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北京水系(二)


徒步北京水系(二)

第一次徒步北京水系行程是北京体育大学--圆明园--颐和园--南长河--万寿寺--紫竹院--五塔寺--高粱桥。这次徒步水系就从高粱桥开始,做到无缝链接。


一、高粱桥




提起高粱桥可能知道的人不算太多,但要说西直门,在北京可能没有说不知道的。高粱桥就在西直门地铁站西边,那里曾经发生过一场关乎中华民族命运的大战,至今提起来那个朝代也让人觉得憋气!那就是979年北宋时期的高粱河之战,就发生在现在的西直门外。宋太宗赵匡义御驾亲征,想从辽国手中拿下燕京,恢复汉唐版图,实现中华一统。可惜的是宋军陷入辽军三面包围,宋军虽然奋力拼杀,却死伤过重,宋太宗赵匡义又胳臂受伤,宋军顿时大乱,全线溃败,宋太宗乘驴车一直逃到涿州才摆脱辽军追击。高粱河之战结束了宋朝统一的步伐,在军事上对辽军生产了畏惧心理。

有高粱桥自然是因为有个高粱河,高梁河发源于紫竹院,估计早年水不大,没有固定的桥。元朝建都北京后,为满足元大都城市用水和南粮北运的需要,元代皇帝忽必烈派都水监郭守敬治水,1291年郭守敬引昌平白浮泉及西山玉泉诸水入高粱河,修建高粱桥,连通护城河、积水潭,并挖了一条通惠河至运河,满足大江南北物资运输需要,什刹海一带就成了商贸中心,商贾云集,热闹非凡。明清时期高梁河是京城前往西山园林风景区的水道,高梁桥以西,垂柳成荫,稻田荷池,风光秀丽。每至清明,高粱桥一带游人比肩接踵,骑马的、骑驴的、坐轿的、徒步的,都涌向高粱桥外踏青赏春。各种小贩练摊河畔、饭食摊、茶社、杂耍、测字算命等三教九流云集而来。就是乾隆爷、慈禧太后有时也是从这里登船去颐和园和圆明园。也有做游船生意的,在高梁桥至白石桥间穿梭收取船费。

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军队占领元大都北京城,不甘失败的元军一直试图收复失地,与明朝军队多次交战。为了便于防守,守城大将徐达决定以什刹海附近的天然河流坝河为护城河,往南5里新建元大都的北城墙。新城墙向西修建时遇到了太平湖。由于水面宽大,城墙从湖中穿过没有这样的施工技术,只好沿着湖岸斜着修建城墙,就造成了北京城西北缺了一角,并派生出许多为什么西直门城墙缺一角的种种传说

1905年清朝光绪年间修建西直门火车站时南长河被截断改道,往北转了一圈再回来,这就有了转河。1971年修建地铁二号线时,老舍先生投湖自杀的太平湖被填平,1982年在填平的太平湖上建成了太平湖车辆段,负责二号线地铁车辆运营维修管理。


二、积水潭(什刹海)














从高粱桥出发,穿过西直门地铁站,沿北京北二环路行人步道和路边园林道,进入新建的太平湖公园,也叫潭西胜景(积水潭西边),其实就是对北护城河西段进行了改造,弄点水种些花草树木,垒几块石头,建几个亭榭,在闹市中给行人一个休息休闲的僻静之地。在北京有水的地方就有野鸭等众多水鸟,这里也有不少野鸭,增添些灵气野趣。

穿过潭西胜景,过马路到对角从解放军歌剧院东边的小胡同进去,就是积水潭的西海。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塑像,这就改造北京水系,奠定北京水系格局的郭守敬。郭守敬塑像后面的假山上有中国传统建筑,那是郭守敬纪念馆,介绍了他的生平和功绩。西海是积水潭的组成部分,积水潭就是什刹海,明朝以前没有什刹海的叫法,明朝以后民间怎么把积水潭叫成了什刹海,说法很多,难以确证。现在什刹海反倒成了大家心中的正统,而积水潭反倒被虚无起来。

什刹海包括西海、后海和前海三个水域及周边区域,俗称“后三海”,前三海指南海、中海和北海,也就是现在的中南海和北海。郭守敬组织挖通了通惠河,将京杭大运河与积水潭相接,积水潭从此开始繁荣昌盛,成为集贸中心和休闲旅游胜地,周边有众多地标性建筑和达官显贵的深宅大院,鼎盛时庙宇寺院就有一百多座。主要代表有钟鼓楼、恭王府、醇王府、广化寺、汇通祠、会贤堂等。

恭王府是什刹海周边最有名的建筑,也是旅游热点。“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足以说明这座府邸在历史上的地位。恭王府始建于1776年乾隆年间,是大贪官和珅的私邸,时称和第,分为府邸和后花园两部分,豪华至极,感觉就是一座小号的故宫。和珅被赐死后,嘉庆帝把这座豪宅分配给了自己的弟弟僖亲王居住,后来慈禧太后又重新分配住房,把这座豪宅分配给了辅佐自己垂帘听政的恭亲王奕䜣,奕䜣把这座豪宅更名恭王府。现在开放参观,特定人员也没有免票,只有半价优惠票20元。恭王府还是值得慢慢游览、细细品尝的。

恭王府东边就是什刹海体校,这里可是走出过许多世界冠军的。从体校旁边的胡同往南出去就是北海公园的北门。胡同里有大文豪郭沫若故居,可以进去沾染一下文化气息。


三、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在辽代是燕京城的后花园,和现在的颐和园似的,是全国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那时北海公园叫金海,湖中的小岛也不叫琼华岛,叫瑶屿,岛上建有辽国皇帝吃喝玩乐的行宫,和现在中南海似的,一般人进不去。1163年金世宗占领北宋皇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后,把北宋的皇家园林艮岳园几乎拆迁到了北京。以北海公园为中心大兴土木,把拆运来大量太湖石砌成假山岩洞,把挖北海的土扩大增高瑶屿,修建大宁宫,重修广寒殿,瑶屿也改了名字叫琼华岛,水域称西华潭。形成了北海今天的皇家宫苑格局。可惜的是在元军占领辽都燕京城后,岛上建筑和京城一起葬身火海。

北海公园的精华主要集中在西北角,九龙壁、小西天、西天梵境等这些精美的建筑和物华宝藏都可以让你流连忘返,值得你停下脚步细细观摩品味。琼华岛是北海公园最为有名的景点,也是北海公园的制高点,每每介绍北海公园,必然要有琼华岛白塔的图片,也是北海公园打卡的标志性建筑。白塔始建于1651年,是在原广寒殿的遗址上建的一座藏式喇嘛塔,是西藏喇嘛恼木汗以高超的拍马屁技术,以筑佛寺请佛主保佑大清皇天厚土,寿国佑民的说辞,成功说服大清顺治帝而建的,当然大清顺治帝也为了利用藏传佛教控制西藏顺势而为。

北海公园南门外西侧有座团城,原来和北海公园是一体的,现在独立出来单独售票。团城四周建有城墙,形似一个小小的高台城堡,团城中心建筑是承光殿,殿南是玉瓮亭,亭内玉瓮为元代文物,体积大雕刻精美,值得一看。当然,如果不是体积大运输不方便,早被八国联军抢跑了。


四、北大红楼与黄城根公园





正在维护中的北大红楼



毛主席工作过的地方



从北海公园南门向东走景山前街,路过景山公园大门和故宫后门,顺道看看故宫角楼和筒子河。沿大街继续走,在接近皇城根遗址公园时,左侧有座不太起眼的红砖大楼,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学红楼。北大红楼东西长达100米,工字形结构。这里曾经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1919年5月4日北大学生从这里走上了天安门广场。1918年9月--1919年3月,毛主席曾经在红楼第二阅览室当过书记(也就是图书管理员),1920年10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三人在这里成立了北京共产党小组,这里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的摇篮。

北大红楼东边就是黄城根遗址公园。元朝建设北京城时出于防御考虑,采用层层嵌套方式,大城里面套小城。整个城市分为中心城、内城、外城环环嵌套的三层城市布局。中心城是紫禁城,也就是故宫;内城就是以紫禁城为中心,在外面又圈起一道墙来,叫皇城墙,皇城墙内就是内城。从什刹海出来的一条小河经过南锣鼓巷西边,沿皇城墙向南而去,这就是玉河,现在玉河已埋入地下,成为暗河,上面是黄城根遗址公园。玉河与经过天安门的金水河汇合后,继续向南流,汇入前门大街地下的护城河。皇城墙在1930年时被民国政府拆除,只留下了地名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外城墙基本上就是现在的二环路,也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拆除的北京城墙。黄城根遗址公园就是在民国拆除的东皇城遗址上建的公园,复原了小段城墙,展示皇城墙基、点缀些雕塑、绿景等体现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是个长条形的开放的街心公园。至于为什么不叫皇城根遗址公园,那是因为民国反帝反封建,在各种文件和材料广告中硬把皇城根改成黄城根,这就沿用下来了。


五、南锣鼓巷












粟裕大将旧居


沿黄城根遗址公园一直向北走,穿过地安门大街,就是南锣鼓巷。南锣鼓巷西边就是从什刹海流出来玉河,玉河也是从这里钻入地下。锣鼓巷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胡同,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地安门大街。以其为轴心,两边各有八条小胡同。南锣鼓巷与元大都同期建设,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保存着元代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胡同院落布局有秩、规模宏大,街道横平竖直、历史资源丰厚,是棋盘式传统民居建筑的经典,也是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因其地势中间高两头低,赋名罗锅巷,清朝改名南锣鼓巷。明清时期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街巷里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解放后这里曾是十大元帅和众多我军高级将领宅院,雨儿胡同的西边第一家就是战神粟裕大将的故居。现在也有些院落住着中央一些领导或其遗属。矛盾故居、齐白石故居、蒋介石行辕等都在这里,这里每个胡同都有让你神往的故事,每个院落都是一部家国史。如今的南锣鼓巷已经是体验老北京风味的旅游胜地,不论旅游淡季旺季,胡同里一天到晚游客如云。

徒步到南锣鼓巷时,正好午餐时间,征询大家意见是不是在这里吃饭,因为这里特色小饭馆还是蛮多的。大家都说不要在这里吃,这里的东西太贵。好吧,本着宰外地人与咱无关的态度,在南锣鼓巷的东北角找家面馆填充一下呐喊的肚子,然后去国子监和孔庙。


六、国子监和孔庙







国子监就是中国历代王朝的教育部,在隋炀帝之前叫太子学,隋炀帝改为国子监,其后历朝历代,国子监的名称和职能都没有改变,但所属的各司局职能有调整。明清两代,国子监兼有教育部和国家最高学府的双重职能。明代国子监规模宏大,分南北两监,分别设在南京与北京。在国子监上过学的学生称为“监生”,是不是有毕业证不知道。国子监还接收外国留学生。在这里上学收不收学费、安排不安排工作也不知道。

北京孔庙就在国子监东边隔壁,当中有门相通,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元明清三朝体现尊师重教,祭祀孔子的场所。主体建筑沿中轴线分布,左右对称布局,三进院落,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向北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及崇圣祠,主体建筑都是黄色琉璃瓦。孔庙内有历代科考的进士题名碑,是中国科举制度的重要文献资料。孔庙和国子监现在是一体管理,参观从孔庙进,国子监出。


七、雍和宫








国子监街东边正对着的就是雍和宫,雍和宫是座喇嘛庙,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雍和宫早年是明朝太监们的宿舍,清朝康熙大帝的儿子太多,原有王府不够住,就在1694年将雍和宫进行了大的改造,分配给四子胤禛作为居家办公府邸,称雍亲王府。从住房条件看当时康熙大帝对雍正就高看一眼,已经有意培养四子胤禛接班了。雍正接班后,住进了紫禁城,就把雍亲王府改为行宫,称雍和宫,也就是不上班的时候时不常的回来住一住,就是雍正临死的时候也不忘交待死也要死在老宅里,所以雍正帝是从雍和宫出殡的。故土难离老宅难舍呀。雍和宫是雍正的王府,乾隆皇帝诞生地,当然是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这样的宅院自然不能分配给别人居住,乾隆皇帝就把雍和宫改为喇嘛庙,兼有民族宗教事务部的功能。并由总理事务大臣亲自管理。


八、五道营胡同




雍和宫往北走就是安定门立交桥,过桥不远就是地坛公园,不过咱先不着急过桥,咱先去最近几年兴起的特色餐饮商业街五道营胡同转转。这条胡同长约500米,相对于南锣鼓巷那古老的胡同,这里相对年轻,许多前卫现代的装饰风格,特别对付年轻人的品味。有各种小酒馆,烧烤店,主要的是这里的小店多是国外风味,国外料理,价格还能被一块钱能搛出油来的穷大学生们接受。有五道营胡同,可没有四道营胡同,也没有六道营胡同,因为这五道营胡同在明朝的时候叫做武德卫营胡同,北京人这舌头短,嘴也懒,一嘟囔,得,你听到的就是五道营胡同,清朝地名办的干部也懒蛋,干脆改成了五道营胡同。


九、地坛公园








感受一下五道营胡同的异样风情,钻过立交桥,就可以看到地坛公园南门。地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地坛有方泽坛、皇祇室、牌楼、斋宫等景点。地坛公园的核心就是地坛,也叫方泽坛,四周矮墙围档,留有四门,现在只有南北门开着,不过是要单独购票才能进去。地坛公园门票2元,确实太便宜,地坛却价格5元,也倒是不贵,就是感觉有点恶心,园中园搞得不得人心。花个2块钱的买路钱从园中穿过,还是很划算的。


十、青年湖公园




从地坛公园南门进西门出,向北斜对着的胡同里就是北京青年湖公园东门。青年湖公园这块地原来是个大水坑,这大水坑原来是几个冰窖,冰窖长百余米宽二三十米深约六七米,冬天采冰存放在冰窖里,夏天把冰块拉出来卖。明清到解放初期北京郊外有不少这样的冰窖,抗战时期民生凋敝,夏天冰块需求量减少,不少冰窖倒闭塌陷,任凭雨水聚积,就成了大水坑。解放后全国大搞爱国卫生运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挖卫生死角,建美好家园。1958年东城区政府发动全区共青团员义务劳动,将这个大水坑开拓成了青年湖,1960年堆山修路,建亭造桥,逐渐形成了水面达63800平方米市民休闲娱乐公园。园内既有植物群落的自然美景,又有花卉搭配植物造型的园林艺术,展现了青年湖的园艺风格。


十一、柳荫公园




穿过青年湖公园,从北门出来就是柳荫公园。柳荫公园是北京市内唯一具有田园风光的山村野趣公园。柳荫公园原称“久大湖”,明朝末年天下大乱,传说这里埋藏有宫廷宝藏,便有人挖地丈余寻宝,结果宝未挖到,却发现挖出的泥土是烧砖的上等原料,于是乎大家都来这里挖土卖钱,你家一个窑坑,我家有个窑坑,到解放后这里就成了一个巨大的深坑。1958年与青年湖公园同期被改造成久大湖。公园里栽植有30多个品种的柳树,广阔的水面嵌套着多个小湖,1984年改名为柳荫公园。柳荫公园北东南三面都是现代化的高楼,公园就像嵌在摩天大楼下的一方静土,为周边居民和上班族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闹中取静场所。


十二、西黄寺






西黄寺塔

东黄寺遗像


残垣断壁的东黄寺


溜达着从柳荫公园出来,就是黄寺大街,黄寺大街自然与黄寺有关,黄寺是藏传佛教寺院。黄寺大街以前有两座黄寺,一个叫东黄寺,另一个当然就叫西黄寺。两座黄寺一墙相隔,东黄寺以大殿著称,西黄寺以塔闻名。东黄寺建得比较早,最出名的是大殿,据说此大殿规模非常宏大,号称京城第一殿,现在在世的人应该都没有见过。感谢一位叫叫汤普森的外国人,于1870年左右拍摄了不少东黄寺的照片,让我们能够的窥见当年的宏伟奢华。西黄寺是清顺治帝为西藏宗教领袖达赖五世所建的宾馆,后来班禅六世来京靓见乾隆爷,不幸在西黄寺中圆寂,乾隆建塔纪念班禅六世,塔内安葬有班禅六世的衣冠经咒,故又称班禅塔,石塔建在3米多高的石基上,石基平面呈"亚"字行。前后均有汉白玉质仿木结构四柱三楼,庑殿式石牌坊一座,台基四角各有塔幢一座,中间主塔高15米。咸丰年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双黄寺均遭抢劫破坏,光绪年间为接待十三世达赖喇嘛到京述职,重修了西黄寺,东黄寺任其萧条。抗战时期东黄寺被日军炮火彻底摧毁,只剩下了残垣断壁,1958年东黄寺彻底消失,建成了机关大院。1987年9月,十世班禅把西黄寺改成了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专门培养博士级喇嘛、高级僧侣和各大寺院主要领导。相当于军队的国防大学,政府的行政学院和党的中央党校。


十三、人定湖公园







防疫期间遗憾的是西黄寺没有开放,不能进去看看著名的班禅塔。从西黄寺门前走过,在西边路口向南钻入小胡同,里面就是人定湖公园,人定湖公园是1958年发动群众建造的欧洲庭院式韵味的园林公园。这个公园与北京所有公园都不一样,处处体现着欧洲园林风格,雕刻着花卉人体的石柱、石雕喷泉、欧式庭院、欧式门廊,没有中国式的楼台亭榭,飞檐斗栱,如果不是满院的中国人,你真以为到了欧洲的某个国家。


十四、德胜门箭楼



德胜门分水闸



从人定湖南门出来直插护城河,就看到了德胜门箭楼。德胜门始建于1437年的朝,是明清北京城九门的北城门。德胜门由城楼、箭楼、闸楼和瓮城等组成1915年德胜门瓮城和闸楼被拆除,1921年德胜门城楼被拆除,只剩下了孤零零的德胜门箭楼1993年改为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

北属玄武主刀兵,所以明清时期出兵打仗要走北城门。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策,所以以德取胜就成了出兵的最高目标,所以北城门取名为德胜门。军队班师回朝要走安定门,希望天下太平,国家安定。明代永乐皇帝北征、清代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皇帝镇压大小和卓叛乱都是出师德胜门。

德胜门东边的城墙上放着一尊炮,不过,这炮不是打仗用的,是报时用的。明清时期每日午时,德胜门和宣武门同时一声炮响,告诉京城百姓午时已到,宣武门外被叛死刑的犯人,午时炮声一响人头落地。百姓口中常叨叨“宣武午炮”,却不说“德胜午炮”,应该是“宣武午炮”听着有故事。

德胜门西边护城河上有一个水闸,用于调节水位。人定湖、柳荫公园、青年湖的水都是从这个水闸这里流过去的。

德胜门、积水潭这里是城市交通枢纽地区,多路公交车和地铁为你的出行提供支撑。我们走完全程的队友在德胜门水闸处的护城河桥上拍照合影,行程到此结束。

2021年218日星期四

O不说也罢O发表于2021-02-20 09:58  
分享到 
赞过
(1341次阅读/0个评论/7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