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km:春天里,走关沟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关沟,就是这么一条有山有水的通道。它横跨延庆、昌平,全长18公里;它是太行山与燕山分界线,自古以来就是华北平原与蒙古草原重要的交通要道;它沿途的“关沟七十二景”,更记载着许多和战争、和民族息息相关的可歌可泣的历史。康熙亲征、慈禧西逃、昭君出塞(这个大家指出来了有误,是在八达岭长城脚下的长城博物馆有展示,但出塞走的不是关沟这条路)、杨家将传说都和这条路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走关沟,不仅是欣赏春色,更是一场全身心的历史追思之旅。城门这边是岔东雄关,那头是岔西雄关

关帝庙、城隍庙:有幸在小小古城内,目睹中国古代建筑的六大屋顶形式之大全

顺着岔道雄关城楼底下的石板路,能够骑马顺势而上,或许这就是:也曾赴过琼林宴,也曾打马上城楼

长城博物馆
不到长城非好汉,而不是每个好汉都有幸在这里驻足。参观长城博物馆,发现玉门关在长城关隘里最为简陋,只是一座土城,怪不得“春风不度玉门关”;昭君出塞雕像前,一边是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著尽汉宫衣”的《明妃曲》喟叹,一边是“长号一声天为怒,长城忽崩复为土”的《筑城怨》控诉。站在历史的关口,谁知道这一世界奇迹背后,埋葬了多少代人的斑驳血泪呢?
青龙桥火车站
107年前,詹天佑历尽艰辛设计的 “之”字形京张铁路,如今迎来和谐组动车 “长城号”呼啸而过。这边是时代前行的魅力所在
铁路旁的桃花,开在深山人未识,一阵风吹过,落英缤纷
这里有中国最古老一代的铁轨和历史物件(老顽童先生指出来了,中国人自己建的最早铁路应该是光绪七年1881年的唐胥铁路,虽然光绪二年1876年的吴淞铁路比较早但后来被拆了,比京张铁路早了30多年),这里是一座长城脚下的车站,在延庆到北京北的必经之路上,保持着它的古朴和原貌,成为见证工业文明的灿烂遗产
出了花朵竞放的水关,下一站:居庸叠翠的居庸关。
水关小憩片刻,便开始了真正的亲水之旅,一路经过弹琴峡、弥勒听音、仙枕石刻,伴着山谷里的温榆河源头——一清澈见底的潺潺清溪前行,用一直走先生的话说——我们活生生的从延庆走到了昌平地界。值得自豪思密达
八达岭-水关-居庸关-南口,18+8公里的总行程,既是一次极限挑战,亦是一生中难忘的看春之旅,各个景点背后的故事,或悲壮、或秀美、或禅意,都令人遐思;而自然、历史和现代化进程碰撞所带来的思考,也将会和行走一样,依然继续。
菜耳朵发表于2012-04-24 11:25
明天将再随一直走大哥前往关沟,
进来再拜读一遍,带着大家的感受再去领略一番,
探访关沟的无限风光与文化,呵呵!
很有感情和感悟的一篇“小清新”!
只是,针对文中两次提到的昭君出塞,提点异议。据研究,与长城有点关,与关沟无点关。下图是说法之一种。
天呀,好厉害,你的图和文+我酸酸的腿让貌似又听到一直走老师在讲,我们生生走到了南口关城。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