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八达岭古长城穿越漫记

八达岭位于关沟北端地势最高处,地势险峻、居高临下,是居庸关的门户。“八达岭”这个名称始于金代。由于从这里往北可达延庆;往南可达昌平;往东可达密云;往西可达张家口,道路四通八达,故称八达岭。



八达岭古长城南边是陈家堡罗锅长城,东北接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长城和罗锅长城去的人很多,但连接两段长城间的石峡关——八达岭古长城的人不多,这段长城适合冬天爬,全程不到10公里,爬升不到800米,强度不大,是老驴交友溜腿,新手入门的线路。

正逢考试结束,已有数月未远行,安一队贺队发了这个行程,正是恢复体能,身体训练的绝好机会。早晨我们在健德门集合,七点半之前发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长城脚下。


我们很顺利,按照原定计划很早就下了车,下车地点在石峡口长城的文物碑旁边。

石峡口位于八达岭西南,是与八达岭口具有同等地位的长城关口,曾设有石峡峪堡,管辖周边的花家窑子口、石峡口、糜子峪口三个关口,这段长城约长10公里。目前能看到的堡垒遗迹和长城遗迹是明朝留下来的,自明隆庆年间开始修筑砖石长城和空心敌台,后在万历年和崇祯年进行过修缮,隶属于居庸路。据说李自成从北边破北京防御,就是从石峡口攻入的。整个长城系统为精良的砖石结构,墙体外有垛口,内有女墙,保留有敌台及遗迹22座,著名古迹有南天门、罗锅城、单边墙等。

我们下车的地点,往西南是去罗锅城,往东北是去八达岭。运气好没有碰到看守,我们一众共37人,下车后就赶紧沿着残长城往上登,司机大哥也就开走了,他将在我们预约的出口——八达岭古长城外等待。


紫树教授被风吹得耳朵痛,我帮她从书包里拿出绒帽,替换掉了她的遮阳帽,却不小心掉落了自己的手套。我走以后,她发现了,帮我收起来,到了后来再碰头的时候又拿出来还给了我。

在登山过程中长城碎片化严重,还可以看得到当年米浆和石灰调制的粘合剂的残痕。在某些地方,还残留有长长向外凸出的排水口。

今天天气非常好,但远处城里还是可以看得到厚厚的雾霾。长城登城地点风化得很厉害,虽然有维护,补修了一些垛口和女墙,但城砖表面风化严重,很多已经碎成了细石,在初攀登的时候有些辛苦,而且要很小心,以免踏下碎石打到后面的伙伴。山上背阴处还有积雪,但当阳处已经化得非常干净。在刚到山腰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很热了,摘掉了帽子。回头看对面山头的长城,盘山而上,是通往罗锅城的路线。我们超前继续攀登,看到山顶上修了一些电塔,和古老的长城敌楼交杂在一起,带来了一些现代的感觉

我们登上山腰的时候,又有一支三丰户外队和我们同路线登山,两队杂到了一起,因为很多朋友是新面孔,所以就有点儿分不清哪个是哪个队的了。但因为长城路线不比其他路线,没有分支和岔路口,只要沿着长城走就行,所以不怕迷路。即便是可能脱队,有无线电通话机也可以沟通信息。只不过,走长城使用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了。

这次胖哥背上了他的大单反,成为收队,拍了很多好照片。另外也有新朋友带上了无人机,拍摄了一些航拍视频。但山顶风太大,很快就收了,以免发生危险。

山顶上的烽火台很多都坍塌了,有的进行过简单维护。许多只剩下一半,而一些修缮了外墙,里面是空的,部分敌楼内部完整,还可以登上二楼。很多人分不清烽火台和敌楼的区别。敌楼是用城墙联系起来的堡垒,里面可以供看守居住,也可以登高对来犯敌人进行打击。而烽火台一般和城墙系统是分离的,矗立在长城内的山包上,形成单独的堡垒结构。


这一段长城的规制比八达岭长城要小一倍,比如宽度,八达岭是十人并排,这里最多五人;垛口高度八达岭为两米,这里只有一米,没有望孔,只有斜向下方的火器孔。面向南边的女墙,八达岭为一米,这里只有半米,很多地方已经只剩下台基了。





从石峡口登顶,发现山顶比较平,可以走一段平路。经过几座敌楼后,就往下走了。因为是背阴,积雪未化尽,走起来要比较小心,一只手要扶着垛口。从这里长城会一直降到沟底,这段长城被称为花家窑子段,位于帮水峪村东南。这里建造得比较早,从明初永乐年就有了,设置有把总一员。不过,关城已经完全没有了,但可以看到沟里有很大一片广场,可能是以前关城的遗址。这段长城东起青水顶,西至石峡口,全长3千米,从南到北遗存有石边长城,砖石长城和土边长城三类,在登顶后看得比较清楚。在关口的西头有菱形敌台,形制比较特殊,可以登顶。







此外,在关内山岗上有烽火台一座,矗立在未化尽的雪林中,沧沧凉凉,引起无限古风遐思。因为地形复杂,积雪杂木,所以我没有前往,只是在长城上远观了一下。


从菱形敌台下到沟底没有正常的路,需要攀岩而下,有三米高的攀爬区,将队伍卡住。我们将手杖投下,把背包交给先下的伙伴然后面对前方缓缓移足,都能够平安下去,有惊无险。



花家窑子另外一端长城经过比较好的维护,又当阳,攀爬起来十分顺利。只是那段长城十分陡峭,角度可能将近七十度,有的地方没有设台阶,是平的。如果结了冰,那是万万不能冒险上下的。这里长城在2014年修缮过,一些砖石上留下了砖厂的名号和制造时间。这边的天气更好了,仰头是蓝蓝的天。此时队伍已经拉开,我和小萍子沿着路慢慢上行,看到合适的风景就拍拍照,倒也走得轻松随意。




走过几个敌楼,登了顶。此处山顶也是平的,因为高,风大,待不住。此时太阳已经到了头顶,山峰队的几个先锋在最高的敌楼处围起来包饺子煮食,真会享受。


我们穿过包饺子的人群,看到有一条向下的路,有积雪,稍微有些不好走。而下到洼地后又回向上,那就成了阳坡。阳坡的敌楼前,贺队,胖哥,张哥,lisa等已经在那里休息了。我们走到的时候正是午餐时间,贺队煮了一锅羊肉泡馍,而张哥他们煮了方便面,还下了一些菜,滋味自然是好极了。而其他许多伙伴多是用自带的热水泡方便面吃。吃完以后,将垃圾打包带上,遵循除了照片什么也不带走的原则,一片纸都不会在这里留下。





穿黄衣的小伙伴用他的无人机绕着烽火台好好飞了几圈,看他拍出来的视频,好玩极了。


向下走,有很长一段阴面,大片雪未化,走不动。我和教授和小萍子一起走,她们在前,我想找一条新路,结果很滑,一屁股坐在雪上,哗啦啦就滑到长城最下面去了,像坐滑梯一样,可刺激了。起来排掉屁股上的雪,回头一看,哟,她们还在长城中间呢。我把屁股在太阳底下晒晒,不一会儿就干掉了,她们这才颤颤巍巍地下来。后来,我才知道lisa比我更主动,自己一屁股就滑下来了,滑下来还想爬上去再滑一次,诚会玩。





之后都是下降路线,可以看到北边有土长城的遗迹。但我们没有往那边去,沿着长城一直向下,过了几座敌楼,就发现下降道路被人铺上了木板,装上了铁扶手,原来我们已经到了终点——八达岭古长城景区。







有木板的路好走多了。古长城景区整个在沟里,幸好是公园有一些维护,不然还是挺难下的。这边的敌楼都是长方形,有五个望孔,但宽处只有一门一窗。走近敌楼会发现,里面已经垮塌了,不能登到二楼,只剩下露天的四角围墙了。往西北望,对面山上的长城蜿蜒而上,会通往八达岭长城,那一带背阴,古长城和烽火台没有维修过,山上和长城上大片积雪未化,若要攀爬非常困难,而且容易出危险,是没有必要去走的。



我们从景区出来发现景区售票口都没有人,想是冬天封山,工作人员都撤了。这里有少量游客,是开自驾车从北京市来的。听小伙伴说,他们问过这些游客,汽车进来十元一位,门票就免掉了。景区里面的洗手间锁上了门,内急的小伙伴要么只能出到公园外面的公厕来轻松一下,要么就只能在长城周围的树林里偷偷解决,天气这么冷,也不知道会不会把屁股冻红——哈哈哈哈哈。




古长城景区附近有古代采石场,遗留有长城城砖,由此可以了解到建筑八达岭石长城是就地取材,不可能从太远的地方运输。明朝砖石烧制技术发达,可能会把制砖厂直接开到长城边上,所以建筑的长城当然比过去要精良得多,即便是两百多年不维护,还能有遗存。话说回来,现在的许多建筑,如果处于没人管理状态下放上两百年,怕是早就烂成渣土了。古人的智慧,真是令人惊叹。




从景区出去大约3公里,就到了汽车旁边。我们整体行程8千米,长城段为5,下坡路为3,走得悠闲,走得舒坦。虽然是冬天,运动之后,山沟里太阳煦暖,照得一身舒服。于是,在日落之前我们就回到了城里,结束了这次冬日的完美户外游。

另有几张小伙伴拍的美美的冬日发现,可证明苦寒的塞上在冬天也一样有明艳的颜色,只是看有没有细心去寻觅了。

 




 

 

桃叶小书生发表于2019-12-08 14:54  
分享到 
赞过
(1310次阅读/4个评论/2人赞过)
    好好生活
    最后那张小鸟抓拍得不容易
      摄影师很厉害
    美羊羊
    写得真细致 强
      多谢好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