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儿山
雀儿山
前言
但愿这篇游记对这样一个人有帮助,他以前玩4000米以下山地户外运动,进而萌生了想去尝试4000米以上山地户外运动,并想去实现。这篇游记也算是对我5、6年户外生活的一个总结,也应该思考今后如何进行。
先来张雀儿山全景图
全程轨迹
BC到PEAK轨迹
下面就开始一天一天写吧
10月1日
北京到成都
六点就起床了,顶着夜色,楼下预定好的出租车正在等我,向爱的人道别,每次出行去都告诉自己一定要活着回来。
飞机时间正常,到了成都,由于没有提前约,电话朋友都出去玩了不在,就只能自己玩了。成都去过一些地方,实在不知道去哪里,最后选了杜甫草堂。我一到杜甫草堂就想:这真的是杜甫呆过的地方?还是说就随便围个圈圈就收我60元?正想着进入一个什么唐代遗址,上面说明说以前大家也怀疑这是不是杜甫草堂,现在好了发掘了好多唐代的瓦呀、盆呀、罐呀的,再结合什么什么史书,就可能进一步证实了。我看了半天还没理解,如果这里是杜甫草堂可以推理应该有这些东西的存在,但这些东西存在就能推理这里是草堂吗?想到这里我也觉得我是吃饱了撑的,人家就是想收60元,来满足你以为你来过杜甫草堂的心里幻想。爱来不来,真是的。。。。转了一圈,园林建设的挺好的,最后到了模拟修建的草堂,也没什么看的,不过院子前那个石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到时吸引了我,字很美!小时候学的时候就没好好背,赶紧诵读两遍。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随后这个假期,没事就念叨这首诗,最后竟然给背下来了,就算给中学老师补交的作业吧。
再见了草堂,再见了成都,晚上一碗红油抄手王的美味抄手后,安然入睡,明天向雀儿山继续迈进。
10月2日 成都到康定
上午10点班车驶出新南门汽车站,由于队友昨天出发在QQ群里全程直播了成雅高速和G318前无古人的堵车盛况,且与次日1点到达康定。我在这样心里预期下,看着高速上一动不动的汽车,一点心烦都没有。发呆吧,出来不是发呆的。结果中午不到2点就到雅安吃饭了,比昨天强多了,自己窃喜。好吃的肉酱面,还有从没吃过那么甜的红心猕猴桃。真想买一箱回去,左边大的是红心猕猴桃家养,右边小的是野生猕猴桃有点酸,老板说酸是因为品种不同,要是野生的红心猕猴桃要100多一斤!
从雅安开始正式上G318了,著名的骑行路线,好家伙路上不知道多少骑行的兄弟,借用回来路上川藏队高度话“现在真是的,你不要骑趟318都不要意思说你是骑行的”,哈哈哈!祝福他们都顺利到拉萨吧!!
一路颠簸,到了成天在新闻看到二郎山隧道,终于得见真容了。新闻不是这样“XX好,我现在所在位置是318国道的二郎山隧道,前方泥石流已经。。。巴拉巴拉巴拉巴拉。。。此处略去1千字。。。。”
过了二郎山隧道就能看到泸定了。
泸定和大渡河
终于晚上9点半到了康定,累!十一出行真是灾难啊,没地方住,看看俺出的地方吧,一个大毛坯房住了9人还有打地铺的100元/人,老板说能找到地方住不错了。
多亏早来一步,我睡上铺
打地铺的
未完工的厕所
睡吧,睡吧,明天继续赶路。对了忘了说一句成都到甘孜的班车是两天行程,第一天在康定住宿,蜀道难啊。。。
10月3日 康定到甘孜
医疗指标:康定-海拔2340m-心率55 (测试方法:左手腕脉、数数、秒表、早上刚睡醒)
听着折多河的水声迷迷糊糊就醒了,6点班车再次出发了。
自我科普一下。“康定系汉语名,因丹达山以东为“康”,取康地安定之意,故名。藏语称康定为“打折多”,意为打曲(雅拉河)、折曲(折多河)两河交汇处。”by 百度百科。折多河最终汇入大渡河。
出了康定城就要翻折多山了,由于前夜下雪交通管制导致大堵车,活活堵了5个多小时,一直翻过折多山垭口(4298m),过了新都桥、塔公、八美后,路才通畅了。
过了康定开始爬折多山时,往回看,应该是田海子雪山
路边风景和藏式房子
我快忍受不了了,过了道孚县、炉霍县还没到。天色渐暗,终于终于又翻过一座山晚上7点半到甘孜县了,我一下来精神了,瞬间忘记了旅途劳顿,因为我离雀儿山又近了一步。
出了车站对面就是指定集合地点珠穆朗玛宾馆,顺利和川藏队高度接上头,安排住好,见了已经到的队友夏花、老原、大象、轮子,还有几个明天才能见到。队友状态都很好,甘孜海拔3700m了希望晚上能睡个好觉。
10月4日 甘孜-新路海-BC
医疗指标:甘孜-海拔-3370m-心率62 (测试方法:颈部脉博、数数、秒表、早上刚睡醒)血氧 70-75
于 2013-10-04 12:46 出发,历时 1 小时, 35 分钟
四川 甘孜 德格县 - 四川 甘孜 德格县 徒步 ,全程 4.9 公里
累计上升:51米,累计下降:0米
海拔最低:3994米,最高:4045米,
上午收拾好装备,集体相新路海出发了。中午在玛尼干戈午饭,见到了早到的队友老李、珠峰哥(我给起的名字,人家登过珠峰望而生敬一下,呵呵),现在一个7人了,据说还有一个姐姐明天下午才到,我去,看人家多淡定啊,我们大家这儿还一个劲的想早到早适应海拔。
12点多到了新路海景区大门口,终于离开机械要靠自己双脚跋涉了。
新路海就是雀儿山雪山融水汇集成的一个海子,真漂亮!有点小兴奋!
穿的雨鞋,得瑟一下
到达BC了。
带着面纱的雀儿山
先享受一下生活,呵呵!
7个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的人一点都不认生啊,你一嘴我一嘴的就熟起来了一通海聊吹牛,其实我觉得这是不是就是登山最有趣的地方。不一会发现有人带了血氧仪,我的天,这东西成了我们未来几天最大的娱乐工具,也就是“血氧仪综合征”呵呵!大家争相测试,比谁的高谁的低,低的人自然是心中忐忑,因此每上一个营地都有血氧的关门的数据,要是不够就要下山,更可气的是队长说不能告诉我们关门数据是多少。
川藏队总队长苏拉召集大家开会了。主要说了三点,1欢迎,2不要乱跑有熊狼,3多喝水多尿尿这是政治任务,喝也要喝,不喝也要喝,尿也要尿,不尿就给我硬挤出来。
接着队长的尿尿的话题来讨论几个医疗问题吧:
l 喝水和尿尿问题
会后我和夏花童鞋严肃讨论了为什么要喝尿的问题,不是、是喝和尿的问题。夏花童鞋认为人在高海拔身体产生很多不良产物,通过不停的喝水尿尿可将不良产物排除,他说利尿剂也是相同的原理。我说好吧我回去好好查查资料。(以下我查据的资料:乙酰唑胺,能加速肾脏对碳酸盐的排泄,提高血液酸性,从而使的呼吸更加顺畅,睡眠时尤其明显。这一效应能够提高适应速度,缓解高山反应,但是并不能彻底治疗脑水肿、肺水肿等急性高山疾病。乙酰唑胺是一种利尿剂,会导致排尿量增加,所以服用者应注意补充水分。)根据资料看利尿剂可能就是通过尿液排出指定的不良物质,尿量会加大,那么看来夏花童鞋说的还是挺有道理的,多喝水多尿尿总是有好处的。
l 头疼问题
我从成都买了一袋饼干袋子是憋的,带到了大本营就鼓成了个球,因此说头疼应该是正常现象吧,人头是肉和骨头做的啊,气压变化不疼才怪。不过人的适应能力很强,一般呆上一天以后感觉就明显了。说特例我记得从C1到C2那天,我刚到C2营地气喘嘘嘘的,之前行进中也没头疼,到了营地后一停下了反而头疼,我认为是一方面海拔上升外界气压降低,另一方运动中血压高,可能颅内压力也大,运动刚一停下来,加大了颅内外的压力差,所以头疼。过了约半小时气喘匀了,头也就渐渐不疼了。
l 血氧和指压式血氧仪
血氧饱和度就是通常所说的血氧,一般都说动脉的血氧饱和度。
血氧饱和度(百度百科)是指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达到饱和程度的百分数。1克血红蛋白最多能与1.36毫升的氧结合,氧饱和度达到100%。氧饱和度可以下列公式表示:
氧饱和度(%)=实际1克血红蛋白结合的氧(毫升)/1.36(毫升)×100
正常动脉血氧饱和度约95~97%,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约75%。
指压式血氧仪工作原理:简单的说就是用吸收光谱的方法测血氧
(百度百科)典型的血氧饱和仪带有两个发光二极管。这两个发光二极管面向病人的待测部位 - 通常是指尖或耳垂。一只二极管释放波长为660纳米的光束,另一只释放905,910或者940纳米。含氧的血红蛋白对这两种波长的吸收率与不含氧的差别很大。利用这个性质,可以计算出两种血红蛋白的比例。测试的过程通常不需要从病人身上抽血。通常的血氧仪也可以显示病人的脉搏。
搞清了血氧和血氧仪,再来说说我自己的情况,我在整个活动中在60-90之间,我总结规律如下:
1、在同一海拔呆过一天后血氧会提高,人体在逐步适应海拔。
2、海拔越高,血氧越低。(也有越高的,估计是登山奇才)
3、血氧仪不靠谱,一般夹在食指上20秒后稳定,然后数字缓慢下降,如果你开始大口缓慢深呼吸约30秒后血氧就上升了,至少能上升10,这属于作弊测法不推荐,我用这样方法在C2还到过90以上,呵呵。
4、血氧是个数字也是个心理问题,心态好才最重要。如果你真是过不了关,低于50就很危险了,再去好好研究平时如何训练能提高血氧。我们前面组有个队员都来了三次雀儿山了,这次又是在C2血氧不过关被劝退了,他说明年还来,真是佩服他的毅力。
再转回话题来,就这样喝水、尿尿、吹牛一致到12点才睡觉,川藏对真是牛,竟然搞来个卫星电视,在这地方还有电视看,画面贼清晰!
10月5日 BC训练日
医疗指标:BC-海拔-4050m-心率65(测试方法:颈部脉博、数数、秒表、早上刚睡醒)血氧75-80
又是新的一天,还是看着山不能爬,前面队陆续有下来的队员,真是有点着急了。到了中午我们队最后一名队员钟姐终于到了,8人队全队到齐。
下午主要任务是训练,下面算是我作为一个初学者的学习记录,与大家分享,欢迎批评指正。我有一个观点:只要认为自己肯定是对的人,无疑肯定是错的。
技术装备:
1.卡式冰爪
2.长冰镐:雪坡、冰坡中既当登山杖用又当小冰镐用,最重要的是用它滑坠制动。关于长冰镐好多书和人都说将要被逐渐淘汰。
3.安全带
4.菊绳(Daisy chain)或牛尾(Cow’s tail):是专门用于连接保护点与安全带的特制扁带套,英国人将其称为牛尾。对于登山者来说,牛尾有许多额外的用途,例如连接背包,连接结组绳,当做长绳套使用等。(定义来自登山手册 严冬冬译)
这次活动中用牛尾,大概就是做成一个环形,一个结连接在安全带主锁上,另外两头一个连接上升器一个连接丝扣锁。
5.抓结:应该就是一个短绳套,在坡度较小的下降时使用,用时在路绳上缠绕一个可移动的结,另一头挂在安全带主锁上,一旦滑坠,抓结就会拉住你。
6.上升器:单向上升器械,由于里面是一个单向向上的齿,如果向下就会越锁越紧。
7.8字环:
8.主锁:
9.快挂:
10.冰锥(Ice screw)
11.雪锥(picket):
培训内容:
1、大坡度冰雪地形,用上升器上升。要点:过保护站先过快挂后过上升器。
2、大坡度冰雪地形,用八字环下降。
3、下坡度冰雪地形,用抓结下降。要点:过保护站先过抓结后果快挂。
4、抓结下降过保护站换八字环下降。
5、结组行走。要点:过冰裂缝时,前后的两个人分作相反方向的滑坠制动预备。
我对培训内容的思考:
1、结组行走:由于看过一些书,书中对借组行走争议非常大,甚至有人持非常反对的态度,但川藏队安全十年是一个非常大成就,对于雀儿山的攀登他们一定是经过无数的思考和总结后作出了不同路线的技术选择,而且C1-C2过全是过冰塔林的区域,队员估计大多数还是第一次接触技术攀登,同时不是先锋攀登,路上协作提前上山探好了路,挂好了路绳,因此,我觉得C1-C2结组是合理的。
2、8字环下降:下降器我用过ATC和GUIGUI唯独没有用过8字环,都说8字环缺点多多,例如发热,毁绳子,容易缠绕等等。川藏队认为雀儿山冰雪多,绳子容易结冰,8字环容易技术操作。但也有人说ATC挂结冰的绳子没问题,搞不清楚,继续学习吧。
晚上总队长苏拉继续开会,主要讲解几天的路线特点和情况,高海拔登山的常见问题。
晒伤:高山墨镜、把涂防晒霜培养成下意识、我搞了些防晒贴(这东西很给力)
冻伤:主要手指和脚趾,厚袜子和厚防水手套
脑水肿:症状是深知不清,答非所问,走路不能直线。应该吸氧并立即下撤降低海拔,否则有生命危险。
肺水肿:严重时肺部有呼呼水的声音,我想是不是就像水烟袋的声音。应该吸氧并立即下撤降低海拔,否则有生命危险。
睡觉,明天就要出发了。
10月6日 BC到C1
医疗指标:
BC-海拔-4050m-心率68(测试方法:颈部脉博、数数、秒表、早上刚睡醒)
以下为血氧仪数据
时间 血氧 心率 海拔 状态
09:50 83 127 4088 运动中
10:28 79 110 4235 运动中
11:10 80 120 4390 运动中
11:40 74 120 4780 运动中
11:50 78 110 4838 运动中
17:30 81 89 4838 营地休息
于 2013-10-06 09:30 出发,历时 4 小时, 26 分钟
四川 甘孜 德格县 - 四川 甘孜 德格县 登山 ,全程 3.7 公里
累计上升:812米,累计下降:0米
海拔最低:4031米,最高:4843米
老李随心、钟姐、我、大象、老原、夏花、珠峰哥、轮子(下图从左到右)组成的8人队于2013年10月6日向雀儿山进军,加油兄弟!!
别忘了我们队长三基木
去往C1的路上基本比较好走,基本就土路、大石头和碎石坡,最难走的地方川藏队搭了木梯子,还有的地方挂了路绳(我认为没必要,对于经常混迹北京及周边户外的同学应该都是小意思)。
一路就爬升,没什么特别的,因为今天的路线不会 突破我的历史最高海拔,我也就没太在意,基本就跟在向导后面走,但毕竟也是4000以上了也不会感觉很轻松,走走停停4个半小时多就到了C1营地。以后的路就都在冰川上了。
下午稍事休整后,三基木队长带我们在营地后方的冰坡上再次复习了昨天的训练内容,冰坡行走、上升器上升、抓结下降、8字环下降、大冰镐滑坠制动。下了些小雪风又大,大家练的很辛苦,毕竟海拔又由上升了800米,我看大家状态都一般。
晚饭川藏队给了大惊喜,我和小伙伴都惊呆了。。。。一大锅青笋炖鸡。那叫一个香啊,肉我到没吃多少,鸡汤来了5碗,泡着米饭吃。这也算是上冰川前最后一顿美味了!!
高海拔睡觉真是个大问题。晚上我和轮子一个2人帐,队长之前就交代,晚上稍微冷点没事,一定要把窗户打开通风,不然早上起来缺氧的厉害,第一次在4800睡觉,我睡下后总觉得喘气不顺,翻来覆去的,就和轮子商量把门也开了三分之一。事后我觉得主要还是心理问题,另外身体还在适应新环境。断断续续的估计睡了有4-5个小时。
10月7日 C1到C2
医疗指标:BC-海拔-4843m-心率74(测试方法:颈部脉博、数数、秒表、早上刚睡醒),血氧75-80
于 2013-10-07 09:43 出发,历时 4 小时, 51 分钟
四川 甘孜 德格县 - 四川 甘孜 德格县 徒步 ,全程 3.5 公里
累计上升:671米,累计下降:161米
海拔最低:4681米,最高:5352米,
一夜高海拔觉,6点半基本就全醒了,略微有点头。起床不敢过急,慢慢折腾,慢慢收拾。从来没有觉得睡袋这么能难装,我是塞一塞,喘一喘,费了牛劲可算是睡袋装好了。穿鞋也成了力气活,不过scarpa guide是真心不错,保暖性不错,还算好穿了,反正我脚感比la的butura舒服一些。出账,大晴天。
匆匆早饭,全副武装好各种技术装,第一次正式雪山攀登开始了。
今天的路线前面是一些缓坡,中后段是过冰塔林。我开始跟在大象后面走,他走的很稳速度匀,大概1小时候到了冰塔林区域开始结组,我在前面一组50米绳子6个人,头尾是协作,我第三,我前面是老原后面是珠峰哥,我原以为结组行走是最痛苦的事情,担心大家速度不一致,走起来很难,实际不然,其实大家走的都很慢,没有向在3000米以下山地那样速度差异那么大。走走停停的,协作说我们走的也不算慢。
结组行走
累死了
我们在裂缝和冰塔之间蛇形行走着,冰塔林虽然危险,但是的确很漂亮。被雪覆盖的冰塔林,突起的塔上面是白雪,下面是白里透着蓝绿色的冰川,我探头看看冰裂缝,深不见底。中途休息的时候老原说这个位置坡度比哈巴大。
经过近5小时的奋战,终于到C2了。
我到营地后很不舒服,我认为更多原因是饿了没有能量。头疼(原因前面分析过了),浑身没劲,我就坐在包上喘气休息,稍微好点,就开始吃剩的路粮,大杏仁、葡萄干、巧克力、士力架各种吃,一个小时候明显感觉好转,身体也有能量了。继续发呆,眼前美景无限,付出了这么大代价,赶紧看吧,不过真是享受。
晚饭是山之厨卤肉饭,真好吃啊,我最爱吃卤肉饭了,还是在5300吃卤肉饭,呵呵!!能量继续回复。
由于轮子今天身体不适下撤了,晚上是我和大象、老原一个3人帐。帐篷空间很大,同样都开窗,也是心里原因吧,就没觉得怎么憋屈。夜里还是睡睡醒醒,估计睡了有4小时左右。
10月8日 C2到C3
医疗指标:BC-海拔-5352m-心率(早上忘测了),血氧70-75
于 2013-10-08 10:15 出发,历时 3 小时, 20 分钟
四川 甘孜 德格县 - 四川 甘孜 德格县 徒步 ,全程 1.3 公里
累计上升:498米,累计下降:167米
海拔最低:5187米,最高:5685米,
又是新的一天,照例还是起床后头微疼,睡袋更难装了,装好了比昨天大,没办法没劲了,就这么进包吧。看看今天的路,看着就吓人,那个大雪坡(下图红线)怎么上的去,据说有人就是到了C2看见这个雪坡就放弃回去了。走吧别废话了。。。
结组一路闷头苦走,1个半小时左右来雪坡下面。爬这个50多度雪坡真是不是闹着玩的,我年初在桃源仙谷学习攀冰,爬上50米就觉得挺累,这个坡从根部算起有150米,陡的地方也有80-90米,关键身上还有个11.4KG的包。左手上升器右手冰镐,一步一步往上爬,真累!!不过上升器还是比用两个冰镐往上爬轻松些。
爬上大雪坡,十分钟就到营地了。
今天到营地身体感觉比较好,时间还早,我就继续发呆欣赏美景。。。
晚饭三之厨辣味鸡饭很好吃,还是和大象、老原一个帐篷。今天晚上我可是基本没怎么睡,主要还是心理问题,总觉得明天就冲顶了,只要今晚睡着了明天就是胜利,越这么想越糟糕,一晚上折腾啊,总觉着到时间该出发了,协作怎么还不叫起床,想着想着,估计睡了也就半小时,或者说都非常浅的睡眠。
10月9日 C3到PEAK并下撤
医疗指标:时间紧都没测试
于 2013-10-09 03:53 出发,历时 6 小时, 17 分钟
四川 甘孜 德格县 - 四川 甘孜 德格县 徒步 ,全程 2.6 公里
累计上升:553米,累计下降:554米
海拔最低:5581米,最高:6134米,
(数据为C3出发登顶回到C3,实际当天回到BC)
终于熬到了快3点的样子,协作叫起床了。向噩梦一样的装睡袋。。。。出账漫天星光而且基本无风,协作都说我们组是人品大爆发,通常就算晴天凌晨风也很大。要是刮大风登顶体力多费的可不是一点点。顶着星光,穿好技术装备,穿个冰爪也费老劲了。登顶不负重,就只背水壶和路粮,赶紧出发都快4点了。
黑夜下打着头灯,漫长的雪坡一个接一个,越来越陡,三基木队长估计想今天早下撤一路赶着我们走,第一次大休息都2个小时后了,给我累的够呛。主要是天黑没有视野,根本无从判断还有多长的路,就越走越累。终于6点半左右,爬过了最后一个陡坡,天也有点光了。我抬头向前望去,应该是正在最后一个大冰壁先锋的三基木队长,微亮的天色,发白大冰壁,只见冰壁上一个头灯照出的光束像是龙头龙眼发出光芒,光束呼而向左、呼而向右,在冰壁上不断扫射,龙在蜿蜒中前进,真美!终于攻上冰壁!
接着我们队员也陆续来到了冰壁下面,冰壁约60度、60余米高,保护绳已经搭好,依旧左手上升器右手冰镐,开始往上爬,在巅峰户外学校的攀冰课没有白学,按照三角形原则,一个三角一个三角的往上爬。起了些风更冷了,双手已经冻麻了,全神贯注往上爬,也没太在意手,左右手无名指和小指都没什么只觉了,管不了那么多了,努力往上攀。只听协作提醒说“先过快挂后过上升器”,60米的冰壁终于到了尽头,接着是向左横切到顶峰的一段十几米的刀脊,要过保护站。到了刀脊,已经可以看到全山环绕,太阳也基本出来了,我感觉刚才冰壁用力过多,气喘的厉害,这时候才感到手指很疼,我急忙就喊,不远处的协作小罗基赶快过来,问我“有知觉吗?”,我说“疼的厉害”,“疼就没事,就怕没知觉了”,话毕就给我搓起手指来了,我忍住疼但好像有点热起来了。接着自己主动活动着手指,拉着上升器完成这最后的十几米。
终于终于我到了6168,太阳照着我,四周雪山环绕,我到了。
近六年的户外生涯,当初的计划小五台---鳌太---雪山的三部计划,终于实现了。。。。。。站在顶峰,第一次在雪山上环顾四周,晴日云少,一个个雪山环绕着,真是美极了,终于明白以前看电视上,登山者在登顶后那种奇异的表情,因为这不需要用语言来描述,你就站那里看着就够了。你心中一定有个梦想,留着这颗种子,不要忘记。日日浇灌,种子总会发芽,它也会成长,它更会遇到前所未见的困难,但是一定要坚持着,种子巨大力量会推开巨石,它会见到阳光,它会开会、会结果,它会和你在一起。。。。。。
大家都到了,欢呼着。合影,撒龙达,大家雀跃着。依次对着DV发表感言,我们组没有一个哭的,都说上第一次上来的人,不哭不哭都哭了。
待了有十几分钟,赶紧下撤。从顶峰到C3我是梦游下去,从冰壁下降开始,我也不知道是高反,还是饿了,还是困了,还是兴奋之后的失落,整个人就像在梦游。我用意志力控制着自己,告诉自己走快点,赶紧到C3,我在飞快的下降,一般路程后还是走不到了,摸了兜里的VC糖吃了支撑着,硬是走到了C3,来开防潮垫不管不顾我就睡了,就睡了10分吧,怎么就像是1年,被协作叫醒了,让赶紧走。状态太差了,考虑再三还是请协作忙我背包。
继续晃悠到C2,坐下又休息了5分钟感觉好多了。后面我就越走越快,12点半到C1,后面就没事危险了,赶紧给家人打电话报平安。终于可以脱高山靴了,换上徒步鞋,浑身轻松,身体好多了,接着一路就边玩边走,下午3点回到了BC,苏拉拿着可乐迎接我“欢迎回来”。
我平安下山了,坐在了凳子上,自己微微的笑了起来。
感谢川藏队,感谢三基木队长,感谢随心、钟姐、大象、老原、夏花、珠峰哥、轮子,没有你们就不能完成这次活动。
最后祝愿所有人都能够梦想成真!!
漂亮啊,游记顺理成章,。。。赞,。。。
十四座估计你平均一年一座
呵呵,一直在关注国庆的雀儿山,有你这个强驴哦,祝贺!
国庆搞了玉珠,计划明年有时间,也去鸟山转转。
赞了再看
上个月还又看了遍棒棒糖的雀儿山游记。。。还是俺偶像的精彩
呵呵,恭喜你,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