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灵山,潇洒穿越
从周一到周五,远处的高山、森林、高山草甸、绝壁峡谷组构成的原始状态,那些奇幻、幽美的自然景观无时无刻不在召唤着、吸引着这些热爱自然的人群。
10月13日上午10点整,转山转水的东北灵穿越队伍,按预计的时间停在孔间七里坪的进山口。车门打开,人们鱼贯下车。一阵透骨的寒风刮来,打一个冷颤。但接下来的感觉,是清爽而又舒适。这一天的灵山地区,西北风,3-4级,天空湛蓝,空气清洗。深吸一口清凉又带有淡淡甜味儿的山风,一股清凉和甜意从口腔缓缓下行,清凉了咽喉和双肺,然后这股清凉直入丹田。顿时感觉全身由内而外的清爽和舒适。这样的感觉,和城市里被那污浊的空气和嘈杂的噪音包围的情况形成鲜明地对照。
和山风一样清新的山峦苍翠秀丽。灵山以其高、雄、阔吸引着我。但从东灵山的西侧上山,又能领略它的俊秀和挺拔。树木和花草没了树叶,山体没有了春夏的绿意,在空旷清爽的天地间,已不屑春天的喧腾和张扬,更睥睨夏季的浮躁与任性,犹如依偎的人儿洗涤了铅华,识情见性。
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祥和的。
这样的时空下,我要求大家走出自己的感觉,走出自己的速度,走出自己的美好。所以我反对竞技,反对把户外的舒适、美好和从容走成比赛,我说:“我们不是比赛,按自己的节奏走。”
开始我自己就是按自己的节奏走。“雪皑皑,野茫茫……》”这是下马威的节奏;“滴滴滴,滴滴滴,滴、滴—滴,一休哥”,这是山腰横切的节奏;“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是爬升五指峰的节奏,……。我想大家的节奏都相似吧,但你心里有没有歌,我就不知道了。我又不能完全按自己的节奏。自己是领队,这就注定了我的位置是飘忽不定的。当爬上五指峰垭口,距离主峰只还有一个提升的时候,我又由前队停下来,开始通过手台关照中队和后队,了解他们的位置和状况;当路程和强度过半时,我又下沉到了后队,代替茶叶充当收队,随时关照可能出现状况的后队队员。我一直觉得茶叶是很强的爬山者,最近几次出行,多半都自觉担任收队,有时能牵到小美女的手,多半时间牵不到,很无聊的在后面溜达,今天花谢下撤以后,我就把他解放了,让他去追赶前队,痛快淋漓的走一次,我来做收队。有人会问,不是说不设收队么?对了,这就是我言行不一致的地方。每当我说队伍不设收队,那就说明我自己就是收队了。
什么这式户外,什么那式户外,都见鬼去吧。我们就是自己的模式:团队出行,互相关照,环境安全队伍撒开,环境危险队伍收缩。这一天队伍就是撒开的。
这一天的东北灵山穿越,尽管出现一位朋友提前下撤,一位朋友膝伤复发。但我想,这表现了他们另一方面的勇敢,这样的经历对他们也是有益处的;这一天尽管预计整个过程6-7小时完成,实际则是6—9小时完成,但整个过程流畅、顺达,大多数人是以潇洒的状态走完这北京最高山山脉穿越的,每个人都获得了自己的东北灵连穿的经历,每个人都满意而归。
附旧作三首:
灵山秋色
朔风渐起朔风凉,
高山顶上高山黄。
抬头雁行书锦字,
低觑虫蚁觅洞藏。
白桦叶落飘似雪
风送草香没大荒。
夏折无数诗人醉,
秋引山痴作仙乡。
秋色北灵
秋风送醉挂山黄
万顷绿墨向鸿苍。
登高眺望京华路,
何事引我游仙乡?
登高豪饮菊花酒,
揽月抚风韭叶香。
庄周亦无瑶台路
脱尘原的是痴想。
黄草梁秋景
叶落飘零逝芳华,
漫天烟草锁高峡。
黄草梁上几重楼,
屏障数代帝王家。
一枯一荣平常事,
何须“怆然而涕下”。
九味世事搓一笔,
确道痴人立高崖。
好文
好文采!转山大哥,才人!赞!膜拜中。。。。。
感谢关注,一起走过的,不仅是穿越,还有心的体验。
呵呵呵,一辉啊本孩子可老大不小了,估计在你爸爸的哥哥或者弟弟的行列了
哈哈!好幽默!
是的!心的体验!回味无穷!
全才
大老粗还出这细活呢 雁大穿越 提前探路了 不过没走到大觉寺 全程扒密林探路 八点左右禅房下撤 也算走通了吧
嗯 是不快 不过这个一天的强度比鳌太一天 重装走50公里都累。禅房到大觉寺 都是熟路 最多三个半小时就能走到 所以到禅房就应该算走通了
老大出手
文笔了的!
很枯燥的个东东,总让你写成一首诗。灵山就是冷啊,这次感觉无压力倒是真的。
认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