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笔当哭

         北宋绍圣年间,大文豪秦观被贬湖南郴州,绍圣四年春,秦观游览郴州的苏仙岭。万物复苏,而自己却沦落天涯;鲜花盛开,佳人远去。于是触景生情,在馆舍写下著名的《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知何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声律低沉,意境凄婉,悲情哀苦,十分准确的表达了词人的遭际和心情 。秦观作词此后不久即在孤寂中故去。宋词本来就长于表达情感,但后世评论家们一致认为,表达悲凉凄苦孤寂境遇的,上下古今无出其右者。
     
苏东坡当时也在被贬途中,看到这首词时,便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于感伤之中挥泪为此词写下跋语: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与苏轼同为 宋四大书法家的米芾,十分同情秦观和苏轼的遭遇,于是将秦词和苏跋写下来以资纪念。
     
南宋时,地方官将秦词、苏跋和米字刻于崖壁。这就是著名的三绝碑” 。目前是重点文物保护对象。

 

 




          带你去转山有感于秦少游的凄苦,以拙笔录其词以当哭。男子汉并非不能长哭,相反人生必备三副热泪,一哭天下大事不可为,二哭文章不遇知己,三哭沦落不遇佳人,此三副泪绝非小儿女惺惺作态可比,唯大英雄方能得其中至味。(晚清诗人易顺鼎语)
 











带你去转山发表于2014-03-19 22:40  
分享到 
赞过
(1208次阅读/27个评论/9人赞过)
    酷哥晨晨
    呲牙强
    宝珺

    沦落不遇佳人,再正常不过了,瞎嚎个什么呀?

    佳人可遇不可求,不沦落也难遇佳人。

    谢燕
    中国文化似乎就是 压抑 与  不能开怀,强权与封建统治的情志凄苦美!

      还真是这样的

      其实,近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中国文化有什么值得保留的东西,那些以前认为美好的东西,是否真的值得保留。

      我觉得,作为一个民族的底蕴,四书五经和老、庄是必要的。那种文武兼备的东西都是很好的。但是后世把经念歪了。

      感觉放哪都是这个理

      不遭点罪也没那么深的体会

      例子就多了

      但还是老祖宗的文字书法更有感染力

    谢燕
    调皮
    O不说也罢O
    转山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了?再说大哥还有不开心的时候?
    山野清风
    第一次看到大哥的书法,这么棒!哪天找您去求一幅字呲牙

      情绪不佳,写不出好字来,见笑了。

      排队哈,我的还没求着呢……
      白眼一群小财迷!就等着将来升值卖钱呢?!
    良知行
    感谢分享,伤春就不要啦调皮
    拉萨
    一哭天下大事不可为,二哭文章不遇知己,三哭沦落不遇佳人.

    前两哭,明白,也理解,“沦落不遇佳人”不明白,也不懂。

           大概是说才子流落他乡没有,也不遇佳人相伴吧。文人们对易顺鼎三副热泪说很赞同,但谁也没有对这三幅热泪进行解释。

          易顺鼎晚清名士,三个方面有名,一是诗,留下一万多首诗,公认的有才气;二是哭,他是经常嚎啕大哭,诗人们集会,他常常把大家哭的不欢而散;三是追求佳人。据说他看上同里某才女,亲自上门求见,被该女骂出,亦不为尴尬。第二年该才女病故,他冲破女孩家人和朋友们的拦截,到才女灵前抚尸大哭。

         

      我猜想这里的“佳人”应该是指“精神上的伴侣”(女),和上一个“文章不遇知己”(男)是相对应的。不过,总觉得“沦落不遇佳人”也要哭一下的话,蛮显得这个男人很自私。调皮
      你这种朋友和伴侣,男和女的对应说,理解的更细腻了,也很有道理。我没想这么多。按你这个说法,“一哭天下事不可为”,是否有不遇知遇之人的含义呢。
      我是一小女子,对“天下事”的理解,最多也是停留在“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之上,是不是能遇到知遇的人,我只能说“不知道”。在我的理解当中,那些怀才不遇,或者是被贬的人,都是非常有才华的人,而且可能才华高到让那些高官也好,皇帝也罢,不喜欢看到他们很得意的样子。只能说,他们注定是要做千古流芳的才子,而不是治国治世之能臣,因为他们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藏拙。太感情用事的人,治理不了天下,所以“天下事不可为”,哭也没必要,那原本就不是他们能拿得起来的担子。调皮
    老顽童
    惊讶这是哪出儿?大事?妙文?佳人?
    好不容易天晴花开的,可做小事、行短文、思思春,就是不许泪奔no

      有机会你去看看三绝碑吧,我去过。除了三绝碑,那里还有张学良、毛泽东和陶铸等人的典故呢,风景也很好。

      这篇文章的作者,对陶铸的典故或者回避,或者不知。上个世纪60年代,陶铸位高权重,到郴州时,指着三绝碑对随行地方官员讲了封建制度如何如何,并步秦观踏莎行原韵反其意作词一首(具体文字我忘记了)。可历史有时是多么的相似啊。

      百度里有的:
      "翠滴田畴,绿漫溪渡,桃源今在寻常处,英雄便是活神仙,高歌唱出花千树。
      桥跃飞虹, 渠飘束素,山川新意无重数。郴江北向莫辞劳,风光载得京华去!"
    新长征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