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丰台】丰台二塔:瓦窑村密檐塔、云岗镇岗塔

密檐塔(桂峰香公寿塔)

    沿着姚广孝墓塔前的土路,很顺利的就走到大富庄村,此地已经属于王佐镇,也说明在不知觉中我走到了丰台地界。跟村里一位纳凉的奶奶打听了路,便直奔瓦窑村。

    在平整的柏油路上徒步,两侧的树荫正好挡住毒辣的阳光。临近村子时候,已能隔着田地,看到直插天际的“密檐塔”。


瓦窑村密檐塔在一座高台上,并被绿树环抱

    塔并不在村中,而是在村旁的空地上,沿着土路很快就到了。这是一座八角七层密檐式砖塔,大约建于明嘉靖年间,高约15米。

    正面观看这座古塔,保存的还破为完整,因为建在一座高台之上,也显得颇有气势。双层的基座表面,雕有精美的雕花图案,上层还有砖砌的斗拱。塔身由仰莲瓣托起,八面分别雕刻假门与假窗。再上的七层密檐,每层都有砖砌斗拱。最上是圆润的球形塔刹。


登上台阶,仰望桂峰香公寿塔

仰莲瓣托起的塔身

    据说古塔所在之地,原有大庆寿寺以及十余座古塔,故名“乱塔寺”。抗战时期,寺塔遭到拆毁,唯有此塔存今。而原因是当时拆塔的人头痛。

    环绕古塔,树枝已长的很密,估计少有人来。塔前的文保碑上只写了“密檐塔”,要想了解这座古塔的历史,就要去寻找更多的资料。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的《房山县志》记载县东北34里为栗园村(瓦要村西),村中有大庆寿寺,尚有元代至大元年冬日立碑一通,刻有大庆寿寺碑记,文有大庆寿寺创于金大定之际。文中所说的这块石碑正是了解“密檐塔”的重要资料,可惜我却没有看到这通石碑,因为它早在文革时就被砸碎了。

    但依稀的,还能查找到一些石碑上残留的纪录,“大明僧录司左善世钦授万寿戒坛宗师兼敕满香寿塔碑桂峰香公寿塔碑铭”、钦授万寿戒檀明嘉靖年立”......这说明“密檐塔”的名字应该是“桂峰香公寿塔”。

    “香公”是指寺院中掌管香火的人,一般也指寺院的主持,“寿塔”则是专为在世高僧所建的。那这位高僧大德是谁呢?他就是桂峰。

    桂峰和尚,曾是皇帝敕封的崇福寺第一代主持,而这座崇福寺就是如今著名的法源寺。这座皇家敕建寺院的主持,自然配得上这座精巧的寿塔。


温暖的夕阳斜射在镇岗塔上

    离开桂峰香公寿塔,我依照谷歌地图走小路前往栗园村南公路上的“天路通站”,在那乘坐978路到达云岗,云岗交通便捷,可以换乘很多进城的公交。

    可不想这一切来的很顺利,一会我就到了“云岗北区站”。此时日刚西斜,温暖的阳光照耀过来,我何不趁此前往镇岗塔一游呢?站台对面的马路就是“镇岗塔路”,沿路前行上一座小岗,著名的镇岗塔就在这小岗之上。塔借岗势,而更显雄伟。岗借塔姿,而尽显秀丽。


塔身布满佛龛,内有佛像

    镇岗塔是一座花塔,确切的建造年代已经无考了,从外观上看显示为金代风格。塔为实心,整体砖构,是座八角九级密檐式古塔。如今它被很好的保护起来,四周都被铁栅栏围住,但这些根本无法阻挡它的精美。

    八角形基座,有精美的砖雕,上方是仿制的砖雕斗拱。基座之上的塔身同样为八角形,每面间或的雕有假门与假窗,塔身的上部也再次使用了砖雕斗拱。塔身之上为须弥座,然后是八级密檐依次上升环绕排列,每层都是一个个的佛龛,其内的佛像造型各异,各个逼真。塔顶的宝珠式塔刹是当代重修时添加的,原来的样式已经没有纪录了。


三角形的铁栅栏围住镇岗塔

    既然名镇岗塔,那必然是有一个关于“镇压、阻止”的故事。

    传说镇岗塔所在小岗是一条龙脉,因恐惧龙脉坍塌或更改,于是建造了此塔以巩固龙脉。传说中还讲,自从有了镇岗塔,云岗一带便风调雨顺,即便相离10公里的永定河发灾,也从未漫过长辛店。

    但无论如何,塔的修建总是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今人访古,也同样是怀着美好的心态,试图去欣赏那些艰难的存在世间的最真实、最美妙、最有价值的古塔。 

漂亮的塔身,是花塔的迷人之处

从东侧观望夕阳中的镇岗塔
我的更多文章:
  • (2013-09-21 20:50:45)
  • (2013-09-17 20:38:23)
  • (2013-08-01 15:15:33)
  • (2013-07-18 18:01:41)
  • (2013-07-16 13:34:57)

shoo发表于2013-11-01 15:29  
分享到 
(504次阅读/0个评论/0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