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 » 史海钩沉 一次重要的旅行——纪念达尔文诞... » 回复
    一直走
    一直走 2010-02-10 13:13

    等了5天,两次提示(见下)。看来ararat先生很忙,不能为自己的说法举证。我以下面的引文答复你,这引文对你并不利你可以反驳。

                               《 达尔文之死》

        七十岁之后,达尔文不可避免地考虑到自己的后事,他多次对朋友说:“经历了我这样的一生,我不惧怕死亡。”他特别强调,“我临死前不会要求上帝的宽恕。”实际上,达尔文的大半生都处于病痛的折磨中,能够年过古稀,且硕果累累,他的确没有什么遗憾。
      这是达尔文故居二楼的一间陈列室,1882年4月19日,也就是《腐殖土与蚯蚓》出版一年后,73岁的达尔文在这里辞世,也正如他之前所说的那样,他走时没有遗憾。在达尔文去世一百多年来,不断有人杜撰说,他逝世前曾向上帝忏悔,而这种杜撰总是被历史学家和达尔文的后代所痛斥。达尔文的女儿亨丽埃塔在父亲临终前一直陪伴着他,亨丽埃塔告诉人们,达尔文的最后一句话是对妻子埃玛说的:“记住你是一个多么好的妻子呵。”
      根据达尔文的遗嘱,家人准备将他在达温庄园下葬,这样他可以在庄园陪伴妻子和早逝的儿女。然而,达尔文的死讯迅速传遍了英国,英国议会在致哀之后通过决议,将达尔文葬于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对于达尔文和之前已然在大教堂中安息的牛顿,这里不仅仅是宗教场所,也是巨人长眠的圣殿。
      埃玛和家人不情愿地同意了议会的请求,葬礼在达尔文去世一周后举行,获得为达尔文抬棺殊荣的有他的好友赫胥黎、华莱士和胡克,以及王室、政府和外交使团的代表。
      2009年,在纪念达尔文诞辰二百周年的日子里,达尔文的墓碑是参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游客们必到之所。距牛顿的豪华石棺不远,便是达尔文的白色墓碑,与之相邻的黑色墓碑的主人是与达尔文同时代的英国著名天文学家小赫歇尔。达尔文在贝格尔舰环球旅行经过南非时第一次见到了小赫歇尔,当时,这位天文学家正在近乎荒芜的好望角上观测南半球天空的星体。小赫歇尔的献身精神让年轻的达尔文非常感动,他后来在自传中写道:“赫歇尔爵士对自然科学的阐述燃起了我内心的渴望,我渴望今生能为构建自然科学的大厦哪怕做出最微不足道的贡献!”
    (节自cctv探索发现栏目《达尔文》七 
    http://space.tv.cctv.com/article/ARTI1263458846090364