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之存在

陕北有个榆林,当年红军长征就是先到这里,由此成长壮大并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东北有个榆树,“松辽平原第一仓”、国家产粮状元县(如今是县级市)。
山西有个榆次,太原南大门,晋商发祥地之一。
甘肃有个榆中,秦汉时置县,抗击匈奴的前线,丝绸之路之重要一站。
东北、内蒙、新疆等地都有大量类似“榆树沟”“榆树庄”这样的地名。
乌鲁木齐、拉萨、哈尔滨把榆树作为市树。

在北京,丰台有个榆(树)庄公园,里面建了不少隋唐风格的仿古建筑,并广植樱树,欲建成华北最大樱花园。
延庆有个榆林堡,元明清驿站,慈禧庚子西逃时在此留宿,如今尚存夯土城墙和众多老房子。(西行百里外便是更著名的鸡鸣驿。)
延庆还有个大榆树镇,就在八达岭和延庆县城间,镇镇之宝为300岁的一棵大榆树,这里生态农业搞的倍儿好。
。。。。。。
       2012年端午,跟随老钱的光影队伍游走多伦、沽源,感受最深的,便是一个叫“榆木川”的景区,号称万亩榆林,是亚洲唯一幸存下来的天然原始榆树林,清清凉凉的滦河水,弯弯曲曲穿行在林间沙地,林下,是绿油油的草坪,远看毛绒绒、近卧软绵绵,真真的清幽秀美、凉爽宜人!
       2013年盛夏,最火的地方,除了海边,自然是坝上草原,期间我特别关注了冰山梁、老掌沟、东猴顶,它们有些共同的地貌:高山、榆林、草甸,最终,跟创造的休闲腐败团去了趟东猴顶黑河源,乖乖,一路下来,印象最深,最喜欢的,仍是高山脚下、水流两边,那一片片葱绿秀美的榆林川。
      于是,我忽生疑惑,为何这些地带多榆树??相对松、杨、柳、桑,榆树平时难得见、名声不突出、树型不好看、经济美学价值并不甚大,可长在沟壑、荒野、沙地、河滩,那一片片的榆林,竟然是那么顺眼、那么美观、甚而至于有些悲壮!何也?
      回来,赶紧补课,这一补竟是一愕:
      榆木,榆科,榆属,主产温带,落叶乔木,树高大,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各省区,朝鲜、俄罗斯、蒙古也有分布。生于海拔1000-2500米以下之山坡、山谷、川地、丘陵及沙岗等处。是黄河流域、华北及淮北平原农村的习见树木,长江下游各省有栽培。
      榆树属阳性树种,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不择土壤,适应性强。
      根系发达,抗风力、保土力强。
      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快,寿命长。
      耐干冷气候及中度盐碱,耐雨季水涝(但不耐水湿)。
      具抗污染性(抗二氧化碳和氯气),叶面滞尘能力强。
        在干瘠、严寒之地常呈灌木状,有用作绿篱者。
      在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之冲积土及黄土高原生长良好。可作西北荒漠、华北及淮北平原、丘陵及东北荒山、砂地及滨海盐碱地的造林或“四旁”绿化树种。
      乖乖,榆树,原来是这样一种有着超强适应性和忍耐力的树!
      生存法则、物竞天择、天地之功也!榆树,顺应了自然、顺应了恶劣的环境和气候,而国人则潜意识地认可了这种适应,自然以为美矣。
      了解了这些,你再看,它那枝干也高大也挺拔,如松如杨、具阳刚之气;其叶其冠其形又兼杨柳之姿、婀娜婉转。真可谓阴阳并蓄、刚柔并济矣。
      于是,天南地北,自然之榆树也成就了人文之榆林。于是,才有了本文开始那段榆树密集地以及相关的人文历史。
      记得小时候,见榆钱儿在春风中招摇,便常爱撸一把吃,甜甜凉凉、好不惬意。听大人们讲,以前灾荒年,榆钱、榆树皮、榆树叶都是当粮食充饥的,现在我知道,原来很多地方也是这么“吃”的,榆树,竟然拯救了东西南北众多的生命!如此说来,榆树竟然是全身能吃的树!
      在家具业,还有种“北榆南榉”的说法。几乎从中国古代出现家具,便有榆木的存在,据说在华丽丽的明式家具出现以前,榆木堪称中式家具的大哥大,也是风靡明清两朝、名贵家具之外的大众“通俗”家具北方家具以榆木为最大宗,晋冀鲁豫等古家具大省随处可见榆木家具的踪迹榆木边材呈暗黄色,心材呈暗紫灰色;其质地硬、纹理直,粗犷、豪爽、质朴,恰与古人所推崇的做人理念相契合,而其刨面光滑,弦面花纹漂亮,所以,从古到今,榆木倍受欢迎,成为上至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下至黎民百姓制作家具的首选。(http://bbs.0634.com/thread-339274-1-1.html

不料,这样一种能生长能守土、能当粮食能当药材、能当房梁能打家具、能做盆景能做根雕的树,竟然是较少赢得赞誉的树,特别是相对那么多松树赞杨柳赞,莫非榆林非梨园非杏林非桃李林非是文艺圈,不产文化人么?!

      于是,我搜索关于榆树的诗文,真的真的,相对那些著名的树,真的是少见,且多不出名!较为熟悉的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还是与桑组合的,还都不是直接描写榆树本身的。
      霍地,我搜到一个现在少见的词汇:榆关,这才知道,原来秦蒙恬戍边,植榆为塞;汉卫青营建“广长榆”林带,以后边境地区便多榆树,边关也由此称榆塞、榆关,看来,榆树也曾经是战士、是围墙、是长城!V5啊,榆树!原来新疆内蒙陕甘东北华北那么多榆树榆林,竟是你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活生生的见证
      榆树-----英雄树!百姓树!中国树!

附表  全国各省会城市市花、市树一览表

序号

省(市、区)名

城市名称

市花名称

市树名称

1

北京

北京

月季、 菊花

国槐、侧柏

2

天津

天津

月季

美国白蜡

3

上海 

上海

玉兰

白玉兰

4

重庆

重庆

山茶花

黄葛树、黄桷树

5

黑龙江

哈尔滨

紫丁香

家榆

6

吉林

长春

君子兰

油松

7

辽宁 

沈阳

玫瑰

油松

8

河北

石家庄

月季

国槐

9

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

紫丁香

油松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

玫瑰

大叶榆

11

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

马兰话 玫瑰

国槐

12

甘肃

兰州

玫瑰

国槐

13

青海

西宁

丁香

青海云杉

14

山西  

太原

菊花

国槐

15

陕西 

西安

石榴花

国槐

16

河南 

郑州

月季

法国梧桐

17

山东 

济南

荷花

柳树

18

湖南 

长沙

杜鹃花

香樟

19

湖北  

武汉

梅花

水杉

20

安徽  

合肥

石榴、桂花

广玉兰

21

江西  

南昌

金边瑞香、月季

香樟

22

浙江  

杭州

桂花

香樟

23

江苏 

南京

梅花、玉兰

雪松

24

福建  

福州

茉莉花

榕树

25

广东 

广州

木棉花

木棉

26

云南 

昆明

云南山茶

玉兰

27

四川 

成都

木芙蓉

银杏

28

贵州 

贵阳

兰花 紫薇

香樟 竹

29

西藏自治区

拉萨

格桑花

榆树 侧柏

30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

朱槿

扁桃树

31

海南 

海口

三角花

椰树

32

香港 

香港

洋紫荆

 

33

澳门  

澳门

荷花

 

34

台湾  

台北

杜鹃花

榕树


:涉及榆树的古诗词:http://www.shicimingju.com/baidu/shiju/榆
      文中所配插图多PS自网上。(榆木川、冰山梁、老掌沟、三道川)
:网上关于榆塞:(http://economy.guoxue.com/?p=229&page=2

   论秦汉时的森林不应忘记一提榆谿塞(榆溪塞、榆林塞),所谓榆谿塞,乃是种植榆树,形同一道边塞。榆谿塞的培植始于战国末年(蒙恬时期),是循当时长城栽种的。战国末年的秦长城东端始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黄河右岸的十二连城,西南行,越秃尾河上游,过今榆林、横山诸县北,再缘横山山脉之上西去。西汉时(卫青时期)这条榆谿塞再经培植扩展,散布于准格尔旗及神木、榆林诸县之北。这是当时的长城附近复有一条绿色长城,而其纵横宽广却远超过于长城之上。近年在内蒙古准格尔旗瓦尔吐沟、速机沟、玉隆太等地墓葬中皆发现鹿形的铜饰件及明器。鹿为林中之物,则其地当有森林,故能反映于器物形态。这些地方都在秦长城之内,则当地的森林就不限于秦长城之外的榆谿塞了。不过,还应该指出:这个地区在当时不仅榆树成林,还有不少竹林。

  战国末年,秦长城西达于今甘肃岷县。榆谿塞是否随长城向西,不得而知。这条秦长城经过陕北,就在当地也不是无森林可言的。今靖边县北无定河北岸白城子为十六国时赫连勃勃所建的夏国都城统万城的遗址。近年考古工作者在这座废城遗墟中发现了筑城时的堆积材木的旧地,其中尚有不少大可合抱的松柏和杉木。材木大可合抱,年代当然不会很短促。是当地森林已有悠久的渊源了。

  后来秦始皇时在旧长城之北,复筑长城,过今兰州,循黄河而下,再循阴山山脉而东。汉时人说,秦始皇修筑长城时也曾树榆为塞。今兰州东南有榆中县,这个县远在秦始皇时已经有了。这个县既在当时长城附近,又以榆中为名,显示汉时人的说法并非虚语。这里的榆谿塞,同样到南北朝时还大体存在。

附注

  榆谿塞至少有两条,其一是随着秦始皇所筑的长城而发展成为林带的。《汉书》卷五二《韩安国传》所说的“蒙恬为秦侵胡,辟数千里,以河为竟(即境),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匈奴不敢饮马于河”,即指此而言。这条长城是由现在甘肃岷县循洮河而下,又沿黄河而东,再由宁夏贺兰山上而北,至于阴山山脉。现在兰州市东南有一个榆中县,其设县和得名,当与这时栽种榆树有关。但秦始皇时这一建树,并非新创,而是沿袭以前的旧迹。《史记》卷一一一《卫将军骠骑列传》:“遂西定河南地,按榆谿旧塞,绝梓岭,梁北河。”按当时行军路线和所经的地方,这条榆谿旧塞并不是秦始皇所筑的长城,而是在现在鄂尔多斯高原的东部,也就是斜贯在东胜、准格尔次生黄土平缓丘陵区中。郦道元在《水经·河水注》中论述了这条榆谿旧塞.他说:“诸次之水东径榆林塞,世又谓之榆林山,即《汉书》所谓‘榆溪旧塞’者也。自溪西去,悉榆柳之薮矣。缘历沙陵,届龟兹县西北,故谓‘广长榆’也。王恢云,‘树榆为塞’,谓此矣。”诸次之水就是流经现在鄂尔多斯高原和陕北之间的秃尾河。郦道元所说的沙陵,只是当地的一些沙丘,并非具体的地名。至于汉龟兹县故城的所在,据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卷二三九《榆林府》,则在榆林县北的清水河的上源处。清代的清水河就是现在的榆林河。郦氏所说,历历如绘,可见南北朝时,榆谿旧塞宛然犹在。《水经·河水注》在论述榆谿旧塞之后,接着还说,“诸次之水东人长城。”则榆谿旧塞之南就是秦昭襄王时所筑的长城经过的地方。所谓榆谿旧塞的榆林应是循着这条长城栽培种植的。秦昭襄王时所筑的长城是经过今榆林县北向东北筑的,可是郦道元所说的榆谿旧塞却是溯着诸次之水一直达到它的上源,这样就离这条长城远了一些。其实郦道元曾明白论述过,说这是“广长榆”的一段。“广长榆”是什么意思?这指的是汉武帝时对于这条榆谿塞的加长加广,见《汉书》卷四五《伍被传》,可见已经不限于长城的附近了。

另:

   桑榆古常指晚年或代之故园、家乡,榆塞指边关。作为印证,函谷旧关尝被称为“松柏之塞”(秦 赵 交界处植以松柏为界),过关而西,就是“桃林之塞”,均为“美称”。

老顽童发表于2013-08-14 16:05  
分享到 
赞过
(5093次阅读/123个评论/40人赞过)
    Kitty-小寒

    没好吃的,不顶右哼哼

      又来个觅食儿的。。。。差劲
      下次奖励榆树皮亲亲
    博爱
    介绍得很详细啊,有时间多出去走走了。
    小柔-兔兔

    做家具的都没了解得这么详细啊强

      憨笑看到小柔的这句话猛地笑喷了~~
      擦汗码字的木匠表示鸭梨巨大!
    林杉

    有心啊

    鼓掌还有才。。。。。。。。。

    精灵公子
    老掌沟的确很多呢!
      也没见你们拍多少啊?
      赶紧使劲淘淘,有 好的给我呈上来哈!勾引
      拍的多的都没有发到网上!~
      赶紧着,进贡!(话说,山路和冰风溪谷拍的那些绝好!)
    百花晶晶
    榆钱是个好东东,小时候常吃
      怎么你们这些女同志,一上来多说吃啊。。。。。惊讶
      其实榆钱对于我来说是儿时的记忆,我们家那边附近有一棵榆树,每年我妈都给我们做榆钱吃。其实说的不只是吃,是一种回忆。
      玫瑰对的。我搜到关于榆树的文章,写的好的有感觉的,多是写榆钱的。其实,是一种甜蜜的回忆啊。榆钱、槐花、桑椹。。。。。啧啧
      全部都是童年最真的回忆
      去,趁着还没忘,赶紧写下来,一会儿我收作业哈。
      顽老师,写作业这事儿就不要放在童年回忆里了吧
      坏笑学学榆树,要忍耐哦。
    山茶

    我想吃

      堵嘴饭
      对了,你老家那边多不?

      不吃米饭

      那好,再去坝上,让你啃树皮!管够!俺保证不举报你

      左哼哼

      给我带好吃的

      你瞧瞧你的回复,三句都没有离开吃。。。。。差劲
    带你去转山

       榆树不但没像松柏那样被文人骚客们赞扬,还总被贬损呢。如今说道哪个人笨点,总是说“长了一个榆木疙瘩脑袋”。

       粗粮细作,面、水饺等,必须用榆树皮磨的面作粘合剂,否则不成形。小时候我常吃。

      的确,我查到古诗文中,榆常常是以“桑榆”“榆关、榆塞”这样的词出现,很少专门赞美榆树的。
      不过,我晓得山西开花调中有这么一句:榆树树开花疙枝枝多,你的心眼比俺多,阿疙呀呀呆。调皮
      2010年独上陕北,见到在荒凉戈壁上深切地下近十米的无定河,两岸的榆木孤独的站立,树干蜿蜒枝叶苍劲,衬着那些关于无定河的诗歌,一种悲壮之情纵然而起。

      是的 我也是那种感觉

      握手在抵抗恶劣环境方面,榆树和西北的胡杨有一拼的!
      所以我最后才悟出其品格: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榆树这么好养活,那我的盆景怎么死了啊。。。。
      介个。。。。你得问园林或植物专家啊。。。
      我猜是得了富贵病吧??
      给你看看这段: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44677375.html
      制作好的盆景可放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养护,保持盆土湿润而不积水,夏季空气干燥时应向植株喷少许的水,以增加空气湿度,使叶色清新。每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榆树盆景的萌发力强,生长较快,要经常修剪,既保持树形的优美,又增加植株的透光性。榆树盆景的最佳观赏期是新叶刚长出时,若在8月上、中旬将老叶全部摘除,以后加强管理水肥管理,到9月中下旬就会再次长出嫩绿如春的新叶,极大地提高了观赏价值。冬季可连盆埋在室外避风向阳处或移置冷室内越冬,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使植株得不到充分的休眠,影响来年生长。每1至2年的早春翻盆一次,可用含腐殖丰富、疏松透气,且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栽种。
      我觉得你一张嘴怎么就是欠揍的节奏呢。。。。擦汗
      我也思想了啊,我的思想也会远大兵
    叶小女子

    你有一双发现细节之美的眼睛。。。。

      惊讶这你也看出来了?你真细节调皮

      最近又去哪儿玩儿了?

      我不写了嘛,上周刚去过赤城东猴顶。
    走着

    榆树是很好养活. 我更喜欢白杨, 笔直挺拔. 去南昌的时候, 我又喜欢上了樟树. 去的时候是四月份, 感觉樟树姿态优美, 新绿也让人感觉到赏心悦目.

     

    大学一同学家是陕西榆林的, 原来以为那边是比较贫穷的地方, 后来才知道那里的人很有钱哪, 因为有矿!

     

    在福州的时候又看到很多榕树. 据说榕树是分公母的.

     

      是的,山西陕西都是因矿产煤油气而流油了。
      相对你喜欢的那几种(其实也是很多人喜欢的),榆树真的不起眼不好看,但在恶劣的条件下,这是一种“能耐”的树,所以,向榆树敬个礼吧,礼毕调皮
    云彩
    朴实好养活,经济适用树~
    开心大哥
    忘了说了,图片拍得很棒!
    开心大哥
    老顽童真是认真啊,佩服
    带你去转山
    延庆长寿岭村有棵榆树600多年了,树下有香炉,常有人去敬树神
      是吧?改天去呗?顺便把那顿饭补上亲亲
      我知道八达岭附近有个大榆树镇,镇镇之大榆树为300岁。这里有个农庄有2公里瓜廊,还有全瓜宴。饭

      真请啊?
      白眼落不下你!
      谁要请客。阴险偷笑
      又一个想啃树皮的!流汗
    山野清风
    榆树比较皮实,我老家就有很多。老掌沟里也有很多榆树,注意到了吧
      我不说了嘛,赤城丰宁那一带的这沟那沟的,盛产榆树啊。也怪了,在山沟沟里,咋就那么好看!
    我非英雄
    图文皆美。
    紫衣飞飞
    喜欢榆钱
      丢了个字吧?阴险
    幻海

    我喜欢榆树,觉得这种树的身姿挺拔秀丽。

     

    上个月刚买了个小小盆的榆树盆景,可惜养了不到三周就死掉了。那棵榆树盆景可是我最喜欢的树啊!

      再去买哈,乖!
      你的感觉和俺一样!握手
      我觉得:
      作为乔木,其实它可长得高大挺拔如松杨;
      观其枝叶,又颇有杨柳婀娜之姿。
      可谓刚柔兼顾,阴阳一体。尤其在荒野荒滩,简直美极了。

      你说得好有诚意流汗

       

      被你这么一说我更喜欢榆树了。 看来做美人、美男当如榆树,刚柔并济,阴阳一体呲牙

      瞧把你美得,仿佛自己一摇就成了榆树。
      好吧,俺再诚意一把-----加油,胖妞啤酒
      呲牙思想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
      强天,这么神奇啊,以后出远门省机票了!
    良知行
    强必须赞:)额毕业于榆林中学憨笑
      懒蛋!赶紧着,把你的见闻写一写!刀
      呲牙 担心写了收不住,要等到写回忆录的时候
    一直走
    赶快配图。
      交旨抱拳
      其实这段就是一时所想,随手一写。倒是我琢磨、搜索榆树的过程。收获蛮多。
      好,顶贴。
      辛苦,慢用饭
<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