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8:《平等性与联系的艺术》
政治现代化与政治安定的艺术——读《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之二 杨玉生
现代化不仅造成了普遍的社会挫折感,而且使众多的社会集团获得了政治意识。当这种社会挫折感与高度的政治意识结合在一起,给大多数社会集团以双重刺激时,就会形成政治参与的“爆炸”。然而在政治参与迅猛扩张的同时,组织和疏导这种政治参与的有效的政治制度的锻造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亨廷顿认为,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的比例失调乃是造成发展中国家普遍政治动乱的直接原因。该书的中心命题认为,政治动乱“主要是社会飞速变革,以及新的社会集团被动员起来涌入政治领域,而同时政治制度却发展缓慢的结果。”
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现代化中国家惟有建立适应现代化需要的强有力的政治制度,使政治制度化水平与政治参与的扩张相适应,才能抑制政治动乱的泛滥。
19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托克维尔在其传世名作《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有一段极为精彩的论述:“在治理人类社会的諸法则中,似乎有一条法则最为准确无误、明确易见,即人类要保持文明或要变得文明,就要在社会地位平等性发展的同时,使其相互联系的艺术也以同等的比例得到改进和发展。”此番论断不仅适用于19世纪的美国,也同样适用于20世纪的现代化中国家。
“平等性”的增长应该被看作是一种社会进步,但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表明,这种进步要有益于社会并非是无条件的。“平等性”的增长首先意味着新的社会集团觉醒起来,从“社会边缘人”成长为“政治人”,他们带着自己的要求涌入政治领域,由此产生出许多新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和社会关系。如果不能及时创造出解决这些新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协调这些新的社会关系的组织手段和政治制度,即托克维尔所说的“相互联系的艺术”,那么,“平等性”的增长就意味着社会关系和政治秩序的紊乱。这种紊乱反过来又会阻碍“平等性”的正常发展。从人类社会已有的历史看,“平等性”的增长是不可遏制的发展趋势,人为地阻止它的进步是徒劳无益的,关键是如何及时的建立一整套有效的、完备的政治制度,使“平等性”的增长规则化、组织化和制度化。
那么,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才能经受得住现代化的冲击呢?亨廷顿认为,强有力的政治制度要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复杂性、自立性与凝聚性。
一直走发表于2019-04-25 15:48
(310次阅读/0个评论/0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