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之存在
不料,这样一种能生长能守土、能当粮食能当药材、能当房梁能打家具、能做盆景能做根雕的树,竟然是较少赢得赞誉的树,特别是相对那么多松树赞杨柳赞,莫非榆林非梨园非杏林非桃李林非是文艺圈,不产文化人么?!
附表 全国各省会城市市花、市树一览表
序号 |
省(市、区)名 |
城市名称 |
市花名称 |
市树名称 |
1 |
北京 |
北京 |
月季、 菊花 |
国槐、侧柏 |
2 |
天津 |
天津 |
月季 |
美国白蜡 |
3 |
上海 |
上海 |
玉兰 |
白玉兰 |
4 |
重庆 |
重庆 |
山茶花 |
黄葛树、黄桷树 |
5 |
黑龙江 |
哈尔滨 |
紫丁香 |
家榆 |
6 |
吉林 |
长春 |
君子兰 |
油松 |
7 |
辽宁 |
沈阳 |
玫瑰 |
油松 |
8 |
河北 |
石家庄 |
月季 |
国槐 |
9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 |
紫丁香 |
油松 |
10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 |
玫瑰 |
大叶榆 |
11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 |
马兰话 玫瑰 |
国槐 |
12 |
甘肃 |
兰州 |
玫瑰 |
国槐 |
13 |
青海 |
西宁 |
丁香 |
青海云杉 |
14 |
山西 |
太原 |
菊花 |
国槐 |
15 |
陕西 |
西安 |
石榴花 |
国槐 |
16 |
河南 |
郑州 |
月季 |
法国梧桐 |
17 |
山东 |
济南 |
荷花 |
柳树 |
18 |
湖南 |
长沙 |
杜鹃花 |
香樟 |
19 |
湖北 |
武汉 |
梅花 |
水杉 |
20 |
安徽 |
合肥 |
石榴、桂花 |
广玉兰 |
21 |
江西 |
南昌 |
金边瑞香、月季 |
香樟 |
22 |
浙江 |
杭州 |
桂花 |
香樟 |
23 |
江苏 |
南京 |
梅花、玉兰 |
雪松 |
24 |
福建 |
福州 |
茉莉花 |
榕树 |
25 |
广东 |
广州 |
木棉花 |
木棉 |
26 |
云南 |
昆明 |
云南山茶 |
玉兰 |
27 |
四川 |
成都 |
木芙蓉 |
银杏 |
28 |
贵州 |
贵阳 |
兰花 紫薇 |
香樟 竹 |
29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 |
格桑花 |
榆树 侧柏 |
30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 |
朱槿 |
扁桃树 |
31 |
海南 |
海口 |
三角花 |
椰树 |
32 |
香港 |
香港 |
洋紫荆 |
|
33 |
澳门 |
澳门 |
荷花 |
|
34 |
台湾 |
台北 |
杜鹃花 |
榕树 |
论秦汉时的森林不应忘记一提榆谿塞(榆溪塞、榆林塞),所谓榆谿塞,乃是种植榆树,形同一道边塞。榆谿塞的培植始于战国末年(蒙恬时期),是循当时长城栽种的。战国末年的秦长城东端始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黄河右岸的十二连城,西南行,越秃尾河上游,过今榆林、横山诸县北,再缘横山山脉之上西去。西汉时(卫青时期)这条榆谿塞再经培植扩展,散布于准格尔旗及神木、榆林诸县之北。这是当时的长城附近复有一条绿色长城,而其纵横宽广却远超过于长城之上。近年在内蒙古准格尔旗瓦尔吐沟、速机沟、玉隆太等地墓葬中皆发现鹿形的铜饰件及明器。鹿为林中之物,则其地当有森林,故能反映于器物形态。这些地方都在秦长城之内,则当地的森林就不限于秦长城之外的榆谿塞了。不过,还应该指出:这个地区在当时不仅榆树成林,还有不少竹林。
战国末年,秦长城西达于今甘肃岷县。榆谿塞是否随长城向西,不得而知。这条秦长城经过陕北,就在当地也不是无森林可言的。今靖边县北无定河北岸白城子为十六国时赫连勃勃所建的夏国都城统万城的遗址。近年考古工作者在这座废城遗墟中发现了筑城时的堆积材木的旧地,其中尚有不少大可合抱的松柏和杉木。材木大可合抱,年代当然不会很短促。是当地森林已有悠久的渊源了。
后来秦始皇时在旧长城之北,复筑长城,过今兰州,循黄河而下,再循阴山山脉而东。汉时人说,秦始皇修筑长城时也曾树榆为塞。今兰州东南有榆中县,这个县远在秦始皇时已经有了。这个县既在当时长城附近,又以榆中为名,显示汉时人的说法并非虚语。这里的榆谿塞,同样到南北朝时还大体存在。
附注:
榆谿塞至少有两条,其一是随着秦始皇所筑的长城而发展成为林带的。《汉书》卷五二《韩安国传》所说的“蒙恬为秦侵胡,辟数千里,以河为竟(即境),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匈奴不敢饮马于河”,即指此而言。这条长城是由现在甘肃岷县循洮河而下,又沿黄河而东,再由宁夏贺兰山上而北,至于阴山山脉。现在兰州市东南有一个榆中县,其设县和得名,当与这时栽种榆树有关。但秦始皇时这一建树,并非新创,而是沿袭以前的旧迹。《史记》卷一一一《卫将军骠骑列传》:“遂西定河南地,按榆谿旧塞,绝梓岭,梁北河。”按当时行军路线和所经的地方,这条榆谿旧塞并不是秦始皇所筑的长城,而是在现在鄂尔多斯高原的东部,也就是斜贯在东胜、准格尔次生黄土平缓丘陵区中。郦道元在《水经·河水注》中论述了这条榆谿旧塞.他说:“诸次之水东径榆林塞,世又谓之榆林山,即《汉书》所谓‘榆溪旧塞’者也。自溪西去,悉榆柳之薮矣。缘历沙陵,届龟兹县西北,故谓‘广长榆’也。王恢云,‘树榆为塞’,谓此矣。”诸次之水就是流经现在鄂尔多斯高原和陕北之间的秃尾河。郦道元所说的沙陵,只是当地的一些沙丘,并非具体的地名。至于汉龟兹县故城的所在,据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卷二三九《榆林府》,则在榆林县北的清水河的上源处。清代的清水河就是现在的榆林河。郦氏所说,历历如绘,可见南北朝时,榆谿旧塞宛然犹在。《水经·河水注》在论述榆谿旧塞之后,接着还说,“诸次之水东人长城。”则榆谿旧塞之南就是秦昭襄王时所筑的长城经过的地方。所谓榆谿旧塞的榆林应是循着这条长城栽培种植的。秦昭襄王时所筑的长城是经过今榆林县北向东北筑的,可是郦道元所说的榆谿旧塞却是溯着诸次之水一直达到它的上源,这样就离这条长城远了一些。其实郦道元曾明白论述过,说这是“广长榆”的一段。“广长榆”是什么意思?这指的是汉武帝时对于这条榆谿塞的加长加广,见《汉书》卷四五《伍被传》,可见已经不限于长城的附近了。
另:
桑榆古常指晚年或代之故园、家乡,榆塞指边关。作为印证,函谷旧关尝被称为“松柏之塞”(秦 赵 交界处植以松柏为界),过关而西,就是“桃林之塞”,均为“美称”。
老顽童大哥,先秦诸子百家至两汉时期,这些带榆林榆中等地区带“榆”字基本都是什么军事要塞和边疆地区,无论是所谓的甘肃、山西、陕西,都是这样,这样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中国的边疆历来都有游牧民族之患,而榆树正式这个地区能够耐寒抗战之意,何有他意。
函谷旧关自潼关雄起之后虽然已经威风不再,桃林高地已不再是夸父追日之桃花之地,但历来关、塞、井陉之地都因所在势力变迁而变异,榆林之地再强也仅仅是一时,何曾几代而强之榆林。
思来思去,顽童以榆树自比,其情其意有多少人可知,悲呼!
狗嘴吐不出象牙,且不怪哉!
哥哥写这段,主要是偶感这榆之存在颇似长城。对其之赞之叹也仿若长城。沧海桑田,均为故事。
你这是讲战争还是养生啊?
以人榆树,以树榆人;正所谓十年榆树,方能成林,百年传递,人业方能兴亡,何有他哉!
正所谓以战养战,屯兵边塞隘口,抵御北方,才有今日榆林地区不一样的景色。
现在的榆林只能说是养,再经不起一场大规模战争的折腾了。
hehe,你今天咋多愁善感了?
不过,把这一话题延伸开去,那就大了,牵扯自然、气候、战争、政治、经济啦。
以前因为这些,剃光了黄土高原及关中的毛发(森林),现在,是正在掏心啊(煤油气矿产)。。。。。
读史可以明目,榆林可明心境;河西百年榆林,河东百年油煤;壮士将出虎口,戎事将独难忘;时过困境未迁,可怜我华夏族人!?
为什么没写北京的双榆树小区,松榆里小区。
我家就在榆林啊,从来没发现这么美的地方~
这表儿哪儿来的,我反对第十一行,我要求改成:
11
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
枸杞花
爱情树
2009年10月15日银川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定市徽市歌市树市花市鸟的议案》,会议决定:
市徽为方形轮廓,主色调为深、浅绿色,中间由黄橙红三色“川”字变形而来的昂首展翅的凤凰、穿越银川平原的黄河以及回族视觉元素的图案构成;代市歌为《歌唱宁夏川》;市树为沙枣树和国槐;市花为马兰花和玫瑰;市鸟为喜鹊。
1984年9月12日银川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作出的《关于银川市“市花”的决定》同时废止。
学习了啊,这样的游记多好,这个真心有意义
长城,高中春游时站在镇北台上看城墙下面的沧桑:)母校,最难忘的是青砖优雅的斌丞图书馆被浓妆艳抹的一塌糊涂:(
那是一个神奇的土地,和每个人的母校和家乡在每个人的心中一样:)
谁不说俺家乡美:)
好议论,好散文。
嘿嘿榆树不是高富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