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遇金日成将军的房东
巧遇金日成将军的房东
看题目好多人会想我是不是到了朝鲜,再一个就是金日成的房东那不得百岁老人啦?
碰见金日成将军的房东并不在朝鲜,而在中国河北涉县,我的故乡。
五一节期间我带了21个驴友到我的故乡涉县旅游,看了中国最美乡村王金庄后的第二天正好是五一节,上午去涉县4A级景区五指山旅游。中午时光有的驴友还在山上,有的已经下山吃饭等待。我吃过快餐:米饭 大烩菜后,许多驴友还在下山途中,我就想去看看景区里的朝鲜义勇军旧址。当年刘邓的129师进驻涉县时,朝鲜义勇军也跟着进驻涉县。驻地是南庄村的五指山上。这里当时有十多户人家,沟壑纵横便于隐蔽。
在我去往旧址的路上碰到一个老人,老人问我能不能给她女儿打个电话,并拿着一个小纸盒给我,盒盖内写着好几个电话,老人手里还拿着个很古老的手机。老人说她女儿叫为英,我找到为英的电话是个固定电话,用我的手机拨打是空号,加区号拨打也是这样。我告诉老人说为英这个号没有。老人又说你打陆生的电话,他是俺女婿。老人说用你手机打电话花你钱,我有电话,你用我这个,并把她的手机递了过来。花我的钱事小,帮老人咱也应该,但我还有自己的事,所以就接过老人手机拨打陆生的电话,真打通了,然后交给老人说话,我就继续去朝鲜义勇军旧址去参观。
等我从下面转回来,老人还在那里站着打电话,声音很大。当然都是故乡的土话,一般外地来人是很难听懂的。我再次走过老人身边时,老人电话也打完了,我掺扶老人下了陡坡向她家走去。我问老人年龄已经88岁,比我母亲大4岁,我喊她大娘。我问大娘怎么还住在景区,怎么没有搬下去?大娘说其他家都搬了,俺老二在公社里,我不愿意离开这里,就说了说,就没有搬。景区里就这一户人家,也很是雅致。
我问大娘当年朝鲜义勇军住你们家里没?大娘说可住了。当年大娘刚结婚,才15岁。结婚才三个月朝鲜义勇军就来了,家里的炕上根本住不下,就把干草铺地下,实挺挺的挤着睡。朝鲜人不会打水,拽着水梢绳往上拖。她公公是大队长,后来就每天和她丈夫把水缸挑满水才上地里干活儿,就那,人多,吃不到晚上水就没了。朝鲜人也不知道砍柴,砍的尽是湿柴,点不着,尽冒烟。就烧俺家里砍的柴,烧了俺一墙(指靠墙垒的柴垛)。后来来的人太多了,就让俺把结婚那三间房腾出来,住到窑里。俺可不乐意呀,也不敢说,背地里偷偷流眼泪。大娘说着笑着。大娘说义勇军到春天开荒种地,不知道哪里土层厚,都是俺公公领着开荒。人家义勇军种的那白豆、谷子就是比咱种的长得好,人家的白豆棵高豆夹长,谷子秀的穗也长。义勇军还跟俺公公说让他秋天带着秋收,俺公公说那可行。到秋天义勇军开拔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地里的白豆都崩到地了,谷子也让鸦鸟糟践了,部队也没有回来。
说到金日成,还是他公公去县里开会才知道金日成就住在他家里的。朝鲜义勇军可有规矩了,对老乡真好。
我掺扶着老人进了院,是个四合院,三面是房,一面是窑洞。西屋就是大娘嫁来时住的三间房,依然是原来的样子。大娘把门打开,里面真的很乱,老人有点不好意思说,哪个时候这地下可不乱,干干净净的。
大娘说以前金日成和金正日都每年派人来看望她,最后一次是金正日的妹妹来看了她,金日成那个胖孙子上台后,朝鲜就没有人来了。韩国每年都有人来,还有大学生,来好多人,还给我照相录像,还说在韩国电视台放了半个小时,韩国人都知道我。我还说家里这么乱,我长得这么难看还能上电视?韩国人说就喜欢我这样的老奶奶。
看看时间不早了,我要告辞,老人拉着我的手就是不放。说:我这个人就是爱说,你以后再来,一定要来家来,咱有水有面条,我还能做饭。
老人一个人住在这里,孩子们隔几天上来看看。真心祝愿老人家健康长寿!
2016年5月4日星期三
大娘已经住了73年的三间房子
屋内
窑洞
绿荫下的四合院
文章写得真好。乡村老人家跨越几个时代的朴实生活,都通过作者的手笔,轻描淡写地融入了这篇徒步速笔,小溪流水一般自如地融入了读者的心里。真好!再想想,又有点像在新时代里,品尝到了当时那个年代,邻里老乡春种秋收后乐呵呵地送来的地瓜,那个甜啊,那个香……总是让人滋滋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