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之行(二)——庐山西线穿越
2011年6月19日,晚上七点五十三分十四秒,我和小刘儿从北京西站出发,乘坐Z67前往九江。
我们买到的是站票,但是非常幸运,有空座位,对面坐着几位农民伯伯,聊了半宿天儿,知道了一些儿中国农村的事情。小刘儿还是跟着我坐着,不肯买卧铺票,很辛苦。第二天清晨我们到了九江张,天还下着毛毛细雨。在车站旁边吃了一碗牛肉面,非常难吃,面很辣很硬。然后打车去了长途汽车站,做大巴车直接上庐山的牯岭镇。
9:15左右,我们到了庐山。
庐山比较特别之处是,在山顶上有一座非常成熟的镇子,名叫”牯岭镇“,居民楼、饭馆、邮局、长途车站、书店、阿迪、耐克等等一应俱全。下车后,我用iphone指南针找出了正北方向,然后告诉了小刘儿,紧接着她就去问了一个姥姥奶奶,她问道:”那边是北啊?“ 晕倒~~~ 找到北的她特别高兴,有照片为证。
边走边玩,十点左右,我们到了住的地方——大自然国际青年旅舍,它在湖北路上。
由于坐了一宿,且时间尚早,我们先睡了两个多小时,补充一下体力,下午一点多出来。庐山主要景区分为西线和东线,我们今天走西线:如琴湖→花径→锦绣谷→仙人洞→大天池→龙首崖→大天池→圆佛殿→电站大坝→乌龙潭→黄龙潭→芦林大桥→牯岭镇
如琴湖因湖岸曲线玲珑,湖面酷似一把媚人的小提琴,加之湖边的石上有古人刻的“如琴”二字,微妙的结合,更具深意,故名“如琴湖”。湖半边近靠花径园内,又叫“花径湖”。由于湖坐落在西谷,又称为“西湖”。
走过如琴湖,就到了“花径”。来到这儿,不由想起那句著名那个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小刘儿注意了:不是人间四月纷芳近!!花径亭中石上刻有“花径”两个字,传说是白居易手书。白居易草堂在如琴湖畔,草堂内建有“白居易草堂陈列室”。
出了花径,再往前走就是锦绣谷,但是我们没有看到,然后走了半个小时到了,仙人洞。仙人洞因为毛主席那首诗而声名显赫——暮色苍茫看劲松,乱石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过了仙人洞,下一个景点是天池寺。进天池寺山门后,有一石碑,有七绝诗二首,为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及军事家王守仁(字阳明子)所题。
碑阳为《天池月下闻雷诗》
昨夜月明峰顶宿,隐隐雷声翻山麓。晓来却问册下人,风雨三更卷茅屋。
碑阴为《夜宿天池寺》
野夫权作青山主,风景朝昏颇裁取。岩傍日晴伴溪云,山下雷声一村雨。 天池寺是庐山山顶最古老的寺院。它是由东晋僧人慧持创立,旧名“峰顶寺”。宋朝更名天池院。明太祖赐名“天池护国寺”。现天池寺牌匾是康有为所题。池西有一台,名曰“文殊台”;池东有一亭,名曰“老母亭”。
从天池寺西南侧往下走几百米就到了龙首崖。
龙首崖是一座陡峭的悬崖,拔地千尺,下临深谷,宛若一条昂首巨龙,崖顶有一棵苍松,苍树的树叶向两边,就像是巨龙的两只眼睛。
从龙首崖返回天池寺,然后经过圆佛殿,直奔电站大坝。大坝对面是一座小饭馆,饭馆后面是一座隐秘的小路,这就是通往芦林大桥的秘密山路~~
先到了乌龙潭,然后是黄龙潭和三宝树。天擦黑了,我们还在穿山,小刘儿已经很累了,前面还有多远还不知道,幸好再天黑前我看到了大桥,总算走出来了。
小刘儿累的不行了,坐在了路边休息了二十多分钟,但是她始终坚持徒步,不搭车,很坚强。从芦林大桥到牯岭镇还有两个小时的路程,中间会经过美庐别墅、周恩来纪念馆等景点。回到镇上,已经九点半了,找了个地方吃饭,庐山啤酒不好喝。
回想今天的穿越经历,感觉很充实,很有成就感。
四特酒很一般,石鱼不好吃。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谢灵运)
山行非有期, 弥远不能辍。
但欲淹昏旦, 遂复经圆缺。
积峡忽复启, 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 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 冬夏共霜雪
鲍照
访世失隐沦, 从山异灵士。
明发振云冠, 升峤远栖趾。
高峰插半天, 长崖断千里。
氛雾承星辰, 潭壑洞江汜。
崭绝类虎牙, 巑岏象熊耳。
埋冰或百年, 韬树必千纪。
鸡鸣清涧中, 猿啸白云里。
我说的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就是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