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村长走西口(四)
六、敦煌莫高窟
离开月牙泉不多久就到了敦煌莫高窟。这是一条干涸的河道,莫高窟就在河岸峭壁上开凿的。河道内还是有些生机的,不说烟柳,也可见成排的杨柳在河道倔强地生长。
让我非常吃惊的是:透过大巴窗户,我看到河滩上停满了大大小小客车,非常壮观,数百辆上千辆我看也是有的,在西北太阳的强烈照射下,个个亮闪闪的显示着与周围环境的巨大反差。没有想到这偏远的莫高窟竟然吸引着如此众多的游客!
我们一行40多人下了大巴,就是穿过汽车阵,脚下戈壁尘烟四起,虽然有洒水车,但那点水好像难以形成气候,很快就蒸发没了。通向莫高窟的柏油路两边大叶杨高大浓密,小渠清水潺潺,难得地有些清凉,游人如织,如果就看眼前完全让你想不到这是在戈壁大漠中。从停车场到售票处竟然走了有半小时,路上的人流让你感觉像在故宫参观。购完票还要走好远才是入口。由于参观的人太多,每个洞窟能容纳的参观人数有限,莫高窟双向对开两个出入口,一拨拨地放行,真是人挤人,好像这春运的火车站进站候车的人群。真真的等了1小时15分钟,才进了检票口,然后又是在每个洞窟前进行等候,等着里面的游客出来才能进去。
莫高窟的窑洞都是个人开挖的,最早是大户人家的家庙,或者说是家族祠堂,后来就成了当地斗富斗艺的场地,其中好像是当地大户曹家前后八代为西北防务的军区司令员,开挖的洞窟最多,也修建得最好。还有社会团体修建的,有民间结伙修建的,还有互不相识的人就像在网上发帖子一样联名修建的,还有个人家族自己动手修建的,把河岸峭壁凿得如同蜂窝一般。洞窟有大小,泥塑有精粗,有的洞窟经过几次装修,后边的画覆盖了以前的画,有的泥塑毁掉还没有顾上再塑,留下半拉子工程。洞窟大致相同,倒斗形洞顶,四壁彩绘,厅正中泥塑各类佛教人物,造型生动,各有千秋,绝无雷同,正是权贵及民间的斗富斗艺,才留下了这座不朽的民族瑰宝之城,是中华民族艺术的宝库。
惊叹瑰丽艺术,赞叹先民的艺术才能。能工巧匠们也许从记事起就跟着父母在这里打工,虽然他们可能不识字,但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从简单到复杂慢慢地帮着父辈们做下手,最终成为了艺术大师,也就有了各自的艺术成就,造化了千变万化的莫高窟艺术。
莫高窟洞窟内不许照相,就是不用闪光灯也不行。感觉这个规定有点不尽情理,但事事都要有规矩,就这样也许少些口舌。
在莫高窟参观用了5个小时,真正参观洞窟的时间只有2个小时!对欣赏艺术的人们来说这里是宝库,对一般人来说,这里就是庙宇的集结地,洞窟里的泥塑精美,但也和我们看过的名刹古寺中的泥塑差不多,再说进去那么一会儿,听听讲解就出来了,也看不出什么门道,
在沟口崖壁上遍布着曾经是僧人、民工居住的洞窟群没有开发,一个个洞窟黑洞洞的嵌在崖壁上,有驴友说可能改造成洞窟旅馆,这个主意不错,可以缓解敦煌这个时期住宿的紧张状况。国庆期间,敦煌的宿舍式的一个床位就要200元,真宰人呀!那去晚了还没有!领队说月牙泉到莫高窟有14公里,他准备组织一次沙漠穿越。想想距离不远,但沙漠行进走得很累,又特别叫水,还要曲折地按照沙丘线路走,直线的14公里,走下来也许就是18公里,按每小时3公里的速度,6个小时,感觉还可以,但不要忘记这是在沙漠,6小时估计得带6升水。
想去挑战一下,想想,得叻,不要冒险吧。
敦煌莫高窟停车场
找个非节假日走一趟
生活洞窟当职工宿舍,或者游人挂单的地方,也不错啊!
想起了曾看过敦煌舞表演,那叫一个婀娜,一个壮观,柔美与阳刚的完美糅合。。哈哈,跑题了。
看了游记,感觉到纯艺术已经被商业化大打了折扣。2个小时看莫高窟,大概也就走马观花了,慢慢欣赏细细体会,应该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