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之旅(二)

据导游介绍: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明朝雅化为今名。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小岛还是音乐的沃土,人才辈出,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又得美名“钢琴之岛”、“音乐之乡”。(注意:导游在乘船登岛之前,还警告大家提高警惕,因这里小偷也很多!并且,技术高超!Sigh!)

西班牙教堂的钟楼

好像是原法国领事馆

据说这是厦大两名学生所设计
日光岩



日光岩又名晃岩,为鼓浪屿最高点,顶端海拔96米。山上巨石嵯峨,叠成洞壑。树木葱郁,亭台掩映。拾级而登,先至莲花庵,“一片瓦”巨石嵌空,形成殿堂,庵旁巨石镌刻“鼓浪洞天”、“鹭江第

 

 

一”;庵后有“鹭江龙窟”、“古避暑洞”诸胜,中间即郑成功龙头山寨和水操台遗址,日光岩寺,俗称“一片瓦”,实际是一个天然石洞,以一巨石为顶,后依山形地势建起寺庙的,具体时间是明朝正德年间万历十四年。有关日光岩名称的来历有两种传说:一是自然地理传说,因每天凌晨,朝阳从厦门五老峰后升起,日光岩最先淋浴在阳光中,故得名为日光岩,寺庙称日光岩寺;一是历史传说,当年郑成功来到晃岩(日光岩别名),见这里的景色远胜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就成了日光岩。日光岩寺屡毁屡建,清同治年间,建圆明殿,祀弥勒,并在庙前建一八角亭,上挂“日光寺”匾。著名的弘一法师于1936年6月曾在此闭关8个月。

 中秋博饼是每年中秋节厦门要举行的传统活动。



据说在 300多年前郑成功据厦抗清,郑的部将洪旭为了宽释士兵愁绪,激励鼓舞士气,利于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于是与当年驻扎在今洪本部33~44号的后部衙堂属员,经过一番推敲,巧妙设计中秋会饼,让全体将士在凉爽的中秋夜晚欢快拼搏。

  戏饼以“会”计算,一般一“会”以四五人为宜。“会”饼模仿科举制,设状元饼(最大的)一个、对堂(榜眼)饼二个、三红(探花)饼四个、四进(进士)饼八个、二举(举人)饼16个、一秀(秀才)饼32个。这是象征古代四级科举考试。古代府级考试及第的童生称秀才;乡试(省级)考中者称举人;在京师礼部会度及第者称贡生;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度及第者称进士,其中又分三甲: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俗称三鼎甲或三及第;二甲名额较多,三甲就更多了。古代皇帝点状元,既看才,又看貌,还要推敲,考究姓氏和名字,如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殿试,状元为孙曰恭,明成祖觉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将他降为第三名,将第三名的邢宽易改为状元。这说明状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貌若潘安”之辈,而第三名是有真才实学,所以厦门会饼中的“三红”质量特别好,寓意在此。一套会饼共63块,是根据“三多九如”而来的,三和九是我国民间的吉利数。

源于厦门的“博饼”,随郑成功收复台湾, 300年多来台湾也很盛行。

鼓浪屿馅饼并没有导游推荐的那么好吃(纯属个人感觉)!口味很多,不过,只觉得椰蓉的比较好吃。整体感觉不如武夷山的朱子孝母饼。岛上的大椰子还是很不错滴!椰汁清凉可口!喝过椰汁后。还可以请求卖椰子的用刀将椰子劈开,吃里面的椰肉。绝对纯天然!(*^__^*) 嘻嘻……

菡萏发表于2010-06-29 09:18  
分享到 
赞过
(1004次阅读/8个评论/1人赞过)
    芒果
    那个,日光岩,晃岩,传说中那条晃岩路。。。

    我在鼓浪屿数次迷路…   娜雅小镇相当的名气大…

    第一张教堂的照片跟我拍的好像啊… 嘿嘿

      禽兽滴眼睛雪亮滴!偷笑俺是个图盲。所以,较少迷路。

      图盲?所以较少迷路?

       

      我迷惑了(不是迷路)。

      因为是图盲,没去过滴地方不敢去!所以,没有迷路滴经历。偷笑
    北国
    二  忘了加(  )
      好象有呗!偷笑

      是有啊,我看错了。

      你蛮可爱滴!the truth 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