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正在用骡子来帮助修建步道
骡子队、小药箱、矿泉水瓶……
在顺义浅山步道修建的半年多时间里,从上山踩点,到绘图施工,建设者们用人抬,用肩扛。为了尽早建成步道,在机械设备施展不开的大山上,他们还组建了一支特殊的运输队——由60多头大骡子组成的骡队……
山上坡度陡 运料咋办
从龙湾屯镇安利隆村向北进山,蜿蜒的山道上驮着物料上山的骡队已成了独特的风景。7月2日,记者跟着骡队从安利隆上了山。开始的一段步道已修好,山坡也缓,并不费力气。可翻过一座山沟后,却是一处大陡坡,坡度足有70度。
“我们工人都管这叫九曲十八弯,如果没有骡队,别说现在,就是再过几个月也未必能修好。”王东生说。
王东生是中北华宇建筑工程公司龙湾屯段经理。据他介绍,龙湾屯虽属浅山区,但有的小山特别陡。刚修步道时,他们就为往山上运送沙石料的问题犯了愁:车辆上不去,靠人背,就是每天不睡,600人都供不上用料需求。所以才有了用骡子运料的办法。
“这队骡子不是北京的。咱北京的骡子太瘦小,没上过山路,干不了这活儿。后来我就去了河北承德山区买,买时专挑又肥又壮的,每头得1万多块。但这些钱平均到一头骡子一天干的活儿,要比租一辆运输车便宜得多。”
组建骡运队 还得训练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没负过重,骡子非常野性、不听使唤。王东生说:“我们只好把骡子分成6队,每队10头左右。先是让它们不负重排成一队走,在项目部周边的空地上驯了半个多月。然后给骡子背上加筐,往山上的工地爬,慢慢地往筐里加。这样过了近20天,骡子学会了干活儿。”
“吁——”顺着吆喝声望去,只见一头骡子背上的筐歪斜了。
“负重太多,这两个屉子里足有100公斤的分量。时间长了,把架子给压歪了。”一位工人把骡子牵到一边,“路上不好走,忒弯、忒陡,时间长了之后,骡子身子出汗,这个屉子在背上就固定不住了。”
15时55分,最短运输距离的一头骡子完成了此次运输任务。牵骡子的工人从一个筐中拎出两个大白桶——50公斤的水上山了;从另一边筐中倒出沙子——和沙浆的原料都来了。
“每头骡子一天运输3至4趟,不能让它太累。”王东生说。虽然很小心,还是有两三头的骡子累炸了肺。“干不了活了,我们还是把它们养起来。”依着工人们的意思,得给它们养老了。
600人接力 手传石料
“虽然有骡队,但也有连骡子都上不去的地方。”王东生说。
安利隆就有一座特别陡的山,上山踩点时,一点路也没有。王东生他们拿着砍刀、电锯,一路砍荆条,锯灌木,手脚并用往上爬。
为了保护绿植,路开得很窄,最多只有80厘米。从荆条缝里钻上山顶,他们才能查看山坡的地形,然后对照设计图修改施工方案。
“就这地儿,我们上了十多次,方案改了很多回。这么难有两个原因,一是要便于施工,保证安全;另一个是尽量不破坏植被。”王东生说。
方案定了,可施工时又遇上了麻烦。因为坡超过70度,骡子也上不去。只好调来600多名工人,一个接一个站到山上后,把骡子运到山根儿的石料再传上山。
夏天太热,干上10多分钟就一身汗,为了保证工人安全,每人上山前都得带一大瓶子水,足有三斤重,够喝一天的。工地上还备了5副担架和几个小药箱,里面不但药齐全,还配了块糖。
为保一棵树 改了方案
步道施工特别注重绿植的保护,为此修正了很多方案。一般情况下,设计方案都是依据照片影像资料完成的。到实地踩点施工时,经常会看到与影像不符的地方。
“像安利隆步道起点不远处,我们在踩点时才发现,设计路线中有一棵杏树。是砍了还是挪走呢,大家争议不断。”王东生说。
最后,决定不砍也不挪。而是改施工方案。步道修到杏树时,一分为二绕开了杏树。后来,工人们都叫这棵树为“杏福树”,管这条小路叫“杏福之路”。
王东生说,在步道修建过程中,为了保护绿植,这样的事常常发生。
发 起 人:海淀老兵 活动地点:北京 门头沟 鳌鱼沟 活动分类:登山 活动时间:12-28 关注程度:23人感兴趣
发 起 人:苍穹之昴 活动地点:北京 桦皮岭 活动分类:登山 活动时间:12-29 关注程度:21人感兴趣
发 起 人:海淀老兵 活动地点:安阳 安阳 林州 活动分类:登山 活动时间:2025-01-01 关注程度:20人感兴趣
发 起 人:O不说也罢O 活动地点:北京 陡胡同 活动分类:登山 活动时间:12-28 关注程度:6人感兴趣
发 起 人:风行户外 活动地点:张家口 崇礼滑雪 活动分类:滑雪 活动时间:12-28 关注程度:5人感兴趣
或者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517
北京健身步道修建幕后:骡子派上大用途
来源:绿野户外网 日期:2013-07-15 标签:
工人正在用骡子来帮助修建步道
骡子队、小药箱、矿泉水瓶……
在顺义浅山步道修建的半年多时间里,从上山踩点,到绘图施工,建设者们用人抬,用肩扛。为了尽早建成步道,在机械设备施展不开的大山上,他们还组建了一支特殊的运输队——由60多头大骡子组成的骡队……
山上坡度陡 运料咋办
从龙湾屯镇安利隆村向北进山,蜿蜒的山道上驮着物料上山的骡队已成了独特的风景。7月2日,记者跟着骡队从安利隆上了山。开始的一段步道已修好,山坡也缓,并不费力气。可翻过一座山沟后,却是一处大陡坡,坡度足有70度。
“我们工人都管这叫九曲十八弯,如果没有骡队,别说现在,就是再过几个月也未必能修好。”王东生说。
王东生是中北华宇建筑工程公司龙湾屯段经理。据他介绍,龙湾屯虽属浅山区,但有的小山特别陡。刚修步道时,他们就为往山上运送沙石料的问题犯了愁:车辆上不去,靠人背,就是每天不睡,600人都供不上用料需求。所以才有了用骡子运料的办法。
“这队骡子不是北京的。咱北京的骡子太瘦小,没上过山路,干不了这活儿。后来我就去了河北承德山区买,买时专挑又肥又壮的,每头得1万多块。但这些钱平均到一头骡子一天干的活儿,要比租一辆运输车便宜得多。”
组建骡运队 还得训练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没负过重,骡子非常野性、不听使唤。王东生说:“我们只好把骡子分成6队,每队10头左右。先是让它们不负重排成一队走,在项目部周边的空地上驯了半个多月。然后给骡子背上加筐,往山上的工地爬,慢慢地往筐里加。这样过了近20天,骡子学会了干活儿。”
“吁——”顺着吆喝声望去,只见一头骡子背上的筐歪斜了。
“负重太多,这两个屉子里足有100公斤的分量。时间长了,把架子给压歪了。”一位工人把骡子牵到一边,“路上不好走,忒弯、忒陡,时间长了之后,骡子身子出汗,这个屉子在背上就固定不住了。”
15时55分,最短运输距离的一头骡子完成了此次运输任务。牵骡子的工人从一个筐中拎出两个大白桶——50公斤的水上山了;从另一边筐中倒出沙子——和沙浆的原料都来了。
“每头骡子一天运输3至4趟,不能让它太累。”王东生说。虽然很小心,还是有两三头的骡子累炸了肺。“干不了活了,我们还是把它们养起来。”依着工人们的意思,得给它们养老了。
600人接力 手传石料
“虽然有骡队,但也有连骡子都上不去的地方。”王东生说。
安利隆就有一座特别陡的山,上山踩点时,一点路也没有。王东生他们拿着砍刀、电锯,一路砍荆条,锯灌木,手脚并用往上爬。
为了保护绿植,路开得很窄,最多只有80厘米。从荆条缝里钻上山顶,他们才能查看山坡的地形,然后对照设计图修改施工方案。
“就这地儿,我们上了十多次,方案改了很多回。这么难有两个原因,一是要便于施工,保证安全;另一个是尽量不破坏植被。”王东生说。
方案定了,可施工时又遇上了麻烦。因为坡超过70度,骡子也上不去。只好调来600多名工人,一个接一个站到山上后,把骡子运到山根儿的石料再传上山。
夏天太热,干上10多分钟就一身汗,为了保证工人安全,每人上山前都得带一大瓶子水,足有三斤重,够喝一天的。工地上还备了5副担架和几个小药箱,里面不但药齐全,还配了块糖。
为保一棵树 改了方案
步道施工特别注重绿植的保护,为此修正了很多方案。一般情况下,设计方案都是依据照片影像资料完成的。到实地踩点施工时,经常会看到与影像不符的地方。
“像安利隆步道起点不远处,我们在踩点时才发现,设计路线中有一棵杏树。是砍了还是挪走呢,大家争议不断。”王东生说。
最后,决定不砍也不挪。而是改施工方案。步道修到杏树时,一分为二绕开了杏树。后来,工人们都叫这棵树为“杏福树”,管这条小路叫“杏福之路”。
王东生说,在步道修建过程中,为了保护绿植,这样的事常常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