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行-----穿越大寒岭

      

    
    路线:千军台村—马家洼沟----大寒岭关城—千军台矿坑口---庄户 穿越休闲游。

      昨日,我们十位身体尚好的花甲老人由董艳红带队到门头沟走一段古道,并请来了常年坚持户外运动的黑土情夫妇为我们做向导。探寻的目的地是大寒岭,这里要多说一句的是,黑土情的老公,柱子是户外运动的“强驴”,常年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山友游乐在京郊的大山里。不仅是门头沟,整个京郊的座座山峰,条条山脉,沟沟坎坎的走向脉络,京郊的山地大小沟壑,全在他们的心里,我从心底佩服这些山友,佩服这夫妇俩的行走历程。
      回头还是说我们吧。早上七点大家在苹果园929公交总站集合,朋友们很守时都按时到达集结地。我们登上929开往千军台的客车,寒冬里车厢内温暖如春,车绕王平镇的平地旋转一个大圈后就进入了山区。客车一路转弯向前,西山冬季景色除了少数的松柏外,山野里一片苍茫。海拔在步步升高,耳朵感觉到了气压的变化。车过大台,三孔桥,玉皇庙,再走过板桥,庄户两个古村落就到了千军台,这一带都是木城涧煤矿的地界了。
在千军台村口我们落地,站在千军台小学校门口,眼前对于我是那么的熟悉,记得今年二月,春暖乍寒的时候,我和几个朋友探寻千军台古村落是从玉皇庙下的车,走十里看八桥,等板桥废弃的荒野村落,探访庄户和千军台古村的时候曾在这里驻足,那时候我就对对京西的村落,京西的古道,京西的文化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引发了我想走古道的兴致。
      稍事整装后队伍从千军台村下的沟口走入林区的防火道。冬季的林区林木叶落,树木稀疏,荒草遍野,山沟里气温尚可。头上天空有温暖的阳光,脚下沟谷里是溪水流泉,不时的沟壑里还有点点冰瀑悬挂在高低错落的水边。
      在马家洼沟与黑牛寺的岔路前,领队商议,因天气和队员的身体条件不一,此行我们就不走黑牛寺了,抄近路走马家洼上山到大寒岭。山道是成熟的林区防火道,但林道仅是碎石铺就的坑坑洼洼,高高低低,时宽时窄,的防火道。路面很宽,一路上升,路两旁是灌木和荒草。大寒岭与这里的距离是七公里海发近千米,山腰上一段是这道山谷的风口,刺骨的寒风恣意凌咧,吹得人摇摇欲坠,刹那时人被吹的从里冷到外。寒冷让人见识了山野寒风的威力。一段艰难的路程后,垭口出现,翻过山脊在7公里的路标前是一路下山的坡地,远远地大寒岭呈现在眼前。
      大寒岭并非边关。一些时事资料介绍它是建于明代,地理位置是处在斋堂镇南的群山中,系太行山余脉,它的四周有一千五百多米的山峰三四座。一边说一边走,领队柱子将不远的清水尖,髽鬏山指给我看。大寒岭就在群山之间居中,呈西南东北走向,这段穿越路线延绵十余里,地势险要,是京西古道现存的,历史悠久,遗存丰富,山路险要,路线壮观的遗存。也是户外穿越的热点线路之一
      面对大寒岭,我们看到关城面东而立,古道从城台券洞下通过。在城台东部有一平缓山坡。从百度上看到,大寒岭是京西古道重要关隘之一,明代起设置城关,城台约长十五六米,宽约五米,由青砖券石砌筑。当年城上建有阁楼,城门西口建有不大的瓮城。历史上记载,清康熙年间两次修缮。时至今日,随着交通的发达,随着古道的荒废,城关已塌陷,只剩下了城头和券门迎着猎猎西风,伴着残阳,在岭上孤零零的不肯倒下,成为令人凭吊怀古的遗踪。
      大寒岭成为内地关隘,在于它千百年来是古道交通汇集的地方。它东连王平,三家店直通京津,北起灵水沿河城河北幽州,可达山西内蒙。西起川底下,清水越过灵山至河北怀来达山西。南经妙峰山潭柘寺入房山,四面八方的古商道,军道,香道汇聚于此。可以想象得出当年的马帮,驼队,骡群,商旅从石卷门下通过往来的繁盛景象。
      欣赏了山岭上的无限风光,围着关城走了一圈,尽管是蓝蓝的天,明媚的阳光,我们也深深的体会了一把大寒岭的名副其实。山坡上寒风肆意刮个不停,呼啸着向我们袭来,几分钟的功夫就将将身体从里到外全部打透,冷风无拘无束的钻到身上,无孔不入,身上温度急剧下降,冻得我们打颤发抖。领队见此情景急忙招呼我们这里不可久留,赶紧下撤。几人意犹未尽,一边下撤一边回望,大寒岭就像一位古稀老人一样,默默的注视着我们。情感一时冲动,在这历经几百年的残建遗存面前,忽然间我的内心充满了敬畏。
      大寒岭至千军台煤矿坑口一段是古道的一段精华所在,山野里,荒草中一条下山的坡道宽不过三两米,由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石头石块或是巨石垒砌,历经岁月沧桑,人行马踏,驼队商贾过往,路面的基石高低错落,坑坑洼洼,一段深卧在山道里,一段丢失在岁月中,或明或暗显现在山谷中。险要地段前我们收好相机,四肢着地相互帮扶,胆战心惊的慢慢下山,在行走中随时相互提醒着注意安全,还不断的感悟着古道的艰险,感悟着古道的雄浑,感悟着前人的智慧。还一步一步的用手用脚丈量着这旷世奇观,体验着古道的深深意境。
      尽管亲近古道时间短暂,但古道的沧桑却留下了长久的思索和回忆。一点左右我们到达千军台公交站,距离下趟929班车(2;45发车)还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意犹未尽的几人没有劳乏的感觉坚持继续前行,这段路一路下坡直达庄户(庄户村与千军台村正月十五相互走幡闻名于京城),全体人员满带收获与自信安全的在庄户村前的公路上,登上了返程的929客车,为此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再此感谢艳红,柱子,黑土情为大家的付出,感谢队友们齐心合作顺达完成活动内容。古道还要走下去,我们期待下次同行。

                                       日朗风轻雪无踪,会友户外古道行。
                                       执杖健步声声唤,爬坡冷汗一身轻。
                                       古道纵横汇谷中,大寒岭上晓风冷。
                                       近观灌草披坡黄,远望群山岚霭青。
                                       岁月流光明时关,山顶犹造西北风。
                                       关影寒天岭上崎,莽莽连峦孤伶仃。






















肖虹发表于2013-12-20 14:42  
分享到 
(1123次阅读/3个评论/0人赞过)
    一直走
    沙发。
      谢谢老师,咖啡   上茶。
      流汗谢谢肖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