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顶探路记

能激起我写游记的活动很少,这次必须写。



“鬼子进村”

9点半到达椴树岭,敌情很严峻,入口处多人把守,还有几名“红袖章”在公路上打游击。我们只好佯装公路前行,还时不时用登山帐指对面的山大声讨论说“咱门去那边爬吧”。在“红袖章”没视野后我开始翻小山进椴树岭的那条主沟。这一绕就是1小时。



拍照撒欢

进入主沟后,景色不错。搞得大家心情很好,一路各种玩,各种拍,这时候谁也没想到今天会是多么难忘的一天。一个石窝上的大水潭目测有三米深,真有跳下去的冲动,洗洗澡、游游泳。




话说北京山不是不就云蒙山-白河峡谷一带是这种大石头山,我感觉基本都是大型的玄武岩,怎么看都觉得像黄山,其他当地方基本都是土山,不知此区域地质构造怎么和周围其他地方反差这么大,求解啊。。。






再往后就被冰和雪覆盖的小溪,沿溪上行,直到溪水落差很大的地方,该从旁边绕行至山脊。沿山脊的路不算好走,越走坡度越大,等转到背影坡,坡陡、雪厚更难走了。








等高线啊等高线

快到了山顶,等高线是半鞍部小平台,到了一看不是;山顶等高线是平台,到了一看,怪石林立连站的地方都不好找,还平台呢。这20m等高线真真是搞死我了。

如果山顶等高线呈现椭圆形,短边直径小于50m,那么切勿认为山顶会是一个小平台,几率很低,当然也有可能。三次经历让我对这种形状记忆犹新,一次是鳌太第二天水窝子营地到小石头河营地,中间峰1、峰2、峰320米峰等高线图中都看不出来,均采取左右横切的办法通过;第二次的是云雾山,山顶的等高线是一个狭长的椭圆形,结果山顶一个接一个的峰尖很难走,只能左右横切穿行。第三次就是这次黄花顶,等高线3个小椭圆,实际是5个峰尖,那叫一个难走,全是石头和小断崖,2.2KM走了5个小时,当然雪的因素很大,但爬山时候谁能知道天气如何,风雪雷电都会大大减低视野、增加难度,原来估计最都2小时就能过去,结果活活走了5小时,各种痛苦谁走谁知道。。。。。

肯定有人会说搞个10m登高线呗,去年中国国家地理的一次活动,中科院院士童庆禧讲卫星遥感技术,我请教他10m等高线的问题,他说10m根本是模拟计算出来的,还是20m的相对真实些。因此请崇拜10m等高线的同学还是谨慎使用吧。

18点时候天就开始要黑了,估计大家心里都有点小紧张,但是队伍士气还不错,埋头探路赶路,那雪、那坡、各种钻,终于终于在19点半左右到达了最后一个攻击点(高点),可以下撤了。大家好像一点都不担心被困在山里,欢呼和兴奋的照相,我还是多少有些担心。





月光下的“浪漫”下山

下山不浪漫,浪漫的是景色。皓月当空、树荫婆娑、山形弧线、漫山的雪反射着月光,不明不暗、不灰不白。再加一支快速穿行的六人小分队。

大山水的再次展示牛X山性和路感,在被雪覆盖的情况下,凭感觉还能快速的找到路,我紧随其后用GPS轨迹修正确认提醒,这样效率很高,约一个半小时不到就下到谷底,彻底不用单心了,后面就时间问题,肯定能出去了。

谷底的前半程就是跳石头,我跳我跳我跳跳跳,后半程是景区小道,我跑我跑我跑跑跑,2340左右到达云蒙三峪景区大门,俺们出来了!!



后记

大家肯定会问,这么晚了,你们去哪里了?我们在继续在月夜下流浪,沿着铁道走,想起了电影“中央车站”的约书亚,哪里能收留我们呢。


人物

1、山水:不介绍了吧,只不过这次再次让我惊叹其山性和路感。

2、旭日:永远乐观积极,不知疲倦。

3、悦色:坚韧的摄影师,困难自己克服不愿麻烦大家。

4、王小青:理性的理工科人。

5、信步游:走啊走,体力好,户外的好苗苗。


羚羊666发表于2013-03-26 13:28  
分享到 
赞过
(1254次阅读/13个评论/9人赞过)
    醋!
    看到厌离的游记,再次让我有出来撒欢的冲动~~~
    山野清风
    这是什么时候去的?
      微笑上周3.23日
      上周6去的
    博爱
    不错了,欣赏了!
    应业
    微笑你们够厉害的啊,还有后续吧
      后续。。。哎。。。。刀便便
    大眼睛.悠悠
    厌离:原来也爱拍PP....呲牙
      帮悦色拍呲牙
    snow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