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螺有个传说,户外却没有传说
这次活动特别吗?不特别,只不过是去一个叫做红螺三险的地方,一切如往常的活动一样,出发!
早上7:30,除一名队员迟到5分钟,其它21名队员都按时赶到,keem空降
9:00到达泗马沟,房山10名队员在谢谢的组织下,已经等候多时,野骆驼因临时有事,退出活动
队伍一共33人
9:10分,队伍上山。
特别想感谢丛林和蓑笠翁,这两位房山的大哥从一开始就走在最后,总是溜哒着气定神闲的说:“舞鞋,没事儿,你走吧,我们收着”
这话听着真的很踏实。
而另一位房山队员M,明显风格不一样,一上山就表现了他极好的体力,前前后后的乱窜,瞬间就从舞鞋的后队跑到前队不见人影了
跑到最前面的M,领着前队上到第一个垭口后并没有下降,而是继续沿着右边的山脊上升,并说那边有路。
当舞鞋翻到垭口远远的看见M身手敏捷、手脚并用在断崖上爬时,赶紧手台里喊:“那边路不对,都停下。”
此时前队离舞鞋大概一刻钟的距离,之所以没有走得更远,是因为那是一处断崖,其它队员不敢象M一样再往上爬
停下来的舞鞋问丛林和蓑笠翁
“那边能走吗?”
丛林回答:“那边应该也能走,但不好走”
舞鞋再问:“你走过吗?”
丛林再答:“没走过”
舞鞋拿起手台就高八度喊:“都回来,都回来,前面所有的队员都原路返回”必须的。
15分钟后,除M外32名队员全部集结
谢谢说:“舞鞋,M是强驴,认路,经常自己一个走,不用等他”。
M真的是一位很有自己个性的户外强驴,始终用的是房山户外433360频率,没和大部队统一437900频率
垭口,点名、报数、翻垭口、下降。
一字排开,keem前队,谢谢中队,舞鞋、丛林、蓑笠翁后队,前、中、后队速度和距离都控制得很好
11点左右到达必歇石,第二次集结队伍,照合影
再出发时依然keem前队,谢谢中队,舞鞋、丛林、蓑笠翁后队。
中午12点,比原计划早半小时到达中险,午饭。
在这里舞鞋听到谢谢转换频率,与不知道在哪个山头的M通联,一切正常,M正轻松而自在的享受着他的旅程,我们也并不担心。
吃午饭的间歇,所有的队员围成圈报ID,从市里包车过来的队员与房山坐公交的队员也算正式认识了。
半小时后,舞鞋带领18名队员继续上险,谢谢带领其它队员留守中险。Keem第一个上到断崖固定好绳子并等所有队员上到断崖之后返回,与谢谢汇合。
舞鞋前队,丛林、蓑笠翁收队,包括舞鞋在内的19名走上险的队员继续着向上的脚步,翻到垭口之前的路并不好走,手脚并用往上爬
半路上小黑很得意的对舞鞋说:“我咬着牙上来就是想下去鄙视一下不胖。。。。”,这姑娘得逞了。
再次感谢丛林、蓑笠翁,这两位大哥走在队伍里的话并不太多,但总是会伸出一双强有力的手帮助队伍里的每一个人,让人觉得安全而踏实
还想感谢一下非鱼,这位靠谱的帅哥总是抢在前面过断崖,帮助大家过断崖是让他特别兴奋、特别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舞鞋,你带着人先走吧,不用等后面,别天黑了大家都没出去”,走在最后的蓑笠翁手台里说
舞鞋一边连跑带颠的跑在最前面一边与后队蓑笠翁通联:
“好的,我先下去与谢谢汇合,让他们带着人先走,我在中险等你们”
“没问题!”回答得干脆而有力。
14:10,舞鞋回到中险与谢谢汇合,Keem带着前队已经出发,谢谢领着上险回来的队员出发,走在整个队伍的中间,舞鞋原地等丛林、蓑笠翁的后队
返回的途中谢谢换频率与M偶尔通联,M报告位置,正在原路返回,一切正常。
15:50,后队到达最后一个垭口,看到下山的路,看到防火通道,这时候的阳光很舒服。
20分钟后,Keem带着前队到达村口,后队下撤到半山腰,蓑笠翁、谢谢、丛林走在舞鞋身后,都在视线范围之内。
这时蓑笠翁通联舞鞋
“舞鞋,你们先走吧,M说找不到路了,我和谢谢、丛林在这等等他”
“我们一起等吧”舞鞋说
“不用,他离我们应该不远,问题不大,你们走吧”
山下的Keem:“蓑笠翁,你们带着头灯的吗?要不我上来吧”
“不用,你们走吧,东西都带着的,我们三个人在上面没问题,放心吧” 蓑笠翁依然干脆而有力的回答
“蓑笠翁,我们在山下等你们,一起出来的还是一起回去吧”随风在手台里说
“不用,你们走吧,别到时候大家都赶不上末班车” 蓑笠翁始终坚定的说。
因为谢谢已经换频率与M通联,所以我们一直都是与蓑笠翁通联
又二十分钟后,除谢谢、丛林、蓑笠翁、M四人,其它29名队员全部安全下撤村口防火通道,时间不到五点。
随风和VD坚持要等山上的队友,和他们握别后,我们一再嘱咐,M下山以后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我们。
其实一路都是担心的,毕竟是一起出发的队友。
18:10,公主坟解散队伍,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谢谢的电话依然打不通
18:20,谢谢给keem打电话,说能听到M的声音,但不知道在哪
18:36,能确定M的大概位置,但找不到路
18:52,M说四面都是断崖,找不到路,自己已经不敢动了
19:05,舞鞋和keem从六里桥出发,返回房山
20:10,回到泗马沟,见到刚从山上撤下来的谢谢、丛林、蓑笠翁正在简单的吃着面包,另一位房山的强驴野骆驼已经上山继续寻找。
回来看帖子舞鞋才知道,这位原本报了名的队员“野骆驼”因为有事没能参加活动,接到谢谢的救援电话后,马不停蹄的带着食品和户外装备出门了,一边啃着面包一边开车赶到泗马沟,并且替下已经疲惫的丛林和蓑笠翁一人上山了。
站在停着公交车的村口抬头仰望,两座山的中间有一个头灯在闪,那是M的位置,野骆驼从北边山脊正在慢慢靠近
因为天已经黑透,村里人也不能肯定M的头灯在哪个山头、中间有没有隔着沟
村支书拿着手台帮我们确认位置,他的意见,让野骆驼原路下撤,因为根据描述和判断,野骆驼上的那个山脊过不去,隔着沟,虽然有路,但担心他找不到,反倒又把自己丢了
但野骆驼始终都在往上走,不肯回头
山下的我们开始研究其它对策,最后决定村里的一对爷孙俩带着keem和丛林从南边的山脊上山,老大爷年过六旬,小孙子二十出头,村支书坐镇总指挥。
相对外面的世界,这里的村民很朴实
20:40,老大爷、小孩儿、keem、丛林从南面山脊上山。
只休息了不到半小时的丛林,因为体力透支,跟不上老大爷的脚步,上山二十分钟后原路下撤,老大爷、小孩儿、keem三人继续向上。
北面山脊上,野骆驼始终相信自己能找到M,不肯下撤,房山的强驴们真的一个比一个拧,舞鞋这次算是见识了
因为地上有雪,野骆驼在确定发现M的脚印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和信心,一步步向M靠近
山下,纠心的等待,谢谢拿着手台,一遍又一遍的与各个位置通联,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的头灯,在寒冷的黑夜中一闪一闪,那时候,闪烁的头灯,真的就是希望。
终于,两个小时后,野骆驼凭着他卓越的户外判断和超强的体力,找到了M,而南面山脊的三人组合也艰难的翻过山梁,接近M。
野骆驼带着M原路下撤,老爷子带着keem也原路下撤。
意外总是不断
因为夜太黑,当老爷子带着小孩儿、keem下撤钻进林子之后,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的路了
几经辗转,山下的我们只看到一束束灯光在山脊的背面划过,始终翻不过梁
这时候,村支书拿着手台说了一句:“你们在原地等着,我上来。。。。”,转头就回家换衣服拿手台(村支书家也有手台,很专业)
后来听keem说,那小孩儿在山上很不甘心:“明明我们是去找人的,为什么还要被找?”
蓑笠翁跟着村支书又上山了,留下舞鞋、谢谢、丛林
看着两道山脊上的头灯明明灭灭,谢谢姐说:“心真纠着。。。”
丛林咬牙切齿的说:“红螺三险也丢人,真丢人。。。”
丢人就丢人吧,只要都安全
23:40,在手台里听到消息的房山驴友们,集结来了,想看看能不能帮忙。
两个车,七八个人,舞鞋见到了传说中的佛爷,还有从太白回来之后没再见的白鸟。
00:40,村支书终于把老爷子接下了山,几个人的全身上下全是土。而北面山脊的野骆驼和M还在艰难的下撤,但肯定已经安全了
因为太晚,我们没有等到野骆驼和M下山,先回市里了
很遗憾至今没见到传说中的野骆驼,一位倔强、坚定的户外强驴。
02:10,折腾一天终于回到家
02:40,谢谢回短信,说没事了,大家正在吃饭。不知道重回人间的M吃得是不是特别香?
户外没有传说,没有如果,没有假设,一旦背着包走出来,就有无数不确定因素影响一次活动,影响一段路程。
在户外,团队很重要,不脱离队伍这是对自己负责、对团队负责
一次有惊无险的户外,总结的依然是那条被总结过无数次经验:不管你有多强,不管你多熟悉山路,也不能一个人走,一定不能!
之所以写这篇流水帐,是因为有太多的朋友在关心我们,太多的感谢不再说,想说的仍然只有一句话:户外,安全第一!
问题是,领队已经多次发出提示,要求队员返回,但M执意继续他的行为,造成这次本可以避免的救援,索性没有发生更大的危险,一旦发生人身事故,对己,对父母,对领队和同行队员如何交待?如果M这次没有出问题,可能下次他还会这么做!
一个登山团体需要身体条件良好的队员,但往往更需要把自己和同行者安全放在第一位的队员。户外AA不仅仅表现在费用的AA,也是责任、义务的AA。户外血淋淋的教训很多了,不希望再看到悲剧发生。
我不愿意参加救援,不是因为我冷漠、无情、心狠、是因为我无法面对他们的家人,家人眼神中的期盼,期盼你跟他们说:人找到了,安全!我参加过铁驼山任老师的搜救,下山后,任老师的母亲,80多岁,那种期盼平安消息的眼神,刻骨铭心呀!
我只对事发表看法,也希望有机会跟房山的山友一起爬山,包括M,希望下次见到他,M更加成熟!
枪哥:谢谢,这段话记住了
骆驼:如果有机会与枪哥一起走,我肯定你们会一见如故的,因为你们是同道中人,虽然到现在我也还没见过你~~
(枪哥:你又帖一遍,那我也再帖一遍,嘿嘿)
你们俩,害得我看了两遍 ~~
又感动又替M同学后怕,看游记的时候都一直揪着心……
致敬救援人员!
要对自己和所有在一起的队员负责~~我们不想看到有任何人为了玩儿而受伤或者丧命
向当日所有救援参与者表示敬意!
“不管自己有多强 只要是和大家一起出去 就要服从领队 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一万次出行 有一次万一 就有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参加活动 希望大家 尊重生命 尊重他人 更要尊重每一座我们面对的大山” 野骆驼这段话说得真好!
每个人,每次出行,平安都是最根本的。
我还想向您讨教一点花卉知识呢 我很佩服您对花了解 我也是个喜欢花卉的人 希望有机会赐教
您太客气了
希望有机会时一起爬山互相探讨共同喜好呵。
鞋子你的直白述说看得俺两眼发红
原来最直接的叙述才是最有力最真实的力量
但愿感动常在
这个活动原来经历了这么多,虽然知道最终大家都安全,但看游记的时候还是非常的紧张。
给舞鞋,KEEM,谢谢,丛林,蓑笠翁,野骆驼,老爷子,小孩儿,村支书,和集合帮助的驴友们鼓掌。。。
做为领队,我将永远对那位M说:我的团队永远不欢迎你!
向所有参与救援的山友表示敬意!!!!
如果经验都通过教训得到,那经验的代价太大;而这样的代价,是本不应当承担的风险。
即使探路,即使救援,也一样要学会规避不应有的风险。
完全赞成您的观点 我只是希望希望能给阿蒙一个机会
因为当时我看到了 阿蒙满脸的歉意和自责 还有那种无助的恐惧 相信下次他不会再有类似的举动
嘿嘿~~骆驼,五哥是一位跟你一样倔强、执着靠谱的爷们,改天你俩探讨探讨这个问题吧~~
估计就你俩掰一宿也掰不清楚
对了,再加上枪哥,那就好玩了....
我们已经是朋友啦~~
问题是,领队已经多次发出提示,要求队员返回,但M执意继续他的行为,造成这次本可以避免的救援,索性没有发生更大的危险,一旦发生人身事故,对己,对父母,对领队和同行队员如何交待?如果M这次没有出问题,可能下次他还会这么做!
一个登山团体需要身体条件良好的队员,但往往更需要把自己和同行者安全放在第一位的队员。户外AA不仅仅表现在费用的AA,也是责任、义务的AA。户外血淋淋的教训很多了,不希望再看到悲剧发生。
我不愿意参加救援,不是因为我冷漠、无情、心狠、是因为我无法面对他们的家人,家人眼神中的期盼,期盼你跟他们说:人找到了,安全!我参加过铁驼山任老师的搜救,下山后,任老师的母亲,80多岁,那种期盼平安消息的眼神,刻骨铭心呀!
我只对事发表看法,也希望有机会跟房山的山友一起爬山,包括M,希望下次见到他,M更加成熟!
谢谢枪哥,这段话记住了
骆驼,如果有机会与枪哥一起走,我肯定你们会一见如故的,因为你们是同道中人,虽然到现在我也还没见过你~~
谢谢
说句俗点的:这是一幕展现驴友互助互爱高尚情操的大戏,唱响了一曲团结友爱的赞歌!当然,序幕和序曲是个人英雄主义咏叹调!
再次向参与救援的全体人员致敬!
从下午我们回头去找他的时候,他就在手台里说:给大家添麻烦了。夜里下来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也受了点伤,要送他去医院,他上了另外一辆车。到了良乡的时候,他给我打电话,要请我们大家吃饭,我们说以后再说,他们把他送回了家。据说他父母从外地来了,跟他住在一起。周日的时候我给他发短信,询问他的情况如何,他回短信说他没事,并抱歉给我们大家添麻烦了。
那天发生的事真多,抽空我也把游记补上
嗯,经验教训都是这样总结出来的,只要平安就好~~
谢谢姐辛苦了,真的是劳心劳力~下回还跟你走啊
嗯,付出了代价,收获了教训,那就够了
舞鞋说,错一次不要紧,但不要一错再错~~
没有照片的游记,黑字的游记,这不是舞鞋的游记,只是个记录,记录了一个过程。房山驴友很友爱,真的让我们都自愧不如。无论什么救人是第一位的。
你一直在我们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