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唐朝--五台山豆村佛光寺

    一个很值得去看看的地方:佛光寺      

    前段时间,在QQ群里和老特兄聊起了山西五台山的佛光寺,我俩很是一阵激动!感叹这么好的一个人文景点不应该被人们遗忘!我觉得很有必要把我国现仅存的四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被梁思成称之为“中国第一国宝”佛光寺推荐给大家。另外三座也都在山西境内,分别是:山西芮城县城广仁王庙,山西省平顺县天台庵,还有同在五台县的南禅寺。透过这四座仅存的唐代木结构建筑所分布的地理位置来看,可以告诉我们这么几个信息:首先,要感谢阎锡山大财主!没有他那奸商般的军事思想,没有他的窄轨铁路,战火早就把这些国宝给毁了!其次,这几座木结构建筑同时出现在山西、出现在北方,我想这也和北方干燥的气候有关。虽然五台山景区、台怀镇内有时能碰到一日十几场雨水的记录,但这毕竟属于典型山地气候。只要海拨一下到千米以下,五台山南侧进山的繁峙县和北侧进山的应县,就都显现出了北方干燥的气候特征。还有,几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也反映了盛唐时期,佛教在当时社会中极高的地位。
    2005年的六月份,我和家人自驾车,从北京-大同-应县-台怀镇景区,一路车程六个多小时到达。后来又去过一次,听别人介绍走的京石高速,路要近二百多公里。从望都下高速走107国道,到唐县开始沿着太行山的边缘行进,从繁峙县进入五台山景区,运气很好!没有碰上拉煤的大货车,不到四个小时就到了。后来陆续的去过五台山四次,但是很惭愧!08年底才从一个朋友那里知道了河北还有个小五台。 
 当时还不知道有驴友是徒步上台顶的,还不知道有这么多的xdjm们活跃在北京周边的太行和燕山之脉,更不知道户外运动是这么的令人着迷!我开着车上了三个台顶,离得稍远的中台和西台没有去。相比较而言,从繁峙的进山路要比从应县进山的路要近很多,虽然走一段国道、省道,省下了二百多公里的路程,但是危险程度也多了几分。从应县进山,充分考研车辆的爬坡能力。五台山很有意思,真正的寺庙、住宿、餐饮、景区不在五台县,而在东、西、南、北、中五个台顶的中央、相当于一个掌心的位置——台怀镇上。当地人也叫台内和台外,这种叫法很形象。从台怀镇去往佛光寺,要从景区向南行,看到一个好像是江总书记还是胡总书记在向大家招手的大牌子(后来再去,这块牌子换成了”五台山欢迎您“了),往右拐(有一个加油站),车行至豆村,大概三十多公里、一个小时的山路就到了。很可惜,那次去佛光寺没有带相机,只能是从网上搜罗一些图片给大家楼下一个印记。      

走进山门,买了五元钱一张的票。首先进入寺院的正殿即东大殿,需要上行一段比较陡的石阶。大殿门口所立的两座石幢也都是准国宝了。站在东大殿内四壁张望,啊!原来是这么的熟悉呀,就像我在梦中来过这个地方!  

抬头仰望,屋顶一束阳光斜了进来,照到大殿的拱梁上。是否梁思成、林徽因当年就靠这无意间溜进来的一束阳光,发现了刻在木梁上的文字,揭示了女施主的身份?

    

    

    书中所记的一幕幕全都搬到了眼前。只不过,比起林徽因考察日记里所记录的东大殿:木梁上的尘土少了很多,燕子窝被友好的劝走了不少,那位虔诚、慷慨捐助寺院修建的女施主的塑像容光焕发了许多。大殿的西南角,有一根螺旋状、松树做的顶梁柱,挣扎出墙体,就像一个健美的冠军得主一样,独自、安静的在那儿展示着它健美的筋骨。从东大殿下来,文殊殿也称金大殿,因其始建于金代。看得出来,来佛光寺的人不多,文殊殿厚重的木门由照看寺院的老伯为我们打开了。在幽静的大殿里,深深佩服古人的智慧,折服于金辽的能工巧匠们。我问过老伯,他告诉我:这个大殿的四根木柱子和横梁、斗拱,没有用一根钉子,却支撑着一个宽20米、长30米,总面积达600多平米的木结构大殿。               

     肯定有人会问“怎么去五台山的时候没有见到过呀?把五台山该拜佛的地方都烧过香了,也没有听说呀?”很遗憾!我要告诉大家,佛光寺现在已经没有香火了,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文物部门派人照看着,目前还是对外售票开放的。我们烧香、磕头的目的,无非就是用自己的虔诚去贿赂和感动佛祖们,祈求我们的满腔真挚之情来打动高高在上的神灵,保佑我们的心愿达成、保佑我们长命百岁。 如果是这样,那我也在此借用一些拙劣的文字来“烧烧香”,祈求几乎与释迦摩尼在同享荣耀的时代里,来到神州大地上的古文物建筑能够万岁--万万岁--  

 

 

 向伟大的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致敬!  

     事情的发展并不都是像侦探小说那样富有逻辑,也有例外。当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在敦煌莫高窟考察,偶然在一处壁画《五台山图》中发现了一座优雅的寺庙和一座玲珑剔透的宝塔。1937年夏天,他到五台山考察时按图索骥,居然找到了佛光寺和那座亭阁式宝塔,而且都是罕见的唐代木结构建筑,这一发现甚至改写了中国建筑史的某些篇章。也从此堵上了小日本丑陋的嘴脸,之前他们甚至扬言说“要看唐代的木结构建筑,只能是去日本了”。

 

      我是从一本《林徽因和梁思成》的书中知道“佛光寺”这个地方的,后来陆续的看了不少关于他们俩的书。 2004年,出于对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仰慕和敬佩,后来还专门寻找过他们在北京的住处。从网上和书上查到的都是说他们是在“北总部胡同3号”的住址。这也是我寻找N次之多未果的原因,太相信网络了!在这里,不免由衷的敬佩那些忠诚于事实和证据的考究学家们!在没有见到雄辩的事实面前,绝不轻易相信任何推断。“北总部胡同3号”是民国时期的一个街道编号。几十年过去了,门牌编号早就变了。后来,在一次北总部胡同街道举行的胡同文化回顾展上看到了准确的地址,就是现在赵家楼宾馆对面(就是五四运动火烧的那个赵家楼,现在是北京军区的一个招待所了)、从胡同东侧一个门洞进去,一对红木门的院子就是了。曾经想象着、计划着,买一个花篮和水果去叩响这个一直想去的梁林故居,算是对冒昧打扰现在住户的一种补偿吧。也许,思绪就是用来翻腾的,向往总是用来憧憬的一样。直到现在,竟让这份心动一直安静的留存在了心间。这期间,一次无意中的寻找,竟然找到了洛克菲勒在民国期间,用援建协和医院剩下的建筑材料,在北京给他父母修建的别墅。后来,奥运会前经过这个地方,经过拆迁改造,站在金宝街上就能看到经过整修后的院落,这栋在民国年间奢华之极的别墅依然能够展露它昔日的风采。具体位置在北总部胡同的北口,与金宝街相交路口的东南角上。

说到这里,顺便说说梁思成和林徽因这个大家庭。有人也称之为两个大的家族,家族之称一点也不为过。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同是政治明星的梁启超和林长民看来,这个样的联姻自然是门当户对的。


 

梁家

梁启超:这个名字响当当,就不用多说了。可是很多人不一定知道梁启超一家出了三个院士,这当然与他的几个儿子又聪明又勤奋是分不开的,但更与他的独特的思想和人格魅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梁启超墓位于北京香山植物园内,墓碑的基座是由他儿媳妇林徽因亲自设计的。大家再走“香巴拉”和“香植线”时可以去看看。

梁思成:梁启超长子,著名建筑学家。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第一批院士。 

梁思永:梁启超的第二个儿子,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第一批院士。编有我国第一部大型田野考古报告集《城子崖遗址发掘报告》。如果有山东的朋友,一定会知道位于济南市郊的城子崖。城子崖是龙山文化的代表遗址和命名地。

 梁思礼:梁启超最小的儿子,著名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科院院士。是我国第一个成功设计地—地导弹的控制系统负责人之一。  

    梁从诫:梁思成和林徽因之子。著名历史学家,但年报考其父主持的清华建筑系,因差三分而转投历史系。从诫--从戒,为了纪念宋代的建筑家李戒所著的《营造法式》,取作者之名叫“从诫”。  

    梁再冰:因其祖父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为继承祖父之志,故起名再冰。在新华书店翻阅旅游类书籍的时候无意中看到过梁再冰和别人合著的一本介绍风土人情的《澳大利亚》。
 

林家:

林长民:林徽因的父亲。曾任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等要职。代表民国政府出使欧美等多国,曾被推举为首席代表出席联合国大会。林徽因的英文功底也是在随其父出使欧美各国期间打下的。也有人说林长民在《晨报》上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的这篇文章才是真正引发五四运动,点燃“火烧赵家楼”的第一把火。当然,民愤积累到一定程度,总会有一个爆发的临界点。很难界定谁就是那个压沉巨轮的最后一根稻草。

  

    林觉民:林长民的堂弟。“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在初中历史课中知道了这个名字,《与妻书》的作者。后来看到了搞金融、经济学研究的郎咸平教授对此文进行了一种的解读,我也有了新的认识。人就是这样,在无知的时候一旦被某种思想洗脑了,就会顶礼膜拜一些观点。法轮功也应该如此吧!郎教授把在中国、乃至在世界提出来“信托责任”第一人的这个头衔戴到了梁启超头上。把“信托责任”在公道、正义、亲情、责任中运用到第一个最好的实例融入到了《与妻书》当中。我非常欣赏郎咸平教授的观点和人品。但是大家知道郎咸平这一生最佩服的男人是谁吗?就是林觉民,他在黄花岗起义之前的一个晚上、在离家去广州的路上,深夜里在手帕上用“泪珠和笔墨齐下”,给自己怀有身孕的妻子写下了《与妻书》。林觉民对妻子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去死吗?因为我爱你。所以我不能让千千万万个像你这样的女子,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活在没有希望的未来。这是郎咸平先生在谈到金融危机的最新著作中所说的话,大家都知道,林觉民有一个遗腹子,他的夫人陈意映在生下这个遗腹子叫林葭番,后来成为台湾大学的客座教授。这个教授也是郎咸平的老师。 林觉民就义后,把房产变卖给了一个姓谢的人,这个姓谢的人大家肯定不知道。但是,他有一个孙女,大家一定知道。那就是初中课本经常被语文老师罚背的“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对,她就是冰心、谢冰心。四岁就离开了这个林氏的老宅子,后来长大后还写过文章追忆过这个地方。

    

    今年9月份又去了趟五台山,这回是”驴“着去了,让我有对于五台山有了重新的认识。不过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再次去造访佛光寺。希望大家再去五台山的时候,一定不要错过这个很值得一看的人文景观!这回得知自驾车的路途比以前更加顺畅了,从五台山景区出南门收费站,经阜平,从唐县就可以直接上京昆高速回京了。

    这篇发过的游记又重新找出来,再细细的看一遍,算是对于“北京胡同文化节”致敬吧!也不管它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还是真正的出于弘扬中华文化的目的了。手边正在看着《梁思成传》,耳边时不时的响起梁老先生的那句话”50年后,你们会后悔的!“

    今天看来,我们是真的后悔了~~~

 

拥不多岛发表于2009-10-24 10:43  
分享到 
赞过
(13088次阅读/47个评论/9人赞过)
    拥不多岛

    xd们客气了!

    佛光寺,肯定还要去的。我再去之前得先补习下古建筑方面的知识。

    好久没有去胡同转悠了,有点像念那种处闹市中,能够屏蔽车水马龙之噪音的地方了~~

    一卉
    好有内涵的游记!

      谢谢一卉。

      还算不上游记,可能是心里有牢骚后发了一大通。

      嘿嘿

    落瓜

    好文!

    拜读之后,学到了很多知识。谢过,呵呵。。。

      客气了!谢谢
    青松

    相当有价值的文章,增加了户外的深度。。

      客气了!谢谢
    子笛
    精华贴转过来了呀,嘎嘎。
      谢谢斑竹哈
    牛仔帽
    学习啦!有机会看看
      你离得最近了,应该去看看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