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云蒙山所见废村的考证
在京户外十年,很少去云蒙山,其主峰海拔一千四百多米,在北京附近千米以上山峦中并不显眼。只在2007年8月去过云蒙峡,2011年11月天门山箐箐顶穿越,但很早就听说黑龙密径,豪宅等户外名词,也总想去一次,似乎强度又很大,也一度犹豫彷徨中。
终于在2017年7月9日,517上报名参加了传说户外的怀柔黄土梁穿越黑龙密径的活动,并且偶遇了范范。
九点多钟,包车到达天池峡谷门口,由于门票关系,车又回走一段,从农家山间机耕水泥路上山。三四百米的水泥路很快就走完,开始山间爬行,其中一段路很不好找,也比较难走,似乎有钻密林豁然开朗的感觉。由于好久没有活动,再加上天热,我一直都在队后。等爬上山脊,又开始下降,路也不好走,等下到天池峡景区的道路,游人也比较多了。
云蒙山不缺水,很多地方都是瀑布小溪。沿着景区的路,快走到天池的地方左转,又是翻山到达云蒙山的景区。两个景区之间是有钢丝网的隔断,这些人工的障碍永远难不倒驴友,无非是费点周折,多走点路而已。
从云蒙山景区的公路上走了一公里多,到柳树底下村子(都是后来查到的村名),这里还生活着几户人家,看似田园的生活也有浓郁的商业气息,卖着矿泉水,雪糕等。继续沿着防火道走,也见到了所谓的水道沟峪废村。等走到景区的三岔,范范我两已经成为三十多人的最前队。
登山路线上三岔口很多,这是云蒙山景区内的三岔,海拔1069米,位于自大门上主峰的一条缓升路线,向东北1km可到冷风甸梁头,向东南1.5km到万岁杨岔口等。
过了三岔一公里多,就走到了木栈道,也就是所谓的冷风甸梁头,这里海拔1176米左右,是云蒙山穿越的最重要一个结点。左侧上去2公里是海拔1414米云蒙山主峰,右侧去2.4公里是木栈道的尽头,郎房峪缆车站。前面2公里就是豪宅。
等了一下后队,聚了有五六个人,沿着土路下山。走着走着也比较饿了,嚷嚷着范范吃饭。在一处稍微平的地方,支锅做饭。等吃的差不多了,后队人马也赶了过来。他们要到豪宅吃饭。
果然,我们走了也就是几分钟,过了个小河,看到村子废墟,就到了豪宅。豪宅其实就是三座大瓦屋房,一座三间,但修有影壁,围墙已经倒塌。房间里有木地板,还有火炕,甚至锅台都是用瓷砖黏贴的,在海拔980米的的山间平地,独独的出现这几座房子,称之为豪宅一点就不为过。
在这里只顾参观豪宅,没有注意看南面村子的废墟,印象只有一个很浅的井,似乎不能饮用了。地图上豪宅这个地方就是冷风甸。豪宅的左侧听说是去天仙瀑的路,我还特意看了看。
由于我们已经吃过饭,从豪宅的右侧开始沿轨迹前行。下一个陡坡前,有一个岔路,当时还平直走了一段,一看轨迹错了,才又返回下行。走下去后右侧有一个很容易忽视的岔口,这个岔路是去往三神庙废村的。
到了黑龙三岔,等了后队。黑龙三岔,海拔866米。左侧就是去往北石城的路线,右侧是通往黑龙密径。
沿着黑龙密径走,一连串的下降。这里还是比较闷热,有许多小飞虫在你眼前飞来飞去,就用个树枝打来打去,还要看好脚下的路,路在河沟中走,免不了在山石中蹦跳,非常吃力了。
走过了废村,后来得知就是二道逛。继续下行,河道中,小路时隐时现,比较难找,经过孙家营地,也经过了舍命崖,称之为密径也很贴切。诸不知这是以前山村的小道。
经过黑龙潭景区,京东大瀑布景区,都没有进去,为了逃票,一直走到精灵谷才出山,这一次我gps走了16.8公里,实际距离足有20公里,用时10个小时,给人的感觉很累。
这是第一次穿越云蒙山。
回来之后,对山中出现的多处废村不解,这样的自然条件人能在这里长期居住吗?抱着这样的疑问在网上查询,才发现云蒙山中还有许多故事。
网上看到一位北溟的驴友,据他博客文中写到,1933年前,云蒙山山内有50多个自然村,分散居住着2000多口人。人称十沟、三十岭、九河川,有名的溪流20多条,瀑布22个。
抗日战争时期,我抗日军民一直活跃在这千沟万壑之中。1940年,八路军晋察冀步兵第十团三营作为开辟平北根据地的先头部队开进了云蒙山。莲花瓣、冷风甸、小西天等村成了根据地的堡垒村。平北地区的丰滦密联合县政府,八路军的后勤机关就设在这些村。当时,斗争异常残酷,日寇施行三光政策,“强化治安”、“集家并村”,把云蒙山划为“无人区”,反复清剿、扫荡,制造了一系列令人发指的血腥惨案。而云蒙山军民同仇敌忾,展开反扫荡斗争,巍巍长城脚下,抗战英雄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一次次反扫荡胜利,都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其博文中还写道,据绿野淘气考证,2001年05月12日,风霜雨雪等人穿越宿营于此,照片可见地上有石块、土堆、水泥袋、木板条、脚手架等,院门还没修成。那么“豪宅”的建成时间应在2001年夏季。“豪宅”之命名不知何人所为,风霜文中无此称谓。又见石城乡旅游开发的招标书,提及拟在冷风甸地区修建百套农舍供旅游用,“经进一步考察,除三级度假村以外,根据景观、地势、风景特点和旅游者心里的需求,拟在冷风甸地域建一民俗休闲别墅区。别墅以接待家庭旅游度假为主。布局以三间民俗房屋为一套,依山就势建一百套。一套接—户人家,采摘蔬菜,自做饭菜,体现山村民俗生活,增加旅游度假乐趣。”
可见,所谓豪宅,应该是石城镇流产的百套别墅规划中最先建成的几套,“豪宅”也是山友们对这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的一种嘲笑和揶揄。
该博客对绝望涯,也有叫做舍命崖的来历作了考证。
根据绿野山友淘气网文“冷风甸豪宅建成时间和懵懂崖、绝望崖得名考”,1999月04月15日,绿野众仙组队首次穿越北石城~京都第一瀑,据说,懵懂崖的得名,是因如妍此行的游记,《危险的历程》中的一个标题:“懵懂未识险”。而绝望崖的得名来自海光,当时再次遇断崖,险些因找不到路而打手机请求直升机救援。根据如妍、海光网文所描述,绝望崖就应该是现在大家普遍称之为舍命崖的这个断崖,而懵懂崖却不知道指的是哪一个断崖。
如妍文中无“黑龙秘径”之名,1999年09月在绿野老粥《黑龙秘径唤如妍》文中出现,海光在《回忆第一次走通黑龙秘径》中有“为了纪念绿野第一次真正意义的探路活动和走通黑龙潭到第一瀑,我特意把这条线路命名为“黑龙秘径”,“秘”是秘密的“秘”,“径”是小径的“径”。”
现在看来,所谓的黑龙密径,在以前是山里人家的通往山外及相互间走动的要道,无非是那时候山区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小径,根本不存在水泥路等。1976年洪灾后,这里的村子集体外迁到河南寨等地,荒废的不仅是村子,这里的小道在四十年中无人维护,也不同程度在洪水作用下逐渐废弃,难易辨别了,黑龙密径是驴友对此想象的称呼而已。
2018年1月28日,在517山舞社报名参加北石城穿越到天仙瀑的活动。
由于处于冬季防火期,密云山区各地都有防火员执勤,我们只好舍弃从北石城村道上山,在白河沿岸的一个地方,直接上升150米,翻过长城到郎房峪的水泥村道。开始沿着村道走,右侧是长城,左侧是山谷。当看到下面黑龙潭的小庙时,前面不远处郎房峪云蒙山的缆车站已经清晰可见了。
走到这里有4.4公里,在一个“几”字转弯处开始离开公路下山谷,谷底的小河都是冰,沿小路没有走多远,就看到榆木沟废弃的村子。这里是榆木沟三岔,海拔454米。向东是黑龙潭,向北3km是天门山,向西就是黑龙三岔,当然向南就郎房峪,东南是北石城。
穿过废村一路缓慢上升向西走,过了几个山口和平台。这里的道路比较清晰,明显的看出人工修缮过痕迹,在以前这也算是以前的交通要道吧。回头能够看到东面的密云水库,由于逆光,照相不清楚。
苍老师带的队伍非常稳健,只见他气抱丹田,元气归一,一步一步,不紧不慢,走在队头,除了5个强驴早不见影,大部分都在他的带领下慢慢前行。这样不仅不累,也出汗较少。这天市区的气温在零下,山区更在零下十几度。
一直走到黑龙潭的上游,开始爬比较陡一点之字山路。12点一刻,上到了黑龙三岔,这里风比较大,队伍在这里吃午饭。我找个背风的巨石后面,一个人吃了饭喝了热水。等12点40时分开始出发时,发觉裤腿都上冻了。原来是上午出汗,遇冷就冻上了,就这样一直到上车,裤子上的冻就没能化解掉。背包里喝剩下的农夫山泉水都冻上结成冰块了。
刚过了平缓的山路,开始上升时,前队用手台联系说最高的垭口处,有三个护林员在收费。由于天冷,第一个人交了35元过去了,后面又有4位每人交20过去。苍老师同大家商定,一致行动,要么三十人交一百,要么不交,实在不行就走黑龙密径。
等大家上升到垭口,果然有三位身穿迷彩作战服的中年人拦路收费。苍穹让他们拿出收费依据,他们拿出的工作证是云蒙山景区保安证,这个当然不能算数,我们一拥而上,苍老师和最凶的护林员挤在一起,把一颗枯树都撞倒了,另外两个看此情形也不阻拦了,却一直跟我们队伍到豪宅。
豪宅前还是那个样子,但这次不敢停留了,只照了一张相匆匆而过。沿着上冻的小河一路下降,到了天仙瀑梁头,就能看到号称北京地区最大的天然冰瀑。
终于看到了天仙瀑的真貌,与想象中的并不大一样。这里朝阴,所以冰瀑能够长久的保存。穿上冰抓,上去照了几张相和合影。下来的时候不容易,就用屁股滑了下来,很快,由于滑冰潮湿,屁股上的外套也冻上了,裤子真成了盔甲,硬邦邦的。
后队在嘚瑟,我不敢停留了,一停下来就冷,就继续下撤。
一路上见到了几处比较完整的民居废村,先山间小径,后机耕大道,最后水泥路。经过了黄土梁,玻璃梁,东片石,河西地,黄榆沟,经二潭底下出了山路到达310省道,这一段有5公里。
这次穿越用时七个半小时,有21公里左右,但强度比上次小多了,共有8公里多水泥路。除了冷,并没有感觉到累。
这两次穿越在豪宅照相都留下灵异事件,第一次是豪宅的一张外景照片在手机中出现了N多张,黑黑的窗户,有一个红布分外显眼,当这些照片布满手机屏,很瘆人的。在回程的车上删除完了,回来又出现一次,不得不把所有的豪宅照片全部再删除。第二次是就在豪宅照了一张相,出了天仙瀑竟然发现有一段2分钟的录音,听内容是刚刚爬山时候录得,这种情况从来就没有发生过,比较奇怪。
回来继续上网查询得知,这一地区原来属石城公社莲花瓣大队,据360百科讲:莲花瓣村位于北京市密云县河南寨镇西南部,距密云县城13公里,村域总面积0.91平方公里,共有108户,308口人。原村址位于县域西部的云蒙山区,因1969年和1976年连遭两次特大山洪和泥石流灾害,迁移至现址,仍沿用旧名。
原来的莲花瓣村,下辖附近的24个自然村,116户散居在云蒙山中。该村集体搬迁后,所属的林地,就转给现在的云蒙山林场。那么冷风甸村也就应该是这一段时间搬迁走的。也有可能当时的冷风甸,二道逛,小西天当时也属于莲花瓣村管辖,这也只是一种判断。因为冷风甸存在有学校,故这一地区有可能莲花瓣村和冷风甸村,这就需询问知情人了,至上网上没有搜索到。
知道冷风甸有学校,是因为在网上看到曾经在密云石城执教的张怀喜老师。360百科是这样介绍的:张怀喜,笔名柏峰。1963年毕业后,支援山区教育,从北京到远郊区的密云县石城教书。
出生在1945年的张老师,家在城区,在18岁时从北京西城师范毕业,分配到密云石城镇教学。1973年调到冷风甸中学教书,冷风甸即"冷峰口",距公路有30里远,全是一步一登高的山间小路,冷风甸距海拔1400多米的云蒙山只有3里之遥。1989年张怀喜返回北京,在山区共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六年。后定居在密云县城养老,一度担任密云县作协主席。
冷风甸还有中学(也有说小学的),那想想村子一定不小。张老师在冷风甸教书3年,半月下山一次,来回三十余里山路,期间结识了邮递员吕万江,从而写下了纳入北师大版北京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深山风雪路》的文章。该文中的深山路就是北石城到冷风甸这条小路,张老师自述离开冷风甸以后,再也没有去过了。也或者是因为冷风甸的整体外迁,才使张老师结束了在此地的教学任务。
以黑龙潭为首的一系列旅游景点,也是在张怀喜老师的建议下,经石城镇的人民一致努力逐渐建起来的。因为张老师去冷风甸走的就是黑龙潭这条路。张老师也就成为石城这一地区搞旅游的先知,这一带分布着京东第一瀑,黑龙潭,天门山,箐箐顶,精灵谷等景点,这里也叫张家坟,二道河,柳棵峪等等。
现在的云蒙山腹地穿越地区,在1976年以前是有大小20多个自然村,一千多人口生活的莲花瓣大队区域。由于1969年8月10日300mm的强降雨,雨量集中,这一地区受灾比较严重,发山洪泥石流,甚至二道逛等几个村子几乎被卷走,冲走很多人畜。石城乡死亡59人,受伤22人,耕地大部分被冲毁,造成巨大损失。1971年5月2 8日的北京日报头版头条:“学习大寨排万难,云蒙山上创新业”的报道,副标题是密云县莲花瓣大队贫下中农自力更生战胜大洪灾事迹。
总之,所以政府在1976年再次洪灾后,让这一区域的人搬迁到平原的县城南河南寨镇,村子依然叫莲花瓣村。山区里只能留下了散开的村子废墟,成为历史中的尘埃。
自去年第一次穿越,对于云蒙山中的废村总想说些什么,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直到这次回来网上多次查看,写下这篇拙文,虽然大都是参考其他驴友的文章,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一点心愿。
根据北溟博客文,附上发生在这一地区的历史事件。
1947年下半年,全国土地改革运动正在逐步深入。土地平分运动引起地主阶级的反抗。他们有的外逃,投靠国民党反动派,参加伙会,妄图依靠反革命武装来阻挡或破坏我平分斗争;有的则利用我平分工作中出现的“左”倾错误,煽风点火,造谣中伤,直至组织武装暴乱。“西山反革命暴乱”事件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1948年初,正当我一区平分工作队在冷风甸、黄土梁一带组织和领导贫农团开展平分土地工作的时候,潜逃到冷风甸的崔桂秋便秘密串联,暗中组织地富反坏分子,进行反革命武装暴乱的准备工作。他们从二道逛取走乙化县县支队供给处存放的步枪45支,子弹500发,并由崔桂秋、王山负责,发给受其蒙骗的青壮年手中,组织起反革命武装。
正月初九凌晨,暴乱在冷风甸、黄土梁同时发生。在冷风甸,将平北专署企业科长曹前打死,夺取手枪一支和文件一部。区干部邓同志由于动作敏捷,幸免于难。
在黄土梁,暴徒包围贫农团,强迫当地群众外逃。同时,令孙伯言、孙全富和孙伯余,到西石片逮捕平分工作组组长云洲同志。那时,天还不亮,住在西石片的云洲同志刚刚起床,云洲同志孤身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被暴徒绑了起来。当时,天上乌云密布,地下白雪皑皑。身怀有孕的云洲同志,打着赤脚被带到了黄土梁,交给了孙四瑞。孙四瑞为了发泄其反革命的仇恨,遂将云洲同志吊在牲口圈内并由孙四瑞、孙四宽、孙浩斌三人轮番毒打和百般折磨。云洲同志,虽然被打得遍体鳞伤,然而在暴徒面前,始终昂首挺胸,不肯屈服。以孙四瑞为首的这伙反革命暴徒,将云洲同志毒打、折磨之后,不敢长时间的停留。便押着云洲同志和被裹胁的群众,经冷风甸东梁与崔桂秋一伙汇合后,向溪翁庄逃窜。在麻店梁,由于害怕我革命武装的伏击与堵截,这伙反革命暴徒极其残暴地用镐把和石头将云洲同志活活打死。
云洲同志,原名张志贤,1917年出生在昌平县新建村。幼年读书,中学毕业后,随父、兄学中医。1938年,以行医为掩护,从事我党的地下秘密联络工作。1943年入党,同年离家参加昌宛县革命工作。1944年到冀察抗联会工作,1947年冬到乙化县县委任秘书。其爱人是县委组织部长李大友同志。同年冬,县委组织平分土地工作队,云洲同志被分配到一区四合堂、黄土梁领导当地贫雇农进行平分工作。牺牲前一天的晚上,在西石片主持召开贫农团会议。牺牲时年仅30岁。
“西山反革命暴乱”发生后,乙化县县委闻讯,立即抽调县大队一个连前往平叛。然而,以崔桂秋为首的这伙反革命暴徒,早已裹胁着数百名群众,逃跑到溪翁庄伙会据点,参加了伙会,并且积极从事各种反革命活动。1948年4月,我乙化县县大队在怀柔县大队的密切配合下,攻克了溪翁庄这座顽固的伙会据点,全歼了盘踞在据点内的反动武装力量及逃亡地主等反革命分子。参与“西山反革命暴乱”的王山、孙浩斌,被当场打死。崔桂秋、赵永亭、孙桂文、孙伯言及孙万德等,被俘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孙伯余被判刑,孙全富被戴上反革命分子的帽子,交群众管制。孙四瑞畏罪潜逃,躲藏在黄土梁北羊台山洞里长达八年之久。最后,仍未逃出人民的法网,被捕后处决在县城西门外。“西山反革命暴乱”的这伙杀人凶手,全部受到了历史的惩罚。
所参考文章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0f12790102vafg.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518ea01013l3l.html
http://blog.sina.com.cn/u/3686807274
http://www.lvye.cn/portal.php?aid=38616&fromuid=0&mobile=2&mod=view
http://www.myxwl.cn/forum.php?mod=viewthread&ordertype=1&tid=30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