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山行
这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2009年5月23-24日,我们一行8人去灵山,这是我第五次去。8人是木易、段哥、王哥、刘哥、张哥、公交孙(三里河),铁路苏(石佛营)夫妇,队长王哥。
北京站-官厅-塔儿寺-韭菜山-黄草梁-柏裕-爨底下是一条很好的旅游穿越线路。人在旅程,惊、险、奇乐趣无穷,乐在其中。
2009年5月23日,中午12点十分,我从家中出发,乘315路,清河换355路,田村换336路,五里坨下车换14:48分从北京站开出的(北京至张家口)4415次火车,列车将于3:40分到达三家店,4:00发车。我2:30分到三家店火车站。
3:30分火车提前进站,段哥刚到西黄村,我们7个人只好先进站,首先是安检,我走在最后,刚把背包放上传送带,安检员就喊:“停下,有一把刀子,一把匕首,又一把匕首!”马上,几名乘警围了过来。我们三人从包里掏出被查刀具,刀子被允许带走,我和王哥各带了一把刀锯(都是段哥做的,刀把10公分,刀刃15公分长,一面是刀,一面是锯,我们每次进山都带,方便极了,这次是想用它到韭菜山割韭菜),超过规定的刀把刀刃超过20公分,被扣下,还要罚款,经我们再三解释,没有罚款,暂扣,周二取。虚惊还没有完,3:58分,段哥终于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在列车员就要关门时,喊了一句:“等等,我来了!”,随后人飞上了火车,真悬,这要换了我,肯定误车,段哥身体就是棒,他从汽车站跑过来的。段哥既没安检,也没买票,他的刀锯就带上了车。虚惊两场。8人正好分两拨打升级,17:58分,火车到达官厅西车站。
下了火车,我们打了一个小面,到灵山脚下的河北涿鹿塔儿寺村,30公里,60元。八人坐不下,那两口子只好妻子坐在丈夫的腿上。
18:00,我们到了塔儿寺村,刘哥他带我们直奔姓周的家里,刘哥上周来过,只是没和主人说好,主人不在家,两口子去灵山拉马去了,只有二儿子在,10岁,给主人打电话,那边没信号,一会来了一位50岁上下的村妇,自称是周的姐姐,招呼我们住下,说弟弟、弟媳快回来了,说完就到灶间给我们熬粥去了。我们住在这里每人10元,当晚和次日晨送粥,农家菜面议。这家很干净,
塔儿寺村位于灵山脚下,全村20几户,因有金代燕峰山炬禅师灵塔而得名。燕峰山炬禅师灵塔座落在村北100米的半山上。燕峰山炬禅师灵塔(也称六角砖塔),该塔呈六角形,实心五层密檐砖塔,高12米,建于正隆三年(金代1158年)七月十五日,金圣川造塔匠人何子桢造,该塔保存较好,没有重修记录。2001年2月7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燕峰山炬禅师灵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塔东部和东南部生长着4科古树。该村还有保存较好的龙王庙和废弃的古戏楼。山沟入口处有两座墩台,其筑台年代待考。这里是蚩尤南坟又称南蚩尤坟,对区域内的立马关蚩尤祠,按原有规划继续建设,突出庄严氛围。立马关蚩尤战亡处,按照初步考究成果,于立马关设蚩尤战亡碑一座。
19:00主人夫妇从灵山回来,我们没有点农家菜,每人把自己带的熟食、菜、酒拿出来,摆了满满一桌,大家大口吃菜,大口喝酒,有的是多年老山友,有的初次聚面,没人客气,没人计较,花钱AA制,吃喝用都随便。酒足饭饱,呼呼睡觉。
24日凌晨4:30分,大家起床洗漱,在住处加足了水,喝完了老乡家的粥,5:10分就出发了,我们出村向左沿山谷间小路向韭菜山进发(出村向右是东灵山主峰方向,我们这次目标是去韭菜山采韭菜)。我的负重是,一个苹果,两带面包,两代三元牛奶,四根黄瓜,五斤水,两件干净衣服,约13斤。
由于我在这队里体能是比较差的,因此开始时我一直在第二的位置上,拼命地跟住第一的段哥,可能那位大姐较慢,我们前两个逐渐拉大了和后面的距离。6:00钟,我们翻过了一道梁,和从灵山主峰下来去韭菜山的路汇合了。这道山梁位于灵山和韭菜山之间。从这往左顺坡而上,就到了韭山,阳坡的韭菜已经有五六公分长,我采了一点,忽然想起前面有个山坳,每年那的韭菜长的比这好,就喊了一声,前面的韭菜更好,就往前走,大约走了10分钟,到了那个山坳,果然,那的韭菜长得又高,又粗,又多,回头看看,山友们都来了,大家兴高采烈的采了起来,我没了刀子,只好用手掐,大约干了一个小时,每人至少采了七八斤,背上,继续前行。快出韭山时,又是一片大阳坡,这里的韭菜也挺好,只是比刚才的山坳差些,段哥说没采够,我觉得体力还行,就陪他又采了一会,那六个山友先走了。我犯了第一个错误,我该跟那六个山友一起走。
大约采了半小时,我和段哥就继续前行,这时,我采了两袋子,大约有10多斤,我忽然意识到我采多了,还有很远的路,没办法,只好背着。我体力和段哥比差远了,好在他边走边采野菜,我还一直在前面,上坡时可真是累呀。到了黄草梁,段哥说他还要再采些韭菜,让我先走,我先走了,于是我犯了第二个错误,我该等段哥一起走。
我自己在黄草梁上走,路边不时有山鸡飞起,没有人,只有我自己,我还看见了一只有七八斤的大野兔。出来黄草梁,我傻眼了,下黄草梁有三条道,我不知该走那一条,2004年我们从这去王大台,再到火车站,去年从这去柏峪-爨底下,我都是跟在别人后边,没记路呀,先走该怎么办?于是我选择了走左边第一条,我又犯了第三个错误。
我加快脚步,顺第一条路下去,路开始还行,越走越窄,我想或许是一条近路,于是坚持错误,须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大约走了半小时,到了一个像车鼻子的地方,我绕了一圈,三面是悬崖,我试图下去,又退了回来,我知道,我走错路了,我不能再犯错误了,好在我还有体力,往回走吧,这时已经十一点了,我提速往回赶,负重这么多,根本没法跑。十一点,我又回到了黄草梁,估计段哥已经过去了,三条路,走那条呢,每人告诉我,喊了几嗓子,每人应,这时要有手台就好了,但是没有,没有办法,赌了,走第二条。
这时我的脚有点疼,负重二十多斤,下山根本跑不起来,只能提速往下赶,走着走着,忽然前面(待续)
-
-
2010-04-21 12:50蒙泰恩
,娓娓道来,待续~~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