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之游第二站关沟行

     2010.3.13早八点集合于德胜门城楼下的919车站,今天一直走老师将带我们走关沟。

   

      关沟是从南口到八达岭45里的山谷,两山夹峙、一水中流。这道水是北京北部一条重要的河流温榆河的正流源头,水流不大但将伴随我们周六的大半行程。关沟也是太行山与燕山两大山脉的地理分界线,有断层、皱褶、单斜等地貌,是个天然的地质博物馆。上关一带还是北京市的延庆县与昌平区的分界线。关沟北连宣怀延盆地,南接华北平原,无论漠北塞外,还是晋陕北部,想到华北平原京畿腹地,这里是最短、最平、最好走的通路,自古是京北咽喉要道。关沟夹岸高山,皆生寒树,易守难攻,是千古天堑。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大雄关前后排列于此,相隔仅10公里,足见其地位之紧要。关沟,不仅具有很重要的地质价值,更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关沟因关城林立特别是因居庸关而得名。从八达岭外的岔道城算起,一路要经过八达岭关城、水关、上关(遗址)、居庸关到南口关共六道关口。其中八达岭关城和水关处于长城线上,其余四关属于关沟防御体系的纵深布置八达岭,扼关沟之北口,号称北门锁钥,燕塞雄关。而居庸关的居庸叠翠,则扼南口,曾列燕京八景。

因为通往八达岭长城的车站不大好找,特此贴所在地地标德胜门城楼图如下(望能帮到以后去的PY )

 

 

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名字的由来: 

  由巴达岭谐音而得名。相传元代有一位叫巴达黎黎的皇帝到此,见这里关山险峻,崇峦叠翠,于是龙颜大悦,给此处赐名巴达岭,后讹传为八达岭。但查阅《历代帝王录》、《中国皇帝大事年表》等史料,均查不出元代有过叫巴达黎黎的皇帝,却有一位叫爱育黎拔力八达的,他就是元代第四位皇帝仁宗。据传他出生在八达岭所在的延庆县内。

  由把鞑靼谐音而得名。据传明代时,八达岭一带曾一度成为防守满族军队的前沿阵地,因明时汉人把东北方的满族人称为鞑靼,所以有人认为八达岭是把鞑靼(意为把守鞑靼之岭)的谐音。

    八道岭谐音而得名。传说明末李自成率起义大军征战到此,受阻于长城之外,李自成心急如焚。这时探马来报,说前方还有八道险关。李自成听罢长叹一声:这里的八道岭实在是难以越过,看来强攻是不行!于是命令起义大军改道而去,后来这里被称为八道岭

    以上几种说法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难以考证。其实最可信的说法,应是《长安客话》中的解释:路从此分,四通八达。因为八达岭是居庸关的外口,北往延庆、赤城、蒙古,西去张家口、怀来、宣化、大同,东到永宁、四海,南去昌平、北京等地区,可谓是四通八达,所以它是古代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防卫前哨,素有京北第一屏障之称。

 

居庸外镇&北门锁钥

    八达岭长城筑有东西两座关城,东为居庸外镇城门,西为北门锁钥城门。居庸外镇一词,系指此处为居庸关的前哨阵地。北门锁钥一词,据说典出宋朝的宰相寇准。宋辽双方议和后,寇准就不在朝中任职,而来到大名府做镇守。辽国使臣路过大名府见寇准在此,便诧异发问:宰相大人怎能来此?有何贵干呢?寇准严肃地对辽臣说:朝中无事,北门锁钥,非准不可。后来,人们便把北方的边防重镇,称之为北门锁钥了。

 

东为居庸外镇城门 

西为北门锁钥城门,“北门|”系指此关城是居庸关的门户,是京都西北的大门;“锁钥”则说这座关城兼顾而险要,是举足轻重的军事关键重镇,像是北京城和居庸关的一把大铁锁,可见在古代关城之重要。

     

      长城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丰碑,是中华民族劳动和智慧的象征,是世界伟大奇迹之一,是人类永恒的宝贵财富。它的创造正值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之始。自两千多年以来,数不尽的金戈铁马,诸侯争霸,多少次的逐鹿中原,王朝兴衰,说不完的往事,咏不尽的史诗,都在长城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到了近代,长城更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长城始建于秦始皇时期,经过历代的增补修筑,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长城几乎都是明代所建。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登上八达岭长城,极目远望,山峦起伏,雄沉刚劲的北方山势,尽收眼底。长城因山势而雄伟,山势因长城更加险峻。    

 

      

     我们此行第一站是长城博物馆,位于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是一座以万里长城为主题,全面反映长城历史和现状的专题性博物馆,为仿古式烽火台连体建筑。它共分为九个展厅,展览面积3200平方米,基本陈列由历代长城明代长城建置武备长城征战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艺术宝库爱我中华、修我长城名胜之首,友谊长虹等八个部分组成。展览集中了全国长城沿线各地出土的文物、标本之精华,辅以详实的历史文献、照片和模型,给予长城--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世界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以详尽的展示。重要展品中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为中国长城颁发的《世界文化遗产证书》原件,有40年来世界120个国家200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登临八达岭长城的照片。

 

进入八达岭长城景区,沿路行,可见标有通往长城博物馆&全周影院的地标

 

历代长城

 

秦汉时期

      秦代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到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可以说是昙花一现的十五年,秦长城是我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修建的长城

      汉朝分为东汉,西汉,西汉王朝时期是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8年。汉高帝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东汉王朝时期是从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是。由汉光武帝刘秀建立。西汉和东汉的分界就是王莽篡汉。公元8,外戚王莽篡汉自立为帝,国号为新。西汉灭亡。公元25年,在绿林农民起义下,王莽政权被农民推翻。参加过绿林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汉光武帝。汉长城是我国历史上修建长度最长的长城。

 

魏晋至宋元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建立政权,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及辽金等政权都曾修筑长城。

      北魏(386-557年),拓跋鲜卑建立,建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

      东魏(534-550),都邺,有今河南汝南、江苏徐州以北、河南洛阳以东的原北魏统治的东部地区。由鲜卑汉人高欢拥立北魏孝文帝年仅十一岁的曾孙元善见为献宗孝静帝。

      北齐(550—577年),一个地方性政权,继承了东魏所控制的地盘,占有今黄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以及苏北皖北的广阔地区。同时与其并存的王朝有西魏、北周(取代西魏)、南朝梁南朝陈等。

      北周(557—581年),鲜卑族

      辽代(907年~1125年),是中国五代十国两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位于今日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创建人为金太祖完颜旻,国号金,建于1115年,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

 

明代,明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王朝的统治,修筑长城。在明朝200多年统治中几乎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明长城东起辽金省鸭绿江畔,西抵甘肃省嘉峪关,跨越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市,自治区,绵延一万七千余里。明长城是中国历史上费时最久,工程最大,防御体系和结构最为完善的长城工程。

 

清朝就不再修筑长城了,主要的原因,到了热兵器时代,长城的作用就下降了---砖头挡不住火炮,在清初明未就已经基本上没用了。另一个重要理由,我想与清朝本身的来源有关,长城的本意,就是抵挡北方民族,而清朝时,最强大的北方民族,就是清朝自已,既然这样,那修它还有什么用?有人会说还有蒙古,蒙古各部在清朝时已经式微,康熙皇帝想必是很明白这一点的,所以康熙皇帝想尽一切办法,让蒙古族保持分崩离析的状态,除了远在新缰以西的葛尔丹部还算得上是一个强大的部落之外,其他的部落拥兵不过数万而已,根本没有抵抗清朝的实力,所以分而制之,就成了清朝对内外蒙各部的基本政策。不修长城的第三个理由,费资太巨,当时清朝岁余不过500万两白银,修好长城需要20年时间和2亿两白银。如果折合成现在的等值计算的话,大约是17万亿至20万亿左右,即国家年岁入三至五倍。


历代长城分布图

 

       

长城的建筑结构,长城不仅仅是一座城墙,更是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沿途建有城,墙,关,空心敌楼,烽隧等,反映了古代建筑技术的伟大成就。

 

长城沙盘图

 

         敌台,建于城墙上,由明代军事家戚继光创建,即可攻占,又可驻守,并突出于城墙外侧用以防御攻城之敌的高台,也称“空心敌楼”。 关城,长城关口上,一般建筑与长城墙体相连的封闭性城垣。关城平面一般是根据关口地形和防御需要布置,并根据关城大小和地形设置二或四个城门。瓮城,在城门外侧加筑的凸出于成墙外的小城圈,也叫“月城”,主要加强防守的作用。马道,校场和城墙上可供跑马或骑马的道路,一般指上城的坡道和城墙墙顶上的地面。雷石孔,城墙上施放滚木雷石以击退来犯之敌的孔洞,一般置于垛口墙的下方。

 

长城的防御功能及体系

       长城工程不仅浩大,还在于它有着严密而又科学的军事防御体系的布局。表现在防御,周围环境,后方构成等方面,这些联系的表现形成,反映了长城的诸要素。烽传系统,指防御戍边用以报警而建筑烽火隧台,用以燃烟火传递军事信息的系统。其名称很多,如烽火台,焰墩,墩台,狼烟台等。是利用烽火,烟气传递军情的建筑。如遇敌情,白天燃烟,夜间放火。驿传交通系统,指在长城沿线设置的驿路军事交通,包括供递送公文的人员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以及保障军事物资运输等的驿路站,递运所,驿站。

 

望京石,居庸外镇关门前大道南侧,有一块天然花岗石,原高两米,长七米,因路基垫高,现在已不很显眼,但设有铁栅拦护围。巨石北面,刻着望京石三个大字,未署姓名和年月。站立石上,朝南望去,四十里关沟峰峦层层叠翠,山岗浮云变幻莫测,天气晴朗的日子,可望见百里之外的北京城,故有此名。1900年,慈禧太后逃离北京,路过八达岭时,曾站在这块石头上回望。望京石因此而更为有名。

 

 

     京张铁路起始自北京丰台柳村,经居庸关八达岭、河北的沙城宣化张家口。全长约200多千米。1905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通车。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建设完成,投入营运的干线铁路。由当时的清政府委派詹天佑为京张铁路局总工程师(后兼任京张铁路局总办)。 所以从八达岭景区出来,即可看到京张铁路八达岭段。

 

修建京张铁路时,詹天佑有多项创举

青龙桥段铁路穿越军都山,南口和八达岭的高度相差180丈,坡度极大,在22千米线路区段内用折返方法,设计、修建了著名的青龙桥车站字形铁路轨道。引进国外大马力机车,并使用双机牵引,解决了运输动力问题。

 

开凿1,092米长的岭隧道曾经有诸多外国专家断言:如不使用外国的先进机械以及技术人员,仅凭中国人的力量不可能完成。在詹天佑的策划指挥下,八达岭隧道用南北两头同时向隧道中间点凿进的同时,采用中部开凿两个直井,分别可以向相反方向进行开凿,增加工作面;使用强力炸药爆破等措施,依靠人力建成了这条中国筑路历史上的第一条长大隧道。

竖井法所用的井

  

     另外京张铁路的比较重大的工程还有200米长的钢架结构的怀来大桥,这是京张铁路上最长的一座桥;下花园到鸡鸣驿矿区岔道一段虽不长,工程极难。右临羊河,左傍石山,山上要开一条六丈深的通道,山下要垫高七华里长的河床。詹天佑即以山上开道之石来垫山下河床。为防山洪冲击路基,又用水泥砖加以保护。詹天佑制定统一的铁路工程标准及行车规章制度,为中国铁路建设及管理的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据记载这关沟七十二景有:1、二龙戏珠宝;2、白塔二寺;3、白马寺;4、二人奕棋一人看;5、月牙石;6、六郎栓马桩;7、审虎台;8、天马山;9、石缝山;10、明山;11、叠翠山;12、御碑亭;13、窟窿山;14、凤凰墩;15、魁星阁;16、二龙争路;17、六郎饮马泉;18、龙潭喷玉;19、玉泉来石碑;20、白凤冢;21、荫凉庵;22、台石刻;23、状元桥;24、金鳌玉栋坊;25居庸关城26、泮宫坊;27、都阃府;28、屏柏山;29、福山;30、寿山;31、金柜山;32、军都卢植隐居;33、演武场;34、暗山;35、羞姑姑;36、杀人场;37、永明宝相寺;38、弥勒院;39、寿星山;40、白果树;41仙枕石42、大龟石;43旧关城遗址44、陈友谅大寨;45、仙人桥;46、五郎卸甲洞;47金鱼池48、奎星楼;49、威镇雄关碑;50五郎像51、青龙潭;52弹琴峡53弹琴峡石刻54五桂头55关帝庙56、石佛寺57、五神祠;58六郎影59、磨刀石;60棺材石61、骆驼石;62、青龙桥;63、金牛洞;64、时刻天险65、青龙吸水;66望京石67、小八达岭;68居庸外镇69北门锁钥70、猪拱窝;71岔道城及其附近山头烽火台72、桃山。

 

六郎影摩崖造像磨刀石以南百余米,公路东侧有个小山包,山上乱石纵横,其中有一块表面光滑的巨石,上雕着一个盘膝而坐的人像。像上方有人字形屋顶,这就是六郎像。    

佛爷台,1986年在对金鱼池进行迁址时,出土了有700多年历史的元代石刻。这些石刻古朴的雕刻技法和特有的服饰,形象地反应了当时的雕刻工艺和社会形态。为保护好这些文物,在水关长城景区入口处筑台陈列,以供游人观赏   

金鱼池,位于八达岭镇石佛寺村西南,自元代就是关沟七十二景之一。当时水面宽阔,深不见底。传说池中常有一条金鱼游来游去,如遇关沟地区出现旱情,人们只要在池前烧香祷告,并把池子掏一掏,天就会下雨,保佑一方物阜民丰。    

 

水关长城,为防御外寇入侵,以水据敌,形成关口,是古代战场上罕见的古代建筑,水关长城也因此而得名。位于北京市西北40公里,此段长城是八达岭长城东段,因修建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的京张铁路而截断。水关长城是明长城的遗址,由抗倭名将戚继光督建,距今有四百余年历史。此段长城建于险谷口,自水门箭楼长城呈V字型,顺应山势而行,如巨龙似鲲鹏展翅欲飞,箭楼即是敌楼同时兼具水门功效,此种建筑方式在沿线长城中极为罕见,故名水关长城。水关长城地势险要,苍龙起伏于崇山峻岭之间,穿行于悬崖峭壁之上,城堡相连,烽燧向望,双面箭垛,拒敌万千。水关长城东起川字一号,西至京张铁路,全长6.8公里,以奇、险、陡、坚著称。

弥勒听音,弹琴峡隧道北口石阶下由一个小石洞,窄小的石券门镌刻着弥勒听音几个字。弥勒石刻粗狂,高1.45米,宽1.35米。石像成于元代,距今700多年。1900年,石像被八国联军付之一炬。1986年修建八达岭高速公路时,石佛得以重见天日,至今,依旧以满面的笑容,谛听高山流水出的琴声。

观音阁:在弹琴峡石壁上,有一小山洞,洞原为一个庙。顾炎武说:弹琴峡水流石罅,声如弹琴,上有佛阁。如今佛像已无,只剩洞口门楣。

 

五桂头山洞,原是旧京张铁路一个隧道,现路已拆出废弃不用。洞高7米,宽4米,长30米。五桂头原名为乱柴沟,为关沟七隘口之一,在五桂山下。五桂山本名为五龟山,在八达岭南9里,因山势如五龟相聚而得名,也叫五贵山。传说元末,明军进攻居庸关,乱柴沟有元兵防守,有火家庄火氏五兄弟用火炮轰开乱柴沟,为明立下汗马功劳,后来,明以火氏五兄弟为蒙古细作的罪名,杀了五兄弟,把五颗人头选在附近道旁示众,人们遂称此地为五鬼头。不久,明为安抚人心,封火氏五兄弟为五显财神,并立庙于石佛寺西,人们改称此地为五贵头。修京张铁路时第四次改名为五桂头。

弹琴峡:从弹琴峡隧道北口下到小溪旁,只见崖壁陡峭,向东不远,石崖题刻有弹琴峡、五贵头六个大字,这里原是关沟著名景观:弹琴峡。古时,这儿峰回路转,山青水秀。两山相峙,石壁相对,清溪中流。溪水从缓坡泻下,淌流在石罅之间,淙淙有声,两岸的石壁为之共鸣,悠扬婉转,如弹琴声清脆悦耳,故名弹琴峡,元朝诗人陈孚到此,曾写诗月作金徽风作弦,清声岂待指中弹?伯牙别有高山调,写在松风乱石间。清代诗人魏源描写这一胜景是:无复战场悲,但寻响琴峡。京张铁路,曾将东北面小山和峡谷削为平地,修八达岭公路,开山凿洞的泥沙石块,填平了沟谷。如今石壁题字依存,溪水旋荡于峡谷的优美声音再也没有了。

五郎像:在一处平台前的石壁上,浮雕着一尊两米多高的佛像,民间传说是五郎像。杨五郎在金沙滩大败脱身后,到五台山当了和尚,因而有身着袈裟的形像。但是,细致一瞧,就会发现传说与石刻不符,佛像的印契(即法界的德行)表明是阿弥陀佛。佛像结跏趺坐,两脚压腿姿势叫吉祥坐;两手平置腿上,两手手指交叉,大拇指对顶,食指弯曲作上品上生手印。这是阿弥陀佛九个手印中最高的手相,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的人去西方净土。这个地万为什么要刻阿弥陀佛呢?古时,这岩坎下临溪谷,是关沟大道中最险要的地段而且有传说的五鬼头作祟,于是刻下阿弥陀佛,来往行人受菩萨保佑,而一路平安。

仙枕石一块高三米,平面约有五、六十平方米的巨石独卧沟中。石上刻有仙枕二字。名叫仙枕,当地人说,穆桂英曾站在这块巨石上点过将,所以也叫穆桂英点将台
    
传说,辽兵进犯中原。穆桂英挂帅大战辽兵,杀得辽兵节节败退。正当她率领大军乘胜追击时,突然分娩了。败退到居庸关北的辽兵得知此讯,以为有机可乘,立即停止败退,准备卷土重来。 刚刚分娩不到三天的穆桂英,接到紧急战报,心中很是恼火,立即要披挂上阵,去退敌兵。众将官急了,忙上前劝道:元帅,辽兵反攻,自有我们抵挡。你身体要紧,还是留在帐内,不出去的好。穆桂英说:辽兵反攻,战情紧急,我身为元帅,怎能坐帐不出呢!说着,把婴儿交给丫鬟、侍女看管,马上传令大小三军将领,带领人马速到边关听点。众将领见元帅月房中不顾身体虚弱,还要出征抗敌,都深受感动。不多时,就都带领兵马到点将台前听点了。且说辽邦兵将,正准备拨马回头,反攻宋营时,忽见穆桂英披挂整齐,威武地站在点将台上点将,都怔住了。看来说穆桂英分娩是谣传,不能上当。于是赶忙又往北退去,一直到八达岭外。至今那个点将台上还留着穆桂英脚印和二十八个帐篷杆眼呢。

居庸叠翠1990年春溥杰先生为外文印刷厂绿化基地题词

 

天下第一雄关---- 居庸关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地形极为险要。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

居庸关历史:

    居庸关得名,始自秦代,相传秦始皇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汉代沿称居庸关,三国时代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等名称。居庸关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现存的关城是明太祖朱元璋遣大将军徐达建的。为北京西北的门户。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18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这里清流萦绕,翠峰重迭,花木郁茂,山鸟争鸣。绮丽的风景,有"居庸叠翠"之称,被列为"燕京八景"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燕国要扼控此口,时称居庸塞。汉朝时,居庸关城已颇具规模。南北朝时,关城建筑又与长城连在一起。此后历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设。历史上又称蠮螉塞、军都关。蠮螉,即土蜂又称细腰蜂,关上筑土室以候望﹐如蠮螉之掇土为房﹐故名。成吉思汗时灭金即入此关。现存关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系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规划创建,明景泰初年(公元1450-1454年)及其后又屡经缮治。城垣东达翠屏山脊,西驶金柜山巅,周长4000余米,南北月城及城楼、敌楼等配套设施齐备。关城内外还有衙署庙宇儒学等各种相关建筑设施。清末以后,居庸关关城建筑逐渐荒废,但雄伟的关城及众多的历史遗迹,却为人们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敞开了一个窗口。

 

居庸关云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北的居庸关关城内,是元代大型过街喇嘛塔的基座。居庸关过街塔,建于元至正五年(1345年),是三座建立在高台上的白色覆钵式塔,称为「过街三塔」,元末明初毁于地震。三塔原为其北永明寺(亦毁)的一部分,建筑学家林徽因证后认为它们的制式应当与法海寺塔相类似。明代时,由于三塔已圮毁,便在塔座上建了一座佛祠,塔座则被称为「云台」,取“望之如云端”之意。正统四年(1439年),佛祠被毁,于是又建一座寺院泰安寺,最终也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失火烧毁,故今仅存塔基,其「云台」之名亦沿用至今。云台石刻堪称一绝。券门内两侧右壁及顶部遍刻佛像,佛像造型生动,雕刻技艺高超,六种文字的石刻经文、咒语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资料。据专家考证,石刻造像具有典型的藏传佛教萨迦教派的特征。券门两壁四天王的空间处,有用梵、藏、八思巴、畏兀儿、西夏、汉等六种文字镌刻的《如来心经》经文、咒语、造塔功德记等。

 

小鱼儿记

2010.3.14

 

 

 

小鱼儿发表于2010-03-14 14:33  
分享到 
赞过
(1615次阅读/10个评论/2人赞过)
    蒙泰恩

    好详细~~强

    对新手有绝对帮助

    兔三三
    色真的很棒的游记,三三私藏了去。
    小鱼儿
    水月

    不错,很认真完成作业,小红花一个

    雪人
    小鱼儿下了好多功夫来整理编写游记啊,写的真好,我也收藏了。

      我永远都会记得你的口碑之作“雪人牌牛肉”得意

    买茉莉
    好孩子 真细致  我无情的收藏了哈~~~~
      微笑老师讲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