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风一样自由,越走越南(七)——What a Fucking Day
2014年的大年三十,于我来说,既是普通的一天,也是不寻常的一天。普通,是因为不在家人身边过年三十并不是头一次,一个人在异乡过年三十也不是头一回;而不寻常,却是因为在异国过年还是头一次,还是作为一个外国人,周围充斥着听不懂,或者听着不那么顺畅的语言的国度。
到会安是在下午四点左右, 时间尚早,办理了入住登记后,在房间里简单收拾了下就准备出门溜达。因为没有足够的现金付房费,出门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取款机,越南的取款机比国内的ATM分布要密集的多的多,有时候走不到100米就会看到一个,所需要关注的就是先看看有没有银联标识。在离开旅店大概100多米的街角恰好有自助取款机。按照旅店老板的要求,我将护照押在了旅店,所以取完越南盾后,我并没有急着返回旅店付款。
带着在美山遗址遇到的上海女孩给我的地图,顺着街道很快就走到了秋盆河边。我想这是在我一路走来,除了下龙湾,这里是中国人最多的一个城市,随处都能听到中国话,尤其是在市场中与小贩的讨价还价。当然,除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国游客,更大的原因还在于这里的历史背景,使得这里处处都体现着中国元素。
在占婆王国时期,会安曾是一座港口,发展到16世纪,这里演变成一个东南亚最重要的贸易交流中心。18世纪,由于越南国王们长期而激烈的权力之争,约束了发展,会安几乎废弃了,到了最后,这座天然的港口终于淤塞。19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会安港进行了大观模的整修,使之焕发昔日的光彩。由于古代贸易交流的缘故,中国、日本、南洋,甚至欧洲的商船经常出人会安港,在会安经商的中国人及日本人很多,因此,当局允许在这里分别建立华人和日本人居住的单独街道。虽然也有地方当局管理,但是中国人和日本人均以在这里按照各自的民族风俗习惯生活。会安的建筑群突出体现了民族文化相互给合,同时也作为亚洲传统国际商港遗址被保护起来。这些建筑中最著名的是一座日本风格的带顶石桥。石桥始建于猴年(1593年)完工于狗年(1595年),所以桥西边尽头有两尊精美的狗的雕像,东边尽头则有两尊猴子雕像。
几百年来华人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华人社区,并将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此;中国式的古建筑,华人庙宇,华人会馆,华人店铺比比皆是。此地还是世界多个国家文化体系的交流荟萃地。中国、日本、欧洲与本土文化特色,可以从各座建筑物;寺庙、会馆、祠堂等工程略见一斑。会安的人文文化传统得到良好、完整的保存。虽然越南经历了多年的战争,但会安古城却没受到战争破坏。现在,会安古埠已列入东南亚最古老的历史文化遗迹,并公认为世界文化遗迹。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秋盆河的堤岸边停靠着无数的小船,一些船夫或者船妇不时的向沿岸边马路走过的游客推荐乘船游览。马路的另一侧则是酒吧、咖啡馆之类的沿街店铺。
趁着天黑之前,还可以大致的浏览一遍白天的会安。沿着河边的街道漫步,河边时常会有一些卖工艺品、旅游纪念品之类的小玩意儿的小摊。据说在会安买这些小玩意儿会比别的地方划算,做工也好,于是我也不时的在一些小摊前驻足,寻找既不太占空间,又不贵的适合带给朋友的东西。
我在一个摆满小玩意儿的小摊前停下,看到有很多小斗笠的钥匙链,在越南,我想没有什么比斗笠更具有代表性了,于是向摊主问了问价。摊主是个瘦小的小姑娘,我猜想这个小姑娘不会超过15岁,或者更小。小姑娘张口要200,000Dongs一套,但小姑娘并不确定我会买的情况下,主动先打了折,说是天快黑了,100,000Dongs给我。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个到底应该值多少钱,但已经折了一半,那必定还有很大的空间,于是还价80,000Dongs,小姑娘很坚决的否定了。我开始坚持90,000Dongs的价格,小姑娘有些无奈,然后找来另外一个跟她年纪相仿的女孩来跟我讨价还价,后面的讨价还价我想才是最有意思的事情。
【日本廊桥】
后来的小女孩一上来就告诉我,
“100,000 is very cheap, cannot cheaper any more”
“90,000 is OK”
“100,000 is OK,90,000 is not lucky for me”
我暗自觉得好笑,就是一个价格而已,有什么lucky不lucky的,又不是中国人在意的的444、666、888之类的数字,于是笑着说,
“90,000 is OK, it’s a good price”
“No, No, No, 90,000 is not lucky for me, because today is New Year, 100,000 is lucky for me”
如此反复还了几次价,没有成功,换算了下汇率,似乎没多少钱,于是让小姑娘将那一套“斗笠”打包。到了胡志明的边青市场才知道,这玩意儿其实还可以便宜很多。付钱的同时,小姑娘说道,
“You are very handsome”
“Thanks”
心中一乐,被人夸帅,谁不高兴呢,接着小姑娘问道,
“Where are you from?”
“China”
“Oh, I thought you were from Japan, Korea, or Philippines”
听到这话,觉得很可笑,心中暗自吐槽,“What a fucking day, 中国与岛国,棒子国离的近,长相差异没那么大,被误认为是这些地方的人还能理解,可是为什么还要有个菲律宾?虽然出来有几天了,可能多少被晒黑了点,但也没黑到要沦为菲律宾人的地步吧。”在国外被误认为是韩国人,日本人是常事,有时其实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人家不会直接问,“Are you from China?”,而我所想到的只是中国的游客在国外给当地人留下的印象可能并不好,所以在遇到说话比较客气的东亚人时不会认为是中国人。尽管是在会安这个地方,我想没有哪个国家的游客比中国游客数量更多的了,但往往在讨价还价的时候,嗓门最大的一定是中国人。
离开时,小姑娘不忘说一句“Happy New Year”,当然,咱也会客气的回上一句,“Happy New Year”。
沿河边街道行走,不经意就走到了会安的市场,卖蔬菜,卖水果,卖花,卖各种小商品,日用品的小摊混杂的分布在街道的各个角落,中间可以行走的空间很小。因为过年,很多本地人在市场中采买过年所需,其中也夹杂着非常多的游客。在这种环境下就随时能听到高声,用十分不流利的英文夹杂中文的中国人的讨价还价的声音。
在越南,经常看到街上有将香蕉挂在自行车上兜售的小贩,但在会安是出来第一次买水果。看到青香焦,以为这香蕉就是这样的,于是指着一把青香焦,让看摊的大婶给称重,大婶倒是很客气的指着那把香蕉说,“that cannot eat”,然后指着另外一把香蕉黄色的一半,“You can eat this today”,然后指了指另外泛青的半把,“You can eat this tomorrow”,虽然只是个小举动,却让人觉得很温暖,觉得这个大妈很淳朴。
太阳渐渐落山,我拎着一把香蕉和两个青芒果往回走,正好路过游客服务中心。抱着碰碰运气的态度进去询问是否有明天去芽庄的车票,结果很意外,在所有旅行社,酒店工作人员都“I am sure, there is no bus tomorrow”的情况下,游客中心的工作人员居然告诉我明天有票,但要35美元。从河内到顺化一个晚上的时间就35刀,而会安到芽庄也是一个晚上,这使得我开始相信,因为春节,夜卧巴士就是这个价格,于是提前订下了次日的Sleeping Bus的车票。而到了芽庄,遇到后来的小伙伴们才知道越南的大巴车票价格是如此的混乱,而我竟然是买的最贵的一个。
离旅馆不远的街角处一家卖粉的小摊,让我意识到今天到现在就只吃了一根法棍,于是坐下来,要了碗粉。等待的时候,刷着微信上朋友圈中的信息,朋友们几乎无一例外的在晒着大年三十的团圆饭、年夜饭。看到这些,有些触景生情,看看时间,按照惯例,这个点儿,家里人已经吃过团圆饭了,好在这个时候,家里还有姐姐一家人,哥哥一家人陪在母亲身边。这个时间说早不算早,但说晚又不算太晚,或许吃完这碗粉,晚上也不用再吃东西了,索性将这碗粉作为年夜饭好了,于是也拍了张照片晒到朋友圈。
回到旅店,告诉旅店老板,我已经买好了明天的车票,但又觉得会安还不错,也许会多呆一天,明天早晨去看看能不能改签车票,于是先付了一天的房费225,000Dongs。回到房间,给妈妈打了个电话,简单的拜了个年,报个平安就挂断了。一个人在房间中静静的想象亲朋好友欢聚的景象,静静的等待夜幕降临,等待会安的华灯初上。
北京时间8点左右,白天的疲惫感开始升温,在一番纠结之后,我还是决定出去转转,毕竟还是不想错过会安古城的夜景。
越是临近秋盆河的街道,人越多,越热闹;越是临近秋盆河,夜景布局越漂亮。独自漫步在会安的一条安静的街道上,街道两边是一些小店,这一片相对靠里,所以没有显得特别的热闹。在人行道上,一边缓慢的走着,一边刷着手机上的信息,听到有摩托车的声音由远及近,并没有太在意,因为我站在人行道的中间,但忽然间,一辆摩托车从我跟前疾驰而过,最近离我似乎不过30公分。第一反应,我遇到了飞车党,心中一惊,下意识将手机收到胸前,最近几天时常看到在先前加的微信约伴群中的消息,已经有几个小伙伴遇到了飞车党事件。好在这一次对我来说,只是虚惊一场,但却又不知为何马路上并没有什么车的情况下,而这辆摩托车却在人行道上急速行驶。也因此,我开始尽量避免在走路的时候看手机信息。
走在安静的路上,人行道边,一个餐厅的灯箱上的菜单吸引了我的注意,我看到了Fried Spring Roll 和White Rose,这两道菜据说是会安的特色,尤其是White Rose。虽然我都算不上吃货,但既然看到了,自然也还是想尝试一下,于是走进了这家路边餐厅。
餐厅不大,门前空地上摆着一个台子,台子上放着一本菜单,为的是方便经过的客人参考。在越南,像这样的饭店或咖啡馆多数都会在门口摆这么一个台子。餐厅里面,桌子靠两边墙摆放,中间是过道,只有几张桌子,门口左侧的桌子坐了一对看似情侣的欧美游客,我选择了坐在右侧门口的位置,为的是可以看看店门外的街景,当然也可以看看是否有美女或者奇葩的路人从门前经过。
一个中年妇女拿来一本菜单,在菜单中找到FriedSpring Roll 和White Rose,看了看价格,似乎不算贵,又看到酒水类中有Saigon Beer 和咖啡,咖啡是我的一大爱好,而在越南如果不喝咖啡,那真是少了一种乐趣,更何况在越南喝咖啡是如此的便宜;而啤酒虽然我并不太喜欢,但还是习惯于走到每个地方都尝尝当地的啤酒。炸春卷蘸鱼露,味道其实还不错,而White Rose做的挺好看,味道也还不错,但我想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
因为并不着急时间,反正也没有春晚可看,所以在这家小店中坐了近一个小时。结完账准备离开的时候,小店的老板娘不忘拍拍我的肩膀说,“Remember, come here tomorrow morning, eat breakfast here”,“OK”, 我微笑着附和道。
继续沿着街道向河边方向走, 竟然不经意走到了日本廊桥。这座桥已经成为了会安的标志,不论是在城市Logo或者会安旅游宣传广告上,都能找到日本廊桥的图案。我曾以为日本廊桥应当非常大,非常壮观雄伟,但实际上这座桥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有气势。不过它的修建造型及风格也的确与众不同,有其特色。廊桥的一端,有几个穿着粉色奥黛,戴着斗笠卖河灯的小姑娘在四处徘徊,见到有游客经过,就赶紧迎上来请求买河灯。没有什么期望,没有什么寄托,更何况我是独自一人,自然不会去考虑这些东西。于是微笑着摆摆手离开,并找个位置,拿出相机,将她们收入我的风景。
秋盆河边的广场上热闹非凡,我沿街溜达,无意中来到了这里。广场的一角,搭建着一个露天的舞台,有几个工作人员在舞台的一角调试音响设备,舞台下整齐的摆放着二三百张椅子,看来晚上这里有活动。广场上沿街的一侧遍布着各种娱乐的小摊,就像是北京的公园庙会一样,比如玩具枪射击,打沙包……诸如此类的游戏小摊,更有甚者,是公开的赌博,比如转轮盘,押大小之类的。沿河边的台阶也有卖河灯的小姑娘,或者是卖石膏做的小工艺品,可以供小孩子自由想象发挥的在上面涂上颜色。后来在微信上跟Grace聊天时,Grace发来一张乌龟的的照片,乌龟壳被涂成了花花绿绿的颜色,这就是Grace的作品,我笑了很久,这真是个童心未泯的大龄儿童啊。
在广场上转了很久,其实广场很小,只是因为不知道要去哪,所以在热闹的人群中找寻可以拍片的素材。我看到舞台下的椅子已经有不少人落座,于是也随便找了个空座坐下。我并不清楚舞台上将要演出什么节目,不过可以猜到的是,这应该是本地的春节联欢晚会,因为今天是大年三十。
我不清楚晚会的开始时间,但似乎已经并不早了,于是问问旁边座位的一个欧美的游客开场时间,这名中年男子告诉我是10:30,我看看表已经是晚上11点了,诧异了一下,但随即想到,我用的还是北京时间,实际上离开场还有半个小时左右。到快开场时,基本上就已经座无虚席了,放眼望去,全场落座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观众都是外国人。
两名主持人登台念稿, 我想说的无非也就是对观众及来宾的欢迎一些话吧,毕竟是听不懂的越南语。
节目开始,同中国的春晚似乎也没什么区别,歌舞,小品,曲艺……只不过节目并不多,时间并不长,只有一个半小时,但却充满了本地色彩。中国的春晚看了几十年,随着岁月的流逝,让人越来越没有新鲜感,而偶然看一场异国小城镇的春晚,虽然品质并不高,却也能让人耳目一新。
本来只是凑个热闹,不过看到晚会有点意思,便尽量往前凑,为的是方便拍照,也看的更清楚。我挪到尽量靠前排的中间的一个空位,旁边坐的似乎是一对很年轻的母女,旁边的女人问道,“Can you speak Japanese?”看来毫无疑问,她们来自日本,或许觉得我像是日本人,于是回答到“Sorry, I am Chinese”,同时心中也嘀咕着那句话,“What a fucking day”,今天已经不知第几次被问此类问题了。
【晚会结束后,游客登台合影】
所有歌舞节目过后,主持人邀请一名中年男子上台致词,想必是会安的政府官员。当然,依旧是完全听不懂。致词完毕,主持人说了些什么,只见所有观众开始起身离开座位,向河边涌去,看看时间,差两分钟到凌晨1点,也就是越南时间0点,不久便听到倒数的嘀嗒的钟声,人们跟着节奏倒数,Ten, Nine,Eight……Three, Two, One, 新年的钟声响起,众人高呼“HappyNew Year”, 与此同时,秋盆河的上空,烟花绽放,点亮夜空,煞是好看。虽然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呆了好几年了,但这样浓烈的庆祝节日的气氛却还是头一次亲身经历,这才是新年的味道呢。
随着烟花的消逝,晚会也告结束,人流攒动,开始逐渐散去。如多数人一样,我沿着马路朝宾馆的方向溜达,这时一件特别的事情让我感到好奇。缓慢的走在大街上,只见家家户户,几乎所有的沿街小店的门前街道上都摆着个如同铁桶一般的东西,只不过还带着盖子,有些在门口还摆着香案。走在我前方的一对欧美游客不明就里的以为那是垃圾桶,走到一家店门口时,准备去揭盖将手中的零食包装扔进去,只见店家摆了摆手,并指了指对面的垃圾桶,“No, There”。毫无疑问,我已经猜到那个应该是用来给祖先及逝去的先人烧纸用的。虽然在北京时常会在所谓的“鬼节”的晚上看到有些人在路边烧纸的,但这种新年的凌晨烧纸的习俗却是头一次见。
旅店前不远的十字路口,许多的年轻人都坐在一角的路边,面朝着十字路口方向,像是在等待什么,似乎将有什么事情发生。我很好奇的在旅馆一侧的街角站了几分钟,却什么也没看到,于是回到旅店询问旅店老板,老板也只是说庆祝新年,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解释。当然,从他的反应及回答,我更愿意相信,他根本没听懂我说的是什么意思。
回到房间,刷刷手机上的信息,看看时间已经凌晨3:30了,当然,这是北京时间,即使是在国内的时候,我也很少有在年三十晚上熬夜到这个点的,以致于第二天早晨起来的比较晚。
大年初一的早晨,其实很早就听到那首“HappyNew Year”的歌,也不知道是院子里那家咖啡馆放的,还是大街上的小店铺放的,就一直在那不停的循环,再循环,扰的人不想起床却也睡不着。
昨夜的会安的夜景,让我觉得有必要再逗留一个晚上,或许晚上还能再看一场晚会。于是我决定去游客中心将车票往后改签一天。
早晨路过一家小饭店,那种一看就是本地人来吃饭的那种路边小店。看了看菜单,随便点了一个海鲜炒面。邻桌的大姐带着孩子在这吃饭,告诉我说,这里的饭不错,她们经常在这吃。对于这样的对话,我不知道该怎么接茬,于是客气的道了声谢谢。等我的炒面端上来后,这位大姐又主动将筷子,调料盒,餐巾纸递给我,吃完后又帮我倒了杯茶,她也仅仅是一个在这里吃饭的顾客而已,于她,我也不过是个到此一游的游客而已,但却让人感受到一份真诚,一份热情。
在下龙湾,在河内,在顺化,为了找邮局盖个邮戳,却因为时间紧张不得不放弃。而在会安的时间却显得太宽裕,可无奈的是走到会安邮局却发现邮局今天不上班,因为今天是大年初一。正当有些沮丧时,看到离旅店不远的街角边的墙上有个小牌子,上面写着“POST OFFICE”,并画着一个向里走的拐弯箭头。欣喜,期望有人值守。顺着箭头走进小巷子里,不远处就看到一个小店面,旁边有个牌子写着“POST OFFICE”。说是小店面,是因为看起来更像是个小商店,而不是邮局。门前摆着一个玻璃柜台,柜台上放着一些明信片。一个年轻女孩在柜台后的电脑前上着网,看到我进来,很热情的起来招呼。很高兴的是我可以在这里盖到邮戳,顺便在这里挑选了几张明信片。
在挑选明信片的同时,和女孩闲聊,自然又免不了被问到是哪国人,当被问的多了的时候,被误认为是岛国人,或者韩国人也逐渐开始习惯。因为是过年,女孩端起桌子上盛干果点心的盘子邀请我品尝,临走时同样不忘追加一句“Happy New Year”,这样的聊天方式,这样的旅行场景,总会让人感到很轻松。
一个人独自漫步在会安的街头巷尾, 今天其实没有什么目的地,尽管相机包中装着我提前做好的会安的攻略,以及会安的地图,却并不想拿出来看,走哪算哪,会安毕竟不大。
与昨日相比,今天的会安似乎瞬间就成了一座“空城”, 似乎经过昨天的喧嚣,人们都选择了在今天离开,使得大街上看到的也不过是三三两两的游客,而不像昨天到处都是人,让我有些疑惑,不知所以,并且开始犹豫刚刚改签的车票是否有不妥。
除了咖啡馆集中的闹市,总在不停的循环着一些动感音乐, 会安的街头显得很安静。 看到各种特别的小店或者建筑,就进去看看,当然,会安最多的还是各种中式会馆。在街上走着走着,或许就能看到一座中式的建筑,门楣上方的匾额用汉字写着诸如广肇会馆,琼州会馆一类的中式会馆。
我在大街上走着,无意中来到了金山寺,当然这可不是《新白娘子传奇》中的金山寺,游客不算多,却也不少。我百无聊赖的走进院子,四处张望观赏,忽然听到有人在说,“Hey Eric, look, there is your friend”,抬头时正看到小Eric一家子从庙里出来,不过却少了Eric的弟弟。有点意外,但很高兴,小Eric见到我却变得羞涩起来。两个小家伙似乎有些晕车以及水土不服,所以Eric的弟弟在休息而没有出现。原来他们一家子是从岘港过来,下午还要返回岘港。简单的聊了几句后,便互道珍重,离开了。
天气逐渐热了起来,准备走到海边转转,才走过秋盆河的桥,就不想继续了。看到路边的牌子上写着Café,于是在路边的桌子前坐下点了杯冰的黑咖啡。一个人的时候,如果不想继续走路,总需要找些事情来打发时间,除了在手机上刷刷信息,也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消遣的,就这样在路边竟然坐了两个小时。
越南在结束了法国的殖民统治后,法国人喝咖啡的习惯很好的留传给了越南人,所以说,咖啡,代表着越南人的生活与态度。坐在街边喝咖啡,看着街上来来往往,形形色色的路人,也不失为一种惬意。
下午在安静的街道上穿梭游荡。
转着转着就快天黑了,转着转着就转回到昨天看演出的广场。看到依旧有工作人员在调试设备,想必今天晚上还会有一场表演。走的也累了,于是找个位置,静等演出开场。但昨天与今天的差异却很大,不再似昨天全场落座的近一半都是外国人,而今天,环顾周围,似乎外国人只有我一个。虽然觉得有些别扭,却也并没有招来异样的目光。
晚上的演出,主持人是几个年轻人,也可以说这场晚会没有主持人,只是在开场和结尾来宣布节目的开始与结束,而后则是一个节目接着一个节目。今天的节目可谓是年轻人专场,基本上围绕劲歌劲舞,街舞,T台秀几类节目轮番上阵,而演员始终就是那十几个年轻人。而观众也基本上是年轻人为主,看观众的反应,看得出台上的表演者或许多数是他们的同学。
今晚过的很平淡。夜景和昨天没有什么区别,但街道上的游客却很少,两日的心情也瞬间转变,甚至开始纠结起改签的车票是对是错的问题。当然,这或许就是注定的,不然又怎能遇到后面路上遇到的同伴们呢。
踱回酒店,今天可以好好休息,明天也没有太多的可去的地方,也不用早起。 这一天,算得上是这一路过的节奏最慢的一天。
车票也改签了,明天又该去哪转呢? 会安,其实真的很小。

记性真好,要我,隔了半年早就一切忘干净了
夜景相片。不错
挺有意思的异国旅行。
越南美女还挺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