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楼下,浓浓京味儿浓浓情 (一) 文/秋叶

    64日的下午,北京的天有点闷热,30度的天气在下午2点正是一天中最热时分,但却挡不住爱好胡同游的我们的脚步,一行十来人的队伍有说有笑地开始了今天的行程,民俗专家城根儿先生依然是我们的随队解说,出了鼓楼大街地铁站,城根儿先生就说:“把这个拍下来”于是我就立马拍下来。赶上队伍,我说:“今天人不多啊”领队零号说:“进入淡季了”。大家就笑道是啊,天气热了,在家呆着享清凉了。而零号的平和淡定让我们的游玩更添加了轻松愉悦的气氛。




出鼓楼大街西南口地铁站,就是德胜街边公园




记住这里的介绍,一会就看到 宏恩观 




这位老爷子的小摊铺就在 宏恩观 对面。说起来也是很会讲故事的,涮羊肉的发明也拾与忽必烈有着很大的渊源。忽必烈领兵打仗,饥肠辘辘,正等着大吃一顿,突报敌兵逼近,厨师急中生智将羊肉切片在开水锅中涮涮加入细盐,忽必烈匆匆吃完领兵打仗旗开得胜,遂将此赐名“涮羊肉”。




胡同中的院门前的拴马石



宏恩观


    今天游走的顺序大概是豆腐池胡同~钟楼~鼓楼~赵府街~雨儿胡同~东棉花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蒋介石的行辕),而我想重点介绍的是两个亮点。一是赵府街副食店;二是阿龙的老物件博物馆。


赵府街副食店 承载儿时的记忆


    在赵府街,有一个门脸不大的小小副食店,城根儿先生带我们进入,他一进门就说:“来瓶芝麻酱”。只见师傅熟练地用勺子从缸中舀出倒入瓶中,动作麻利没有一点洒在外面。而店内的布局也是我小时候的感觉,犹如时光穿梭一般带我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家原来住东四礼士胡同,出胡同东口向南过马路路东也有一家这样的副食店,老百姓日常的开门七件事都来自于此,记得我奶奶有时会领着我说:“走,去买芝麻酱去”于是我就跟着奶奶来到这家店,当时叫“合作社”,而所谓的买芝麻酱只能论“两”来买,因为就供应这么多,而馒头上抹芝麻酱再撒点白糖就是那时最最好吃的美味了。




看这个不起眼的小店,很多老北京都喜欢,这就是那个时代的记忆。



小店中上面的水粉广告,首先抓人眼球的便是大前门香烟



看小店中的陈设,是不是过去的味道。



舀麻酱的瞬间我拍下了。


    而城根先生也介绍说,这家店原先叫“合作社”,为什么叫合作社,就是当地居民每人出点钱建起来的 。这些介绍让我的思绪回到小时候。而城根先生继续道:“看看这家店的营业执照,就知道它的历史有多久了”。我一看 19561230日,到现在一直存在实属不易啊,我立刻跟着说道:“师傅,给我也来瓶芝麻酱”,在师傅熟练舀着装瓶过程中,我赶紧拍照录像,看着这家店的陈设,真好像穿越一般,油盐酱醋咸菜香烟台秤等等,无不透着时光的味道。在此逗留期间也有当地居民来买黄酱、芝麻酱,这也是这家店最有特色的“二酱”,有的人不惜从大兴、天通苑来此购买,为的就是原汁原味的“京味儿”。





 

这家店一直用的是过去的这种台秤,很有年代感。


    不瞒您说,今日逛完胡同后,在群里和大家分享照片和所得,我尝了一口买到的芝麻酱,那个香、滑、润、甜就别提了,套用陈佩斯的一句话:“我王老五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芝麻酱啊”。这就是二分花生八分芝麻的“二八酱”,真正地道。我早上吃的是馒头抹芝麻酱撒白糖;明天想吃芝麻酱凉面;后天吃芝麻酱拌蒸茄子;我还想吃大拉皮拌芝麻酱。。。我在想这瓶酱吃完之后怎么办....


    我和身边好友聊天,问他儿时最爱吃的是什么?他说:“最爱吃的就是馒头抹芝麻酱撒白糖,吃不够啊”。这大概就是我们60后的通病吧。


    在我写这篇小文的时候,也禁不住吃点芝麻酱,边吃边写。我吃的是什么,是芝麻酱吗,不是的,我吃的是京味文化,是记忆,是故事,是历史。是胡同游带给我的美好情感,我抑制不住地想和大家分享这份美好,并以我们微博之力留住北京仅存的不多的胡同,留住胡同中的故事和承载故事的建筑。



                老物件博物馆 故事多多   下篇


秋叶

2016年6月6日



coolmoon发表于2016-06-06 22:53  
分享到 
赞过
(1295次阅读/2个评论/1人赞过)
    一样一样
    秋姐写作功力真深,跟刘一达有一拼!
      过奖了,过奖了害羞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