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渡到孤山寨穿越爽心开胃
爽心的五渡到孤山寨穿越
北京房山十渡景区的山形地貌非常有特色,又有拒马河穿山而过,山水相依,夏天一直是游人云集的地方。山峰锯齿排列,挺拔凌厉,山路接天入地,崎岖险峻,在十渡地区爬山必有筚路蓝缕的心理准备才行。也正是这样的山峰才吸引着众多驴友乐此不疲的穿梭在这里,在山水间享受户外的乐趣。
大巴过了五渡桥就到了穿越的起点西关上村,但这段路比较窄,需要向前开一点,拣个路边宽绰点儿的停车。
天出奇的好,太阳十分卖力。进入西关上村的小石桥对面是个水泥路,沿着水泥路慢慢上坡,慢慢穿过村庄就到了山上。虽然坡不大,水泥路也不算长,但走得十分的煎熬,太阳的烧烤,水泥路的薰蒸,没有任何阴凉可以给你借力。水泥路的尽头是山间小道,小道很快就分岔,记住走左侧明显的小道,山道不陡,熏蒸模式略有改变。山坡上灌木不少,但基本都在膝盖以下,无法遮挡犀利的阳光。
路边出现了几棵大树,有棵杏树上的杏味道还不错,但好杏都高高在上,当然,穿越路上野果只是随手采摘几个,谁也不会把时间用在采摘上,那满树的黄杏就留给山风做铃铛。带着不舍离开杏树,继续灼热的爬升,在艰难的几乎窒息的炎热得连说话都感觉会噎着的时候,终于到达了第一个垭口。虽然从出发到这里也不过半个小时,却感觉饱经了人间磨难。看着陡峭入云的山峰,还要从那里翻过,唬得腿肚子都哆嗦。可,那也得爬呀,落落汗、喝点水,感觉喘匀了气,走!山在那里,你不攀登,它永远挡着你!
美丽的风景成了最好的消暑解乏的利器,从第一个垭口后面就是让你美得吸凉气的冷峻山峰,路不难走,爬升也不大,但炎热得让你心跳如翻江倒海,好在只有20分钟就到了第二垭口,其实是个小平台。大家又在这里歇息。有的驴友半道上热得躺到灌木下乘凉歇息,这种热和晒是真的让你无依无靠的难耐。
我在这里并没有多歇,喘匀了气就继续走。从小平台后爬升就比较陡了,在热得呆在原地都冒汗的天气下,每爬升一步都是那么咬牙切齿。还好,爬升不多久就有大树生长在道边,我实在没有心情继续再向上爬,这片阴凉给我致命一击,好吧,休息一下。卸下登山包,坐在石头上,虽然没有风,但那片树阴也是心中的神圣。少倾,黑客和小燕子也赶上来躲进了树阴,谁也顾不上多说话,静静地享受着这份阴凉。
水我带的足够,喝得肚子都感觉胀的受不了了,干渴的嗓子依然在叫水。感觉歇得差不多了,后面的驴友依然坚守在阳光下的小平台不上来。手台传来后队的求援,要求等着背包,后队的梅花雪、悠风等实在走得艰苦。黑客留下接应,我和小燕子接着爬升。离开树下,后面的路真的是攀爬了,有时要手脚并用。这种手脚并用的山道对我们来说很平常,没有什么特殊的。
抬头,一道裂缝从山顶而来,山道就是裂谷。巨大的裂谷石壁,把阳光拒绝到裂谷之外,微微的山风也从裂谷穿过,将阴凉和清凉搅拌匀了涂抹在你的身上。啊,真的好爽呀。手台里传来悠风要求速效救心丸的呼叫,沟通得知并没有什么症状,就是不舒服,估计是炎热引起的不适,嘱咐减慢速度。我将药丸用队标带子系好,吊在迎面的树枝上,等她们慢慢爬上来后使用。
本来一起攀爬的还有小叶紫檀和木人大哥,在我与后队联系时,前队发现路口,不知道该走左右。小叶紫檀和木人大哥先赶去查看情况,渐渐地从手台沟通了解,前队所在的路口是全程和半程的路口。还好有驴友带有轨迹,按计划走全程。裂谷清凉,待我处理完这些事,周围已经没有一个驴友。走出裂谷,就是第三个垭口,也是最后一个垭口。垭口是个十字路口,下行的路旁系满了路标,也是告诉驴友这里才是穿越的正确道路。左右两旁路径不明,不知是登高观景的路,还是穿越的路。以后有机会再走,要上去侦察一下。
垭口前面的山谷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孤山寨景区,远处十渡缆车建筑已经历历在目。从垭口下行不远就可以看到右手一个下行叉路口,路口边的山桃树被拉拽磨蹭得铮光瓦亮。这个下行的小道是五渡通向孤山寨景区的近道,从五渡到孤山寨景区门口全程约7公里,比我们计划的穿越线路要近一半的路程。但路比较陡,比较难走。鉴于后队的体力,手台沟通他们走7公里全程。我在路口的山桃树上系上队标,并写上七公里下山处几个字。在我与后队沟通折腾路标时,陆续有队友从身边通过。等我处置妥当后,前后已经没有一个队友。
垭口以后的路很好走,小道平缓,树木高大,攀上几个大石头后,就再也没有什么爬升。在几块大石头那里追上几个休息队友后,我又成了独行侠。独自穿行在树林中,路边草绿花新,头顶树冠浓密,阳光斑驳地透过树冠,在地下印出些圈圈点点,小路在山腰间依山就势千转百回。似乎并没有听到鸟鸣,是太热还是太高?抑或早晨叫累了在睡觉,还是忙着觅食不敢惊扰了草虫。静静的小道上走一个我。清凉,平缓,微风,藤萝,老树,花径,享受着这独自的穿越,享受着寂静的山林。没有了酷热、没有了干渴、没有了疲惫,整个身心像被清洗了一遍,感觉着轻松愉悦。幻想着就这样走着走着…
前面传来了说话的声音,密林中的小道像被扯开了一块帷幕,更像推开了一扇窗户,眼前一亮,哇!好漂亮啊!远处一排山峰如锯齿排列绵延,后面更有一排山峰如法炮制,天蓝如洗,白云几朵,断崖上几个驴友在对着美景拍照,崖下深沟阡陌小路蜿蜒。那锯齿股的山峰就从崖底挺起,直钻云天。断崖上品茶对弈,看云卷云舒,听百鸟争鸣,闻山风戏松,沐花露香熏,真要在此结庐而居,不是神仙,也要仙风道骨了。
你想到的便会有人做到,我追上了前队的大帮驴友,也看到了一个相对平缓的山间洼地,有房屋遗址,有废弃的梯田和果树。有些驴友就此休息路餐,成熟的黄杏挂在树梢,摘几颗尝尝,甜甜的略带点酸,很可口。这个地方就是地图上我们穿越的最高点高粱站(海拔878米)脚下。这次没有登顶,下次一定要登顶看看,登高望远的感觉一定不一样。而且能够看到明显的小路通向山顶。
路随山转,景随路移。密林中的小路再次被扯开一个口子时,前排锯齿股的山峦已经成了过去式,赤裸裸的把后排锯齿股的山峰推到了眼前,也让我有机会认真踅摸那座山峰。从山形和位置看,锯齿股山峦的主峰应该是中心坨和笔架山,以前曾经从那里穿越过,仔细看还能找到笔架山穿越的垭口,当时没有感觉到这么雄伟和锋利,也许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在小道行将进入下降前,我追上了坐在草地上路餐的小叶紫檀、木人等几个驴友,我也停下脚步和他们一起路餐。有吃过饭的驴友陆续从身边经过,继续他们的行程。
从吃饭的地方下降不远就是一个垭口,有牧羊人挖的水坑,坑用塑料布打底,周边用木棍围挡,坑中积存着满满的雨水。这个垭口也是从一渡穿越到孤山寨或九渡的必经之路。从垭口右侧下行,沿崖壁路山沟路不久就到达一个山谷平台,这里有好多的杏树。这个小台地是九渡山谷和孤山寨山谷的分水岭,左侧去往九渡,右侧通向孤山寨。台地顶头有棵大杏树,黄白的杏看着不起眼,不漂亮,可吃起来很不错,绵软可口,甜甜的一点不酸。台地下面不远有棵杏树,上面的杏一半黄一半红,圆圆的很漂亮诱人,口感酸甜,杏味十足,现在想起来都满嘴的酸水。哈哈,不说了,成吃货啦。
从垭口和我一起走的是4个人,因后面还有大队人马,我走得并不算快,两个小伙子受不了我和小燕子边走边采摘的吃货模式,从台地开始就窜到前面去了。山谷的路基本上就是雨水冲刷形成的石河床,时而乱石,时而层石,多数是沿着水道而行,有时还要绕行断崖,有的地方还有水坑。山谷的山羊自由自在,也没有看到牧羊人。山谷很晒,脚下不平,走得不舒服。这个山谷就是我们在断崖上看的那个山谷,感觉是那么没完没了。山谷没有风,太阳当空照着,感觉很热,虽然走得不累,但脚下难受。后面的驴友很快赶了上来,有的超过了我们,有的跟我们一起走。热,真热。
当看到前面石砌的虎皮路面时,那种无可奈何的心情,终于放松下来,哦,到景区了。前面会有冰棍,会有冰啤酒,会有冰饮料,那是希望啊!整整在山谷晒了一个半小时,我们终于看到了景区的标志:人造瀑布。也看到了众多的游客,和我一同下来的驴友们开始在此拍照休息,放松自己。从这里可以拾阶而上一线天,我去过一线天,所以并没有上去,沿千古河床逐水而下。
老冰棍2块钱,北冰洋汽水4块钱,还不算离谱。看到第一个冷饮摊便不论贵贱,开始消暑。没有冰镇啤酒,好吧,吃着冰棍,喝着汽水,坐下慢慢等着后面的队友。
孤山寨景区游人众多,骑马的、滑水的、看景的、戏水的,来往穿梭。路边摊贩也很多,冷饮摊更是三五十米就能看到一个,有的冷饮摊更是扎堆出现。
走出孤山寨大门,跨过拒马河上的浮桥,就算完成了穿越。也可以走趣味浓烈的吊桥,在摇晃中,在众游客的惊叫中,穿过吊桥,完成穿越。
2016年6月30日星期四
住家遗址
高粱站
远眺笔架山
垭口水坑
山谷路
“两个小伙子受不了我和小燕子边走边采摘的吃货模式,从台地开始就窜到前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