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之存在
不料,这样一种能生长能守土、能当粮食能当药材、能当房梁能打家具、能做盆景能做根雕的树,竟然是较少赢得赞誉的树,特别是相对那么多松树赞杨柳赞,莫非榆林非梨园非杏林非桃李林非是文艺圈,不产文化人么?!
附表 全国各省会城市市花、市树一览表
序号 |
省(市、区)名 |
城市名称 |
市花名称 |
市树名称 |
1 |
北京 |
北京 |
月季、 菊花 |
国槐、侧柏 |
2 |
天津 |
天津 |
月季 |
美国白蜡 |
3 |
上海 |
上海 |
玉兰 |
白玉兰 |
4 |
重庆 |
重庆 |
山茶花 |
黄葛树、黄桷树 |
5 |
黑龙江 |
哈尔滨 |
紫丁香 |
家榆 |
6 |
吉林 |
长春 |
君子兰 |
油松 |
7 |
辽宁 |
沈阳 |
玫瑰 |
油松 |
8 |
河北 |
石家庄 |
月季 |
国槐 |
9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 |
紫丁香 |
油松 |
10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 |
玫瑰 |
大叶榆 |
11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 |
马兰话 玫瑰 |
国槐 |
12 |
甘肃 |
兰州 |
玫瑰 |
国槐 |
13 |
青海 |
西宁 |
丁香 |
青海云杉 |
14 |
山西 |
太原 |
菊花 |
国槐 |
15 |
陕西 |
西安 |
石榴花 |
国槐 |
16 |
河南 |
郑州 |
月季 |
法国梧桐 |
17 |
山东 |
济南 |
荷花 |
柳树 |
18 |
湖南 |
长沙 |
杜鹃花 |
香樟 |
19 |
湖北 |
武汉 |
梅花 |
水杉 |
20 |
安徽 |
合肥 |
石榴、桂花 |
广玉兰 |
21 |
江西 |
南昌 |
金边瑞香、月季 |
香樟 |
22 |
浙江 |
杭州 |
桂花 |
香樟 |
23 |
江苏 |
南京 |
梅花、玉兰 |
雪松 |
24 |
福建 |
福州 |
茉莉花 |
榕树 |
25 |
广东 |
广州 |
木棉花 |
木棉 |
26 |
云南 |
昆明 |
云南山茶 |
玉兰 |
27 |
四川 |
成都 |
木芙蓉 |
银杏 |
28 |
贵州 |
贵阳 |
兰花 紫薇 |
香樟 竹 |
29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 |
格桑花 |
榆树 侧柏 |
30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 |
朱槿 |
扁桃树 |
31 |
海南 |
海口 |
三角花 |
椰树 |
32 |
香港 |
香港 |
洋紫荆 |
|
33 |
澳门 |
澳门 |
荷花 |
|
34 |
台湾 |
台北 |
杜鹃花 |
榕树 |
论秦汉时的森林不应忘记一提榆谿塞(榆溪塞、榆林塞),所谓榆谿塞,乃是种植榆树,形同一道边塞。榆谿塞的培植始于战国末年(蒙恬时期),是循当时长城栽种的。战国末年的秦长城东端始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黄河右岸的十二连城,西南行,越秃尾河上游,过今榆林、横山诸县北,再缘横山山脉之上西去。西汉时(卫青时期)这条榆谿塞再经培植扩展,散布于准格尔旗及神木、榆林诸县之北。这是当时的长城附近复有一条绿色长城,而其纵横宽广却远超过于长城之上。近年在内蒙古准格尔旗瓦尔吐沟、速机沟、玉隆太等地墓葬中皆发现鹿形的铜饰件及明器。鹿为林中之物,则其地当有森林,故能反映于器物形态。这些地方都在秦长城之内,则当地的森林就不限于秦长城之外的榆谿塞了。不过,还应该指出:这个地区在当时不仅榆树成林,还有不少竹林。
战国末年,秦长城西达于今甘肃岷县。榆谿塞是否随长城向西,不得而知。这条秦长城经过陕北,就在当地也不是无森林可言的。今靖边县北无定河北岸白城子为十六国时赫连勃勃所建的夏国都城统万城的遗址。近年考古工作者在这座废城遗墟中发现了筑城时的堆积材木的旧地,其中尚有不少大可合抱的松柏和杉木。材木大可合抱,年代当然不会很短促。是当地森林已有悠久的渊源了。
后来秦始皇时在旧长城之北,复筑长城,过今兰州,循黄河而下,再循阴山山脉而东。汉时人说,秦始皇修筑长城时也曾树榆为塞。今兰州东南有榆中县,这个县远在秦始皇时已经有了。这个县既在当时长城附近,又以榆中为名,显示汉时人的说法并非虚语。这里的榆谿塞,同样到南北朝时还大体存在。
附注:
榆谿塞至少有两条,其一是随着秦始皇所筑的长城而发展成为林带的。《汉书》卷五二《韩安国传》所说的“蒙恬为秦侵胡,辟数千里,以河为竟(即境),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匈奴不敢饮马于河”,即指此而言。这条长城是由现在甘肃岷县循洮河而下,又沿黄河而东,再由宁夏贺兰山上而北,至于阴山山脉。现在兰州市东南有一个榆中县,其设县和得名,当与这时栽种榆树有关。但秦始皇时这一建树,并非新创,而是沿袭以前的旧迹。《史记》卷一一一《卫将军骠骑列传》:“遂西定河南地,按榆谿旧塞,绝梓岭,梁北河。”按当时行军路线和所经的地方,这条榆谿旧塞并不是秦始皇所筑的长城,而是在现在鄂尔多斯高原的东部,也就是斜贯在东胜、准格尔次生黄土平缓丘陵区中。郦道元在《水经·河水注》中论述了这条榆谿旧塞.他说:“诸次之水东径榆林塞,世又谓之榆林山,即《汉书》所谓‘榆溪旧塞’者也。自溪西去,悉榆柳之薮矣。缘历沙陵,届龟兹县西北,故谓‘广长榆’也。王恢云,‘树榆为塞’,谓此矣。”诸次之水就是流经现在鄂尔多斯高原和陕北之间的秃尾河。郦道元所说的沙陵,只是当地的一些沙丘,并非具体的地名。至于汉龟兹县故城的所在,据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卷二三九《榆林府》,则在榆林县北的清水河的上源处。清代的清水河就是现在的榆林河。郦氏所说,历历如绘,可见南北朝时,榆谿旧塞宛然犹在。《水经·河水注》在论述榆谿旧塞之后,接着还说,“诸次之水东人长城。”则榆谿旧塞之南就是秦昭襄王时所筑的长城经过的地方。所谓榆谿旧塞的榆林应是循着这条长城栽培种植的。秦昭襄王时所筑的长城是经过今榆林县北向东北筑的,可是郦道元所说的榆谿旧塞却是溯着诸次之水一直达到它的上源,这样就离这条长城远了一些。其实郦道元曾明白论述过,说这是“广长榆”的一段。“广长榆”是什么意思?这指的是汉武帝时对于这条榆谿塞的加长加广,见《汉书》卷四五《伍被传》,可见已经不限于长城的附近了。
另:
桑榆古常指晚年或代之故园、家乡,榆塞指边关。作为印证,函谷旧关尝被称为“松柏之塞”(秦 赵 交界处植以松柏为界),过关而西,就是“桃林之塞”,均为“美称”。
没好吃的,不顶
做家具的都没了解得这么详细啊
有心啊
还有才。。。。。。。。。
我想吃
多
不吃米饭
给我带好吃的
榆树不但没像松柏那样被文人骚客们赞扬,还总被贬损呢。如今说道哪个人笨点,总是说“长了一个榆木疙瘩脑袋”。
粗粮细作,面、水饺等,必须用榆树皮磨的面作粘合剂,否则不成形。小时候我常吃。
是的 我也是那种感觉
你有一双发现细节之美的眼睛。。。。
最近又去哪儿玩儿了?
榆树是很好养活. 我更喜欢白杨, 笔直挺拔. 去南昌的时候, 我又喜欢上了樟树. 去的时候是四月份, 感觉樟树姿态优美, 新绿也让人感觉到赏心悦目.
大学一同学家是陕西榆林的, 原来以为那边是比较贫穷的地方, 后来才知道那里的人很有钱哪, 因为有矿!
在福州的时候又看到很多榕树. 据说榕树是分公母的.
我喜欢榆树,觉得这种树的身姿挺拔秀丽。
上个月刚买了个小小盆的榆树盆景,可惜养了不到三周就死掉了。那棵榆树盆景可是我最喜欢的树啊!
你说得好有诚意
被你这么一说我更喜欢榆树了。 看来做美人、美男当如榆树,刚柔并济,阴阳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