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梁上草蚀天

假日对于人多的地方完全没有兴趣,看来这七天就是在家淡淡的看书了。可巧不说也罢队长在517上发了了灵山的黄花梁之行计划。他打算安排两天行程,但我只抽得出一天,所以算参加一半活动。黄花梁海拔1850米,北接北灵山,西望东灵山,以壮观的山脊高原草甸出名,春夏秋三季百花争艳,深秋白桦林金色飞扬、五彩缤纷。全程约11公里,爬升1200米,下降500多米,计划用时6小时。


 队长深知规律,第一天出入的人太多,必定堵车,所以安排在第二天外出,一路上畅通无阻,十分顺利,从公主坟到起点洪水口村大约花了3个小时。出城的时候,漫天雾霾。行到一半的时候,突遇小雨,大家都有些不安。然而到了目的地,便成了多云天气。云缝如火鸟,太阳如鸟头,似乎预示着今天会非常顺利。

我们在东灵山公园入口下车,往回走一段,穿越一座高桥,便进了山。入口草木繁盛,队长刚开始的时候没找到方向,还好很快反应过来,往回稍微折转,找到了正确的进山路。登山的时候,看到了一棵很漂亮的松树。

 


 

这段山路路况比较复杂,草木丛生,行进困难。起初都是平路,到了渐渐上升的时候,不知什么人砍伐了一片,树木横七竖八,看不清路径,后队犹豫不决。队长本来已经到了前面,听说后面情况又转了回来,将后面的人都带上路。其实路还算好走,比起原来走过的美利坚别墅路线要容易多了。因为在新雨之后,山里空气特别好。满地落叶踩着软软的,就像是走着地毯。周围应该有很多药草,许多路段弥漫着一股香香的中药味道。我不觉想起了王维的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从山下沿着山路攀登到黄花梁有两条路,一条是平缓一些的,远一点儿。一条是近路,但是比较难爬。队长为了抄到前面,选择了近路。我因为和队长近,所以也走了这条路。和我一起来的还有丁丁和睿智姐带的一个朋友,不过在一开始,一年没有爬过的睿智姐和那个新手朋友就落到了后面。因为跟着队长,我卖力地爬。丁丁平时爬山很少,但是显然很有天分,跟得很紧。这段路超过60度,一边走一边还有碎石落下。因为跟得比较紧的缘故,我踩踏下的石头擦过她的脚两次——这是山中穿越要注意的,就是前人在攀登的时候,千万不要太近,不然会很吃亏。大概是因为有过小雨的缘故,土地潮湿,没有灰尘落下,但因为土软,也导致微滑。但比起原来雨中攀登海坨销魂坡的那次来说,这次根本算不得什么事儿。只是,这次攀登是连续的,中间没有缓冲。在到达黄花梁之前,一直都是上升。而且大部分路途都是需要手攀爬枝条和石头,手杖在登山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用处。我忘记带手杖,莫非是天意?

在山下,树木还是绿色,个别叶子微黄。随着海拔越来越高,山头的叶子逐渐变得红黄。到了山顶,有的树木已经落叶得差不多了。而山下的潮湿,到此时已经不在,都变成了干土。真是一山有四季,10米不同天。

 


因为配备了手台,一路上可以听到前后对话,对于可能出现的麻烦也有预见性,感觉安全多了。总之,登山的时候没有什么风景,攀爬就想是在船上攀岩一样,直到爬到山梁上,看到满目秋色,才开始感觉风景的绚丽。

 


黄叶,虬枝,红叶,青草。诸色分层,感觉妙极。

 


绕过复杂的草木和巨石,我们看到一片枯黄的草坂,紫色的如同铁蒺藜骨朵的草已经干枯如铁。而卷曲的干草叶子翻出叶脉的白来,在温暖的阳光下显现出白草连天的视觉感受。山梁上有一片一片的白桦林,散长着无数的红色的黄栌。这一带的山梁上,最多的植物就是白桦树,枫树和黄栌。

 


日暮相关何处是,黄花梁上看秋光。

 


人在景中,如醉如痴。

 


走到累了,看来也不太可能有机会大家一起聚餐。于是在第一个白桦林里面,和丁丁拿出食物来享用了。打电话问睿智姐,她们还在下面,也已经开始吃东西了。

 


美人的手工寿司,我今天口福不浅哈!结果当然是吃光光了。

 

吃饱喝足,包轻了,走起来自然也轻松了。我们走在白桦林里,时而超过前面醉在风景中的队友,而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什么果子可以尝鲜。路边有一种红色的长得像鱿鱼的果实,队长说是蔷薇科的。虽然报了名字,但是我忘了问怎么写的,结果还是不知道是什么。说是能吃,但是样子太丑了,最后也没有动。

 

白桦树的白皮和黄叶的搭配,非常灿烂。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打在我们身上,温暖极了。

 


有时候,觉得人是走在油画中。

 


在高处往下看,悬崖绝壁不可胜数。云雾弥漫,来时路辨认不清。

 


枫叶已黄。北方因为冷得快,枫叶常常来不及变红就脱落了。

 


山梁的道路其实也不是很好走,不时也有上上下下。当我们穿出树林,看到面前高大的建筑,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长城烽火台!

 


这是一个明朝的长城烽火台,东西向是四扇窗,南北向是三扇窗,保存完好。但要想进去得攀爬以前驴友搭建的砖梯,比较难爬,孩子是上不去的,成人刚刚好。而且背包不方便,除了相机之外东西都放在烽火台下,反正这里都是一个队的。上去以后发现还可以上到顶层,但顶层树木丛生,栏杆都已经脱落,还有部分排水沟存在。顶层还有高墙,可能以前烽火台顶上还有多的一层。这个烽火台是孤立的,有一边还有城墙连着,但是附近都看不到完整的烽火台,也许是那些已经崩塌了,而这个被当地人修复过吧!

在烽火台顶上眺望,那边的高峰才是真正的黄花梁主峰。远远可以看到前面的队员在往上爬。因为拍照的缘故,我已经掉到队尾了。

 


山上乱石,类似房山。

 


我们登上山顶,队长在那里等我们。因为担心日落太快,他亲自收队。我们拍了一张合影,没有时间玩耍,就要赶着下山了。

 


一路上可以看到坍塌的烽火台,队长说,这里以前是北齐和北周的边界,这应该是北齐的长城遗迹。

 


来吧,看我拖动大山!

 


在高处回头望,云雾飘渺。北灵山则在云雾飘渺之外。

 


后面的路没有太多爬升,但是有上上下下。会路过漂亮的白桦林。

 


东灵山在我们的西边,而东灵山是北京地区的最高峰,所以太阳落到东灵山之外,天黑会非常早。队长督促我们赶紧前进。我们要穿越一片片的白桦林,但是路清晰好走。

 


我走在队尾的最前头,看到太阳快要落到东灵山的后头。远处前队的两个人影是九妹和鱼儿。鱼儿手里拿着一棵小枫树,是在山里头刨出来的,想要种到家里去。看来她家是地主哦!

 


山顶是由怪石和树林组成,一路上风光各异,皆有巧妙。

 


路过一片视野特别开阔的山梁。

 


回头望去,我们下降很快,黄花梁已经在高高的地方了。

 

后面的路基本上是平着绕山,只是道路狭窄,有些地方很松,深一脚浅一脚。队长说山里面有狼,所以落单会非常危险。

 

黄昏光中,草木萧萧。

 


又不时绕过悬崖。

 


在最后一个山顶,我们看到太阳快要落到东灵山的下面去。其实,随着我们下降迅速,几分钟之后太阳就已经被山峰完全遮挡了。

 




唯有余晖通过尘雾的漫反射给我们带来光明。

 

穿过最后的白桦林,我在朦胧的雾霾中看到了一个村子,两个山梁之后就是目的地了。随着靠近山下,路边如同地雷一般的马粪也越来越多,我们需要绕着走。

 

九妹在前面林子口等着,而鱼儿下去找车了。我们在山腰等了一阵子,等来了小景两口子。天色越来越暗,风也越来越凌厉了,只好先下去。穿过铁丝网,鱼儿带着小巴来找我们了,一车可坐七个人,包车70元,可把我们从先在的江水河村送回到停大车的洪水口村去。但九妹不放心,要在路口等队长将其他人都带下来,让我们先走。于是我们五个人先回去了。

路上,小景问司机这里空气好,老人长寿否?司机说,一般般,也就七八十岁。然后说,这边比城里好的地方只有空气,但是这里的水太硬,并不健康,所以也不是适合养生的地方。我们回到大巴的时候,天完全黑了。小巴又开了上去,因为还有一车生意可以做。队长在山上的时候说,其实这边的生意主要就是接游客,但是平时通常没有人,也就做两车生意,收入个两百来块钱。如果徒步走这两个村子,那怕要两个多小时才能到呢!司机还说,我们的运气太好了,在早上五点的时候,村里下了冰雹,起床看整个山都是白的。回想起来,一路上白桦林落叶非常厉害,可能是因为冰雹的缘故。这么说来我们的运气是非常好了,雨和冰雹都给我们避开来,虽然是雾霾天,但在高处还是可以看到太阳和蓝天,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将近七点的时候,最后一拨人终于到了。我们由九妹带队回城。队长和其余十来个驴友就地住宿,明早探路爬山。回去的路上还算顺利,虽然中间有遇到堵车十分钟,但在十点之前赶到了目的地。这样一来,各自坐地铁回家还能赶上,大家也就道别各自散了。

这次旅行比较尽兴,后面需要等待则是因为有个别第一次参加户外,经验不足加没有装备所致。其实这次活动并不算难,计算脚程也不过十一公里左右。下降不多,唯独是攀爬的时候抄近路有些费事而已。只是第二天还会是雾霾天,不知道队长他们能否有幸看到好风景呢?

桃叶小书生发表于2016-10-03 18:28  
分享到 
赞过
(1063次阅读/8个评论/16人赞过)
    开心大哥
    图片很漂亮
    年轻的老彭
    小老乡高才
      咱俩不也是老乡吗?
    追霞客
    玫瑰色真是妙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