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
几年前,我读到一篇武大历史系前辈写的《大武汉——魂兮归来》。绵密的考证和翔实的历史细节背后,一个城市的悲情面孔跃然纸上。在国家飘摇于战火的岁月,武汉曾经作为中国的临时首都,被太阳旗凌辱践踏。多少年以后,走在汉口那些密密麻麻的巷子里,我丝毫嗅不到这座城市原来的风光和优雅。整体塌陷的中部,让国人忘记了九省通衢曾经的繁华。
我曾走街串巷,到处寻访大武汉的痕迹。起义门沦陷在鳞次栉比的老旧筒子楼之间,首义公园的炮台生了一层厚厚的铜锈,户部巷的小吃已经没有多少风味,“学大汉武立国”的牌楼被掩埋在街道口的写字楼和小吃店的喧闹里。只有走到江滩,黄鹤雄峙,蛇山依依,凭栏远望,还有几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豪情。
在武汉,时间常常停滞不前,当历史诡异地走到了一个不靠标签和身份活着的时代,武汉仍在迷梦中沉睡不醒。民间艺人们似乎都已失去创造力,说唱歌手用懒洋洋的汉腔唱起《在武汉》,歌词已然跟不上时代的节奏。除了夏天依然“热死个人”、我们过早都“七”热干面,沉闷的夏夜里,马路边哈再也找不到睡觉乘凉的赤膊大汉,为生计奔忙的人们何时记得停下来看一眼长江和汉水?段思思唱出一首《信了你的邪》,转身消失不见。这些突然出现和离去的人,像极了我那四年,遗失在江城的青春和爱情。
这是一座让你又爱又恨的城市。热干面里没有了那种扑鼻的香,却偏让你欲罢不能;房价一路飙升,在星罗棋布的堕落街却总能找到干净便宜的出租屋;公交车不是在马路上吃力地爬,就是在东湖边亡命地奔;火车站永远熙熙攘攘,鱼龙混杂,来到这个城市的过客,根本不用奢望出租车司机会给你打表。我曾在傍晚的汉口街头,亲手抓住扒包的新疆小偷,也曾看着十几岁的小姑娘拉开行人的背包。夜幕升起,民众乐园成为“时髦班子装善的广场”,江滩边满是相爱的人,而在寂静的东湖沿岸,午夜偷欢的车挤挤挨挨地连绵不绝。吉庆街灯火通明,“哪里都有烧烤凉面冰冻绿豆汤”,那种夹杂着尘土味的生活气息,只有在武汉才如此的真切。
不用吹嘘什么“两江一湖”,也不用卖弄废墟中的历史,在武汉,“那些旅游景点冒得么鬼克头”。最美丽的风景永远躲藏在人们背后,如果你不曾徒步东湖,你肯定感觉不到山水给江城的恩赐。等到漫长的冬天过去,选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独自漫步湖中的那条小道,你会发现杂乱和粗野背后的妩媚。一边是尘雾中的高楼,一边是青山绿水,很多次我背靠城市坐在水边遥望磨山,仿佛看见梦里的江南。
时光如琥珀,把记忆都尘封。我在深夜受朋友之托操刀回忆这座城,禁不住悲从中来。“东方芝加哥”在历史的拐角几度迷失,如今我们再到哪里,去听几首麻雀的歌?
第一次去武汉,那是五一,却将近40度,武汉的公车是我见过的最挤的。没有去黄鹤楼,却独步东湖,凉风习习。
“哪里都有烧烤凉面冰冻绿豆汤”,还有“尘土味”,真切。
对武汉,多少有些失望!觉得它本不该是这个样子。
武汉是全国最大的县城。
但那种生活气息还真是全国仅有。
失望是因为你对它有太多期望。
它已然留住了自己的味道,你想要的武汉的味道,在你的记忆中!
考证是一门技艺,一种娱乐手段。
精辟!
“学大汉武立国”
学大汉,武立国。
原来是武大的!
字里行间对武汉的深切体会,我这土生土长的武汉人都觉得惭愧,这生养我的土地,我还没这么认真的,系统地去感受过呢~
你在武大,傍着东湖,感到了山水给江城的恩赐。
我在汤逊湖,每次回家的车,开到快看到汤逊湖,我的心都开始狂跳,迫不及待的伸长脖子,去仰望这亲切的水
汤逊湖给我留下了尘土飞扬的印象,有点不那么真切。
也许有那么点,意识导致形态的意味吧
我每次看湖水,都宁静地,悠远地
对于武汉,我只有失望~~~~~
写的很亲切,对武汉,我也是又爱又恨。。。。。
亲切!~~~油条是湖大的吗?
看你提到堕落街,还以为是湖大地,呵呵~~~
武大毕业,咱俩还算半个校友哈,好歹我也混了武大的一个戳,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