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金戈随梦去,残垣断壁尽沧桑--山西守口堡-正边堡穿越小记

 秋天应该是户外最美的季节,可能是源于对南方那份山水的留念,在这个金秋十月全然没有了天马行空的想法。随着体重的增加,更越加的不想迈动脚步。直到前几日无意浏览户外论坛,看到一组长城的照片,不知道触动了自己的哪根神经,冲动给了自己最好的理由,马上联系领队,通过朋友介绍终于在最后时刻敲开了梦想的门。得到确切的消息可以参加后,马上准备车票和物品。

 

 

 

28号夜,准时的到达集合地点,在和领队短信后见到了此行的队友,腼腆的苹果王,幽默的大土人,活力四射的取名难,南方小帅哥无名,还有稳重的领队shoo,这个字母不好拼,暂且叫他数字吧,可能是我爱唠叨的毛病吧,虽然和大家第一次见面,很快的融入了其中。我们一水的纯爷们,标准的六人行,在火车延误造成的排队大军中拥挤的开拔了。悲催的硬卧啊16号车厢,首先给我的就是一个下马威,我是重装一路小跑,才在车轮转动前的那一霎那登上这个位于车尾的小窝。短信领队,他们到好2号车厢下楼梯就是,唉。。。。。公平何在。好在下车时给了自己一点安慰,下了车厢就是出站口,我们几个摸着黑被当地的司机领到了一个削面馆,早点没别的一水的削面。自己的羊杂粉无处可寻啊,问了好多人都说要中午才有,多少让我有些失落,毕竟吃是我第一大乐趣吗。

 

在数字的坚持下,司机把我们带到了阳高的古寺,与我们的激情相比迎接我们的却是冰冷的紧闭的寺门,虽然天色有些渐亮,但我们还是要借助司机师傅的车灯才能看到牌匾上的字,赫然入目的是阳高文物所,没时间和师傅理论地点的正确与否,这个本来就不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上车继续前行至守口堡。东方已显鱼肚白,我们下车后麻利的整理行装,想在日出前登到制高点。进村后我发现居然有个小商店,而且已经开门营业,便弃大部队而去溜进了商店,没想到给了自己天大的惊喜,居然有羊杂,居然有土豆粉,看来我要不虚此行了,顺便买了胡椒粉和醋。估计馋人们想想就会流口水的哈。追上大部队时已经快到半山腰了,东边的天际越来越红,太阳没有等我们爬到最高点就迫不及待的钻了出来,几个人一顿狂拍。等我们登上第一座山峰时,内衣已经湿透,借着休整装备的名义,我躲在这个制高点的烽火台后小憩一会,望向山脚下延绵的边城和一座座土墩相连甚是壮观,让人联想那个曾经烽烟四起的年代,一代枭雄何以了得奴驾千万人破城池,直逼中原。万里长城何止万人修,却又怎能阻挡铁骑的践踏,人立业须内外兼修,国又何不如此。一个外强中干的国家,也就注定了灭亡。扯远了,话题远了,这班人马也跑远了,害得我一顿狂追。沿长城而下,山谷已经被一个选矿所侵占,轰鸣的机器声在挖掘着这个山下的矿产,而挖掘面已经快触及到长城的脚下。真不知道若干年后这些前辈用血汗乃至尸骨堆积起来的脊梁,会不会被这群败家的玩意儿给断送了,在这里只能鄙视当地政府一把。咱不是愤青也无意攻击政府,只希望它们哪天会良心发现一把吧。

 

 

 

 

 

 

绕行选矿的挖掘面,我们又开始第二次爬升,这次的山顶是个开阔的平台,在边城的内侧有大面积的粮田,显然附近应该有村落。这次数字发话我们开始第一次像样的休整,躺在茅草上晒着太阳很是逍遥。好像这是我第一次补水,一口气一瓶和其正,爽。不过大土人和数字更能得瑟,具体咋得瑟,呵呵去的人都知道的 。

 

 

 

 

休憩适当我们又继续上路,才走一会就进入了一个小村落看样子也就还有三四户人家,其余的已经是残墙倒壁无人居住了,我们的GPS 没有这个村庄的名字,农田里有收秋的人上前打听才知道这个地儿叫十五梁,我们下一个要经过的村落叫十九梁。十九梁显然要比先前的那个村庄大的多,几排泥土房,也可偶见砖瓦结构的建筑,不过不管泥土房还是砖瓦房,各家的门庭都修建的比较宽大,沉思良久才茅塞顿开,这么修建一定是为了方便农用车的进出。遇到迎面走来的老乡,我们热情的打着招呼,这么大的村庄在我的思维里怎么也应该有个商店,可现实很残酷,回答是没有。先前我看攻略好像是可以补水的,所以水带的不是太多,现在没有了补给点心里多少有些发慌,唯一的办法就是节约用水。

 

 

 

 

经老乡指点我们选择了不是公路的长城沿线来走,当时老乡眼里的惊诧我们并没太在意,但是后来的穿越告诉我们老乡为什么用那种眼神和语气来提醒我们这段路有多么的坎坷了。绕行第一道雨水冲刷的深沟时我们还很兴奋,还在命名着这是什么沟,当第二座,第三座。。。。。无数次的下降爬升后我们已经无心在去数它是第几道梁了。只是一直在沉闷的走着,这种状况直到一个废弃的村落出现时才得以改善 ,这也是我们第二次像样的休整。

 

 

 

 

这个被数字误认为是正红堡的村落,已经人去屋空,没有了一丝生机,有的只是那种败落,一种凄凉的美。就我个人喜好来说,我很喜欢这样的堡子,也就是这种颓废的感觉让自己的心底有那么一种共鸣。遥想当年,这里也许就是屯兵之所,也许在这里真的就有那种兵戈相见,厮杀成一团的场面。一个将军,一群兵大碗的喝酒,大块的吃肉,是何等的悠哉。呵呵真是腐败之人,面对这种残垣断壁想到的竟然是吃而不是缅怀先人。得到数字的许可后,我们放下了背负,自由的活动在这个堡子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大土人和取名难因为这里毫无一丝生机,他们把自己当成了这里的主人来唠嗑。这里留下了我们一天当中最快乐的时光,接下来的就是打击和痛苦。

 

 

 

 

 

 

 

当我们再次背起行囊,开始行进的时候还是沉浸在这种被误导的喜悦之中,我们以为一会就可以到长城乡了。这种幻想支持到下一个村落的出现,而到那个被我们误以为是长城乡的石墩村里补给时,当地的老乡让我们几乎崩溃,这里只是隶属长城乡的一个村落,我们刚才得瑟的无人堡并不是正红堡,从这里到正红堡还要有十里左右的路程,我的亲娘祖奶奶,谁有知道这十里又会有多少沟沟壑壑,总之我们为了这十里走的很狼狈,以至于到了真的正红堡我们都没有心情去欣赏这座古堡,而是奔着目的地急匆匆的赶路。甚至都没见到那个令我们纠结的长城乡,我们是直接超越过了长城乡来到内蒙和山西的交界处。

 

 

 

 

 

想在日落之前赶到正边堡,可那个只能定格在愿望之中了,我们实在没有体力在走下去了,只能做到的就是在日落之前扎好帐篷。营地选在了长城的边城之下,麻利的扎好帐篷开始鼓捣吃的,早上买的羊杂和土豆粉一起炖,很鲜美,至于多鲜美吃过的肯定知道。晚餐后因为外面的温度过于冷我们早早的钻进帐篷会周公,睡的早自然也就醒的早,我在凌晨四点醒来后就彻底的睡不着了,耗到六点多点看到天色渐亮,我便武装好自己,独自一人爬到烽火台之上等待着日出。一片红霞之后那个大如巨轮的火球终于在我的期待中钻了出来,我开始兴奋的叫嚷,把帐篷里的懒人都哄了起来。一阵得瑟后我们开始准备早餐。大概十点左右我们用膳完毕,收拾妥当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征程。

 

 

 

 

 

 

沿着边城走了一段,看到了一个村落有了昨天的教训,我们没有盲目的乐观,到村里打听这里离正边堡还有一段距离,进行了简单的补给我们开始赶路,到正边堡时已经接近了中午,这是一个古代的军事要寨时至今日边城的轮廓依然清晰,只是外城的墙砖已被当地的村民拆毁,仅存的西门虽然濒临塌陷仍能让你遥想到当年的辉煌。几块硕大的石碑散落在城门的一角,像我们无言的诉说历史。一颗据说明代的老榆树已经老的空了心,单树皮的褶皱就足以让人感叹。因为时间的缘故我们不可能在继续前行,数字决定从这里租车返回大同。

 

 

 

 

这里只是一个小村落,租车很是费力,好不容易拦到一辆车,决定把我们拉到内蒙的丰镇市再换乘去大同的车,虽然是下下策,但也只好如此了,真不知道我们当时是怎么挤进那个车里的,只知道车里原来有了两个乘车的人和一些物品,再加上我们的背包和人,你们自己去想吧,一路的颠簸,腿脚麻木的厉害,还好司机要先去别处送人,把我们先放了下来。这个地点我会永远牢记的,官屯堡。在这里我们经历了此次行程的大起大落,因为当地人说可以从这里直接去大同,比丰镇市要近一些,我们便听从了他们,辞了那辆雇好的车,准备从这里回程,哪知道这里的人竟是那样的无赖,见我们辞车而去,竟然坐地起价,气愤不过的我们决定马路拦车去丰镇,也不受这等屈辱。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一再的坚持下,终于拦下了一辆拉煤车,载着我们去往丰镇,而且拉风的要死,三十几公里 敞篷车吹死个人,到了丰镇司机老哥推诿我们给的报酬时的一句话,让我们一下子暖到了心窝里,一句你们出门在外不容易,真是让人情何以堪。抵消了我们对那群小人的仇视,我在这里反倒觉得官屯堡那群迷失在金钱里的小人有多么的可怜。

 

 

 

 

 

可能是丰镇很少见到我们这样背包暴走的人,回头率还是蛮高的,此时已经三点多了,我们还没有吃饭肚子开始和身体抗议,找到一家还算温馨饭馆打听好了乘车时间,我们放心的腐败起来,涮羊肉啊,一盘接一盘的上,每个人都吃了个滚肚溜圆。

 

五点我们开始从丰镇返回大同,大同火车站返回北京的车没我们想象的那么恐怖,数字他们几个退了之前买的站票,换成了硬座,因为时间还早,他们几个决定出去溜达,我对这个城市并不陌生,选择留下来看着行李。十点我们准时的登上了返京的列车,早已等候的短发精灵,给我们带了很多好吃的,兔头我一口气吃了四个,其实两个的时候我已经差不多。可数字他们不吃,俺又不能看着这么好的东西糟蹋了,只好委屈了自己的肚子,呵呵,好像这话说的有些亏心,总之很感激短发精灵的兔头。

 

一夜无眠,列车驶进北京站凌晨四点四十,大家也就在此分手告别,感谢数字组织的这次活动,感动一起同行的驴友,感激胖丫头和短发精灵的友情相助,总之这个周末过的很有意义。期待着下次山西长城之行。

 

时间:2011年10月29-30日

地点:山西大同阳高守口堡-镇边堡

 人员:shuoo 。取名难,苹果王,天道酬勤,大土人。无名。

 

老道发表于2012-06-16 10:03  
分享到 
(1399次阅读/0个评论/0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