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顶——占山为王的好地方

蛇年正月十四,与12名户外爱好者一起对延庆刘斌堡的暴雨顶12进行了环形穿越,对暴雨顶一带的山川形势有了初步了解。

队伍在延庆南菜园车站集合完毕后,13个人即分乘两辆小面出发。很顺利的到达暴雨顶的入山口。京北茶思领大家,在一面幕墙一样的悬崖下面找到上山的小路,很顺利的上了山。




    以前曾多次从这道山下路过,从山的南侧路过,抬头瞭望暴雨顶,须垂直仰视才能看到暴雨顶的主峰,因为山的这一侧(南侧)几乎是垂直拔起的,形成几公里长的悬崖峭壁。山的东侧,即是前往百里画廊的公路,路左侧即靠近暴雨顶侧也很陡峭。基本属于断崖地貌。如果走昌赤路,即这一道山的北面,则坡度较缓,满山是茂密的森林。

这一次对暴雨顶穿越,多亏京北茶思带路,在一个不起眼的悬崖缝隙中攀上了山坳,再沿山脉南侧断崖边缘的石头长城向暴雨顶主峰爬升。我不知道这一段长城是何朝代修筑,但完全的就地取材,纯粹用岩石砌成,与明代长城风格迥异。 

11:30
左右,我们全部爬到暴雨顶主峰,即暴雨顶1。四外瞭望,就我知道的山脉,沿顺时针旋转:12点方向,直线大约2公里位置是老虎坑,海拔1100米左右,视线越过老虎坑会看到一片锗红色的山体,形成道道悬崖,那便是赤城县的赤壁,号称我国第一大岩石的40里长搓;在1点钟方向,是暴雨顶2,距离0.5公里,海拔1100左右;3点钟方向,似一枚玉玺一样扣在群山之中的蓝色山峰,是延庆南猴顶,去年7月曾穿越;5点钟方向是凤凰顶,海拔1400余米,直线距离约10公里;530分方向,是鹰翅梁,海拔1200米左右。凤凰顶和鹰翅梁都有残破的石头长城。去年“7.21”大雨日,我曾与7名朋友冒雨穿越这道山脊;6点钟方向,是晾马场,海拔1200米左右,去年国庆期间,我曾独自穿越;八点钟方向,是延庆燕羽山,直线距离15公里左右;9点钟方向,是暴雨无名顶,海拔1200米左右,直线距离2公里;视线再前伸1公里,是佛爷顶,海拔1200左右;还往远看,直线距离大约20公里,山顶皑皑白雪,那边是户外爱好者的天堂,海坨山了。这暴雨顶简直就是一座大型观景台,周围群山的道道沟梁,千山万壑一览无余。

待视线收回到脚下的这道山脉,也就是暴雨顶周围,却引起我瞎瞎的遐想。暴雨顶1、暴雨顶2、暴雨无名顶、佛爷顶、老虎坑这五座山峰,都在海拔千米以上,更奇特的是,5座山峰像一位巨人的双臂环起的怀抱,在大约只有45公里的范围里呈环状排列,5座山峰的中间地带,是坡度相对平缓的林地,土质肥沃、林木茂密,还有村庄,自然有水源。于是这里自然形成一个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我当时曾对同行的朋友戏言:这个地方适合占山为王。待回来再看地图,我觉得这个戏言真的有道理。这个防御体系,南控延庆通向怀柔的大道,北部紧紧的卡在白河峡谷出口。南和东两侧都是悬崖断崖地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它像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横亘在延庆、赤城和怀柔三地联络的必经之路上。   

再看古长城的分布与走向,从暴雨一顶到无名顶之间的大约2公里悬崖边缘, 是坍塌的石头城墙。墙南侧是悬崖,墙北侧是缓坡,这不符合长城由南向北防御的惯例,因为由南向北防御不能做纵深防御布置。这里的地形及攻守形势,清楚地告诉人们,只有由北向南防御,即防止敌军从断崖上来偷袭。这种情况再和正北侧老虎坑的城墙相联系观察,更能说明,这里曾经是一个独立的对外防御体系,是一个局部的独立的军事设施,它和北京其他的由南向北防御的长城体系不是一回事(请看手绘简易地形图)。

 不妨大胆的猜想一下,是在汉朝吧,也许是唐朝,总之是很久远的时代,一个庞大的军事集团在这里建立了军事要塞,利用这里的天然条件,把这里建成了一个军事堡垒。这个要塞,核心部分,即指挥机构,应该在庄客村一带,因为这里有水源,地处要塞的中心位置,然后一层层向外部署,最后五座千米高峰连成的最外围一线,是防御重点,其中,因东和南侧是断崖地貌,在构筑了城墙的条件下,只分布少数兵力,做游动警戒即可,精兵强将则部署在北和西则,重中之重的是西侧的佛爷顶,因为佛爷顶是整个防御体系的制高点,并且,佛爷顶的西部是辽坡,也是一个千米山梁,是外部发起进攻的一个支点。佛爷顶的防御如果有漏洞,被乘虚而入,那么整个暴雨顶的防御体系便随之瓦解。据说目前佛爷顶上建有军事设施,可见这不是偶然的。

目前,五座山峰之间军营和各种军事设施已经不住时间的打磨,都归于沉寂和无形,只有这五座山峰以及山峰之间的石质城墙向后代的人们透露那个时代的蛛丝马迹。
   以上的猜想也许有些病态吧,可我的确看好这个地方,觉得真是一个占山为王的好地方,但我这辈子肯定没有拉杆子起柳子占山为王的实力了。有的只是对故国山川、形胜的崇敬。这一天穿越了暴雨顶12,接下来选个时间,要做5顶穿越。

带你去转山发表于2013-02-25 00:47  
分享到 
赞过
(4283次阅读/52个评论/37人赞过)
    lily.s
    最后一句强

      呵呵  这就等于承诺了一件事

    山野茶思

    收集到的资料共享:这段长城是明代东路边垣的一段。

    延庆境内的明长城现存墙体近180公里,敌楼473座,由内长城、南山路边垣、东路边垣、城堡、寨坡、隘口、烽燧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纵深防御体系。而坐落在延庆境内的八达岭长城,则是北京地区保存墙体最长、防御体系最为完整的长城段落,也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

    明史.方逢时传》载“自龙门盘道墩似东至靖胡堡(今白河堡)山梁一百余里,形势联络”,“此山天险,若修凿,北可达独石口,南可缓南山,诚陵(十三陵)、京(北京)一藩篱也,可渐资屯牧,于战守皆利”。

    从东南向西北斜跨四海、黑汉岭、刘斌堡、白河堡四个地区。明成化五年(公元1464年)宣镇府在永宁设东路参将1名,统领东路边防。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总督宣大保定军务翁万达主持修建东路边垣,当地人俗称“大边"。全长约72公里,边墩122个。东路边完工后,翁万达又把原来破损的边加以修复,这就是明代长城的外边。

      根据暴雨顶的地形和位置,1.明代以前肯定有军事防御设施,因为时代久远,不复存在了;2.文献中“宣镇府在永宁设东路参将1名,统领东路边防。”的核心位置可能就在这里,起码是附城。很明显的,暴雨顶1_无名顶和老虎坑的城墙,是作为由内向外做放射性防御的。

    尘沙

    喜欢爬山的经历

    暴雨顶的照片很有气势

    群山中很有些沧桑感

     

    黄峰
    欣赏了!学习了!超赞!
      不邀请大家来看  不给上首页  麻烦大家了
      哈哈!谢谢邀请啊!以后得多多邀请啊!好东西,就该分享的啊!
    蓝冰
    呵呵,转山大哥生在古代,就是军事家,地形图看得我头晕呢。 
      哈哈哈   看晕了就是画得太乱了吧
    小指左
    看那个手绘的地图,像是个瓮城的感觉。
      对 就是那种地形,一个山坳。
    一直走
    以前的阅读加上百度给我的感觉,那段长城应当还是属于明长城的外长城,只是比较简陋。
      估计是豆腐渣。

      按理说所有的长城都给有记载出处,可我学习少,没看这类资料。走到哪里凭感觉说话,姑妄言之,呵呵。这块地形挺有意思,您有机会可以去看看。

      好的,到时候请你带路咖啡
      哈哈,这段长城额当时是走过了!还有我上次提过的深山废弃的景区,两个哥俩,不知道还在不?
    snow
    强
    精灵公子

    看来很顺利,不过你们这次只是登顶没有穿越呀!

      在1——2顶之间走了一个圆圈,因为有一半的人没带雪套,雪还很深,所以放弃穿越
    岁月风铃
    强咖啡
    Seven
    强!强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