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乡村王金庄的万里梯田
中国最美乡村王金庄之梯田
王金庄系列之二
河北省西南角的涉县是南太行、北太行、西太行的结合部,一条清漳河穿县境而过,山清水秀,沟深路险,地无三尺平,三里不同天,是这里的自然写照。靠天吃饭的涉县人民,有着山一样的性格,他们与穷山恶水作斗争,谱写了一代又一代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地处大山深处的王金庄就是涉县人民战天斗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典型代表。
王金庄梯田总长度为4860多公里,几乎和中国万里长城一样长,堪称第二个万里长城,是中国农业的旱作农耕梯田的代表,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中唯一的旱作梯田系统。
王金庄梯田始建于元代,持续建设延续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总面积21万亩。很多人都看过元阳梯田,那是一种南方女子袅娜身姿的曲线柔美,也有人看过龙胜梯田,小家碧玉般的温柔,感觉着那种偎依的温馨。而很多人不知道,世间还有一种梯田,是用一种愚公移山精神完成的奇迹,这就是涉县王金庄的“石头梯田”。涉县王金庄梯田不张扬,却让你震撼。这里的每一个山谷,每个山岭,从山脚到山顶都已经被梯田化。当你看到这梯田化的山岭,你就会感受到你脚下采着的是农民的艰辛,你会感到那梯田就像五线谱,辛劳耕作的农民就是大地的钢琴大师,你会感觉到大地之歌在你身边流淌,那流淌的韵律中饱含浓烈的催人奋进的汗水味。伫立任何一座山头,望着满眼的梯田,你会感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欢歌。置身梯田你不会有人在荒野的感觉,而是感觉被浓浓的乡土气息包围。在梯田的田间地头,会看到一些石头小屋,这叫雨棚子,是村民上山耕作、放羊时避雨、吃饭休息的地方。梯田石堰有的高达两三米,有的也可能就那么一块石头,有的层层叠叠,有的形影孤单,但每道石堰都砌得非常精致,你的感动不光在工程的浩大,而在于工程的精细,梯田里的土是他们肩挑驴驮,从数公里外的其它村里讨来的,这是子孙工程呀!他们不是在断子绝孙地灭绝式发展,他们真的是在为子孙后代造福。他们没有要自己先富起来,断了子孙的后路,而是创造条件让后代子孙慢慢富起来,他们也许不知道什么是特色**主义,但他们真正地把毛泽东思想与现实结合起来,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他们才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根据王金庄一街建于元代的大石碾推断,至少宋朝就有人在此居住。约至元朝十二年(1275年)王金由古邑北关迁来,并携陈、岳两姓一块儿掘荒于此。王金庄梯田也是从这时开始修建的,只是由于当时人口少,进展缓慢,未成规模。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梯田修建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尤其到清代的康熙、乾隆年间,因较长时间无战乱,人民生活相对安定,人口增长也较快,村民一门心思地用在修田造地上,以扩展繁衍生息之基。建于这一时期的梯田占现存梯田的三分之一。
1952年至1975年是兴修梯田成绩最为卓著的时期,王金庄人民在全国劳动模范王全有带领下,开始系统性地改造旧梯田新建新梯田,同时,修建小型水库及一系列水利配套工程,如盘山渠道、塘坝、水窖、水井。并且边修梯田边栽树,在山顶上种植了22万株油松侧柏,在梯田石堰的边沿上种了30万株花椒树。这些举措很好地改变了王金庄生态环境状况,使昔日穷山沟变成了凤凰巢。
行走在王金庄山间街头,不时可以看到村民牵着赶着背驮粮食的驴子悠然的走在石板路上,村民到山上梯田的劳作离不开毛驴。在崎岖的山路上,毛驴要比拖拉机好使。
涉县是我的故乡,王金庄这个当年的最穷山沟,县里最苦寒的地方,现在成了旅游胜地。
国庆节期间我准备发太行深度游活动,主要活动景点:王金庄、韩王山、五指山、娲皇宫、刘邓大军司令部、太行百里画廊(黄崖洞、彭德怀故居)、红旗渠等。相信会有惊喜让你记住。
2015年8月27日写
梯田很漂亮。王金庄石碑当初我们为了找吃住之处曾经五次路过于此。那条商业街十分拥堵。
贺队每次写游记都非常用心,给个赞!希望有合适路线再次跟随贺队。
太美了,贴近自然,呼吸清新,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