深,通风采光用的门窗占了前脸儿的大部分面积,可窑里面仍然很暗,夏天确是凉快,但难保不闷,冬天更是阴冷,取暖呢?火炕!从哪烧?窑洞里面!烟从哪出?最初,一定也是无处可出,只能在灌满窑洞后夺门窗而出,后来,从窑洞的前面或后面拱顶往上掏洞,乖乖,这一掏便是十米、二十米,耗时费工!当我晓得了这些之后,我开始怀疑人们历来的“窑洞冬暖夏凉宜居”的说法,扯!谁从夏到冬去居一段儿试试?!这样,我便开始理解了,为什么窑洞后来有了多种样式,从最原始的纯窑洞、下沉窑,变化出在前面接出一段砖木结构的靠山窑、再到完全脱离开崖壁的箍窑(此时已经非常接近平原地区的砖木房屋了,只是墙壁和拱顶填了厚厚的“土芯”),再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建造和居住砖木瓦房乃至楼房了,为何?光明风通烟火顺!


    东北的木屋,靠林吃木,最原始的木屋整个儿全靠木材搭建---木墙木檩木板木瓦(属井干式建筑),印象中,绘画和照片里,是有烟囱的,什么样的烟囱啊??如果是砖烟囱,那一定是现代版的砖木屋,如果是“原生态”的小木屋,那就应该是----木烟囱!不怕烧?不怕!因为这烟囱是特殊木头制成的-----要么是用了雷火荒火或人工烧过的空心木头,里外已经“烧不怕”了,要么是用木板涂泥之后拼成的木板烟囱。这在长白山地区的朝鲜族村庄依然能看到。那一年我沿鸭绿江北上长白山,一路一直疑惑对岸朝鲜的民居,有那么多电线杆状的杆子,原来,木烟囱!
  

    南方的吊脚楼,苗族或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居室,火在一层烧,烟从门窗逃。其实,这类木制房屋,似乎只有东北有不怕烧的木烟囱,在以前,徽居和南方的木楼是不敢从二楼的木墙木地板上弄出个热东西朝天放烟的。去湘西、去贵州,您可一定寻觅下、留意下那些原始民居的“烟火遗迹”,可别光看到改造成现代的烟火工程。

    云南傣家的竹楼,是我住得最爽感受最深的民居。完全架空的竹木结构,典型的干阑式建筑(“阑”同“栏”“拦”):一层住鸡牛二层住人丁,生火做饭全在二层,这是我零距离感受到的烟火了!早上我还没睡醒,房东的老奶奶小妹妹就起来生火作饭,看那一团团的火苗映红他们的面颊,好一份温馨和感动!那些火,是在二层的火塘上燃烧的,下面一定是加了砂石泥土的垫层或铁板,而那充分燃烧后的气或不充分燃烧的烟,就从火塘边的窗口排出了。
烟排走了, 留下的,是一盆香喷喷的米饭、满屋暖融融的心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最漂亮的是大草原、最漂亮最宜居最简单的是大草原上的蒙古包!(“蒙古包”源自满语,“包”原为“博”,“家”、“屋”的意思,在早期汉语的《史记》、《汉书》中,被称作“毡帐”或“穹庐”。)穹庐里的温度湿度,主要靠一圈的洞眼和毛毡调解,毛毡可盖可揭、可薄可厚,生火做饭取暖的火炉在最中间,烟囱呢?这个太明显了,在顶部!只可惜,尚未住过正宗的蒙古包,住过的,只是山寨了外壳的现代混凝土“碉堡”,全无纯正蒙古包的能通天宇接地气的感觉!据说真正的蒙古包在内蒙也很少了,新中国以为游牧民族整年奔波实在太苦,实行定居,牧民们也多住进了砖瓦房、现代楼房,当然,人不游牧、羊马不流、草原禁不住“坐地啃”、禁不住环境的恶化,于是,我们难得见到"风吹草低见牛羊"、"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了,“本来草原是没有房的,房多了,就只剩下原了。。。 ”于是,体验蒙古包的生活,只能去遥远的北疆----哈萨克族驰骋的阿勒泰、布尔津、喀纳斯。。。。 。。

    不想了,不写了,我只要记得,再以后,当我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穿行,当我在百姓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留连,我一定不再满足于视觉的盛宴、口腹的美餐,我一定会“穿墙”而入,我一定要深入看一看,那些勤劳朴实的乡亲,如何生火、如何做饭。。。。。。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将近1300年前,一位穷困潦倒的老人在凄风苦雨中呼唤着:“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我出生在牧人家里,辽阔的草原,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将近20年前,一位长发飘逸如马鬃的歌手柔情似水地高歌着:“养育我的这片土地,当我身躯一样爱惜,沐浴我的江河水,母亲的乳汁一样甘甜”。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20多年前,一位年轻的诗人饱含深情地吟咏着: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老顽童发表于2012-04-23 23:05  
分享到 
赞过
(2818次阅读/74个评论/25人赞过)
    天赋迷幻
    强
      老顽童大哥的文章树立了一个新典范,如果学术界的论文都这样来写,可以兼顾学术性、文学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比那枯燥的陈述生动多了。大湿啊抱拳

      天,,,,,可是要了亲命了。

      专家导师们惟恐被当成科普对象,小朋友呢调皮

      我这也就是一时冲动,涂涂鸦啦。。。

    蜗牛
    上次陶然亭的残留 问题解决了吗?

      胜利大部分OK啦!
    蜗牛
    学习,下次又有研究的对象了!

    霖湘凝

    学习学习~~强

      抱拳客气客气,这只是个引子,更深层的,要看老多东西啦。
    琨玉河
    不错不错哈哈
    一直走
    收藏,再欣赏。
      抱拳这个,,,,升值空间不大调皮
      呲牙有价值。
    良知行

    微笑顽总早上好:)尽享人间烟火。刚才咨询了母亲:)答复如下:外婆家窑洞的锅台连着土炕,在对角靠墙的方位和邻角部位分别建俩火道到房顶俩烟囱,冬天走对角,烧炕取暖;夏天走在邻角,土炕凉爽。你如遇到灌满窑洞的烟,一可能是房东家女儿不喜欢你,想熏跑你,哈哈,二是因为房主不够勤快,没有把锅台里的和房顶上积的烟灰掏干净。

     

    哈哈调皮

      呵呵,姑娘看仔细了,我说的那种满洞灌烟的窑洞,是指的最原始的纯土窑洞,这样的洞的顶上就是山,是厚厚的黄土,最初是想不到穿上几十米去掏个烟囱的。

      后来及现在的窑洞都改良了,接出一块砖墙砖顶,或者整个变成现代的砖窑洞,烟这才有了更顺畅的出路。

      抱拳顽总,其实很佩服你的视角和专业工民建水准,也长了知识。可你说老祖宗的土窑洞熏人我还是不乐意抓狂

      哈哈,淡定,那你就去住住看哈。现在那种原始的土窑,基本都变成羊圈和储藏室了,现代人都向往砖窑砖瓦房了。

      关于土窑洞排烟的演变,可瞧下这里

      http://www.0575ys.com/wenzi_show.asp?id=165

      呲牙呲牙呲牙哈哈,我扛得住:)还有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期待顽总穿墙透壁之后的大作抱拳

      抱拳看了您给的链接,闻道有先后,失礼了。

      流汗我湿汗了!是我表述不详,让你误解啦!

      本来我这个豆腐块儿,只是个引子,有心人自然会深入研究的啦!

      呲牙您写得很好的强
    黑子小黑
    沙发!大兵
      你起得倒挺早!要不要上碗豆汁儿?!咖啡
      憨笑还真没吃呢~!咖啡
      得嘞,俺就大方一碗,一大碗饭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