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装三日,挑战库布齐沙漠
玩户外近三年来,除了东灵、北灵、小五台等几个经典路线,北京周边的各种路线几乎都走过了,甚至还在悟空的鼓噪下,走了一次之前不想涉足的大五。除此之外,一直在纠结的几个去处之一,就是沙漠。之所以纠结,一是担心强度太大,自己难以胜任。毕竟,有关沙漠的宣传都是那么恐怖;二是觉得沙漠浩渺、荒凉,去了也是吃苦受累,没什么景色可看(毕竟,一般人的意识里,美景更多的意味着山清水秀,绿草茵茵)。所以,从来没有主动考虑过穿越沙漠。
3月24日,在濂泉响谷的休闲遛腿时,从青松明月处得知,绿野的黑枣发了库布齐沙漠的穿越活动,回来后,又在517网上收到精灵公子的库布齐沙漠南北线穿越活动的邀请。从来没想过走重装长线的我,开始动心了。毕竟,这一生能有机会亲近一次沙漠,尤其是做了几年驴友后,如果不走一次沙漠,似乎有点对不起自己。于是,在跟精灵公子、悟空等驴圈元老请教、切磋良久之后,下定了决心—清明走一次库不齐。然而,报名时,又在公子的南北线与黑枣的东线之间犹豫、纠结。跟公子反复沟通南北线的情况,经过对比,决定舍南北线,转而报名黑枣的东线。原因有三:1.东线是库布齐沙漠穿越的成熟路线,没有不可预见的风险;2.东线第一天扎营的营地可以补水,不像南北线,没有补水点,需自带10L以上的水,背负太重。
决定既然做出,赶紧通过各种途径添置装备的不足:格里高利重装包B65一枚、鸭绒睡袋一个、相机密封套、手机密封袋、压缩饼干、牛肉罐头、冲锋衣裤一套、速干袜2双、魔术头巾2只、风镜一个,共耗资3000余元。因担心3号晚上集合前的时间紧张,便于2号晚上,按照以前收藏的网上的装包攻略提示,开始装包。装包时,对于携带几件备用衣服、是否带更多的吃食等,反复纠结,选择、放弃、再选择,再放弃,装包总共耗时3个小时,累得够呛!几经折腾后的背包净重20公斤,这还不包括帐篷和各种用电的设备(在装包之前,先对所有需要充电的设备进行各种充电:手台(并跟小宝借了他的手台电池)、音响、手电筒、移动电源、相机电池等,充足电后,出发前再装包入位)。因自己的帐篷达不到沙漠的扎营要求,故跟领队商量,决定混帐了。
包初步装好后,试背、拍照、发微信,结果,朋友们频频跟帖,共计123条。各种祝福、羡慕、鼓励。
装包清单:睡袋、护膝、雪套、户外炉头、套锅、餐具、厚/薄冲锋衣各一、速干衬衣、速干圆领衫、袜子三双、登山杖一副、对讲机(备用电池一块)、强光户外手电、头灯(及备用电池)、指北针、湿纸巾、纸巾、3L水袋、0.7L水壶、11200mA的移动电源、魔术头巾2个、方巾一个、洗漱用品、防潮垫、充气枕、眼罩、单反相机、防水相机套、防水手机套、及各种食品、水果若干,重约3公斤。
自己重约45斤的重装包:
3号下午,17点出门,通燕高速堵车半个小时,18点到达大望路。18点45分到达五棵松。时间尚早,便到宏状元吃了晚饭。饭后赶到公交车站的集合地点,遇到很多背重装包的驴友,但并不是一个队的。此时才知道,绿野的几个领队各自组队,但是集体活动,后来在沙漠时,使用同一个手台频率也证明了这一点。
20点40分发车,全程721公里。23点30分,张家口服务区略事休息,释放内存后,继续前进。4号2点30分,在卓资山服务区停下,听说高速公路已经不让大车进入,服务区停了很多的大巴和大货车。停车2个半小时后,大巴于凌晨5点再次启程。
10点多,进入618县道,两侧已经可见沙漠边缘的盐碱地,稀稀拉拉的还没有长出绿叶的小树和枯草。11点10分到达618县道,到达恩格贝的沙漠边缘,同样来自北京的几辆大巴陆续停下来,熙熙攘攘的人流在车下整理行装,整理好行装的队伍开始出发。看那浩浩荡荡的驴群,真不敢想象是来走3天沙漠穿越的。更何况,其中很多都是身材娇小的女子。看队旗,有“野狼”队、“九尾猫”队、“硬汉连”队等等。(照片2张)我们的领队黑枣筒子没有拿自己的旗子,只在背包上有一个绿野的小旗子。
此时的天灰蒙蒙的,不见阳光,但气温不低,约13、4度。视野内零零散散的树木,尚无绿意。我们的大巴超越他们,在约165公里的“抗日将士纪念碑”(照片)处下车,开始整理行装,尽可能把穿越时不需要的东西,尤其是多带的吃的东西,放在车上。因为是第一次这样大规模的重装,没有经验,整理东西的速度就慢。1120分,其他人已经出发,我晚了5分钟起步。前队已经没了踪影,刚走了不到半个小时,走出汗了的我,又停下来脱衣服,速度又被耽误了。开始时,脚下的沙地还很硬实,间或,会有零散的灌木或枯草。随着行程的延伸,开始逐渐进入真正的沙漠:沙子很细,很软,但软的只有约5厘米的一层,其下面还是硬地。走在上面,尚不觉有多大的难度,但可以见到的植物越来越少,只剩下光秃秃的沙子,或平坦,或成丘,沙丘的形状各异。前进一个小时后,到达一条河边,河水深及小腿肚子,大家开始各显神通(活动帖子里注明了,要过河,需自备塑料袋或拖鞋)。13点半,第一次休息。再次出发时,已经起风了,且风越刮越大,之前闲置未用的相机密封套也不得不拿出来了,其他人有的用保鲜膜把相机包起来,没有保鲜膜的,不得不把相机收了起来。大风的吹拂下,沙丘的边缘形成了漂亮的流沙线。
下午3点05分,走出沙漠进入穿沙公路,乘坐大巴行驶约20分钟,再次进入沙漠,这一段,可真是体验了沙漠里的沙尘暴,漫天黄沙,所有人全副武装:头巾、太阳镜、风镜、口罩、魔术头巾、冲锋衣帽等等,都派上了用场。每个人捂得严严实实,顶风前行。4点35分开始过第二道河,过河后10分钟,到达第一营地----有一户人家的河滩地。
第一天的营地在一个只有一户人家居住的小村子里,大家各自寻找事宜的扎营地,我与混帐伙伴找到了一段院墙,在墙根扎了下来,可以抵挡狂风的袭击。第二天早起才知道,同行的鲤鱼、平安他们在屋里住的,比我们舒服多了。营地有水泵从地下抽上来地下水,大家纷纷洗漱、准备晚饭。饭后,早早就休息了。夜里的风渐渐弱了下来,一夜无话。
第二天晨起,天完全放晴,这里那里漂浮着一朵朵白云。早上,还有日出,拍了几张,以作纪念。
约9点20分,开始了第二天的行程,且是几个团队同时出发,队伍前后有几百米长,甚是壮观。蓝天白云,很是美丽,但早起的风有些凉,大家都穿的很多,而同伴明月说走起来就会热,让我把两件冲锋衣都收在包里,仅穿一件速干衬衣上路,她自己却穿了两件抓绒。走了几分钟,她看我实在是穿少了,便借了一件抓绒,我围在了腰间,挡住怕凉的肚子。女人啊,你的话我能信多少?
40分钟后,又到了一道河,过了河,就是一直传说的高70米的沙丘。沙丘很长,横亘在河滩的远处。由于明月在找我包里的塑料袋时,错把我背包的主包拉链拉开,导致我包里上层的东西全部崩盘而出,只好重新装包,这导致又被落在了后队。女人啊,再次让我无语!她还在那儿说:假如你是我老公,早骂我了吧?(我心里想,真的想骂你了!)嘴里却说:不会的!过了河直行,沙丘的仰角约75度,很有些难度。如沿河滩向河的下游斜切60度角,那边的沙丘上升路线坡度较缓,约60度仰角。大多数人选择了向下游走,而且那样可以避免走深水过河。我们就选择了直接上升,走起来,进两步退一步。上了沙丘,眼前的景色很是壮观,由于大部队都已经走远,而且,出发前听领队黑枣说,今天的路线不长,后面还有其他队的队友,就没着急,边拍照,边前进。也远拍了九尾猫在尝尝的沙丘上,走成一条线的美景。
远处,很多人在玩滑沙。在下一个沙丘时,明月说你不滑一下?经不起怂恿,背着背包,坐在沙丘上,就往下滑,谁知,这可造了孽了:背包把上衣的后面上推,细细的沙子顺着裤腰钻进了裤子,每条裤腿里进了有2斤沙子,都堆在了裹着雪套的小腿肚子处。只好坐下来解雪套、解鞋带,松绑,倒沙子,这些动作都被乐的哈哈大笑的明月摄进了镜头。
恰在此时,发现背包的右后侧有水滴出,而且背包已经湿了,当时怀疑是水袋的问题,打开一看,果不其然。后跟同行的影子说,他看了后说是袋子质量的问题,可以回来给换一个。当时,3L的水,流失了约半升,赶紧把水袋倒过来放置,以免继续漏水,因为,当天一直到营地第二天中午走出沙漠,都是没有地方补水的。
接下来,就是向着大部队的方向前进,寻找营地。找营地的过程不赘述了,请详见明月的游记。3点15分,找到营地。各个队伍分别在不同的大沙坑里扎营。甚是壮观。因一路上都在追赶,寻找大部队,走得比较累,安顿好帐篷,就先休息了一下,错过了外面的落日余晖,很是遗憾。因为第二天早上4点就要起床,4点半出发。晚上也早早吃饭、休息。因恰逢清明节,出发前,就去买了纸钱,打算在沙漠里,祭奠离世已25年的母亲,便于晚饭后走到营地附近的一个沙坑处,焚烧了纸钱,为在天的母亲祝福!回来的路上,关闭手机的飞行模式,收到了悟空和人海的微信消息,他们已经于6点多走出沙漠,9点多上车返程,并问候我。回复并祝福他们后,边回帐休息了。第一天的营地,帐篷比较分散,我们旁边只有一顶帐篷,还没有欣赏到多么壮观的呼噜声。这第二天的营地里,扎了几十顶帐篷,而且彼此之间挨的很近,所以,半夜就听到了此起彼伏的、声调各异的呼噜声,甚是壮观啊!可惜,没有录音设备,否则,录下来,回来播放,一定会成为闻名于世的交响乐。
个性原因,有事就会早醒,根本不需要闹钟,3点钟就醒了。磨磨蹭蹭地,等到3点半,领队黑枣吹哨子叫醒,大家纷纷起来收拾东西,4点半,黑枣就先领着前队出发了。等我们背上包出发时,还有一些人没有整理好东西。我们就成了不尴不尬的中队,眼看着前队走的方向,灯光绰绰,便放心追去,谁知走了约半小时,头灯电力不足,赶紧换电池,等换好了电池,前队已经没了踪影,后队的灯光却从旁边走过。此后,经手台联络,知道前进的大方向是月亮方向,便沿着前队的脚印往前走去。路上,不时会遇到其他队的队员。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追随前队走了冤枉路,算是走了等边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后队从斜边直接切了过来,少走了约2公里路程。唉,紧跟前队,并不见得是好事啊。也是的,户外时,遇到不成熟路线,经常会有后队变前队的情况,也已经习惯了。只是,沙漠里面的路程走起来相对更难,所以会有些唏嘘。
4点半上路,路上遇到了来自济南的十几个驴友,听着口音,甚是亲切。昨晚在营地,就听到他们在聊天,还有人张罗着打“勾机(山东特有的一种扑克牌玩法)”,当时要不是太累,真想去凑凑热闹,好多年没打了,虽然自己的牌技也一般般。路上聊天得知,他们也没玩成,人手不够。
一路上与这十几个老乡驴友前前后后的行进,还跟人家蹭了一次合影的机会。
随着东方渐亮,开始了对沙漠日出的期盼,所幸,在太阳喷薄而出的那一瞬间,快跑几步登上了一个沙丘制高点,连着摁下了手中的快门。
天线宝宝
第三天,是真正的万里无云,蓝天那么的辽阔,天的蓝与沙漠的黄(各种黄,阳光的强弱与照射角度导致的)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甚是美丽。后面的路程,都是在与前队的手台沟通中,奔着穿越的目的地----响沙湾前进。间或欣赏着沙漠的风光、拍照。
像不像踩高跷?
桃花岛:
起飞:
于11点整到达响沙湾景区大门,算是走出了沙漠。在景区缆车上站略事休息,补充饮用水,又沿公路徒步30分钟,于12点整到达大巴集合点,结束了为时三天的沙漠之行。
此次沙漠之行的最大感受有三:一是,沙漠本是自然环境恶化的标志,却被当做美景来欣赏,此乃悲哀也!而且,随着土地沙化的加剧,沙漠距离北京会越来越近,会不会有一天,就逼近北京城?二是,竟然有这么多人,当然包括自己在内,假期不在家好好休息,却到沙漠来虐待自己,不可思议!每每在大部队统一出发时,为熙熙攘攘的人群而感到震撼,是真的震撼!三是,虽然,沙漠中有诸多的不便,也曾跟自己说,不会再来。但,假如再给一次机会,我想还是会再次亲近沙漠的。人,就是这么奇怪的动物,您说呢?
穿越途中,为节省手机电力,多数时间将手机置于飞行模式。走出沙漠,关闭飞行模式,就收到了精灵公子的短信和悟空、人海的微信消息。公子短信说:他们昨晚在高速路入口遭到拦截,凌晨5点才能放行。悟空等11人因不想等候太长时间,在张家口附近下车,乘火车回京。而精灵公子他们的大巴,可能是11点多才到北京。他们的南北线穿越只走了两天就结束了,回程还那么不顺利。
等所有人都到齐,4辆大巴同时于12点10分发车,车行一个小时,被堵住,估计是大批货车被检查所致。近四十分钟后,进入高速路,此后一路畅通,晚10点20到达学院桥下车。
三天的徒步距离约40公里。
感谢一路同行的明月,给了我锻炼自己耐心的机会! 感谢明月老公在大巴到京后的接站!感谢鲤鱼、平安两个美眉给占的舒适的座位!感谢黑枣领队的辛苦!
最后,用走出沙漠后在大巴上发出的微博和微信,作为本篇沙漠穿越游记的结束吧:
沙漠生存整整48小时,经历了第一天的狂风沙尘、第二天的蓝天白云、第三天的万里无云,阅尽了除“雨打沙滩点点坑”之外的大漠美色,总算没有辜负所付出的辛苦!别了,库布齐!希望还有下一次亲近你的机会!
连个沙漠都那么多人,这北京城还怎么待啊~逃离北上广
好大的队伍啊,很流畅的日志,赞,。。。
谢谢夸奖!
路过,不能绕过,进来看看,哦,这地方俺也去过。海哥文字码得不错,照片拍得咣且,嗯,都好。
V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