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的草原,停不下来的天籁(一)老掌沟徒步穿越
律动的草原,停不下来的天籁,白云拥抱蓝天,牛羊陪伴着群山,这样的草原给我一种神奇的召唤,所以每年最美的季节看一看心中的草原。连绵起伏的丘地,漫延不绝,好比一首美美的长调,时而高昂,时而低沉,寄托着我内心深处深深的祝愿。丘地上的牧草经纬分明,低处一个样子,脊背处一个样子,远远望去,像仙女编织的绿罗衫铺盖在这片天地,温暖着牧人的心田。奔流不息的闪电河起源这片草原,我在这里纵情的歌唱,心中奔腾着无限的思恋。
草原上的旋律优美动听,容易让人舒展自己的胸怀,释放自己心中的负能量,点燃自己的激情和希望。谈起什么时间开始喜欢草原的歌曲,不得不从德德玛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启蒙说起,“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这首歌是七十年代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有很多人翻唱,但是我还是喜欢有着味道的德德玛演唱,她在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把蒙古长调和美声很完美的结合起来,歌声浑厚醇美,音域宽阔,气息通畅,演唱富于激情,更重要是他人品没有任何诟病。曾经在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中,看到了一个学生写了关于德德玛关于音乐的理解方面的硕士论文及其详细生平,对其一生所经历的坎坷,毅然坚持在舞台上的不易而感到敬佩。
这个时期喜欢的歌曲《高原红》、《天路》、《青藏高原》、《走进西藏》、《祝酒歌》、《一个妈妈的女儿》、《牧人》、《在那东山顶上》、《牧羊曲》等
随着对音乐理解和自身经历增长,另外一首脍炙人口的草原歌曲《卓玛》也进入歌唱范围。“草原的风,草原的雨,草原的羊群,草原的花,草原的水,草原的姑娘,啊……卓玛”,这首歌非常好听,翻唱次数不亚于《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只要是在国内有名的草原歌手都翻唱过,但是调子还是没有过多变化,比如亚东、乌兰托亚、黑鸭子等。翻唱的有早有晚,作为我个人来讲我还是比较偏爱毕业四川音乐学院降央卓玛的《卓玛》,有其同龄的原因,其唱功了得,人也非常漂亮有气质,更重要是喜欢他那种中性声音的美。
这个时期喜欢歌曲《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红雪莲》、《红河谷》伴奏、《乌兰巴托之夜》、《草原夜色美》、《敖包相会》、《多彩的哈达》、《蒙古人》、《月亮之上》、《天堂》等
有了草原之歌的启蒙和积累,喜欢草原上的歌曲也逐渐增多,但是唯独有一首让我登台演唱过,那就泽翁或亚东演唱的藏语《姑娘走过的地方》。从严格角度来讲,他不算一首草原歌曲,更多的写的格桑花、雪莲和美丽的姑娘等事情,但是从其“长袖飘过的地方,撒下一路欢笑,那是高山的雪莲,我心中的姑娘;歌声飘过的地方,撒下一路悠香,那是高原的杜鹃 ,开得象火一样;姑娘走过的地方,一路鸟语花香,那是春天的使者,我心中的姑娘”歌词来讲描述的场景中必定有高山草原。刚刚毕业的时候我特别喜欢这首歌,因为这首歌陪伴我走过沙漠、青海湖、四姑娘山、成都的酒吧等地方,也是因为这首歌的让我开启了户外之门,那是春天的使者,我心中最美的姑娘。在2010年元旦之际去往四川四姑娘山的途中,听到了被冠以了“草原天籁之音”的乌兰托亚的套马杆,纯粹的草原之声更是打动了我对草原的向往。套马杆的歌词和旋律都非常好,但是个人原因不能大众面前歌唱,至今对这首歌更多是重复播放。
这个时期喜欢歌曲《高原蓝》、《那溪那山》、《大高原》、《高原女人》、《梦高原》、《蓝色蒙古高原》、《火凤凰》、《爱琴海》、《神奇草原》、胡杨林女人《吻你》、《坐上火车去拉萨》、《苍天般的阿拉善》、《我的故乡额济纳》、《草原情哥哥》、《嘎达梅林》、《火辣辣的情歌》、《雪山阿佳》等。
草原上的白云很多,随意飘过来一朵,也不定会下雨,也有可能会下雨,很多东西是把握不准的。户外的有一次我意外的受伤,在医院疗养期间听到了一首布仁巴雅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让我抑郁的胸怀逐渐开阔。“我的心爱在天边,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草原茫茫天地间,洁白的蒙古包散落在河边。”《呼伦贝尔大草原》是呼伦贝尔市的市歌,藏族歌手降央卓玛、军旅歌唱家刘子琪、乌兰托娅和米线的专辑中这首歌曲。这首歌开始两段很低沉平缓,结束之后就有两次比较大的起伏和激情豪迈的地方,每次在KTV唱需要用尽所有的气力才能把这首歌演绎完毕。非常喜欢这首歌,因为可以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去酣唱,不需要太多旋律,不需要太多伴奏,只要你用心情清唱即可,所以每次去草原我都在一个没有人地方,放开的我的歌喉,去演唱这首动人的歌谣。
这个时期喜欢的歌曲《天边》、《索呀啦》、《东女国》、《走天涯》、《踏着歌声来见你》、《天籁之爱》、《跟着音乐去旅行》、《我从草原来》、《我从雪山来》、《我的家乡内蒙古》、《乌兰红》、《心在云上飞》、《火红的萨日朗》、《西海情歌》、《哈达》、《一路的歌唱》、《一人一花》、《仓央嘉措的情歌》、《放歌大草原》等。
《鸿雁》是一首渊远流传的内蒙古乌拉特民歌,曾作为热播剧《东归英雄传》的主题曲,由著名音乐人吕燕卫先生填词并制作。当我第一次听到呼斯楞清澈的嗓音演绎下的《鸿雁》,当时就感觉我要去学会她,于是没日没夜的去学习这首歌,现在仅仅学会其汉语版的《鸿雁》,布仁巴雅尔蒙语版和呼斯楞的蒙语版的都非常好听,歌词与汉语版的不太一样,但是还是喜欢,不知道什么原因,至今没有学会蒙语的《鸿雁》。其汉语版最美最高潮的歌词就是“鸿雁,向苍天,天空有多遥远,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爱喝酒的男人会喜欢这首歌,唱的最好的时候是在锡林浩特盟东乌珠穆沁旗乌里雅斯太镇上的烧烤KTV跟当地的朋友一起演唱鸿雁,喝着边境的马奶酒,面对众多第一次见面处于异地他乡的草原朋友,想想自己所经历坎坷事情,有了这帮朋友,感觉希望并不遥远,唱起了这首最让人难忘的歌曲。
这个时期喜欢的歌曲也更多更为庞杂,《阿尔斯楞的眼睛》、《天边的家乡》、《艾雅玛》、《敖包再相会》、《雕花的马鞍》、蒙语乌达木《奔驰的马》、藏语《布达拉》、《草原绿了》、《看了你一眼》、《草原情哥哥》、《草原夜色美》、《玄子的传说》、《带我到山顶》、《父亲的草原母的河》、阿幼朵《甘泉》、《格桑花开》、《姑娘达瓦卓玛》、《黑骏马》、《黑帐篷》、蒙语《花海草原》、《回到拉萨》、《敬你一杯青稞酒》、《科尔沁姑娘》、《流浪的牧马人》、《蒙古之花》、《蒙古马》、《蒲公英的翅膀》、《亲吻西藏》、《祝福西藏》、《情歌唱到老》、《马兰花》、《天马》、《天上的西藏》、《一马飞到大草原》、《牧人之歌》、《这片草原》、《带我去草原吧》、《马背上的情歌》、《唱首情歌给草原》、《赶着马车去北京》等。
张家口沽源老掌沟至坝上孤石军马场徒步草原穿越活动中,碰到了久违老顽童大哥,我们两一路的纵情歌唱,他那边唱来余音未了,我边这边来唱和。与其说我们两人是在唱歌,不如说我是在向顽童大哥探讨长调的奥妙。顽童大哥喜欢长调,偏爱陕北民歌,我则喜欢草原上各式样的歌曲,只要旋律不错我则必定喜欢。当老顽童大哥指出我唱草原上歌曲弊病时候,自己平时感觉如何完美,换一个水清草美地方,突然间发现了自己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就是歌在换气和舒缓度的问题,这也是我对草原活动最大的收获之一。但是这些存在问题最大的弊病源自于我对草原长调的不了解,期间我播放了一首莎日娜的无伴奏天籁长调,明白草原上的音乐最本质最核心的其实就是蒙古长调,其势婉转高昂,符合牧民日常生活的场景。顽童大哥说过这样一句话:“草原上最宝贵的东西消失太多太多,现在只剩下矿山和长调”,至今我对着这句话深信不疑。
最近喜欢的长调没有具体的名字,只有最优美的旋律,沙日娜无伴奏的长调、布仁巴雅尔的长调、呼斯楞的长调、《辽阔的草原》、《康熙王朝》长调等
《吴越春秋》内载有一首短诗《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寥寥八字,却活现了一幅古代狩猎图,更是一首黄帝时代民歌[i]。作为现代的背包客来讲,不可能用猎图中“断竹,把竹子砍下来;续竹,把竹子接起来,作成弓箭;飞土,出发打猎了,尘土飞扬;逐肉,箭头追逐着动物,射到猎物了”简短的二言诗来表达自己对草原的徒步概括。“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一个资历不深的小驴,知其不然,然而又欲表达对草原长调的爱恋,突生八字“背包,徒步,草原,长调”。
[i]刘勰(约465一532)在《文心雕龙》里称之为“黄歌断竹”,确认其为黄帝时代的“猎歌”。
呵呵,还记得小五台回京的车上,你的歌声,很喜欢
必须记得,你的歌,我喜欢
有机会再一起走
羊群就好象是斑斑的白银 撒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
蓝蓝的天空上飘着那白云 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
撒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
羊群就好象是斑斑的白银 撒在草原上多么爱煞
《草原无名河》也不错
融入互动的博客,谈古论今的博爱,诗情并茂的文采,驴友生活的杰作……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