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房山三塔:昊天塔、豆各庄塔、姚广孝塔

良乡昊天塔

   终于将惦念的几座古塔一网打尽,又赶上雨过天晴的好天气。房山访古,这次之后也就没什么遗憾了。

    依旧是地铁至良乡,然后步行至昊天塔。看门人去吃饭了,我便在门外等待。十分钟不到,人归,买票进入。大爷人不错,又是东北老乡,我也就没与他争辩门票的事,而离开时,大爷还特意在门口等我,跟我讲了一番道理。

    在我看来,这座多宝佛塔的造型并不美,但它却是北京地区最具代表性且最大的一座楼阁空心式塔。相传塔建于隋朝,也传唐代有重建,但现存的确为辽塔。


正面昊天塔


昊天塔上部及塔刹

    古塔基座之上有双层的八角须弥座,精美的浮雕充满束腰部分,花朵、佛像、瑞兽,都体现了辽代风范。塔身采用收分做法,由较大的底座向上逐渐缩小。五层的塔身,内空心并设有楼梯,可循阶直到塔顶。

    新建的通往塔门的梯蹬,可以让你轻易的走进塔身,可惜铁锁把门不得进入。但在这样的高度俯视基座,却是从未有过的感受。不知进入会是何样,若真如资料所说能登上塔顶,那岂不是该算是六层了?


新建的梯蹬,可以直通塔门

塔基的浮雕

在塔门处俯瞰塔基

    高近45米的昊天塔,又恰恰建在高岗之上,这无形的增加了气势。有着仰莲瓣的八角形墩台,就像一顶毗卢帽,定在塔顶而成塔刹。《良乡县志》记载:多宝佛塔,隋建,在燎石岗上。五级玲珑,高十五丈,围十五丈,四面门,二十座阶级环上。北望都城,南眺涿鹿,举在目前。唐尉迟公敬德重修,俗名昊天塔。

    昊天塔为瞭敌塔,这是非常有趣的,因为这是辽国的瞭敌塔。而不远处的定州,宋国的瞭敌塔开元寺塔也孤独的矗立着。不知今日,它们彼此还能否看到对方?

隐在农田的豆各庄塔

突现的蓝天,让这一切来的有些动人

    离开昊天塔,我步行前往良乡东关,打算换乘至北关。恼人的是,车站竟然没有站牌,经过打探,我决定换乘至良乡西门,那里恰好有我要坐的房36路。

    炎热的中午,我一人穿梭在毫无树荫的马路,越想越难受。因为初到昊天塔,便遇铁门紧锁,广场没有树荫,只好蹲在草丛里。此刻在良乡西门等待房36,站牌问题再次出现,问了多人都不得而知......访古的开始就出现颇多不顺,让人烦躁。我甚至在佛塔前还默念,是不是今日不受护佑?

    但当我穿过村庄,走过农田,看到豆各庄塔就矗立在蓝天之下,才意识到这一刻的时光是多么的厚待于我。看来人不能太早的就草下结论,因为结果总是还没有发生。


豆各庄塔不高达,也不著名,但却保存着很好的状态

    虽然等车等了有半个多小时,但这车开的却是极快,二十分钟左右我就在豆各庄幼儿园站下车了。跟一同下车的大姐打听一下,我便向着古塔而行了。

    这座平面八角的密檐明代古塔并不高大,虽然离村庄不过百余米,但因隐在农田之中,难以望见。当穿过翠绿田野,来到它的身旁,才发觉它是如此的美。

原始状态下的古塔


 豆各庄塔基座的浮雕

    塔基的束腰,被精雕的八宝团布满。而塔身之上,则是被莲花充斥的楼阁式建筑,连塔刹也是由层层仰莲构成。或许是因为这周身的莲花图案,塔群的朋友甚至戏称其为“莲花塔”。

    豆各庄塔保存的并不好,那些精美的瑞兽只剩下土坯形状,我不忍心触摸,更无法知晓它们还能存在多久。塔身的东侧不知何时被挖了一个大洞,裸露的碎石仿佛流淌的鲜血。古塔旁的文保碑上没有定级,但赫然写着“窦各庄塔”,看来今人已经简化了地名。

    我想,这些存于荒野的古塔,最应感谢的就是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如果不是他们的用心爱护,它们又何能存留至今?


外形俊秀的姚广孝墓塔

    离开豆各庄塔,我回到下车的地方,不一会就有一辆放房36过来。司机因为送人的缘故,还免费带着我们到青龙湖转了圈。这算是额外收获。

    原本的计划是在南四位村下车,司机告知可在西石府下车。果不其然,下车就到常乐村了。顺着乡间马路,比对着谷歌地图,很快就走到了姚广孝墓塔。

立在高山之阴的姚广孝墓塔

    姚广孝是明史中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一生也是传奇颇多,实乃一奇人。

    他年幼出家,后以高僧身份辅佐燕王,作为“靖难之役”的幕后推手,为朱棣夺取皇位立下大功。明成祖至今还背负着谋权篡位的骂名,而姚广孝却以被传诵为诸葛亮一般的神级人物。这位并未经寒窗苦读的和尚,却是深谙诗文,与同时代的文人私交甚密,甚至还主持了《永乐大典》的修纂。


遗存至今的墓碑上,字迹清晰可见


完整的螭首,拖着高大的石碑

    靖难之役后,众功臣都得到朱棣的封赏,但作为第一功臣的姚广孝却谢绝了所有赏赐。虽然拜为正二品的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可他的行为却愈发怪异起来。他依旧住在寺院中,白天换上官服上朝,晚上回到庙里就换上僧服。今人很多分析姚广孝这些怪异行为的内容,在此我们也不必过多论述。但无可争辩的是,姚广孝是个聪明人,也的确是个奇怪的人。

    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姚广孝高寿辞世,以僧礼葬并追封荣国公,谥号恭靖,也因此我们能看到现存的这座俊秀健美的墓塔。

抬头仰望,外倾的仰莲瓣


双层的塔基,雕刻精美的祥瑞

    这座密檐砖塔,造型匀称,轮廓俊秀挺拔,雕刻别致且精细绝伦,可谓是现存明代古塔的典范之作。

    八角形基座,上有双层的八角形须弥座,上雕精美图案,最上为三层外倾仰莲瓣。塔身八面,正四面雕有假门,其它四面雕有假窗。正面的门楣上嵌一方石,楷书“太子少师赠荣国恭靖公姚广孝之塔”。塔身之上为八层密檐,曾经可以迎风欢唱的铜铃已不在。好在塔顶的铁制葫芦形塔刹还在,莲花型的刹座拖着刹身,与这古塔一切而更加清秀。

    在离墓塔不远的地方,“御制荣国公神道碑”也是保存完整,螭首龟趺,文字清晰。虽然除了这一塔一碑再无它物,可那些关于奇人姚广孝的故事都因此更加丰满生动。

姚广孝墓塔塔身正面,镶嵌的方石写着名字

我的更多文章:
  • (2013-09-21 20:50:45)
  • (2013-09-17 20:38:23)
  • (2013-08-01 15:15:33)
  • (2013-07-18 18:01:41)
  • (2013-07-16 13:34:57)

shoo发表于2013-11-01 15:28  
分享到 
(1076次阅读/0个评论/0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